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歷史重演還是新的契機?

當今數字貨幣可謂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據波士頓大學卡羅爾管理學院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自2017年1月以來,有4000多個已進行或計劃中的ICO項目。雖然報告得出調查樣本的ICO投資者人均回報率高達82%,仿若一片欣欣向榮的數字貨幣態勢,但5月的區塊鏈共識大會上卻傳來了不同的聲音。

數字貨幣:歷史重演還是新的契機?

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兼CEO的James Bullard在大會上嚴肅指出,加密貨幣正無意中被推到錯誤的方向,即帶領大家回到90%美國貨幣由私人發行的19世紀30年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數字貨幣=歷史倒退?

其實Bullard的話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相當道理的。

任何一種貨幣若想持續性存在必須是可靠的,並能保持自身的價值穩定性,而這一切都無法離開政府的支持,即穩定的貨幣政策。

雖然眾多非公開發行的公共貨幣可共同繼續存在,但它們始終處於一種“非統一”的狀態,難以受到消費者和企業的青睞。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對於貨幣的安排也並不統一,由此導致的波動性一直飽受批評。加密貨幣的本質和出發點便在嘗試解決這一重要的社會問題,即如何最好地促進以市場為基礎的交易。

這一良好的本意卻偏偏與貨幣歷史的倒退和重現掛上了鉤,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數字貨幣種類的過多。

數字貨幣:歷史重演還是新的契機?

下面我們以美國為例來介紹一下私人貨幣過多的弊端。

自美國1776年獨立後並以美元作為貨幣起,美國長時間採用金銀複本位制。

直到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貨幣一度都非常混亂,沒有中央銀行來代表政府統一印發鈔票,發幣權反而落到了手握大量真金白銀的各家銀行、商會和公司手裡。

在當時,各家銀行都出於便利交易的目的,發行自己的銀行券即私人貨幣,最高峰時美國同時存在1萬多種貨幣。

這一混亂的局面直到南北戰爭後,才逐漸改觀,最終還是由政府統一了貨幣發行權,才造就了今天強大的美元。

反觀如今全球的數字貨幣態勢,稱為美國混亂貨幣年代的重現也就不足為奇。

數字貨幣與全球化

雖然目前的數字貨幣局面不甚明朗,但若要只看到過多數字貨幣的弊端也是片面的。說到底,數字貨幣的發展還是向著全球化而行的。

數字貨幣:歷史重演還是新的契機?

從商品全球化到生產全球化,貨幣也是在朝著全球化進行統一的。可以說全世界的資金是會向著最具未來趨勢的方向而轉移的,這其中,數字貨幣很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

那麼,數字貨幣究竟會對全球化帶來哪些好處呢?

首先就是我們日常消費和交易中帶來的便利,全球金融也會更為集中穩固,人們的生活水平將大大提高。

而且雖然我們時常聽到數字貨幣相關的洗錢、盜竊等犯罪行為,但相對於紙幣,數字貨幣的負面事件發生率要低了很多。發行數字貨幣反而會更利於提高交易服務中的效率和透明度,減少洗錢、偷漏稅等行為。

同時,若是能有一種數字貨幣能一崛而起,達到全球應用的地步,即成為一種全球化的數字貨幣,各國貨幣匯率不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能得到更好的解決。也許美元沒能做到的事情,數字貨幣在未來能夠做到。

但這一切的一切,還是如Bullard所說的一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我國也未嘗沒有過這樣的歷史。

當年秦王統一貨幣,將戰國時代重量、單位、地區都不同的各種貨幣,統一發揚了外圓內方的由中央鑄發的貨幣,也是依靠著制度上的穩定和扶持。

數字貨幣:歷史重演還是新的契機?

當然在今天,只靠一國的支持是不夠的,若想形成全球化的數字貨幣,還需全球監管方面的協調統一,這也是數字貨幣發展下一階段面臨的問題。

總結:

曾經的數字貨幣霸主比特幣所佔數字貨幣的市值份額已從85%以上跌落至60%以下,數字貨幣的全球化還需相當的時間。

但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們在面對ICO項目時,應擦亮雙眼,提防過多的ICO最後變成一場 “數字鬱金香”,在瞭解的基礎上做決策。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期待著最後能有某種數字貨幣能實現“大一統”,徹頭徹尾地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