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第一次走進吊腳樓,在新奇之餘,也有一些疑惑:生活在這樣的房子裡 走起路來木板會“咯吱”作響,難道他們受得了這樣不停的噪音?

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在龍勝的平安寨,我住進了一間吊腳樓。

房主人很熱情,又帶著城市人群那種特有的禮貌。她領我走上二樓的房間,給我介紹起來:“房間裡面什麼都有,前陣子全部重新裝修了一遍。”

房間的環境確實特別好,不僅佈置得雅緻,還處處充滿著新奇的設計。房間雖不大,卻不失高檔的感覺。

因為是木質房的原因,在房間的佈局和設計上更有發揮的空間和餘地。無論是小小的置物臺,還是存放電視的小隔間,或者是牆上一道流水般的線條,都和四周的木質牆壁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房間裡的設計感讓空間充滿了雅緻的藝術氣息。

打開窗戶,後邊就是山,旁邊是一條上山的小路,小路的邊上是一條小溪,不時有人在小路上一路慢慢悠悠地走著。

主人家不忘提醒我:“要燒水的話得去下面燒,房間裡面是不能燒水的。”


因為木質樓房的原因,他們都很注重防火工作,哪怕只是燒一個水,也要到她們能夠監控到的地方。

只聽見房主人“噠噠噠……”地下樓。

快到飯點的時候,房主人問我是不是要下去跟他們一起吃晚飯,飯菜馬上就做好了。

當然可以。

像這樣的問候,大概也只有在這樣的鄉村客棧才有。它不僅是客人住宿的客房,也是房主人的一個家。在這裡住宿的客人,同時也像是房主人一個從遠方而來的朋友。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甚至是去他們家的果園摘果子。

這和完全商業化的生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鄉村的空間小,人們的步伐慢,人與人之間比較容易建立情感上的連接:我家樓上住著一個客人,我們準備吃飯了,當然要叫他!

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晚飯後,我在房子裡簡單參觀了一下。女主人晚飯後開始忙自己的事情,男主人則和我聊起摩托車來。他們年紀都不大,大概30多的樣子,現在兩夫妻就專門在家裡開客棧。他們家還有一位老奶奶,時常坐在門口的院子裡,看著前面的人來人往。

我回到房間,聽著旁邊的溪水聲:“嘩嘩……”。

第一次住這樣的鄉村客棧,不知為何竟勾起了我的思鄉情緒。我的老家也是在鄉村,家前面就是寬闊的田野,雖沒有溪水聲,但總是有蛙叫和蟲鳴。

那一晚,我早早地睡了,睡得特別地香。

第二天天沒亮,我就拿起相機上山了。村寨旁邊的的梯田,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霧當中。就好像在連綿的山川當中,一條白色的河流在其中流淌,翻滾,如夢如幻。

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龍勝的吊腳樓分佈在各個鄉鎮,並不是一個地方獨有。再擴大一點範圍來說,整個桂林市的吊腳樓也不少,但就屬龍勝的吊腳樓數量最多,而且基本都是住著人的,這有賴於政府的支持和保護。

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這個傍晚,太陽快落山了。村民開始陸陸續續地往家裡走,還有幾個頑皮的孩子從家裡跑出來。不遠處的吊腳樓二樓的窗戶裡探出一個個身影,他們把雙手靠在窗臺上,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

在這個晚飯前的時刻,人們開始放鬆下來,享受這一刻的清閒。

桂林龍勝:大山裡的吊腳樓

木質吊腳樓裡傳來一陣陣“咯吱咯吱”的聲音,人們基本都回來了,家裡開始熱鬧起來。他們在木質吊腳樓裡生活了這麼久,其實早就習慣了木板的“咯吱”聲。就像在鄉下晚上聽到的蛙聲,其實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