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鴉片戰爭,是中國進入近代的標誌性戰爭,也是西方國家大規模入侵中國的開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鴉片戰爭中,英國出兵大約19000人,而且是勞師遠征。當時清朝全國軍隊大約有80萬軍隊,投入戰爭的大約有10萬。在兵力上,清朝佔據絕對優勢;在形式上,清朝是防守作戰,以逸待勞。那清朝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清朝有80萬兵力,但是兵力分散

清朝當時有80萬的兵力,其中八旗軍隊20萬,綠營60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不過,如此多的軍隊顯然是無法全部投入戰場的。清朝的軍隊基本分散地駐紮於地方,並沒有一直規模龐大的機動性部隊。當時英國進攻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駐紮的軍隊佔據清軍總數的四分之一,不過依然無法全部調動。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清朝軍隊

在鴉片戰爭中,道光皇帝不斷下達命令,讓內陸省份向東南沿海調兵。在鴉片戰爭中,調往廣東的外省兵力達17000人,調往浙江的最多達18000多人,調往江蘇的達13900人。加上本地原來的軍隊,和外省調集的軍隊,東南沿海的總兵力達到了25萬人。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如此多的兵力,為什麼還是感覺兵力不足。其原因是兵力分散。清朝在全國的80萬軍隊,都分散地駐紮在了每個鄉村、每個關卡。這種分散的駐紮兵力有利於加強對全國各地的控制,但是不利於集中兵力對外作戰。而且這些軍隊的分工十分明確,不能輕易干涉其他位置的防務。在第一次定海之戰時,定海鎮總兵竟以其部“專管巡防洋麵,無守城之責”為由“不肯退保城池,以致縣城失陷”。

即使發生了戰爭,這些兵力也不能全部調走,因為他們負擔的雜務比較多,如當時的天津駐紮軍隊800多人,其中看守倉庫、監獄、城池等就佔去了200多人。為了防止農民起義,清朝更是無法將軍隊調走。實際上,這就是中央集權國家的缺陷,為了“防民防賊”,只能將軍隊分散在全國各地。

英軍流動作戰,清朝軍隊數量優勢無法體現

儘管,清朝兵力分散,但是當時東南地區畢竟擁有了25萬的兵力,能夠投入戰場的達到了10多萬。和英軍最多時的19000人相比,清朝軍隊還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的。那麼為何清朝軍隊還是守不住防線呢?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國是流動作戰,清朝則是四處守城。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第一次定海之戰中,清朝在此設置軍隊2600多人,然而實際投入的兵力只有1000多人。英軍的兵力則是戰列艦5艘,兵力不詳。

沙角、大角之戰,清朝投入的兵力只有1000多人,英國3艘戰艦。

虎門之戰中,清朝投入兵力8000人,英國戰艦10艘。

烏湧之戰中,清朝投入1600人,英軍戰艦5艘。

廣州之戰,清朝兵力約10000人,英軍戰艦12艘。

廈門之戰,清朝兵力約5000人,英軍戰艦10艘,兵力2519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朝兵力約5000人,英軍戰艦7艘,兵力2843人。

浙東之戰,清朝兵力超過萬人,英軍戰艦9艘,陸軍2000多人。

乍浦之戰,清朝兵力約7000人,英國戰艦7艘,登錄作戰英軍2000多人。

吳松、寶山之戰,清朝兵力7000多人,英軍戰艦7艘。

鎮江之戰,清朝兵力大約4300多人,英軍6900多人。

就全國而言,清朝在兵力方面佔據絕對的優勢,然而細化到每一次戰役,清朝的兵力優勢就難以體現了,到了後期,甚至在戰役中的英軍數量超過了清朝兵力。為什麼清朝不將這些部隊集中起來對付英軍呢?原因就是清朝的海岸線十分長,而英軍處於流動作戰的狀態,清朝不清楚英軍第二個進攻點是在什麼位置。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英軍在進攻過程中不會佔據城市,因為這樣會分散兵力去守城。在英軍進攻下一個地點時,就算是被佔據的城市或者據點都會主動放棄。曾經的流動作戰是清朝的優勢,在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就是利用遊牧民族的流動作戰方式擊敗了明朝軍隊。然而,如今清朝的也無法應對英國在海岸線的流動作戰,只能疲於奔命。

雙方武器差別導致英軍戰艦不受威脅

根據當時的記載,清朝1840年使用的武器和開國之初的是差不多的。清朝的陸軍主要使用刀矛弓箭,配備一定數量的鳥槍、抬槍等,而英軍士兵的主要裝備是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清軍的鳥槍長2.01米,射程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2發,英軍槍械射程為300米,射速為每分鐘3-4發。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在火炮方面,清朝使用的是乾隆年間、康熙年間甚至明朝留下了的火炮,有些是很早從西班牙、葡萄牙進口的佛郎機炮、紅夷炮等。這些大炮在歐洲是200多年前所使用的,也就是說清朝的火炮落後了200多年。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在水軍方面,清朝有艦船242艘,在營駕駛的118只。清朝的艦船最大的能載炮30門,載員一百多人,小船隻能載炮四到六門,載員一二十人。英軍最大的三艘軍艦,載炮數量都達到了70多門。而且英國大炮的射程和質量都是遠遠高於清朝,導致清朝的水師不會對英軍造成任何威脅。

這樣,英國的軍艦就能夠在中國沿海隨意流動。英軍可以決定發動進攻的地點,時間,規模,而清朝一直處於被迫應戰的局面,整個海岸線都處於一片緊張的局面。在許多次戰役中,英軍見好就收,不會陷入僵持戰,一旦清軍人數開始增援,英軍立馬開始襲擊下一個地點。在整個鴉片戰爭中,英軍傷亡只有523人,清朝傷亡高達22000多人。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綜上所述,清軍雖然數量多,但是由於防務面積大,海岸線長,導致兵力分散。由於清朝水師無法威脅英國艦隊,使得英軍可以在沿海隨意流動,使得清朝軍隊難以防禦。實際上就是相當於英國軍隊採取了游擊戰術對抗清朝的人海戰術。這場戰爭,英軍有東南亞、印度等地進行資源補給,因此可以長期持續。但是對於清朝來說,經不起長期的消耗,最終清朝只能簽訂《南京條約》結束戰爭。

從兵力的角度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軍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