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才高八斗,如果由他繼位能夠統一三國嗎?為什麼?

己莫V


曹植確實有才華,但是,他的才華是文化方面的。在政治上,他沒有像曹丕那樣有政治能力,曹操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沒有將魏國交到他的手裡。如果他繼位,別說統一三國了,他幹不了幾年,就會被司馬懿給篡位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1、曹植的才華全部都表現在文化方面

當年曹丕繼位後,要除掉曹植這個曾經的繼位路上的最大的絆腳石,於是讓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就饒了他,曹丕以為曹植這次必死無疑了,然而沒想到曹植竟寫出了名傳千古的《七步詩》而逃過一劫。曹植七步成詩讓他一瞬成名,人們都稱讚他是三國時期第一才子。然而,他的才華都基本都表現在文化方面,你有聽說過他在政治方面有什麼成就嗎?曹操每次出征,曹植不是和他一起上陣殺敵,而是寫詩來為軍隊助興,然後,等他們凱旋時,又寫詩來祝賀他們。雖然曹植寫出了《洛神賦》、《白馬篇》、《銅雀臺賦》等詩歌傑作,但是這都是文化方面的才能啊!對政治又有什麼用呢?曹操就是因為曹植非常有這樣的才華才會精心去栽培他,希望他們夠繼承自己的位置,可他卻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人,不適合來治理國家和處理政事。所以,最終讓曹丕繼承了。

2、曹植胸無城府,又喜歡酗酒

曹植為人善良,這是曹操所知道的。有一次曹操為了考驗曹丕和曹植,便密令守城人員,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後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同時拿著一樣的王令去敲開城門。曹丕的謀士吳質讓曹丕遵守規定,出不去就返回來稟報曹操。曹植以王令強令門守開門,門守也以王令拒不開門,曹植便殺了門守,結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來應該是完全相反的場景,曹操認為曹丕會殺人而曹植悻悻而歸,沒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殺人,這讓曹操大為震驚。這就突出了曹植殘忍而曹丕愛戴士卒的一面,曹植也將自己胸無城府暴露於世,他這沒有腦子沒有城府的人怎麼能繼承曹操的位置呢?

而且,曹植經常酗酒,酗酒後經常幹出一些荒唐事。有一次,曹植在酗酒後弛車夜闖司馬門,在禁道上狂奔。這讓曹操勃然大怒,這已經是曹植三番五次挑戰王規,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馳者是死罪,為了處罰,曹操令人斬殺了公車令,從此對曹植是另外一種眼神看待,曹植從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寵愛。曹植的這個酗酒陋習,如果讓他繼承了王位,他哪天喝醉了酒,還不把一些有功之臣、有才之臣給殺個遍啊!所以,他註定不能繼位,即使繼位也統一不了三國,這樣曹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好了,就回答到這裡了,大家如果有其他的,歡迎評論留言噢!


那些歷史的真相


這個問題請參考南唐後主李煜,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是個不可多得的文壇奇才,但是可惜啊,他做了皇帝。不是說他做皇帝做的不好,而是他的思維已經形成了一種文人思維,成了定式,再想改變到那種爾虞我詐、處處靠城府、靠氣魄膽識來做事的狀態,已經不可能了。

曹植也是一樣的,他才高八斗,文采確實非常高,但是他跟李煜相似,放浪形骸了這麼多年,你讓他當皇帝?那不胡鬧嗎?他就算上了朝堂,可他的心還在山野林間,還在酒裡呢!怎麼治理國事?

曹植和曹操是不一樣的,曹操首先是個政治家,然後才是個文人,他是用政治課的格局和眼光來創作的,就算他在勤思寫作,他的心還是在天下,有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才有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跟曹植是剛好完全相反的。

而曹丕呢?剛好是各佔一半,他既沒有曹操的雄心和豪情,也沒有曹植對詩文的酷愛,這種中和性,還算可以,曹丕比較像後世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也是很著名的一位經學家和史學家,傳世名作也不少,而且精通琴棋書畫,是文學集團竟陵八友之一。但是同時她也是梁朝的開國之君,一舉革除了齊代的種種弊端,算是位英明之主了。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不能。曹植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當一名詩人、文學家可以。但要說統一三國,他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從整部書看,沒有寫他參與和從事軍事活動的描寫,而主要描寫他與文人墨客交往和從事詩文寫作。要統一三國要具備的是軍事才能和指揮才幹以及統帥能力,這恰是他所不具備的。所以說他統一不了三國。


We7667深山居士


曹植要是才高六鬥就好了,可以繼位,八斗太高了,高得自己迷迷糊糊顫三倒四的,都是因為詩詞寫的好,文采好,大家一起捧,曹操也活心了,好,看來這大位以後得給植兒,曹操有這想法,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這孩子行,就用他,曹操心裡說。做父親的都想找個聰明能幹的兒子當接班人,害怕把事業弄沒了。這事曹植心裡也感覺了一點點,他非但沒小心行事,而且更加肆無忌憚,這可能跟他老師有關,他老師大家認識吧!就是那位丞相府主薄楊修,此人才高十鬥,放蕩不羈,愛在人前買弄,叫人幾分歡喜幾分愁。最後為這事腦袋搬家了。再說曹植,心裡這個高興,以後就是魏王了,誰也不怕了,一高興又喝多了,晚上駕車硬衝司馬門闖禁地,這還了得,衝司馬門闖禁地那是死罪,曹操聞訊勃然大怒,你小子,從前喝酒鬧事都不理你,現在又敢闖禁地,真是無法無天,氣得直抖,群臣勸解,方才氣消,決定留下曹植反省,殺了掌管馬區的官員,從此曹操對也就另眼看待,不像以前那樣喜歡他了。

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他選的接班人第一個是長子曹昂,後來戰死,第二個是曹衝,曹衝聰明機智,曾用船稱過大象,很有智慧,曹操也很喜歡,可不久也死了,剩下曹植和曹丕兩人能擔大任,其餘的都不行。曹操通過這件事對曹植印象不好,這給曹丕機會了。但曹操還是給了曹植最後一次機會,當時關羽正在攻打樊城,緊要時候,曹操讓曹植帶兵去解樊城之圍,可曹植來到曹操面前時,己喝得大醉,曹操當即解除了他的兵權,從此他再無緣問鼎大位。


孫立國


這說不準。

我們對曹植最熟悉的,莫過於他寫下的《七步詩》,他為何要寫著首詩,是憤然,還是故意表明自己對曹丕的不滿。

總之,以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他這麼做事不太理智的,沒有什麼政治敏感性,也怪不得他沒能繼承曹操的位置。

如果他即位,能統一的情況

在當時的情況,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也不小的,畢竟曹操也知道,曹植很有才華,至少他寫寫詩這方面,還是很好繼承他本人,而曹丕,實在是沒什麼亮點,可以說很平庸。

既然他成為了實際的領導者,那麼魏國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支持他,為他出謀劃策。依靠本來曹操打下的江山,他有這麼好的基礎,自然沒犯下什麼特大的錯誤,是可以統一三國的。

不過這些是往好的方面去想的,畢竟很多時候,僅僅因為一些細節的變化,就可能導致整個局勢的變化。

按理說,只要曹植改改自己的文人的毛病,善於暗中隱藏自己的內心,並虛心同文武百官學習,他是有統一的可能。

不能統一的情況

不過,統一大業哪有那麼容易實現。

畢竟曹丕即位後,司馬懿也為魏國打江山,司馬家族能建立晉代,就是有曹操的基礎,既然司馬家族能從曹丕那盜取了江山,那麼也一樣可以從曹植那盜取。

如果當時蜀漢同東吳狠下心來,聯合對抗魏國,局勢就很可能改變,甚至魏國都會消亡,當然,這也是假設,畢竟蜀漢同東吳的仇恨也挺大的。

有時候,有些歷史的發展的必然的,但更多的時候,是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就同曹植即位能不能統一的問題一樣,偶然性太大了。


小吳閱歷史


曹植可以說是文學家,詩人。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政治家。不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梟雄。如過他能繼位,結局一定更加悲慘。統一三國更是奢望。

曹植自小聰慧,一生佳作甚多,《曹子建集》收集80多首,代表詩作,其中《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為其代表之作。

一、性格缺陷

曹植性格灑脫不羈,性情豪放,率性、天真。好惡分明。又貪杯酗酒。酒後失言更是家常便飯。這樣一個沒有城府的繼承人,怎麼會得到梟雄曹操的認可。雖有文才,卻絕對不是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反觀曹丕雖文武略遜,但是有城府,善手段,會馭下,識人才,具野心。實在是當時曹操能選擇的不二人選。

曹植才高八斗,但不具有政治能力,即使傳位於他,頂多史上在多出一個宋徽宗。對於家國社稷、黎明百姓未必是幸事。在藝術貢獻上一定是大於歷史貢獻。這是可以預見的。

二、沒有政治野心,不懂珍惜

《登臺賦》起初讓曹操還對曹植抱有一些期許,然而曹植並不珍惜,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很多讓曹操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外出徵東吳,曹植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後來曹操得知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規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佈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後悔,不再重用他。


曹植無可爭辯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詩人。《洛神賦》傳頌後世,被後人推崇。他才華橫溢,心地善良。曹植沒有政治野心,做人沒有城府,不會籠絡人心。不懂珍惜機會,如果他繼位,也許東吳、蜀漢會平分天下也未可知。


貪戀長安韻


"才高八斗"現在做為一個成語被廣泛應用。特指那些:滿腹經倫、知識淵博、才思敏捷的人。

他出自東晉才子謝靈運之口: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一石=十鬥)

既表現出謝靈運恃才傲物的狂大,也凸顯了他對曹子建的崇敬。

當然這裡的"才"指的是文才。曹魏時期的著名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當時文字水平的最高代表。尤以曹植的成就為最高。他的《七步詩》、《洛神賦》,他的《白馬篇》、《銅雀臺賦》至今受人頌讚!

文學方面才高和治理國家是兩碼事。立國、治國應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高超的政治謀略、理政駕馭群臣的本領。可惜這些曹植都不具備。

曹植做為曹操的嫡次子,曹操也曾一度打算立他為世子(後來的太子),由於長兄曹丕從中做梗使壞,加之曹植率真直性,一味和楊修等人日夜狂飲,近乎顛狂,使曹操終於打消了立他為世子的念頭。

他後來的命運也很悲慘,多次受到曹丕的刁難。一首《七步詩》救了他自己。但這樣的生存環境,使他年僅四十就抑鬱而終。

客觀的講,曹植心底善良,文彩飛揚,但卻不是治國的料。

他父親曹操,做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征戰大半生,也未能統一三國,何況曹植?

假如曹操真的傳位於曹植,不僅統一不了三國,很可能又是一個南唐李後主。


晚亭與落霞同暉



有才華跟具有治理國家的謀略才能可不是一回事,曹植才高八斗不假,但是身上浪漫主義氣息太過於濃重,並且喝酒誤事的事也沒少幹,這樣的人就適合做一個閒散王爺,治理國家未必是合適的人選,而曹丕無論是謀略還是城府都強於曹植,曹操未必看不到這一點,曹丕繼位是最好的選擇。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是曹丕也算的上是個文武全才,並且北方在曹丕的治理下才得到了徹底的統一,曹丕還注重選拔人才,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就為國家補充了大量的人才,曹丕更不可沒,再者曹操在的時候就覺得司馬懿這個人不簡單,但是憑藉曹丕的城府還可以壓的住司馬懿,曹操想的也許更加深遠吧。


婉兮歷史


曹植是一位文藝青年,工於詞書歌賦、長於詩酒文章,性情隨性且放蕩不羈。才高八斗是形容他的文才。

君王要富有謀略,也要有殺伐決斷的魄力與勇氣。曹操曾一度在曹植和曹丕兩人立誰了世子上猶豫不決。

曹植常呼朋引伴飲酒誤事, 也有放浪形骸無所顧忌,曹操曾藉故賜死其妻。最終曹操確定曹植不堪大用。

假若,曹植即位魏王,以他的政治頭腦和謀略,別說能否能篡漢、統一三國了,可能早就死於非命了。


林城布衣10001


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我們下面來說明曹植他不適合做君主,更不能一統三國的原因:

1、才華不是做優秀君主的條件

首先我承認曹植的才華不錯,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對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但是作為一個君主,才華好是治理不好國家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才華橫溢,尤其擅長書畫,他的書畫現在簡直是天價之寶,但是他作為君主又怎麼樣呢?簡直一塌糊塗,最後國破家亡,自己也被擄到塞外成為階下囚。所以只有才華是不行的。相反,劉邦、朱元璋都是文化水平不是那麼高的人,確實開功立業。

2、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

曹操其實早先是對曹植寄予厚望的,但是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導致曹操對他逐漸失望。

這裡我們舉個例子,有一次,他在曹操外出期間,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

作為君主不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行的。

3、沒有君主應有的政治野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稱帝。曹植、蘇則聽說曹丕廢漢自立,都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曹丕憤怒說道:“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說有人哭,為什麼呢?”。

到這個階段,曹家代漢已是必然的事,而曹植還在為前任傀儡皇帝悲哀,如果讓他繼位,是不是會把權利還給漢獻帝?

4、結交的人才以豪放不羈的文人為主

他結交的任務中,不乏有大才之人,但是缺乏優秀的政治家,沒有自己優秀的政治團體,為他出謀劃策。

綜上以為,曹植不適合做君主。


  • 關注我,分享更多有趣的人文歷史地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