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祕,「介入無植入」技術

這還要從冠心病患者老趙的冠脈造影結果說起。

老趙是我的一位老病人,2年前,他因冠狀動脈的前降支嚴重狹窄,在我院植入了2枚冠脈支架。術後胸悶、氣短等症狀明顯好轉,身體一直處於比較健康的狀態。但近1個月來,老趙感覺自己的胸悶和呼吸困難又再次發作了。前段時間家人帶著老趙來心血管內科找我複診,我建議他立即住院複查冠狀動脈造影,首先排除下原有的支架有沒有血栓形成,造成再狹窄的可能。再看看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是不是發生進展,使原有相對好的血管出現了嚴重狹窄的可能。

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秘,「介入無植入」技術

果然不出所料,通過複查冠脈造影、並與上次冠脈支架植入術後造影結果對比發現:患者左冠系統原植入支架內未見明顯狹窄,左冠其餘血管節段未見明顯狹窄、不穩定斑塊及血栓等,血流通暢、達TIMI3級;但迴旋支近段、中段分別可見新發嚴重狹窄,血流偏慢。(造影結果見下圖)

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秘,「介入無植入」技術

考慮到老趙的迴旋支比較細小,直徑約為2.0-2.25mm,如果植入小直徑的支架血管發生再狹窄的概率較高。經過心血管介入團隊的討論,一致決定術中使用藥物塗層球囊介入治療。這就是心血管界內最近比較火的入治療的新理念——介入無植入。

術後老趙身體恢復的很快,再也沒有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老趙對治療效果感到非常滿意。(使用藥物塗層球囊介入處理後的效果見下圖)

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秘,「介入無植入」技術

介入無植入技術通過什麼器械和技術來實現呢?

心血管介入團隊通過約2毫米的微小創口,經冠狀動脈將藥物塗層球囊送到狹窄病變處,球囊上載有防止血栓和血管狹窄的藥物,到達病變位置後,擴張球囊,藥物便貼粘至病變部位,隨後撤出球囊和導管,使此處病變血管節段恢復達到有效管腔面積和正常血流,並減少再狹窄的幾率即達到治療目的。患者體內未植入任何器械。

藥物塗層球囊一個什麼東東?

藥物塗層球囊( drug coated balloon,DCB) 作為一種新的介入治療技術,藥物塗層球囊通過局部向冠狀動脈血管壁釋放抗增殖藥物(一般是以紫杉醇為基礎的藥物塗層),通過局部向冠狀動脈血管壁釋放抗增殖藥物,從而達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效果。

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秘,「介入無植入」技術

使用藥物塗層球囊技術的優點有哪些?

與藥物支架相比,藥物塗層球囊無聚合物基質,又無金屬網格殘留,從而減少內膜炎症反應,大大降低血栓形成風險,並可縮短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時間( DCB 術後僅需1~3 個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同時DCB 治療避免了異物置入,為患者保留了必要時的後續治療機會。

藥物塗層球囊適用於冠狀動脈的哪些病變?

藥物塗層球囊主要被推薦用於:小血管病變、支架內再狹窄、冠狀動脈原發病變、分叉病變及部分其他特殊病變。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例如血友病、既往出血史、胃潰瘍、嚴重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藥物或近期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例如心房顫動患者、置換人工心臟瓣膜的患者等;有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或既往有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史的患者以及拒絕體內置入異物的患者。

治療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醫生揭秘,「介入無植入」技術

“介入無植入”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可能是冠心病介入技術發展的趨勢。

如何在治療冠脈疾病的同時,儘量減少器械在體內留存,是心臟介入醫師的新追求。藥物塗層球囊即是將藥物附著在球囊之上,運輸至病變部位釋放藥物,球囊撤出後即可完成治療,在取得更好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創傷。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介入無植入的技術會必將更加成熟,讓我們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