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職場轉型後,為什麼有人風生水起,有的人只是換一條路迷茫?

近兩年,我接觸到了很多正打算職場轉型,或者已經經歷過職場轉型的人。

有些人在同行業裡折騰,從技術線轉型到管理線,或者在其他崗位之間進行切換。有些人勇敢地邁出了舒適區,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行業。還有人離開了公司或者體制,開始一個人單幹或者組團創業。

老話說,“人挪活,樹挪死。”

可是這些轉型的人,卻未必都能“活”下來。

有的人順順利利地完成了銜接,有些人經歷了兩三年艱難的轉型期,而後漸入佳境,慢慢走上了正軌。

還有不少倒黴蛋兒掙扎了好多年,面兒上看起來做得還不錯,可實際上之前的積蓄已經快花光了。這讓他們不得不陷入糾結:我要不要重回老本行?可是走回頭路的話,這幾年不就白折騰了?別人豈不是要看笑話了?

同樣是轉型,同樣是走出舒適區,為什麼有的人那麼順利,而另一些人只不過是換一條路迷茫,甚至還趕不上之前的處境?

中年職場轉型後,為什麼有人風生水起,有的人只是換一條路迷茫?

1.

寶媽小A是我遇到過轉型最不順利的,她從上一份工作辭職到現在,已經過去近5年了,可是卻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一直在工作、失業和創業之間徘徊。

辭職之前,小A是一家小公司的人事兼行政,雖說收入不高,但是好歹能養活自己,還攢了一點積蓄。

但是小A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她總是在想,“收入這麼低,我什麼時候才買得起房啊?” 後來小A瞭解到公司裡的銷售收入很高,就跟老闆提議,想轉到銷售的崗位上去。然而她並沒有銷售的經驗,公司也沒人能補人事的缺,所以老闆給了她兩個選擇:先兼任銷售員,不漲薪,按提成發額外的獎金;或者先在人事的崗位上待幾個月,等公司找到了新人,她再正式調到銷售的崗位上去。

誰知道小A覺得自己受夠了人事行政崗的“夾板氣”,不願意再留在這個崗位上哪怕是一個月了。所以乾脆辭了職,打算專心去找一份銷售工作。

在找新工作的路上,小A踩遍了坑。

有些招聘信息上寫著銷售的薪資待遇是6000~10000元,進去後才知道,3500才是起點工資,而毫無經驗的小A試用期之內都是業績“零蛋”,連轉正都做不到。

另一些朋友介紹的銷售工作雖然基本薪資高,可是相應的要求也很高,要麼要求有人脈資源積累,要麼就需要某行業的專業經歷背書,小A連面試的門檻都夠不到。

為了高薪轉銷售的路並不順利,小A又開始進行自我反思。仔細一琢磨,發現銷售的門檻雖然不算高,可是真的能拿到高薪的人卻不多,像自己這樣沒口才、沒經驗、沒資源的“三無人士”,就算找到工作也基本是去做“炮灰”的。

糾結來糾結去,她終於找到了一份跟銷售搭邊兒的售後諮詢工作,在這份工作中,給客戶打電話又成了讓她最頭疼的問題。

好不容易攢了點錢,一個朋友又攛掇小A一起開線上微店創業。小A心想,網店也是銷售,既不用面對面溝通,也不需要打電話尬聊,自己應該挺適合的。加上朋友一直強調自己代理的這個品牌很好,銷路肯定沒問題,而且因為她很忙,所以願意多拿點錢,讓小A少出資一點,多操點心就行。

一聽到自己不需要出太多錢就能創業,小A再次心動了,立刻辭去了打電話的工作,風風火火地就加入了。

如今距離這段“創業”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儘管小A沒出多少錢,但是也的確沒賺什麼錢,跟她腦海中那種日進斗金的創業狀態相去甚遠。轉來轉去的小A再次陷入迷惑——以前做人事的時候多少還存了點錢,自從開始“轉型”後,事兒是沒少做,但是積蓄卻越折騰越少了。

怎麼回事呢?

中年職場轉型後,為什麼有人風生水起,有的人只是換一條路迷茫?

2.

閒來沒事時,我找到很多轉型的朋友聊天,瞭解他們的順利或不順利。交流之後就會發現,失敗的人都拿著相似的劇本,成功的人各有先見之明。

那些失敗的人,大多犯了這幾個錯誤:

① 上一份工作做得不好,還沒總結經驗和教訓,就急匆匆地切換了車道。

② 轉行之前沒有認真調研過,也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單憑“感興趣”和“前景好”就盲目投身。

③ 轉型前沒有認真梳理過自身可遷移的資源,誤以為換份工作就是“從零開始”。

④ 轉型前沒有想好出路,或者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唯一一條路上,失敗後就無計可施了。

⑤ 思想和行動都不夠堅定,邊前進邊猶豫,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擔心後悔,覺得這條路不適合自己。

就像小A一樣,過去人事的工作其實並沒有太用心,卻又受到高薪的誘惑盲目轉型,根本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做銷售。往前衝的路上,她始終盲目、衝動;可一旦遇到困難,她又矛盾、後悔。

她始終沒能認清自己,也並不會從挫折中汲取經驗,所以總是在類似的問題上磕磕絆絆,多年來都沒有走出最初的困境。

中年職場轉型後,為什麼有人風生水起,有的人只是換一條路迷茫?

3.
今年2月份的時候,我辭去了之前的工作,在短短一個月裡經歷了換城市、換工作,還從公司裡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變成了自己謀生路的自由職業者。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看到我背後的運籌,於是有好幾個人在知道我辭職之後都發出讚歎:“哇,你好勇敢!”

每每聽到這句話,我都是一頭霧水的。“勇敢,我哪裡勇敢了?”

事實上,辭職時我已經背上了房貸,每個月要和先生共同還一萬多塊。如果沒有找好出路,傻子才辭職呢,所以根本不能算作是“勇敢”。

相反,去年下半年我就知道自己遲早要面臨工作的切換,除了搜索新工作外,我還零零碎碎地做了不少鋪墊準備。辭職之前,我算好每個月的到手薪資一定不會低於我之前的工資,這才申請了離職。

所以在別人眼裡轟轟烈烈的舉動,在我這裡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軟著陸”。

當然,剛辭職的前幾個月我也經常迷茫不安,畢竟每個月的收入還是會有浮動的,這難免會影響到心情。但總是如此,我的平均月薪也依然是過去的雙倍,本沒什麼好擔憂的。

通過這段經歷,我特別想警示那些看到別人轉型順順利利,就一拍腦袋跟著轉的人。別人輕鬆的背後,必定有很多你未曾看見的前期準備。

換句話說,有些人領著上一份工資時,就做好了下一份工作的鋪墊。你可別傻乎乎地裸辭後才開始籌備,卻在苦海里垂死掙扎時才發現,早你一步的人已然上岸了!

中年職場轉型後,為什麼有人風生水起,有的人只是換一條路迷茫?

4.

想要轉型的人,究竟怎麼做才能順利一點呢?

雖然成功沒有統一的答案,但假如能繞過所有失敗者的坑,那就離成功不遠了。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樣,想在切換航線後少些磕磕絆絆,最好能實現平穩軟著陸,你可以按照以下這幾個步驟進行自查:

① 你當下的職業發展怎麼樣?轉型是為了發展的更好,還是想逃避當下的難題?

② 你是出於怎樣的原因轉型?是否明確轉型去哪個方向?有找轉型到該領域且成功的人取過經嗎?

③ 可以在不辭去現有工作的情況下,為轉型做前期鋪墊嗎?比如參加培訓、結交同行、兼職試水等。

④ 轉型後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解決的方案是怎樣的?

⑤ 目前有哪些能力、經驗和資源是可以遷移到全新的領域中的?

除此之外,轉型的道路上不僅要堅定信念,還要有“遇山開路,遇河搭橋”的魄力。即便是你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一定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困難。

這時候,你需要:

① 堅持覆盤,總結轉型道路上的經驗和教訓。

② 不斷積累新的資源,竭盡全力解決新的問題。

③ 謹慎地衡量開支,因為一旦錢花光了,心也一定會慌的。


總而言之,想讓轉型之路順利一些,那麼做決定之前就需要多花些時間和精力籌備,切不可衝動草率;而一旦付諸行動,不僅每一步要謹慎但堅定,遇到困難也不能總是自己打擊自己,嚇破了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