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真的“昏庸无道”吗?

彭吉光


《剑桥中国史》里是这样评价隋炀帝的:“儒家修史者对隋炀帝道义上的评价是极其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绘成了令人生畏的典型‘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曲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随性所欲地狂想大大歪曲了。”

这段评价,笔者还是比较认可的。

事实上,隋炀帝不仅“美姿仪”还“少敏慧”,颇具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开皇年间,年仅13岁的杨广,授封晋王,统帅并州兵马,20岁时,杨广拜隋朝兵马招讨大元帅,弛马援弓,统帅大军,突破长江天堑,一举灭陈,统一了全国。他对南朝百姓“秋毫无犯”天下皆称其为贤。

《隋书》中更是称赞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

隋炀帝还是一个天才诗人,其名作《饮马长城窟》:“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如今读来,还能感受到其中辉煌壮丽,气吞山河。正如《剑桥中国史》所言:“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

大业三年,隋炀帝下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于是影响中国历史接近1400年的科举制诞生了,而诞生之初的隋炀帝颁布的这十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比后世八股取士却要高明许多。

但颇具才干的隋炀帝在执政14年后亡国,使得隋朝成为著名的短命王朝。后代学者往往将隋亡归因于征高丽,修运河,甚至归咎于杨广本人锦帆珠翠、大修宫苑的高消费。其实老百姓对封建天子的消费水平,本身就有相当的容忍度。乾隆下江南,奢华消费比之杨广更甚,可却不曾引起民变蜂起,国家动荡。

隋朝的灭亡,并不是隋炀帝一个人的责任,隋朝的问题,本身就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种政治生态的延续。即过度追求国家财富,而使得人民负担太重。往往有人据隋朝惊人的仓储粮食来证明隋朝的强大和富裕,隋朝留下来的粮食居然能吃到唐贞观年间。

可是却没有人思索,这样的粮食真的就是正常的税收么?

隋朝的赋税繁重,是四百年动乱以来的一种延续,彼时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南北之间的政权,只有加强国家财富,以此来保障国家政权的延续。而隋朝也继续延续了这种政策,从它建立起那一刻开始,从世家大族手中夺户口,开启人口普查增加更多的税收,隋朝还未建立时,人口大致在2000多万的样子,到了隋朝大业时期,已经有5000万了,这种人口增长,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从世家大族中夺来的隐户。

因此,隋朝对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的打击,以及后来对关陇集团的打击,才是真正导致其灭亡的原因,隋朝的扯旗造反的农民军,其实并没有什么实力,而真正有势力的各方诸侯,身后都有这三大集团的身影。

隋炀帝并不算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具有极强的政治才能,也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野心,但就是这种野心最终害了他自己,亡了隋朝,隋朝的制度其实还是南北朝的延续,并不太适用于大统一王朝,毕竟王朝统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重点在内政,对世家大族的打击以求稳为主,而非为了积累财富而急切地跟士族们开战。


稚君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两个二世而就亡的大一统王朝,其中一个是秦朝,另一个是隋朝,两个朝代虽然都很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朝与隋朝在历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秦二世与隋二世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下限,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上限,最终却都将父亲建立的帝国玩的灰飞烟灭!其实,隋朝真的和秦王朝很像,都是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二世而亡,都在王朝存在期间创立了很多政治经济措施,但杨广却是比胡亥要厉害数百数千倍。

隋炀帝杨广,人家真正的谥号并不是隋炀帝,而应该称呼为隋明帝杨广。隋炀帝是唐朝人给杨广冠之的侮辱性的称号,大概唐朝这些皇帝和大臣们都觉得杨广不惜民力、好大喜功而又薄情寡义。可怜的杨广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给陈后主谥号为“陈炀帝”,而自己去世后,唐朝人也给了自己“炀帝”的谥号。

杨广登基后,就创建了科举制,主要就是是建立了进士科,这为最底层人民提供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也让各阶层人民都有了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可能。兴办学校,对遗落民间的书籍,加以保护,通过这些措施,对古代中国科教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觉得仅此一项就足以令杨广笑傲帝王群雄了。然后就是修订法律一上台,杨广就命令重修《大隋律》,首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格的法令进行了革新,并屡次大赦全国,可见杨广并非是传说中的暴君。

在经济建设上,杨广更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现已连续四年大赦全国,屡次普免赋税,但是财富依然滚滚而来,人员不断高速增加。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贞观11年,督查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现已死了33年,时刻曩昔55年,隋朝遗留下来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间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现已炭化的谷子50万斤。

杨广在位十四年期间,用了六年修通了京杭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至南方的余杭,南北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条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改善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沟通了地域间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试问有谁敢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要气势相同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但是为此付出的价值太大,如此浩大的工程谁建筑都不巴结,谁建都会伤了国体。

世人皆知隋炀帝的罪过,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背后所发生的事情,试问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帝王可以做出这种业绩?所以历史对杨广还是很不公平的,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有意抹杀杨广的历史功绩,他只是做了“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功过始终都要分开来说。


城市资讯社


实事求是的说隋炀帝并非昏庸无道,因为一,他创立的科举制整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使寒门子弟能通过科举制度改门换庭,改变命运,使社会各层相对公平,趁于和谐。

二,他在位时,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虽然劳动伤财,但为以后的封建社会尊定了基础,并为中国大江南北的沟通交流,融合一统尊定了基础

三,积极的开疆拓土,为以后的大唐帝国的版图形成,尊定了稚形

四,奋发有为,力精图治,不断进取,这为以为唐帝国各君王的作派树立了典范

五,隋炀帝,也许和其父一样是大勤俭治国大有作为的黄帝,因为据史载隋末义军攻克了洛阳的兴洛苍,其存粮之多令人惊讶,另外打开隋的国库,许多钱币上的线都断了,国家富有可见一斑,难怪后世将其唐并称为“隋唐盛世”,试想这样的皇帝能昏庸无道吗?

那么为什么他却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声名狼藉呢?那是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正所为成王败寇,这不反因为隋帝国昙花一现,仅仅在位数十年,而且因为取而代之的唐帝国不仅国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且统治人民长达三百多年,它不但拥有话语权而且拥有充足的时间鞭挞隋炀帝,以为自已推翻隋朝正名,达到践踏别人,抬高自已的目的,因而久而久之,隋炀帝就被抹黑成昏庸无道。


张生史话


隋炀帝在家底不厚的情况下太想做点事情了,他迁都洛阳,征召10万名官员挖长沟,保护洛阳。他征集大量民夫修京杭大运河。他向外界展示了他的力量,并对高丽发动了三次战争。人们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在隋文帝南田统治时期访问三种形式的侵略和扩张,迫不及待地被消耗,尤其是三次侵略战争,人们死于非命。他隋炀帝创制了进士科,这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育影响深远。

很多事情是好事,但是好事不能同时做。劳民伤财导致民不聊生。

现在史书中很多隋炀帝的反面事迹其实是唐朝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统合法性故意抹黑的。


大龙90497801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他具有战略眼光,开凿的大运河,科举制度都是千年不朽之功绩。但是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加上连年用兵对外征战,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难以忍受,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当天下皆反,他却带着大军躲到扬州,妄图割据江南,坐观群雄斗,然而其胆气和魄力亦消失殆尽,只剩下懦弱和绝望了。

总的来说昏庸谈不上,只能说是做事太激进,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个人感觉其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功大于过。


历史提刑官


杨广不是无能而是太能,他把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也了解国家的弊端,但是他做事太急了,总想着在他这一代就把所有的事情干完,以至于伤了隋朝的根本。

本来隋朝的杨广折腾之后还能勉强支撑下去,但是杨广有是一颗玻璃心,发现自己忙活了半天,竟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把自己搞得元气大伤,所以他就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了。


崖边钓鱼10086


我认为隋炀帝可能无道,但并不一定昏庸。开运河,创科举都是造福后代的功绩。只是其中触碰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加上开凿运河确实劳民伤财,加上世家门阀推波助澜而覆灭。而后唐朝又有意的对隋炀帝进行抹黑,让世人认为其昏庸无道,唐朝取而代之,乃是顺天应民之举。


魔神玉修罗


跟昏庸无道没关系,就像参加跑步比赛,为了第一名步子迈太大,结果扯着蛋了。


白鹿青崖


如果不是亡国之君,可能又是一个汉武帝一样的存在,也许区别是刘彻后来知道刹车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