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与作用是什么?

吕乃忠


知柏地黄丸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传统上应用于肾阴虚,尤其是阴虚火旺引起的各种症状。

简单来说,知柏地黄丸对于肺肾阴虚效果还不错,其中针对起肾效的成分主要是熟地,山茱萸和山药是缓和熟地比较强烈的药性的,茯苓、泽泻、牡丹皮等则是为了保护肾循环内其他脏器。

知母和黄柏则是起清火作用,专门针对阴虚火旺中的内燥火旺进行治疗。

知柏地黄丸清火功效,所以会伤正气,人长久服用会导致气虚,人气虚后就会有胸闷气短、目倦神疲、四肢乏力等问题。知柏地黄丸一般吃多久有效,所以知柏地黄丸不要长久服用,气虚者少服。长期服用知柏地黄丸的副作用是进展性肾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知柏地黄丸虽然算是复合型成药,但不适合单一服用。建议配合补脾类药物一起服用。但要先服用补脾类药物,一个小时候再服用知柏地黄丸。建议饭前半小时服用知柏地黄丸。


纯钧LHGR


我们都知道“地黄丸”是个大家族,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等。知柏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牡丹皮等中药组成,其实就是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加上了知母和黄柏。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填髄,为君药;山茱萸、山药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能助君药熟地黄滋补肾阴;知母甘寒质润,能清虚热、滋肾阴,黄柏苦寒,能泻虚火、坚真阴,配合熟地黄以滋阴降火,以上诸药合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清热;丹皮清热凉血,三药合用,补中有泻,补而不腻,共为佐药。诸药配合,共奏滋阴降火之功,主要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证。

现代研究发现,知柏地黄丸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知柏地黄丸能降低正常及四氧嘧啶致髙血糖小鼠的血糖,减少小鼠的饮水量。也有研究表明知柏地黄丸可减少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知柏地黄丸的组成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老年性阴道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由阴虚或热病日久或过度使用温燥药物所致的发热,证见午后潮热、骨蒸劳热、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等;也可用于烦劳过度或亡血失精或邪热耗明等原因引起的盗汗,症见寐中汗出,醒后自止,五心烦热或潮热,两颧色红,口渴,咽干等;由于肾中精气不足或房室不节,肾阴亏耗,耳窍失养所致耳鸣、眩晕、腰膝痠软等;由于房室过度、恣情纵欲或妄想不遂等所致得遗精、头晕、腰膝痠软、精神萎靡以及性功能障碍等。


药事健康


谢谢邀请!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小便短赤。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除知柏地黄丸主症外,对于肾阴虚损、阴虚火旺引起的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眩晕、高血压、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更年期综合症、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顽固性盗汗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对于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也有减轻作用。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的还请咨询医生比较好。


柏聿臻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

成分: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泄、蜂蜜。

知母和黄柏加强了滋阴清相火的作用。

熟地黄补血滋阴,治疗盗汗遗精,消渴等。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大汗虚脱。

牡丹皮滋阴降火,利咽,通小便血滞,活血化瘀。

山药平补脾胃,滋肾益精。

茯苓利尿健脾,宁心宁神。

泽泻养五脏益气力,对于阴虚火旺诸症状的有清泻肾火的功效。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滋阴清热,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时常耳鸣伴随遗精症状,小便时候尿液少而黄。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南之禾三七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是中医药界以养阴清热、滋阴潜阳的代表方剂,历史悠久,可称之为名方名药。如图

药物成份: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等组成。

药理作用:

方中以熟地黄补肾阴为主药,辅以山萸肉滋补肝肾,山药滋补脾阴,又用茯苓淡渗脾湿,泽泻宣泄肾浊,丹皮清泄肝火,知母入血份清热除烦,养阴润燥;黄柏入肾、膀胱、脾经,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诸药合用,有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之功。

适用人群:

凡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咽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小苔者有良效。

本品对肺结核,肾结核,慢性肾炎,糖尿病,神经哀弱,高血压,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匀可使用。

|


謝百味


知柏地黄丸,实际上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了知母和黄柏。即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牡丹皮等中药组成。诸药配合,共奏滋阴降火之功。主要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证。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填髄,为君药;

山茱萸、山药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能助君药滋补肾阴;知母甘寒质润,能清虚热、滋肾阴,黄柏苦寒,能泻虚火、坚真阴,滋阴降火,以上诸药合为臣药,配合熟地黄行滋阴补肾益精之功;

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清热;丹皮清热凉血,三药合用,清热凉血利水健脾,补中有泻而不腻,共为佐药。

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以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腰酸、尿黄、舌质红、尺脉独大为辨证要点。

使用中药,最好有中医辩证,听从中医指导。以免误用伤己。


踏雪无痕5141815


知柏地黄丸,著名的中成药,医药、保养/中成药/内科用药,该产品本品系根据明朝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滋阴八味丸”原方配制,经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

可治疗西医诊断之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甲亢、糖尿病等证见阴虚火旺者。

常见的生产厂家有:同仁堂、九芝堂、宛西制药、佛慈等,各大药店均有售。



附:

知柏地黄丸

【处方】知母40g 熟地黄160g 牡丹皮60g 茯苓60g 黄柏40g 山茱萸(制)80g 山药80g 泽泻60g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与用置】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 每丸重9g

标准来源:中国药典2015版-1部,P1067


本草小生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名为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6克),黄柏(6克),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白茯苓(9克),干山药(12克),牡丹皮(9克),泽泻(9克)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知柏地黄丸为中医方剂中的补益剂,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口干舌燥,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腰脊酸痛,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注意:健康人群和肾阳虚不宜服之,孕妇慎服、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不宜和感冒类药一同服用。


健安生活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知母、黄柏而来,药虽入两味,而其性大变也。六味地黄丸以三阴并补,滋补肝肾为长,而知柏地黄丸就以滋阴降火攻邪为主了。以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为长,药性极偏,凡脾虚便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方中熟地厚腻碍胃气,非砂仁不能解也,故服用时用去皮缩砂仁煎汤送服。

知柏地黄丸功效:肝肾阴虚而达虚火上炎之症,已非能用六味地黄丸三阴并补可治之时,知柏地黄丸主之。兼有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质红,脉细数等相宜用之,此药合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组方论述:熟地、山萸,味厚者,味厚者为阴中之阴,故能以补肾间之阴血;山药、茯苓甘淡者,甘能制湿,淡能渗湿,故足以去肾虚之阴湿;泽泻、丹皮咸寒者,寒能润下,寒能胜热,故足以去肾间之湿热;黄柏、知母苦润者,润能滋阴,苦能泻火,诸药和合,以降服龙雷之相义。去其灼阴之火,滋其济火之水。则肾间精血渐生也。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正是此方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


手机用户落霞孤鹜


学了多年中药学,现在从从事医药行业,到了我学以致用的时候啦!我来介绍一下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各6g(二两),又叫知柏八味丸,添加的知母是重要的滋阴润燥之药,而黄柏可以清热泻火。



该方出自《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的名字是由乾隆钦定的,该书是由乾隆期间太医吴谦负责编修。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当时的权威性,有可能类似现在药典的地位。

知柏地黄丸,是中药方剂中典型的补阴剂,知柏地黄丸组方有: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知母6g,黄柏6g。用蜜炼制成蜜丸。

具有滋阴降火功效,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知柏地黄丸具有抗菌,抗炎,镇静,降血糖,降血压等功效。

知柏地黄丸现在应用较多,生产厂家也较多。有同仁堂,九芝堂等等。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共同关注医药,关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