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為何會宋仁宗受到如此高的讚譽,他很好嗎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進中書令,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 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聖。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4歲。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為何會宋仁宗受到如此高的讚譽,他很好嗎

宋仁宗是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的明君聖主,他是北宋第四個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做了42年。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言所說的“造極”的“趙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統治時期。中國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佔了六家。這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又都活躍在仁宗時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都出現於仁宗時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宋仁宗創造出了“仁宗之治”。對他的歷史評價是,作為仁君,當之無愧。為什麼宋仁宗的歷史評價如此之高?宋仁宗是一個善良慷慨的人,歷史記錄中記載了他對其他人寬大的許多故事。

蘇轍是大文豪蘇軾的胞弟,他們哥倆與其父蘇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佔有了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蘇轍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在這次晉級進士的考試中,年輕氣盛、心憂天下的蘇轍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裡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

當時的考官們認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建議對之嚴厲制裁。宋仁宗卻很淡定地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血氣方剛的蘇轍僅僅依據道聽途說,便在科舉考試中“妄議”朝政,且矛頭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難逃其被滅九族的命運。宋仁宗的寬容心胸,由此可見一斑。宋仁宗對讀書人的寬容,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為何會宋仁宗受到如此高的讚譽,他很好嗎


當時,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嚇出一身冷汗,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請朝廷制裁之。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對這個口出不遜、有“煽動造反”之嫌的讀書人,即使不按“謀大逆”嚴懲,起碼也得按“危害國家安全”治罪。誰知宋仁宗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就事論事地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一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於是,這個讀書人被授予了司戶參軍的職位。

縱觀數千年曆史,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寬容蘇轍的事,或許有人能做到,但寬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這說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對“煽動造反”的,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還是發牢騷。然後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做出明智的決定。

當時,朝鮮半島封建王朝高麗歲歲向北宋進貢。有一次,使者回來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訓高麗。宋仁宗說:這只是高麗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沒有去訴諸於武力。宋仁宗不光對人仁慈寬厚,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於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宋仁宗回宮後,風風火火地對嬪妃說道:“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宋仁宗回答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對屬下能如此細緻入微之體恤,委實不易。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為何會宋仁宗受到如此高的讚譽,他很好嗎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天,仁宗在深夜處理政府事務時非常疲倦和飢餓,他特別想吃一碗羊肉熱湯,然而,一直當皇后第二天早上到達時,他也沒有要求御膳房做羊肉湯。皇后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我昨晚點了羊肉湯,廚房會每天晚上宰羊煮湯,這樣我就可以隨時索要食物,將來就會有很多的羊要被宰殺。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我某一天突然想要喝一碗羊肉湯造成的,不光是殺生,還會給下人們增加負擔,想到這裡,我就忍住了。”另一次,仁宗吃飯的時候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痛得要死。服侍他的宮女跪在地上求饒,仁宗扶起了她,輕生的說道,“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吃到了沙子,這是死罪。”

試想一下,如果是其他皇帝,想喝水、想喝羊肉湯,或者是吃到了沙子,肯定會隨心所欲的。絕不會像仁宗這樣,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也不可能為一個輕賤的下人著想,正是從這些小細節當中看出來,宋仁宗的仁確實是當之無愧的。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為何會宋仁宗受到如此高的讚譽,他很好嗎

宋仁宗一輩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變法,因為只有變法才能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才能富國強兵。可是做了長期準備工作的“慶曆變法”很快就失敗了,他並沒有灰心,在儂智高入侵廣南州郡之時,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眾議,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將狄青為統帥,平定了儂智高之亂。在他去世的兩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為知制誥,醞釀再來一次規模更大的變法。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知識分子在創造精神財富的時候,特別需要精神上的寬鬆,仁宗時代是一個知識分子精神上特別寬鬆的時代,所以文學藝術事業都很發達。中國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佔了六家。這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又都活躍在仁宗時代。在仁宗晚期,富弼、韓琦、文彥博、曾公亮相繼為相,歐陽修參加政事,包拯為樞密院副使,司馬光知諫院,王安石知制誥,真正稱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滿朝。這樣的盛況,歷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時代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