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的政治改革,秦國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變法、北宋王安石變法。前兩次變法都成功了,唯獨王安石變法虎頭蛇尾,而且造成北宋新舊黨爭,種下北宋亡國的種子。

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王安石的變法三大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王安石變法的寫照。在北宋中期,儒家思想已經固化,成為北宋的國家主流思想。利益階層已經固化,任何觸及這些利益者的改革都會遭到強烈反抗。相反秦國的貴族勢力不強,因此更容易清除,商鞅的政策也更容易執行下去。比如說商鞅的軍爵制度,雖然損害貴族利益,卻給了老百姓升官發財的好機會,任何士兵,只要殺掉足夠多的敵人,就可以晉升為貴族,能吃上肉,這對窮人來說是最大的誘惑,商鞅得罪了貴族,收買了窮人。因此,貴族可以洩憤殺掉商鞅,卻不能廢掉他的政策,商鞅的變法由此成功。

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在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貴族和平民階級之間沒有流動性,貴族永遠是貴族,可以一天吃8個雞腿,他們沒有任何工作。而平民每天在太陽底下啃泥土,卻只能喝一點野菜粥。商鞅變法,打破舊傳統,只要你上陣殺敵,殺敵越多,軍功越大,都是明碼標價。

王安石變法失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變法過程中王安石自己用人不當,而反對派卻是人才濟濟,自己這邊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呂嘉問、蔡京、李定、鄧綰、薛向等人個人品質都有問題,有的當時就被視為小人。

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商鞅變法遇到的對手其實就是一些舊貴族,而王安石遇到的除了貴族還有很多的文臣集團,文臣可以說是最難纏的一種人。不僅會搞事,也會整人,可以說這是文臣最拿手的把戲。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好事攪黃,把好人抹黑成壞人。可以說王安石遇到的阻力對手是商鞅的好幾倍不止。

王安石改革的關健點和立足點找得很準,直接指向神宗皇帝,還說什麼只有賢明的君主支持改革才能進行到底,這樣的言論一般大臣是不敢說的,這很明顯犯了君臣禮儀之忌,其實就是有逼迫神宗非改革不可之意。這難免會得罪神宗皇帝,最起碼得不到全力支持和配合。

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商鞅變法時期,分封制、奴隸制、貴族制顯然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趨勢了,矛盾日益激化,而且國家實力停滯不前,那麼必須要有新的政策制度出來,才能改變這些。從商鞅變法的措施來看,基本上就意味著中國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而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制度正是解決了這些問題,迎合了當時統治者的想法。

為何商鞅變法成功,王安石變法卻慘遭失敗?

李亞平先生在其《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實錄•都是王安石惹的禍》一文中說,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是,天還沒亮,而王安石起得太早了”。確實如此,王安石就像一個摸黑趕路的孤獨先行者,雖不辭萬難決然前行,像個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猛士,但他性格中的種種缺點,直接導致了他失敗的命運,可見,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冥冥中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