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為什麼仍然比彈道導彈常用?

書中有路


有的時候打仗不僅僅要看戰果也得看看性價比的。

我們簡單的說,巡航導彈,尤其是亞音速巡航導彈可以說得上是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武器。

以戰斧式巡航導彈為例:在2017年美軍採購補充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時候摺合下來的價格才只有134萬美元一枚。也就大約是6-7輛高檔SUV汽車的價格。而且現在更新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才只有57.5萬美元的報價(雷神的賣價)。

在這個價錢上可以向敵方目標投射一枚450公斤重的戰鬥部。只要有小學的數學水平就可以算出這個東西是很實惠的。

這裡咱們先說一個問題,為什麼巡航導彈這麼便宜?看一下戰斧巡航導彈的結構:

這枚導彈從整體上看就是一個小型的無人機,除了在發射初期獲得初速度的時候依靠一小節固體火箭動力發動機為動力,在航程的其他階段都會使用一個小的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

這枚小渦輪發動機重量僅僅有31公斤重,燃燒的燃料也僅僅是普通的航空燃油。結構簡單、材料便宜就導致了戰斧式巡航導彈本身成本極低。

於是,發射巡航導彈對於美軍來說就成了極其便宜的事情。

相反我們再看看彈道式導彈導彈。

很多的彈道導彈,就體積、重量與射程來換算的話彈道導彈並不佔優勢。例如上圖的KN-23射程僅僅只有420公里屬於短程彈道導彈。從重量上來看這枚導彈重量3.4噸,從體積上看長度7.5米,直徑0.95米。那麼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射程為2400公里,重量只有1.4噸,長度也只有6.25米,直徑0.52米。這麼個小東西實際上是比彈道導彈飛行距離遠的多的。


如果彈道導彈要達到巡航導彈的飛行距離,那麼就得上中程彈道導彈了,咱們自己的例子就不說了,說印度的吧。

烈火3是典型的中程彈道導彈。

重量達到55噸,射程3000公里。可以投送的有效載荷為2.4噸(印度宣稱),從實驗中印度在烈火-3上也僅僅放置了650公斤的實驗戰鬥部。所以這枚彈道導彈的實際攻擊能力也就是戰斧的水平。雖然不容易攔截,但是——其製造單價則是790萬美元。已經是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十幾倍了。


所以算筆賬就可以知道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打中程導彈太費錢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巡航導彈的的突防能力:

從大家的印象來說巡航導彈本身速度慢就得出了一個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差的感覺。但是,由於巡航導彈的體積很小,攔截起來也不是特別容易的。

5-6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就可以撕破一個軍事基地的防空網絡了,這樣計算也依舊是比彈道導彈要便宜得多。


而且目前 在巡航導彈的發展商,即便是戰斧式這樣的老導彈最新的型號也已經考慮隱形的設計了——仔細看題圖的戰斧導彈頭部,已經不是圓柱形了,而是以隱形的設計進行了取代。

更何況目前還有更多的新型號隱形巡航導彈被不斷的設計出來。

所以說,巡航導彈的生命週期也會更長一些。畢竟——便宜嘛。


軍武數據庫


巡航導彈比彈道導彈使用的原因大概有3點:第一 精度更高,適合遠距離精確打擊;第二 價格更便宜;第三巡航導彈雖然只有亞音速,但是並不容易被攔截!

第一 精度問題。巡航導彈的依靠的前中段慣性制導,GPS修正;末端的制導形勢更是多種多樣了,有紅外、電視制導、激光制導、雷達制導,以前以上形勢的複合制導,可以打擊固定目標,也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大名鼎鼎的戰斧導彈的精度為3米左右,俄羅斯口徑導彈為10米左右,各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也都屬於巡航導彈範湊,打擊移動目標更靈活!彈道導彈的精度上來說,打擊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能夠達到20米的精度就非常不錯了!至於打擊移動目標,看看我們的東風21D,這個難度可是相當大的!


第二 價格問題,打擊同等距離的固定目標,比如我們的長劍100巡航導彈的最遠距離應該最遠能達到2500公里,東風21A~C的射程大概也就2000~2500公里,但是兩者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長劍100的價格參考戰斧也就100萬美元左右1枚,但東風21A~C的價格至少500萬美元以上。

第三 同等距離個頭上巡航導彈更小。比如長劍100的個頭和重量比之東風21來說,這個就不用我明說了吧!

第四就是巡航導彈突防問題,雖然大多數的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但是也並不是那麼好攔截的,就拿戰斧的數據來說,在中東對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還有非洲的利比亞使用戰斧的突防概率高達90%,即使科索沃戰爭對付南聯盟,戰斧的突防概率也高達70%,因此雖然是亞音速,但是突防能力並不差!

綜合以上來說,巡航導彈在使用中具有各種優勢,因此比彈道導彈使用更為頻繁,另外很多中遠程的彈道導彈基本都是核常兼備,只要與核武器掛邊的武器,其實就不是那麼好用了,很用意就造成大國之間的誤判!


狼煙火燎


有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在武器裝備方面,有動輒上億沒有的高科技裝備,也有幾十上百美元的普通裝備,不同的應用對象、作戰需求所採用的武器裝備也不盡相同。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相比,除了飛行方式有明顯的差別外,在飛行速度、打擊範圍、結構組成以及應用對象等方面也不相同,簡單的說巡航導彈速度較慢、威力較小,但是造價低、易生產;彈道導彈速度快、威力大,不過技術難度和成本也相對較高。在同樣的作戰目標下,性價比更高的巡航導彈自然應用也就更多,彈道導彈一般是作為“撒手鐧”武器使用,而且作為相對比較敏感的武器裝備,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現役絕大多數的巡航導彈均為亞音速導彈,攔截難度較低,只要能夠發現巡航導彈的行蹤,各種防空武器都能夠達到較好的攔截效果。巡航導彈中最著名的非美國的BGM-109系列“戰斧”巡航導彈莫屬,“戰斧”巡航導彈是由美國“雷神”公司牽頭研發的一款亞音速巡航導彈,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服役,巡航速度約為0.8馬赫,最大射程可達2500公里,可以從軍艦、飛機以及陸基車輛等多種發射方式,在GPS+地形匹配等多種制導方式的導引下,可以有效打擊敵方指揮所、火力點甚至車輛等目標,“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戰斧”發展到現在已經衍生出了多個改進信號,不過價格相對來說比較“實惠”,目前最新型號的價格也就在150萬美元左右,適合規模化應用。
“戰斧”巡航導彈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

俄羅斯“暴徒M”護衛艦發射“口徑”巡航導彈

以現代防空技術來說,攔截“戰斧”巡航導彈難度不大,只要發現其行蹤,利用戰機、防空導彈甚至高炮等都可以有效攔截。但是“戰斧”巡航導彈可以以較低的高度巡航,尤其是在地形匹配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利用溝壑、山峰、森林等有利條件規避敵方防空系統的探測,也只有在擁有預警機、天基探測手段等完善防空系統時,才能夠有效應對。因此,在對付防空能力一般的對手時,“戰斧”這樣的亞音速巡航導彈仍是首先武器。一架F-14戰鬥機與“戰斧”巡航導彈伴飛

普通的防空火力就能對亞音速巡航導彈造成有效殺傷

相對於巡航導彈較多樣的飛行軌跡,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比較單一,絕大多數都是拋物線式彈道。彈道導彈的最大優勢在於打擊速度和威力,射程較近的戰術彈道導彈速度在5-10馬赫,而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幾乎沒有有效的攔截手段。不僅打擊速度快,所攜帶的戰鬥部重量和威力也比巡航導彈大的多,破壞力自然也不是巡航導彈可比擬的。但是,彈道導彈的造價比較高,以俄羅斯“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為例,估計其單發價格在300萬美元以上,即便是美、俄這樣的軍事大國也會“任性”使用戰術彈道導彈,而射程更遠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價格高達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更不會隨便使用。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現役所有防空系統,對彈道導彈的攔截效果都不理想

除了價格因素外,彈道導彈由於突防能力強、威力大,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非同一般,美、蘇還針對彈道導彈特別簽訂過“中導條約”(已廢止),如果在戰爭中動用了彈道導彈(即便是戰術彈道導彈),肯定會引起周邊國家及國際社會的關注,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本地區甚至全球範圍內定震動。自二戰以來,儘管全球範圍內的各種軍事衝突不斷,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小規模的局部戰爭,而且還是技術水平不對稱情況下的對抗,巡航導彈即可滿足要求,雖然“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動用了“飛毛腿”等戰術彈道導彈,由於自己能力不夠,造成的殺傷力和影響力都較小。如果哪天類似美、俄等這樣的全球性大國動用了彈道導彈,那肯定是全球的災難,彈道導彈雖好,但還是不要用的好!彈道導彈出動,結果就不好預料了


威吶解析


巡航導彈雖然飛行速度慢,面對先進防空系統,他們就像是無人機一樣毫無抵抗力,會被輕鬆的擊落,但是在最近幾年的局部戰爭和實戰中,巡航導彈越來越被重視,而且越來越成為大國手裡的重要武器,這主要是因為巡航導彈的三大優點。

上圖為攜帶6枚長劍10巡航導彈的轟6K戰神轟炸機,下圖為美國試射戰斧式巡航導彈。

第一大優點是巡航導彈精度高。巡航導彈飛行慢,但是大都使用了地形匹配+衛星制導+指令引導/激光照射制導等制導方式,這些制導方式都是近幾年出現的高技術制導手段,典型的特徵就是指哪打哪,曾經有一句話形容巡航導彈的精度:想從窗戶打進去,絕對不會打到牆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曾經用一發戰斧導彈炸開防禦工事一個缺口,然後第二枚戰斧導彈從缺口內射入攻破工事,可見其精度之高。

圖為我國在此次閱兵式上曝光的長劍100超音速巡航導彈。

我國最新公佈的鷹擊100巡航導彈,號稱精度可達1米以內,這已經從過去巡航導彈10米級的圓概率誤差基礎上,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1米級的精度,已經能夠做到精準命中想要打擊的任何目標。反觀彈道導彈,圓概率誤差一直很大,就算是精度最高的反艦彈道導彈這種可以機動變軌的先進導彈,即便是用上了GPS制導等手段,他們的命中精度目前最高也就是圓概率誤差30米級,也就是打航母這麼大的目標可以用,打驅逐艦尚且害怕打偏,可見其精度不適合作為戰術打擊手段使用。

圖為新出現的隱身巡航導彈,這一類的導彈目前有美國的JASM、俄羅斯的KH59MK2、法國的暴風陰影導彈等,他們利用較小的RCS雷達反射面積躲避防空系統的追蹤。

第二個優點是,巡航導彈的毀傷效果是可控的。彈道導彈因為打擊精度較差,因此攜帶的彈頭威力較大,甚至還會攜帶核彈頭、生化彈頭等,巡航導彈雖然也有核常兼備的型號,但是在戰術打擊中,還是使用常規彈頭,這樣打擊的效果和範圍是可控的。比如要精確完成對民用目標附近軍事目標的打擊,巡航導彈可以做到直接炸燬軍事目標,但是彈道導彈怕是要連帶民用目標一起炸掉才行,所以巡航導彈在戰術使用中,產生的附帶危害較小。

圖為我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隨著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巡航導彈的發展也進入了末期。

第三個優勢在於巡航導彈便宜量大,就算是被攔截上幾十枚,也不會影響長期戰爭中的使用效果。現代巡航導彈有些還可以低空突防、隱身突防,這樣的巡航導彈就比較難攔截了,而且也出現了我國鷹擊100這樣的超音速遠程巡航導彈,使得巡航導彈自我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巡航導彈安全、可靠、精確度高,如果要打擊一個目標,可以採取多發射一些導彈的方式,就能夠確保自己一定會取得戰果,這樣方心可靠的打擊手段,又怎麼會被忽視掉呢?

上圖為俄羅斯匕首導彈,下圖為美國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世界主要大國在高超武器方面的競爭已經開始,巡航導彈已是昨日黃花。

以上就是巡航導彈對比彈道導彈的一些優勢了,也是他這些年成為熱點的原因,但是隨著高超音速導彈武器的出現,巡航導彈也一定會逐步被歷史淘汰掉。


海事先鋒


誰說的容易攔截?

當冷戰時期的美蘇都是傻子嗎?要是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它們當年用得著那麼費力氣發展一種沒用的廢物?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投入巨資研製巡航導彈,航天三院歷經十餘年才研製成功,要是這東西這麼不頂事,花這麼多錢搞這玩意不是吃多了撐的?

事實上巡航導彈並不容易攔截!巡航導彈僅僅依靠長距離掠地飛行這個絕招就能讓防禦方累得吐血。亞音速飛行的巡航導彈依靠無線電高度表可以精確控制飛行高度: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在海情良好時末段掠海飛行高度可以降到3米左右。對於這樣高度掠飛的巡航導彈,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一部架在海拔100米高度的雷達在最理想的條件下也只能在47公里距離上發現它。而戰爭中哪找那麼理想的地形?

如果巡航導彈上裝有地形匹配系統,就可以沿著崎嶇不平的地形,藉助地面的山峰、河谷來遮蔽自己的航跡,在雷達屏幕上將是在一片強雜波中的一個若隱若現的小信號。這樣微弱的目標回波甚至都不足以觸發雷達系統啟動跟蹤功能。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去攔截?

如果巡航導彈進行了隱身處理,其頭錐方向的雷達反射截面可以降至0.1平方米甚至更低。這種情況下,雷達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將只有20-30公里。再結合前述的超低空地形迴避飛行,對巡航導彈的有效探測距離甚至會被壓縮至10-15公里。這時候留給防空部隊的反應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如果進攻方同時發射多枚巡航導彈,在上述條件下防空部隊拼盡全力可能也只夠攔截一半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的成本比彈道導彈低。一發巡航導彈除了無線電高度表、地形匹配系統之外,還需要慣性導航、景象匹配相關係統、渦扇發動機這幾個關鍵部件。而同樣射程的彈道導彈需要解決更高級的慣性導航、景象匹配相關係統、固體火箭發動機及固體燃料、彈頭燒蝕材料、飛行控制系統等技術。總體算下來,彈道導彈的價格將和巡航導彈持平甚至略貴些,帶來的好處是突防時間短,打擊時間敏感目標更合適。但戰場上這類目標並不是特別多,更多的還是固定目標。

巡航導彈的精度很高。通過使用景象匹配相關技術,可以在最後飛向目標的階段不斷修正航向。由於巡航導彈的速度都不高,一般0.6-0.7馬赫,飛向目標的時間足夠巡航導彈的舵機不斷根據修正量調整方向舵直至命中。

綜上,這就是為什麼巡航導彈比彈道導彈更經常使用的原因:精度高、難以發現、省錢。


asiavikin


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防守方必須得能夠提前發現,而對巡航導彈的遠距離預警探測恰恰就是目前世界各國所頭疼的。

與彈道導彈走高空高速突防的套路不一樣,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非常慢,一般都是亞音速飛行,比如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就是0.74馬赫左右,也就是大概890公里/小時,俄羅斯俱樂部系列導彈中的3M-14巡航導彈的速度稍快,但也只有0.8馬赫。雖然它們的速度是慢,但是他們的飛行高度卻都非常低。得益於高精度無線電高度計的使用,這些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基本都可以把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比如同樣以戰斧為例,它在平原地區的飛行高度就可以控制在50米左右,而在地形複雜的丘陵或者山區,則會將高度控制在100到150米。

而普通的地面雷達受限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對超低空飛行目標的探測距離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所謂的地球曲率影響,說簡單也就是地面對無線電波的遮擋,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而無線電波是沿直線傳播,所以在超過了30公里的地平線之後,常規雷達對一定高度以下的目標也就看不見了。而這也就是巡航導彈進行突防的秘密所在:利用飛行高度來壓縮你的預警距離。即便你的雷達功率再大,探測精度再高也沒用,對於50米超低空來的巡航導彈都只能做到30到50公里的預警。那麼如果要擴展對這種超低空來襲目標的探測距離該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雷達架高。

雷達架高之後,對地面超低空的探測距離也就隨之而升高,而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雷達站都要儘量修建在高山上的原因。當然,如果沒有高山,也可以使用伸縮支架將雷達天線升高,比如俄羅斯的S-300和S-400遠程防空導彈就配有專門的40V6高架桅杆,可以把火控雷達升高到20多米的高度,對50米超低空來襲巡航導彈的照射距離可以從30公里提高到50公里。

不過,在地面上再怎麼架高,最多也就只能升高到幾十米的高度,對雷達超低空探測範圍的提升依然有限。所以後來的技術人員又想到幹嘛不把雷達搬到空中來對地面和空中探測呢?所以預警機便出現了,它的雷達不再受地面和地形的遮擋,對巡航導彈的探測預警距離終於可以做到上百公里。但是預警機的持續飛行時間有限,必須得動用多架交替工作才能實現不間斷的預警,這在使用成本上對很多國家來說是承擔不了的,所以實際上大部分的國家仍然是不具備對巡航導彈的遠距離預警能力的,最近這次沙特的油田被襲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做不到及時預警,即便是愛國者防空導彈就部署在油田邊也沒用。

綜上所述,題主所謂的巡航導彈容易攔截實際上本身就是錯誤的,這只是對擁有完整防空體系的大國和強國才適用,小國實際上對這玩意兒毫無辦法。


電波燁長空


巡航導彈通常裝有幾百公斤的常規彈頭,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而彈道導彈則是利用火箭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排列,很容易遭到攔截,但卻廣泛的打擊作戰行動中,而強大的彈道導彈卻不常使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戰斧式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發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特點以及作戰方式。通俗的講,巡航導彈實際上就是一架滿載炸彈的小型無人機,而彈道導彈則是一個滿載炸彈的可返回式火箭。兩者在眾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彈道導彈是按照拋物線彈道執行攻擊任務,它的彈道不可改變。它的速度很快,可以達到音速的幾十倍,突防能力很巡航導彈在大氣層內部以幾百公里的速度飛行,它的飛行軌跡雖然可以預先設計,但是也可以在飛行中進行更改,所以它的彈道必須要高於彈道導彈。

(巡航導彈飛行軌跡)

(彈道導彈飛行軌跡)

所以說,彈道導彈更多的是一種戰略打擊武器。而巡航導彈則主要執行戰術攻擊它的攻擊精度非常高,誤差在幾米範圍內,而彈道導彈的誤差則在幾十米到幾百米。在多場局部戰爭中巡航導彈都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它的戰術打擊效果非常好。因此,巡航導彈的戰術定位與彈道導彈具有明顯的區別,它通常是一種靈活的戰術攻擊武器使用。

(彈道導彈更多用於戰略威懾)

(巡航導彈更多用於戰術攻擊)

在執行戰術攻擊任務時,巡航導彈的價格優勢也非常明顯。雖然彈道導彈也可以用於執行戰術攻擊任務,但是它的技術要求更高,所以在價格上也要高得多。飛行控制系統和導航系統的發展,它的突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改變敵方的戰術目標造成的威脅。

(巡航導彈的價格低廉且精度高)

綜合來看,彈道導彈雖然突防能力強,威力巨大,但畢竟它是一種戰略威懾武器。而巡航導彈就是一種戰術攻擊武器,雖然它的突防能力較差(以上於彈道導彈) ,但是它具有精度優勢和價格優勢,所以它才會成為戰術打擊的主力武器。


戰情解碼


巡航導彈容易攔截?那麼美國發射的巡航導彈打敘利亞有幾枚被攔截下?主要原因還是彈道導彈相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價格太貴。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都是在二戰的時候由納粹德國科學家發明的。在戰爭中,世界上第一型巡航導彈V-1導彈發射了15000枚,,世界上首款V-2彈道導彈才發射了3000枚,數量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之多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是拋物線狀的,這樣的好處是,在當時V-2導彈速度快,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攔截的。但相對來說V-2導彈需要飛出太空在返回,而太空中沒有氧氣,所以V-2導彈的燃料就必須攜帶液氧。再加上彈道導彈需要的隔熱材料也非常貴。而巡航導彈則無需如此,它的全程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單單隔熱材料和燃料費用就省了很大一筆。

我們以現代的導彈做個對比,我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一枚裸彈的單價約1.5億人民幣,也就是大約2500萬美元,這還不加上日常維護之類的。而一枚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才多錢呢?在2014年時,這個價格是159萬美元,也就是說一枚東風21D的價錢,可以製造大約16枚導彈。而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一次齊射百枚戰斧才不過1.6億美元。同樣的價格只能發射6個半枚東風21D導彈。很顯然,100枚戰斧和7枚東風21D導彈能夠攻擊的目標數目不同,效能也不同。

至於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那是相對而言的,你看看敘利亞,美國打了多少枚戰斧,這個國家才攔截下幾枚?同樣的我們可以看看伊拉克,這個戰前雖然被封鎖,但防空網絡基本完整,還不是在戰爭中迅速被電磁壓制,伊拉克人看著戰斧導彈滿天飛也沒有丁點兒辦法。而世界上還有大把大把的國家,軍事實力還不如伊拉克。

巡航導彈容易攔截,說的是中美俄日英法等擁有完善防空網絡的國家可以提前發現巡航導彈,然後攻擊。但現在的巡航導彈,普遍採用外形隱身,GPS導航,航路自規劃,巡航高度低.等多種 突防手段,使得巡航導彈越來越難以發現。

總結來說,因為便宜,巡航導彈可以大把大把的發射,因為大把大把的發射,導致了被攔截的概率大大提高。


圖片源自網絡。


龍行軍武


對於巡航導彈的攔截問題一直被誤解了,並不是所有的彈道導彈都難以攔截,也不是所有的巡航導彈都容易被攔截;反導是世界性防空難以,誰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反導攔截技術實戰運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彈道導彈攔截一直是大國間博弈的敏感區域,雖然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成功的運用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攔截了數量不少的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並對外宣稱攔截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實實際攔截成功率不到一半,這兩種全然不同的數據,很難得到證實,但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彈道導彈並不是那麼容易攔截的。

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其在技術特性上與彈道導彈最大的區別在飛行彈道的不同,巡航導彈主要以超音速飛行突防,飛行高度達不到大氣層外,通常在百米以下飛行,例如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最低飛行高度可低至15-20米左右。

另外,隨著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發現,出現了一種極為奇特的飛行方式,那就是高空超音速巡航,飛行速度最高可以達到3馬赫以上;相比傳統巡航導彈以超低空突防方式,超音速巡航導彈則是全新的以速度突防,這兩者與彈道導彈的突防方式完全不同。

在現代戰爭中,巡航導彈攔截的成功戰例並不多,也不是很普及。造成這個誤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軍貿市場的技戰術數據宣傳有很大關係。在當前國際上出售的防空導彈系統,在技戰術宣傳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具備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

上文提到了兩種巡航導彈突防模式,對於超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攔截最大技術難點在於先期發現目標,由於大多數巡航導彈採取在雷達盲區高度以下飛行的方式,很難第一時間發現目標,只要發現目標,基本上現役的所有防空武器包括高炮,甚至自動步槍都可以將這種飛行速度只有0.8馬赫左右的巡航導彈擊落。

講完亞音速巡航導彈,再來看看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攔截難點,由於超音速巡航導彈飛行速度快,大大壓縮了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攔截彈的速度必須要快於目標彈,否則就追不上,更別說實現攔截了。

因此,世間並沒有什麼終極武器,所有的空中目標都有難以攔截的特性,不是想象中或者看幾組數據就認為可以實現百分之百的攔截。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極限,運氣和技術對於戰爭來說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鷹鴿分析


導彈是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而二戰後世界幾乎所有的戰爭都和美國,俄羅斯(前蘇聯)有關。這兩個國家在1987年的時候,簽訂了一個名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導彈條約》。於是從那年之後,美蘇取消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停止中程彈道導彈研發,銷燬中程彈道導彈庫存,原本是冷戰對峙最主要武器的中程彈道導彈就此開始在國際舞臺上銷聲匿跡。二戰後主導戰爭的國家不再使用了,於是戰場上再難以見到中程彈道導彈。



精確制導武器出現後,戰爭成本飆升,財大氣粗如美國也開始將武器性價比列為重要指標。巡航導彈就是這麼一種性價比極高的武器,普通巡航導彈的售價在50-200萬美元,射程達到2000公里,可以將上百公斤的彈頭準確的扔到敵人頭上。相比之下,中程彈道導彈雖然有著更遠的射程,更快的突防速度,但是成本也更高。所以近幾十年來,只要一看到有美國介入的戰爭,就可以看到“戰斧”巡航導彈滿天飛的景象。

其實大部分人對巡航導彈有一個比較刻板的印象,認為亞音速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非常容易受到地面防空部隊或者是敵方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但其實這是需要完善的預警體系和防空力量支撐的,沒有完整的預警體系根本無法預測巡航導彈來襲的方向,更別提針對性部署防空力量了。如果說等到巡航導彈已經貼臉了,再靠有限的防空力量機動防空,用履帶車輪拉著跑的防空導彈肯定是跑不過用翅膀飛的巡航導彈的,只能是杯水車薪。利用戰鬥機來進行應對防空,速度是上來了,但是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應付敵方空軍戰鬥機的,用來負責攔截巡航導彈有點浪費!

這就看出來一點了,普通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在擁有完整防空預警體系,可以實現大面積區域防空的國家面前。除非是進行飽和式攻擊,否則攔截問題並不是太大。但是對於沒有完備防空體系的國家來說,巡航導彈簡直是神器!雖然慢,雖然沒有機動性,但是就是可以鑽著對方防空網絡的空子進去,把對方重要地面目標給錘個稀巴爛。

之所以巡航導彈出鏡率這麼高,就是因為二戰後打的戰爭全部都是大國欺負小國。小國家沒有沒有完備的防空體系,性價比極高的巡航導彈成了打擊其縱深軍事目標的絕佳選擇!雖然人類嘴上說著文明,但其實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國際社會依然遵循著弱肉食的叢林法則。這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發動戰爭,一路消滅試圖忤逆自己的小國政權。而美國一發動戰爭,就少不了航母戰鬥群,少不了巡洋艦驅逐艦發射大量的巡航導彈,久而久之,就把巡航導彈玩成了一款明星武器。

而彈道導彈之所以逐漸淡出視野,除了《中導條約》和自身性能限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火箭炮系統,讓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徹底丟了飯碗。近年來世界各大防禦展上,總能看到那麼幾款可怕的火箭炮,射程達到300公里以上,機動靈活,還成本低廉。而且叫著火炮的名字,竟然還有的裝著制導系統,原本玩火力覆蓋的火箭炮也走上了精確制導的路。於是有人跳出來質疑:就這性能,這精確度是火箭炮?這比近程戰術彈道導彈還要強了啊!不,它就是火箭炮,您說的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已經退休了,如今,是火箭炮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