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匕首”和“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在世界是何水準?

飄零的天空藍


“鑽石”高超音速導彈?因該是“鋯石”吧!

對於俄羅斯的“匕首”和“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來說,近兩年成了俄羅斯頻頻亮相的殺手鐧武器,下面對於這兩款導彈,說說我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可以留言探討!

首先說說匕首導彈

這款導彈其實就是俄羅斯“伊斯坎德爾”的空射版本,從兩者的外形上就很好判斷。“伊斯坎德爾”屬於俄羅斯最新的彈道導彈,性能先進,打擊精確度相信也極高,彈頭核常兼備,還具有機動變軌能力,憑藉高速、機動變軌、快速打擊等優點,突破現有防空系統可謂是輕而易舉!為此,美國也以這款導彈為藉口退出了《中導條約》,藉口是這款導彈射程並非僅僅只有500公里,俄羅斯說謊了!

而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其實就是這款“伊斯坎德爾”做了一些改進搬到了天上,由米格31高速截擊機作為發射平臺發射,這款飛機的優點就是可以將匕首導彈帶到26000~28000米高空,以2倍以上的音速發射,導彈被賦予了更高的勢能和一個初速動能,而且直接就在高空稀薄空氣發射,阻力也小了很多,賦予了匕首導彈2000公里的射程!而且米格31還可以在加油機的支持下前出3000公里左右,這樣的攻擊距離可以覆蓋整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一部分地區,在遠東可以打擊日本境內和美國阿拉斯加州。而現在俄羅斯現在還準備將這款導彈集成到圖22M高速轟炸機上,打擊能力就會更遠!

雖然匕首導彈的殺傷力很強,說白了還是彈道導彈,現在俄羅斯只是重新炒作了一個高超音速導彈的概念,也沒有什麼太新鮮的東西!

再說說鋯石反艦導彈

鋯石反艦導彈是俄羅斯最新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這款導彈從數據上來看非常了得,在8馬赫的速度加持下,居然能達到1000公里的射程,這樣的導彈對付航母就非常厲害了,不管是超音速轟炸機,還是艦載型版本,還是潛射型,甚至岸基型,都能對航母形成致命的威脅,畢竟要突破到接近航母1000公里範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要解決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一箇中繼制導罷了,這方面依靠俄羅斯的全球定位系統“格洛納斯”進行修正,再加上8馬赫速度下防空系統攔截效率會大大折扣,這款導彈如果用來對付航母,呢可真是神兵利器!

不過鋯石反艦導彈還是有很多值得懷疑的地方,個人更懷疑這是一款彈道導彈版本的反艦導彈,與我國的東風21D可能有些類似,至少也是一款介於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之間的反艦導彈,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猜測!因為如果要導彈在低空掠海飛行到8馬赫速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如此高速度下的阻力和耗費的燃料將是十分驚人的,要想達到1000公里射程就更難了,因此能夠在8馬赫速度下飛行1000公里的,那麼肯定是在高空稀薄空氣中才行,也就是和彈道導彈原理差不多,利用火箭發動機將導彈推向高空高速狀態,然後再勢能轉化為動能這麼砸下來。

而且從鋯石導彈的外形來看,雖然與東風17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感覺原理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採用固體火箭助推器+類似於滑翔飛行器戰鬥部的結合體,這種彈頭在滑翔中也可以改變姿態進行機動編隊,高速+機動編隊狀態下確實讓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非常難以攔截,只是這種導彈的精確度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便是個人對匕首和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的看法,同意的點個贊,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探討!


狼煙火燎


KH47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是在陸基的伊斯坎德爾短程戰術導彈改進而來的,實際是一款空射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速度快、精度高,被稱為反導系統的剋星,在它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匕首導彈戰力更為強大。匕首導彈由米格31戰機攜帶,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速度更是達到10馬赫。匕首導彈不僅可以攻擊陸地目標,和可以攻擊海上移動目標,是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相比於傳統由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匕首”,3M22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則是全新的一款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鋯石導彈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速度極快,最大速度達到了9馬赫,射程則超過了1000公里。如果說匕首導彈是多面手,那麼鋯石導彈更像是為攻擊大型水面艦艇而打造的一款重型反艦導彈。雖然也可以攻擊陸地目標,但是顯然反艦才是它的特長。按照俄軍方計劃,將來俄海軍的主要軍艦和潛艇都要配備鋯石導彈,可見俄羅斯對這款導彈的重視程度。



匕首和鋯石兩款高超音速導彈都是俄羅斯發展不對稱軍事優勢的產物。儘管美國在大部分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俄羅斯憑藉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優勢,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戰略平衡。


圓點53


“匕首”導彈是在陸基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基礎上,改進出來的空射型號,目前由米格31戰鬥機搭載發射,最大射程2000千米,其末端速度可達10倍音速,“伊斯坎德爾”這種彈道導彈本身就可以達到6-7倍音速,空射速度達到8-10倍音速不難。而“鋯石”導彈則類似於美軍當年的“馭波者”,美軍在其身上只實現了6倍音速,俄羅斯的“鋯石”達到10倍音速可能性不大,6-8倍音速比較可信。



其實,不管是“鋯石”還是“匕首”導彈,目前的防空/導彈系統都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攔截,能夠對其進行攔截的反導系統實際部署數量又非常有限,攔截彈效率遠遠跟不上對手發射的速度,對於俄羅斯來說,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導彈本身就是他的優勢。


不過,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中,真正走在前列的還是東方大國,我們的高超音速導彈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實戰部署,並且搭載乘波體彈頭的東風17突防速度達到了20倍音速,可進行較大範圍的末端機動,這才是今後高超音速導彈的主流發展方向,而俄軍類似的產品還處於試驗階段。


一號解析


“匕首”和“鋯石”高超音速導彈是俄羅斯在2010年代後發展的兩型多用途先進武器,圖片裡的是米格–31截擊機攜帶的“匕首”反艦/對地導彈。

“匕首”導彈的原型就是俄羅斯先進的“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該導彈是俄羅斯新一代的戰役/戰術導彈,具備飛行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點,它的出現使俄軍多了一張遏制北約東擴的王牌。

由於“伊斯坎德爾”導彈很先進,俄羅斯將它改造成了空射型導彈,原因是俄海軍目前的實力沒法與北約特別是美國海軍抗衡,在日益嚴重的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威脅下,重拾蘇聯時代“飽和攻擊”的戰法!就是利用“伊斯坎德爾”導彈飛行速度快的優勢,不使“宙斯盾”防空系統快速反應攔截,到達攻擊航母的目的。
“匕首”導彈由米格–31截擊機攜帶,由於現代轟炸機已經使用遠程巡航導彈進行超遠程的“防區外打擊”了,大型截擊機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俄羅斯從蘇聯繼承的米格–31有200多架(還能飛行的),如果把它們都廢棄了實在是巨大的財富損失!為此俄羅斯利用米格–31龐大的機身升級為米格–31BM,使其具備了對地功能。



新升級的米格–31攜帶“匕首”反艦導彈和“逆火”M3M轟炸機攜帶KH–32反艦巡航導彈搭檔又重新對美軍航母戰鬥群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匕首”導彈屬於高彈道飛行武器,作戰方式是:由米格–31攜帶升空,距離敵艦編隊還有300公里時米格–31將其投擲,降落到安全高度後發動機點火,沿攻擊彈道飛行速度可能超過8馬赫,同時由衛星對其飛行軌跡進行修正,距離目標還有50公里時開始下降高度,進入到末端攻擊飛行,同時導彈上的雷達和光學探測/跟蹤器材開始工作,最終確定目標的位置,直至擊中目標。


從現代艦空防禦的技術水平來看,可以發現米格–31,畢竟它不具備任何的隱身能力,同時也能發現來襲的“匕首”導彈,但是目前的艦空導彈卻沒法攔截它,就是因為它的速度太快了在8~10馬赫,而目前艦空導彈的攔截速度最快的是6馬赫左右,根本攔截不了它...俄羅斯也正是因為看到了艦空導彈的能力有所不及,才利用米格–31的高空高速飛行能力,快速的抵達戰場,然後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去打擊目標。
粗略的介紹完“匕首”導彈之後再說一說“鋯石”導彈,才上面俄羅斯武器裝備展的“鋯石”導彈模型來看,它是一種新概念的武器,其主彈體不是現在服役主流反艦導彈正常的圓柱形氣動佈局,而是採用了較複雜的幾何形狀氣動佈局,有可能是高超音速“乘波體”,彈體通過複雜的設計可以起到隱身化作用,而且撞擊到目標之後還能形成非常好的剪切能力,可以較輕易的擊穿目標的外部防護,在裡面爆炸!

福特級航空母艦正在做“安德森迴旋”機動,以躲避反艦導彈的攻擊。

比如說:航母的側面鋼板在80~120毫米的厚度,還有多道防護用的隔艙和防護水密門,一般都反艦導彈擊中航母后很難使它重創,所以使用複雜彈頭形狀設計就可以更好擊穿航母裝甲,並且進入到航母的更內層爆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打擊航母的效果。
目前俄羅斯公佈的“鋯石”導彈的基本數據是


:射程350~500公里、飛行速度是8~10馬赫,它是多平臺發射的多用途導彈,可由各型戰艦和潛艇發射,即可以攻擊戰艦也能攻擊陸上目標。

通過前面的粗略結束(資料很少)大概其的知道了“匕首”和“鋯石”導彈從紙面上來說都是非常先進的超音速導彈,“鋯石”甚至是新概念武器。但紙面上先進實際使用過程中是否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還未知,靶場試驗不代表實戰當中也表現良好。

目前超音速反艦導彈或者其它的先進超音速武器最大的技術難題就是怎樣順暢的解決從發射一直到擊中目標過程當中平臺與導彈之間聯絡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導彈中繼問題”和“人在迴路”問題。
早年間的反艦導彈射程不是現在動輒150~200公里以上,最先裝備的“冥河”一類的反艦導彈射程只在50公里之內,法國引以為豪的“飛魚”AM38反艦導彈射程也只有70公里,在馬島戰爭中“超軍旗”攜帶它飛到了距離“謝菲爾德號”十多公里外才發射...。

超軍旗發射空射型“飛魚”反艦導彈,由於飛機的飛行高度,受地球曲面影響小一些,理論上可以提供更遠的制導距離,但飛機飛的高同樣也會被艦載雷達發現的更早,所以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的超軍旗是低空超低空飛行接近的“謝菲爾德號”。



那麼,當時的導彈為啥射程這樣近呢?這是因為當時的導彈發射後需要由發射平臺進行制導,有就是說:導彈要想擊中目標就得要由發射平臺提高的雷達數據才行,裝有雷達的導彈直到最後十來公里後才能靠自身的雷達去探測目標,但受地球曲面的影響當時的艦載雷達最多能探測的海平面50公里(空射反艦導彈遠一點),也就是所說的“視距內”,超過了這個距離叫做“超視距”,在“視距內”軍艦上的雷達可以提高制導數據,而“超視距”就得要由衛星或者其它的機艦給導彈提供“信號中繼”和“彈道修正”才行,否則導彈只能是大概其的往目標方向飛行,並且受到地球引力和磁場的干擾會越來越偏離目標,最後根本擊中不了目標。
蘇聯1990年代前“飽和攻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戰法,由圖–22M轟炸機距離航母400公里外發射X–15C巨型反艦導彈(不能再近了,否則會被“雄貓”戰鬥機擊落),導彈爬升到一萬米高度後朝航母戰鬥群飛去,中間的飛行航程由圖–95偵察/轟炸機提高數據傳輸和彈道修正。

也正是由於早年間的遠程制導能力不完善、不過關,歐美國家的反艦導彈不但型號少,射程也近,並不是說歐美國家制造不出來...這個問題到了蘇聯也是一樣的,雖然想方設法的給導彈提供中繼數據,但是實戰當中任何事情都能發生,並且戰場電磁波干擾也非常厲害,能否順暢的提供中繼數據還不好說!所以,別看當時蘇聯有射程550公里(沒中繼50公里)的超音速導彈,戰時效果好不好他們自己是知道的!
敘利亞戰爭期間,美軍軍艦發射對陸型“戰斧導彈”攻擊敘利亞內陸目標攻擊的示意圖。

另外,制約導彈打擊距離更遠和超音速飛行的因素就是“人在迴路”的問題,也就是導彈發射出去之後,發射平臺(後方)要時刻保持與導彈之間的聯繫,要知道它的:飛行狀態、飛行路徑是否與規劃好的重合、最後還要知道它是否擊中了目標...而不是發射出去就完全不管它了,導彈偏離和為擊毀目標就等於沒發射!

但後方與導彈之間的信息交流也是一個技術難點,在視距內還能很好的解決,超視距就麻煩了,需要有軍用通訊衛星或者飛機和軍艦進行中繼服務,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會出現延時,這就和我們早年間打衛星電話一樣,通話信號通過“衛星轉發器”轉發後就會有3~5秒鐘的延時,這還是通話者之間相對的靜止條件下,如果在高速火車或者汽車上不但會增加延時的時間,信號也變得不穩定...這個問題也體現在了後方與導彈之間的聯絡上,如果導彈飛的太快後方得到它的狀態數據可能就是十多秒之前的狀態數據,這就等於是沒有價值的數據了,比如:中間要取消對目標攻擊,需要讓導彈自毀,但是戰場瞬息萬變,平臺“自毀信號”是發出去了,可是導彈接受到則十多秒延遲,在這十多秒鐘內導彈就可能已經將目標擊毀...所以,導彈飛行速度越快後方就越難以控制!要不然為啥美軍的“戰斧”導彈飛行速度只有0.75馬赫?就是因為“人在迴路”的控制問題。



另外,導彈末端是自身攜帶的雷達和光學探測器材,它們探測到要打擊的目標之後要與彈載計算機裡面儲存的敵艦雷達信號特徵和影像資料進行對比,但是彈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與民用計算機相比是非常慢!在末端20~30公里的攻擊飛行距離內過快的速度,有可能造成計算機反應不及時而擊中了別的目標,而非要打擊的目標!

還有就是更高級制導的導彈都有“地形匹配”,需要有各種地形地貌的參照物,才能躲避障礙物進行低空突防,而“地形匹配”要時刻進行地形起伏的比照,與彈載計算機裡的數據相符才行,這就需要導彈飛行速度適當才行,否則不是撞山就是一頭紮在了地上!

總而言之,巡航導彈
與彈道導彈不同,它彈道飛行不固定,要打擊的目標也大部分是移動目標,加之現在的技術水平並沒達到隨心所欲的控制程度,所以它的飛行速度太快未必是好事兒,現代巡航導彈已經要比50年前先進了許多,不在是簡單的發射→飛行→再打擊目標,而是因為射程增加了太多,這就需要有一套很大的空–天–地網絡系統對它進行技術支持,否則它即便是有上千公里的飛行距離也沒有太高的價值,因為導彈不僅是射程遠,而是要求它打得準才行!

目前俄羅斯在空–天–地網絡系統建設方面有些滯後,而且高速信息傳輸技術已經是落後水平了,因為是高速信息網絡通訊技術水平只停留在1990年代,以前的3G、4G乃至現在5G建設根本與俄羅斯無關,而5G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之一,如果用於軍事方面,那麼戰場信息通道(帶寬)擴容後數據傳輸將是海量的!呈幾何倍數增長!這樣指揮中心管理通過數據鏈(軍用WiFi)控制武器裝備的數量也會幾何增長,但俄羅斯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建樹,戰場信息不暢或者說管理武器的數量太少,將來戰場上會吃虧的。

總之,“匕首”導彈也好、“鋯石”導彈也罷,才紙面上來看是獨特的先進武器,但真的在使用過程中能否精確有效的控制它們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皇家橡樹1972


現在,俄羅斯空天軍已經將裝備“匕首”導彈系統的航空團投入南部軍區,執行日常的戰備巡邏任務,屬於全球最早投入實戰部署的空射型反艦彈道導彈。
“匕首”是個導彈系統,是由米格-31截擊機+實際上陸基伊斯坎達爾彈道導彈的有機融合,借住米格-31截擊機2.4萬米的最大升限,以及最大2.83馬赫的高速飛行,在高空高速狀態下,發射空基伊斯坎達爾彈道導彈。
空射的伊斯坎達爾彈道導彈,在高空高速狀態下發射,擁有最大2000公里的射程,以及最大10倍音速的飛行速度,具備打擊海上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能力,用俄羅斯軍方的說法能“匕首”導彈系統能反航母、巡洋艦,甚至驅逐艦的水面目標。
“匕首”導彈系統,2000公里的最大射程,10倍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對現有西方海軍宙斯盾系統是個極為嚴峻的挑戰,所有現役遠中近程防空導彈包括近防炮系統,對其高速來襲“匕首”導彈系統的打擊,基本上不具備有效的攔截能力,是西方非常忌憚的武器裝備,可謂俄羅斯空天軍用於執行海戰的大殺器。
3M22“鋯石”反艦巡航導彈系統,射程超過了1000公里,最大速度達到8-10馬赫,能從轟炸機、水面艦艇以及常核潛艇上發射,具備多種作戰載具,因此,運用前景非常廣泛。
由於俄總統普京在此前國情諮文中的消息,貌似3M22“鋯石”反艦巡航導彈系統作戰性能非常突出,以至於英國媒體居然擔心“鋯石”導彈能一舉擊沉價值60億英鎊滿載排水量6.5萬噸英海軍新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有英國專家對《鏡報》稱,“鋯石”導彈的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7400公里,是音速的6倍,美國和英國海軍的現代化反導工具只能擊中速度不超過每小時3700公里的導彈,這意味著它們對“鋯石”無效。這種“不可阻擋”的俄羅斯導彈可能成為美英航母的真正災難。
俄羅斯軍方對“鋯石”非常自信,曾對外放狠話說只要發射40枚“鋯石”,就能輕鬆敲定華盛頓的五角大樓、戴維營的政府指揮所、馬里蘭州裡奇堡的參謀長聯席會議指揮中心等美國政府五大決策中心。
綜上,俄羅斯的“匕首”、“鋯石”這兩大導彈系統,就目前的水平而言,處於全球最先進的空射彈道導彈,以及反艦巡航導彈最頂尖的位置。
一旦對高價值的目標實施打擊,現有的防空反導體系,還真的沒有有效的攔截手段,是俄羅斯打贏未來反艦作戰的高效大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