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內部緊急提醒教培公司現金流風險:2領域需警惕

培訓機構不得超長跨度收費,各路資本對教培行業收縮陣線,誰能想到雙重夾擊下,大中型連鎖企業同樣“崩盤”。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1月19日,國內陷入老闆跑路失聯、多家門店關門、宣佈破產等危機的連鎖教培機構高達29家,名單裡不乏韋博英語、新愛嬰、瘋狂老師、學霸一對一等小有名氣的機構。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有“銀行系”研究機構已建議各分行梳理教育企業客戶經營情況,謹慎選擇教培企業准入白名單,避免重蹈“韋博英語”事件的覆轍。

萬萬沒想到,大型機構也倒下

公開報道顯示,10月12日凌晨,20年老牌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創始人高衛宇向韋博英語總部及上海中心員工發出公開信,表示由於經營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隨後多地韋博機構的校區關閉,最慘的是機構跑了,學員上不了課,退不了費,卻仍要繼續為它還貸。

銀行內部緊急提醒教培公司現金流風險:2領域需警惕

據瞭解,韋博英語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200家門店,主要通過預付款的方式收取學費,學費一般在3萬-4萬元左右,有些甚至高達10萬元。由於學費昂貴,相當多學員接受了韋博英語的分期付產品,其實質是金融機構向學員提供的貸款業務。韋博倒閉後貸款學員對繼續支付教育貸本息高度不滿,甚至是拒絕支付。

韋博英語並非孤例。《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9日,國內被媒體曝出陷入老闆跑路失聯、多家門店關門、宣佈破產等危機的連鎖教培機構高達29家,包括嘉億舞蹈學院、新愛嬰、莎翁少兒家庭英語、朋恩日託、瘋狂老師、學霸一對一等。在該研究院看來,政策變化與資本寒冬導致教培行業風險加劇。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第九條“規範收費管理”明確指出:“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政策的出臺將衝擊小型機構和部分嚴重依賴預收賬款進行店面擴張、資金週轉和燒錢引流的企業。

南京某本土早教機構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培訓機構不得超長跨度收費,目前看來影響較大的是大中型教培機構,因為小機構的監管壓力較輕、面對的消費群體有限,更易打“擦邊球”。她透露,現階段小培訓機構要麼以各類優惠折扣,吸引消費者超長時間繳費;要麼採取學費預繳形式,所繳費用不對應具體上課時間,上一次課扣除一次課時費。

該負責人進一步稱, 教育機構主要靠開業後收取學生的預付款運營,抗風險能力非常差。各家機構為了吸引流量不得不加大營銷費用投入,而受政策影響,原本預收1年甚至幾年的學費直接砍到3個月,收入及現金流大幅萎縮。對於小型教培機構而言,守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能生存下去,反而大中型機構熱衷於跑馬圈地,在市場競爭激烈、收入增長困難的環境下,容易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

與此同時,教育行業正在經歷“資本寒冬”,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靠外部輸血存活的機構今年開始被市場淘汰。據瞭解,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對教育行業投資數量、金額幾近“腰斬”。根據北京商報《2019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截至10月末教育行業今年共發生263起投融資事件,共計166.91億元,而去年同期數量是548起,總金額近400億元。

銀行風聲鶴唳,兩個領域高度警惕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招商銀行研究院最新出具的報告彙總中,特別提醒銀行等金融機構重點關注教培行業公司現金流,尤其是風險加劇較快的兩個領域:一是高度細分的小規模市場,如成人英語培訓、單類別的早教和素質教育培訓等;二是流量競爭激烈且獲客成本高的線上教育平臺。對於淨現金流大幅萎縮的企業一定要引起銀行重視,建議各分行梳理教育企業客戶經營情況,財務數據重點關注淨現金流、預收賬款(遞延收入)、三費佔比變化情況。

同時,該報告也指出,教育貸款分期需要謹慎選擇合作伙伴。畢竟隨著合作教培企業倒閉、跑路,導致已繳費學員無法上課、無法退費又必須還月供的境況,對金融機構帶來壞賬損失和聲譽風險。據瞭解,此前有金融機構對教育貸分期業務的合作教培企業不做要求,只關注學員(借款主體)資質。為了避免合作教培機構出問題而導致三方糾紛,該研究院建議金融機構謹慎選擇教培企業准入白名單,對企業資質、現金流情況、發展前景等做詳細考察,避免重蹈“韋博英語”事件的覆轍。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教培機構手上的預付資金,基本上游離於監管體系之外,借鑑金融監管手段來管理這些領域顯得很有必要。例如,對預付費模式的企業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設定標準,要求繳納保證金等,企業必須在滿足特定條件時才可以收受客戶預付費款項,這些條件可以是企業規模、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技術設備條件,甚至成立年限、市場品牌等。

銀行也應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預付費款項必須託管於銀行,保證預付資金不被捲走或者濫用。消費者在商家消費後,相應的預付款項才轉入經營者賬戶,如果沒有消費,則預付款項仍在資金託管銀行設置的專用賬戶中,一旦經營者出現經營問題,消費者可以向監管機構申請退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