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阿奇博尔德·玻西瓦尔·韦维尔,英国陆军元帅,是英国最具才干的将领之一。他曾经在非洲以远远少于意军的兵力,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下,大破意军主力,可以说那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然而他在之后又很快败在了德国名将隆美尔手中。此时隆美尔的兵力,远远少于韦维尔,为什么韦维尔反而输掉了这关键的一战呢?

一、老将韦维尔

事实上在波兰战役开始前,北非的局势就日渐紧张。意大利从没有掩饰过自己对非洲的野心,并在非洲囤积有重兵。截至到1939年9月波兰战役爆发前,意大利在北非的利比亚部署了25万意军,指挥官是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下辖意大利第5和第10集团军。而东非的意大利军队也有足足30万之众,可谓兵强马壮。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面对这种危局,英国方面派出当时还是陆军中将的韦维尔,前往北非的埃及出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然而不幸的是,尽管埃及如此重要,是英国的中东殖民地的屏障,失去埃及则中东不保。但是韦维尔手上仅有的部队,只有五万多人,装备也不富足。就这点微薄的兵力要面对来势汹汹的意大利人,基本上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会怎么样了。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不过参加过一战的韦维尔毕竟是一员名将,他立刻针对手头的局势开始整军备战。他最先整顿的就是复杂的司令部,删减了不必要的人员,并将自己的老部下阿瑟·史密斯调来做参谋长,组织了一个人数不多,但十分精干的司令部。

然后与中东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安德鲁·布朗·坎宁安和中东英国皇家空军司令阿瑟·朗摩尔进行了协调,使得三方能够在战时相互策应和通力合作。这样一来韦维尔就可以在海军和空军的帮助下,将自己那仅有五万人的部队变成一支有效的作战力量。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但是这不改变的事实是,韦维尔手上的部队是一支人员短缺,且缺乏足够的训练,而且连基本的装备和弹药都匮乏的部队来守住中东。

尽管他这个时候已经升迁为临时上将,但是他的兵力非但没有扩充,甚至于到了法国战役末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还想从本就兵力稀少的北非抽调走八个营的兵力,其目的是用来巩固在英国本土的防御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但韦维尔知道,此时就算抽走八个营对于英国本土的防御也无济于事,反倒是可能让英国在中东的防御崩盘。所以韦维尔联系了英军总参谋长约翰·迪尔协商后,将这件事拖了下来。

虽然说这件事满足了中东的防御力量不受削弱,但是却让丘吉尔大为不满。不过碍于此时还需要韦维尔负责中东的防御,所以丘吉尔并没有对他说什么。

二、韦维尔的军事巅峰

然而,现在客观的问题是,意大利已经对英国在6月10日宣战,现在韦维尔必须做好战斗准备。此时韦维尔手上的部队并不多,只有第7装甲师、印度第4步兵师的66%、新西兰师的33%、14个英国营以及两个皇家炮兵团兵力远远低于意军。

如果说他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他最初沿着埃及边境部署守卫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很强。其中第七装甲师是他的绝对主力,而且其余部队也多有一些摩托化部队。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此时从6月11日开始,双方开始展开了一系列试探性的攻击。英军利用自己的机动部队,往来对行动缓慢的意军展开袭击。尽管富有成效,甚至于俘虏了一名意大利将军。

但是截至到8月时,韦维尔猛然发现他的部队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他的部队在装甲损耗上日渐增加到危险的比例,工厂也被待修车辆给塞满,加上平均只有一半的坦克力量可以用于行动。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韦维尔意识到他的有生力量在没有战略目标的情况下被消耗,于是他进一步减少大规模的行动,并将边境的防御移交给威廉·戈特准将指挥的第7支援团和约翰·库姆(John Combe)中校指挥的第11轻骑兵团。这些单位用以加强保卫前哨阵地的部队,以便在意大利人靠近时发出警告。并计划将意军引入内地,然后将其歼灭。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不过意大利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然后开始从昔兰尼加向埃及进军。不过其进军速度十分缓慢,原因是补给不足。可以说鲁道夫·格拉西亚尼的指挥下,意军走走停停,几无战心。而英军则后退到了马特鲁港的预设阵地后站稳了脚跟,此时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此时意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西迪拜拉尼,另一部分在内陆24公里处,如果西迪拜拉尼的意军向东进攻,则英军将陷入绝境。所以此时韦维尔决定先发制人,他在在12月8日发动了罗盘行动,命令第七装甲师横穿意军两部之间的缺口反向击溃了西迪拜拉尼的意军,并反过手来将意军歼灭。

此战在1941年2月9日结束,意军损兵近12万人,其中115000人被俘。英军向前推进了足足800公里,如果不是丘吉尔下令停止进攻,并将韦维尔的部分部队抽调至希腊的话,那么意大利人很可能就会被赶出北非了。

三、不属于韦维尔的失败

事实上丘吉尔的做法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德军此时十分强大,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地中海就是他们的软肋。尽管说法国海军仍旧憎恨英国人偷袭他们的事情,却仍旧没有加入轴心国的行列。

而意大利在此地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状态,因此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就在这里占据了优势。在丘吉尔眼里,只要英军死死守住直布罗陀、马耳他岛,克鲁特岛就可以将地中海网格化,而地中海舰队就能在这些网格里发动攻击,与德军缠斗。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但是对于韦维尔而言,这绝对是一招臭棋。因为丘吉尔从他这里调走了相当数量部队,骁勇善战的英联邦澳大利亚第六师和新西兰第二师都被调去了希腊,战斗力强大的英国远征军第11步兵师也被调了去。而他的王牌第七装甲师也被调到后方,因为第七装甲师在之前的罗盘行动用力过猛,部队的坦克大多数已经进了维修厂,现在只能回到埃及修整。

而补充给韦维尔的则是一些杂牌部队,比如说新组建的英联邦澳大利亚第九师,这个师刚刚组建,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斗经验都是不足的。然后是英印第4师,这个师一样是刚刚组建的,士兵和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印度人,对于印度人的战斗力,韦维尔不抱任何希望。而派驻这个师的英国军官们还没有和部队完全磨合好,根本不能有效的指挥,这就造成了该部队也处于一种不可使用的状态。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而替换第七装甲师的是从英国本土调来的英国第二装甲师,部队刚刚组建,装备的坦克是英国老掉牙的旧坦克和缴获的意大利坦克,战斗力也几乎等于是0。而韦维尔原本所能依仗的英国空军在埃及的力量,也被大多调往了希腊。因为丘吉尔迫不及待的要在希腊发动一场反击,以解决英国人的困境。

事实上,此时韦维尔已经知道了德国陆军上将埃尔温·隆美尔带领德国增援部队于2月初份抵达了北非。此时隆美尔兵力不足,倘若韦维尔发动攻击,那么隆美尔注定要被赶下大海。

因为此时的意大利人兵无斗志,将无战心。隆美尔抵达提波里城时,意大利军官们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撤退跑路了。如果不是隆美尔严令意军不许撤退,恐怕意军早已逃之夭夭。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而意军的情况,韦维尔了如指掌,隆美尔的抵达也逃不过他的眼,因为英军早就破译了意大利海军的密码——SONFUNIU密码。意大利海军的每一个调动都在英军舰控制下。根据近期意大利海军的船只调动表明,和物资进入量来分析,德军并没有太多兵力,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如果他现在就发起反击,那么隆美尔只能被赶下大海。但是因为丘吉尔严令进攻停止,韦维尔只能放弃进攻机会了。

但就在韦维尔的部队刚刚被撤走时,隆美尔就将手头的部队和意大利军队进行混编,组成了快速纵队。德意的快速纵队一鼓作气的将占线推进了450英里不说,之后又转向攻克了艾阿格海拉地区,并在3月24日将英军逼退到阿吉打比亚地区

而隆美尔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在3月31日,他又调动部队向梅尔沙隘道进攻,近一天就攻克此地,然后在次日攻克了阿吉打比亚地区。此后一周时间,英军都在仓皇逃窜,除去托布鲁克尚有一支英国孤军之外,此区域再无英军存在了。

曾经以少胜多战胜意军的韦维尔,为何又反被隆美尔以少胜多?

如果客观来说,倘若丘吉尔晚一些调走部队,或不停止部队的进攻,隆美尔都注定不能取胜。但是英国统帅部的错误命令,彻底让韦维尔失去了胜利的机会。倘若这一切没有发生,那么最终胜利的就应该是韦维尔,而非隆美尔。但历史没有如果,从韦维尔的部队被丘吉尔调走的那一刻,韦维尔就已经输了。

结语

韦维尔曾经取得大胜,那是他自己的功劳,与他人无关。但他的失败,却又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误,而是英军上至首相,下至总参谋部的罪责。急于发动攻势的丘吉尔,彻底忽略了英军自己的问题。其盲目发起的进攻,最终也只能害死他自己。

参考文献:《北非战场》

《第三帝国系列:非洲军团》

《隆美尔战时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