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

中國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

12月5日,第四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盛大召開,逾千位精英學者、數百家金融機構共同聚首,探討中國和世界的“大變局、大視野、大未來”。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出席論壇,並在“大未來|巔峰對話之區塊鏈如何影響世界”環節分享觀點。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比較充分

李禮輝首先從定義角度對區塊鏈進行了簡單介紹,隨後談到區塊鏈的適用場景,李禮輝最先提到了在交易環節的應用,他表示在交易對手多、交易環節多、管理鏈條長,同時理想程度比較高的場景中,區塊鏈有特定優勢,可以構建一個時空摺疊立體交互的架構,有利於信息的並行傳遞以及管控的並行交叉。

第二個應用場景在信任未知。李禮輝表示,在傳統的商業信用未能夠普及的場景中,區塊鏈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以算法程序來表達規則,解決交易對手之間的信任問題。

李禮輝表示,目前區塊鏈在金融上的應用還是比較充分的,實驗性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包括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以及部分監管科技的應用。

李禮輝還表示,區塊鏈的應用可以把政府機構、企業、金融服務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未來還有比較大的前景。同時,目前區塊鏈在規模化的應用方面尤其是可靠應用方面仍有一些瓶頸需要突破,隨著技術的迭代創新會逐步解決。

萬物互聯時代數字信任的5個可信

談到5G與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萬物互聯時代,李禮輝引用有關機構的預測表示,2019年中國互聯網鏈接的規模約為30億,到2022年,可能達到70億,5G以及今後6G的使用會大幅度甚至幾何級提高我們物聯網鏈接的速率。

此外,互聯網時代把機構、人和物聯結在一起,對物權關係、數字資產的價值體的認證需要通過建立一個數字化的信任體系,後者有3種實現方式,第一是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第二是利用大數據挖掘發現信用,第三是利用綜合或者集成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

李禮輝表示,目前這種數字信任正在建立的過程中,應用範圍也不是特別大,但基於其低成本的普惠性,未來應用前景廣闊,而且未來數字信任的建立將有可能做到5個可信,一個是數據可信,第二是產權可信,第三是授權可信,第四是合約可信,第五是法人可信。

數字貨幣的機遇和挑戰

區塊鏈有一個繞不過的話題,就是數字貨幣。

李禮輝對此表示,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可能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在技術上要滿足超大市場零售業務、高併發的需求;第二個是在制度上要能夠實現貨幣市場的高效運行,同時還要保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可靠性與效率;第三在使用功能上,成本應該更低。

李禮輝認為,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數字貨幣才能達到具有商業經濟規模的價格,這是法定貨幣需要研究的問題。他認為,根據目前情況,中國或許真正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

關於另一種數字貨幣虛擬貨幣,李禮輝也提出了2點擔憂:第一,虛擬貨幣是基於公有區塊鏈的社區,高併發的需求很多時候難以滿足;第二,沒有足夠的實體資產做支撐,也沒有足夠的信任背書,投機性比較重。“比如說2018年比特幣最低的時候是3000多一枚,比高的時候跌了84%,除非虛擬貨幣能夠解決前述技術和經濟缺陷,否則很難進入大眾化視野。”李禮輝表示。

李禮輝同時表示,一般機構發行數字貨幣要真正成為可信任的數字貨幣,進入大眾化的經濟生活領域,必須具備5個方面的條件,第一是可靠機構的信任背書,第二是足夠的客戶規模,第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第四是足夠的可審計實體資產做支撐,最後必須要有市場準入。

“一些國家間機構聯合發行的數字貨幣可能對全球未來的發展會是一種重大挑戰,第一它可能會成為全球性超主權的貨幣,第二它作為一個金融的基礎設施,可能會從支付清算逐步進入更廣的金融領域,包括融資、投資等”,李禮輝提醒稱,“全球性的這種貨幣發展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跟現在的商業銀行競爭的,有可能會取代商業銀行現在的一些業務,所以我想對於這樣的一些全球性的超主權的貨幣的這種可能會出現的苗頭,我們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