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第一次走进吊脚楼,在新奇之余,也有一些疑惑: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 走起路来木板会“咯吱”作响,难道他们受得了这样不停的噪音?

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在龙胜的平安寨,我住进了一间吊脚楼。

房主人很热情,又带着城市人群那种特有的礼貌。她领我走上二楼的房间,给我介绍起来:“房间里面什么都有,前阵子全部重新装修了一遍。”

房间的环境确实特别好,不仅布置得雅致,还处处充满着新奇的设计。房间虽不大,却不失高档的感觉。

因为是木质房的原因,在房间的布局和设计上更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无论是小小的置物台,还是存放电视的小隔间,或者是墙上一道流水般的线条,都和四周的木质墙壁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房间里的设计感让空间充满了雅致的艺术气息。

打开窗户,后边就是山,旁边是一条上山的小路,小路的边上是一条小溪,不时有人在小路上一路慢慢悠悠地走着。

主人家不忘提醒我:“要烧水的话得去下面烧,房间里面是不能烧水的。”


因为木质楼房的原因,他们都很注重防火工作,哪怕只是烧一个水,也要到她们能够监控到的地方。

只听见房主人“哒哒哒……”地下楼。

快到饭点的时候,房主人问我是不是要下去跟他们一起吃晚饭,饭菜马上就做好了。

当然可以。

像这样的问候,大概也只有在这样的乡村客栈才有。它不仅是客人住宿的客房,也是房主人的一个家。在这里住宿的客人,同时也像是房主人一个从远方而来的朋友。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甚至是去他们家的果园摘果子。

这和完全商业化的生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乡村的空间小,人们的步伐慢,人与人之间比较容易建立情感上的连接:我家楼上住着一个客人,我们准备吃饭了,当然要叫他!

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晚饭后,我在房子里简单参观了一下。女主人晚饭后开始忙自己的事情,男主人则和我聊起摩托车来。他们年纪都不大,大概30多的样子,现在两夫妻就专门在家里开客栈。他们家还有一位老奶奶,时常坐在门口的院子里,看着前面的人来人往。

我回到房间,听着旁边的溪水声:“哗哗……”。

第一次住这样的乡村客栈,不知为何竟勾起了我的思乡情绪。我的老家也是在乡村,家前面就是宽阔的田野,虽没有溪水声,但总是有蛙叫和虫鸣。

那一晚,我早早地睡了,睡得特别地香。

第二天天没亮,我就拿起相机上山了。村寨旁边的的梯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当中。就好像在连绵的山川当中,一条白色的河流在其中流淌,翻滚,如梦如幻。

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龙胜的吊脚楼分布在各个乡镇,并不是一个地方独有。再扩大一点范围来说,整个桂林市的吊脚楼也不少,但就属龙胜的吊脚楼数量最多,而且基本都是住着人的,这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这个傍晚,太阳快落山了。村民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家里走,还有几个顽皮的孩子从家里跑出来。不远处的吊脚楼二楼的窗户里探出一个个身影,他们把双手靠在窗台上,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在这个晚饭前的时刻,人们开始放松下来,享受这一刻的清闲。

桂林龙胜:大山里的吊脚楼

木质吊脚楼里传来一阵阵“咯吱咯吱”的声音,人们基本都回来了,家里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在木质吊脚楼里生活了这么久,其实早就习惯了木板的“咯吱”声。就像在乡下晚上听到的蛙声,其实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