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農人馬小妞


怎麼理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農村裡有很多古人流傳下來的民諺,而這些也是勞動人民多年的觀察和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些已經過時了,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老話說:十句諺語九句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有木有道理呢?

關於這句老話,我們很有必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早立秋、晚立秋。有人說立秋的時間是在上午的話,則是早立秋,而是在下午或者是晚上就是晚立秋。其實,早晚立秋並不是根據這個來說的。古人說的立秋早晚應該是指陰曆的日期。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農村裡記錄事情都是以農曆為主,也就是陰曆。而這個立秋早晚也是對比農曆七月的。如果已經進入七月,陽曆還沒有立秋,那就是晚立秋,反之就叫早立秋。

這樣也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有的年份農曆六月就立秋了,而陽曆還是七月份,這個立秋後的天氣自然就比較涼爽了。而如果力氣是在七月份的話,那陽曆也差不多是在8月份的時候,而這個時候正是一年中的三伏天,自然也就是最熱的天氣了,“熱死牛”雖然誇張,但是也說明了秋老虎的厲害之處。

所以,這些古人多年經驗總結,並且還流傳了數百年的老話,還是有其道理的,大家說是不是呢?


農夫也瘋狂


怎麼理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去年立秋是在2017年8月7日15點39分,今年立秋是在2018年8月7日21點30分。陽曆相差不大,但是農曆一個在六月十六,一個在六月二十六,看來今年是晚立秋了。

去年立秋早,冷颼颼了嗎?今年晚立秋,會不會熱死牛呢?我記得去年立秋以後還是熱死人的節奏。尤其是南方,立秋之後反而天氣更熱,因為颱風和雨季過去了,沒有了涼爽的風。北方應該好一點,倒也是在八九月份才開始涼爽的吧?

不過去年立秋之後好像南北氣溫都很高,誰也不好受。因此,農村老話“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現在來說沒多少實際意義的。今年立秋以後會不會真的熱死牛,還不好說?

因為天氣變化,原因很多。現在的天氣情況,人為的因素還有呢哈哈。另外受到大氣環流,太陽輻射等影響很大。這句老話還有一層意思,上午立秋的,天氣就會涼爽,下午立秋的就會很熱。2017年和2018年都是下午入秋,看來今年還是熱死牛的節奏啊。

其實立秋以後的天氣,是否炎熱和雨水多寡有關。如果雨水少,就會有秋老虎肆虐,如果雨水多,則會一場秋雨一場寒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怎麼理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這一句老話中,觀及時要清楚什麼是“早立秋”?什麼是“晚立秋”?怎麼知道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人通過長期經驗的積累,能夠確定某一天某一個時辰發生的階段性氣候變化。“早立秋”就是立秋早的意思,“晚立秋”就是立秋晚的意思。那麼,怎麼樣判斷早立秋還晚立秋呢?

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按進入立秋節氣當天的準確時間來判斷,如果立秋時間在中午之前,就為早立秋,若果在下午或者是晚上,就為晚立秋;第二種方法是以立秋當天的農曆日期來判斷。每年立秋的公曆時間並沒有多大的出入,但農曆時間就有差別了。一般來說,立秋如果在農曆六月分,就為早立秋,七月份就為晚立秋。

那麼立秋的準確時間怎麼知道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查日曆,日曆上就會有準確的立秋時間。譬如,今年的立秋時間為陽曆的8月7日21時30分34秒,即陰曆六月(小)廿六星期二。同時,我們就知道了今年是早立秋。

清楚了一上問題,那麼“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就好理解了。早立秋以後,天氣就會涼颼颼的,立秋晚了以後,天氣還會熱上一陣子的。能惹到什麼什麼程度呢?古人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能熱死老牛!

那麼,今年是早立秋,天氣會涼颼颼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其實很容易理解!“早立秋”和“晚立秋”其實就是陰曆和陽曆的時間差所導致的!例如:“早立秋”就是陰曆還沒有進入陰曆七月,而陽曆已經立秋了。而“晚立秋”就是陰曆已經進入陰曆七月,而陽曆還沒有立秋!

因此,這句老話也可以說成“早立秋,陰曆七月涼颼颼;晚立秋,陰曆七月熱死牛”。這樣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呢!下面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一、陰曆和陽曆的時間會有差異

由於陰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圈為“一個月”,而實際上,以太陽為參照物,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29.53天,並沒有到一個月!陽曆則是以太陽為參照物的!及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大概一年時間為365.24天。

而陰曆一年時間僅有354天或355天,足足相差了10天多!如果按陰曆這種算法,過個10年就可以出現冬夏顛倒、6月下雪、臘月出汗的情景!估計《竇娥冤》中的六月下雪就是這麼來的!呵呵!

二、“早立秋”和“晚立秋”產生的原因

因此,為了不會出現上面說到的冬夏顛倒情景,就出現了“十九年七閏”的方式,也就是19年中會有7年出現閏月,也就是一年會有13個月!也因此,由於陰曆和陽曆算法的差異,導致陰曆春節最早可以為陽曆1月21日,最晚可以到陽曆2月20日。前後居然可以差一個月!

而像陽曆的立春和立秋,陰曆可以相差到半個月!也就出現了“早立春”和“晚立春”、“早立秋”和“晚立秋”的現象!

也因此,在過去,雖然我們用的是陰曆計年過春節,可是卻是用陽曆作為農業生產活動參考的!

所以說,“早立秋”就是陽曆已經立秋,進入秋季了,而陰曆還沒有到農曆七月“秋季”的情景。這時就會感覺天氣特別涼爽,就有了“早立秋涼颼颼”的說法。

相反,“晚立秋”就是陽曆還沒有立秋,還是夏天呢,而陰曆已經到了農曆七月“秋季”的情景。這時就會感覺還會特別熱,其實是還沒有出夏天的“假秋天”,於是就有了“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龍百曉生


怎麼理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農村口口相傳下來的很多關於生產生活天氣的的老話,這些老話有的是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行的總結,對現代人的生產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有部分老話理論其實也是比較片面的看待問題,象這句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就不一定是特別準確的說法。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晚立秋,一般是人們根據農曆時間立秋的早晚進行的判斷,按照陽曆的計算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但是如果按照農曆時間來算的話,那就有早晚了。有數據可查的是很多閏年在農曆6月份就會立秋。時間較晚年份的立秋有的會在7月中旬左右,所以相差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一個月時間內,節氣都不一樣,所以俺找立秋的早晚來判斷溫度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我們知道氣溫是和多種因素有關係的,這裡包括緯度、海拔、陽光照射等多方面有關係,氣溫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連氣象局都無法準確的預判出那天的準確溫度,只能做出一個範圍內的溫度數據。並且大家都瞭解,即使是立了秋,之後天氣還是會特別炎熱的,因為雖然是立秋了,但是還是伏天還沒過。

所以,很多以前傳出的老話,也要辯證的來看待問題,不能盲目來學習和應用,可能當時的一次、兩次立秋時間和溫度的觀察就總結出了這句話,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不是很準確的。

怎麼理解農村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你認為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麼?歡迎大家留言。

響水大米


一直以來,筆者對流傳下來的諺語及古訓心存敬畏。因為這不僅是知識,而且還是從古留下來的經驗和教訓!譬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何謂之早立秋、晚立秋?

立秋當天,若立秋時間在中午12點前,則為早立秋;相反,立秋時間在下午或晚上則為晚立秋!還有一種判斷方法,一般立秋日期是公曆8月7日至9日這三天內,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為早立秋;立秋日在農曆七月則為晚立秋!

為什麼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因為在立秋以後,還有24只“秋老虎”比較炎熱的天氣!古人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總結出早立秋“秋老虎”不會發威,天氣將慢慢涼爽下來;如果晚立秋,“秋老虎”就要逞強,炎熱的天氣在立秋後還得繼續!

今年什麼時候立秋?

2018立秋時間:8月7日21:30:34,農曆2018年六月二十六日。按照月份大於日期計算,應為早立秋。

立秋以後怎樣才能慢慢涼爽下來?

其實,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得出的結論。

親愛的頭條朋友們,現在知道了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了嗎?



ps:農村立秋歌謠

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男女老少齊努力,戰天鬥地奪高產。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管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炕土壅蔥奪豐產。

保護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家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管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管理要加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餵魚注意多投草,魚病防治至關鍵,

坑內菱角採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新潮流視線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是一句諺語。諺語是勞動人民生活勞動經驗的結晶。地域不同其說法不同但意是相通。“早晨立了秋晚上涼颼颼”說是天氣轉涼的快,變化大,地溫也隨著迅速降低提醒人們做好添加衣服的準備,秋播植物要抓緊播種。“立秋曬死秋”立秋在三伏,天還正熱往往加上乾旱小秋都會曬死所還有秋老虎的說法。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不要認為立秋了天變涼了放鬆對大秋田間抗旱管理。還有“六月立秋遲早都收,七月立秋遲秋不收。”在回茬小秋如糜子,蕎麥,秋谷要根據墒情看立秋時間,抓緊播種,如果嘀情不好立秋有在七月,播種遲的小秋成熟剛好天變涼,氣溫逐漸下降,很難有個好收成,種了還不如不種。這就出現了早立秋和晚立秋之說。一般立秋在六月叫早立秋,立秋在七月叫晚立秋。例如2016年立秋在農曆七月初五日。而:2018年立秋在農曆六月二十六日。早立秋和前一年有閏月有關,前後早晚區限在農曆6月20日以後農曆7月初十前後移動。謝謝邀請,歡迎朋友們在留言區留言討論。


無憂174343621


這句話產生的原因並流傳下來,主要是老一輩人採用農曆。他們的印象裡,立秋一到,天即轉涼,同時又把立秋日出現在農曆七月中固定化,忽略閏月。

當閏月出現在上一年的上半年,立秋時間至是年肯定是在六月底至七月初,當人把月份、節氣、氣溫三節相聯繫,便會產生出:"呵,今年涼快得早啊,現在就開始不熱了"之類的感覺。

相反,有閏月出現的上一年(三年一閏),立秋日便大多在七月下旬,

於是又有另一種感覺:今年熱得太久了。

今天的人們,都採用陽曆,因陽曆有閏時,只是一天,因此節氣與月份便成為固定形式,即是立秋都出現在8月上旬,熱與涼的體會,也都是與月份掛鉤,提問中的話,反而成為沒道理的事。


飄向樂樂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是老一輩人們流傳下來的諺語。是他們從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早立秋”就是陰曆還沒有進入陰曆七月,而陽曆已經立秋了。而“晚立秋”就是陰曆已經進入陰曆七月,而陽曆還沒有立秋!

可是我覺得不管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都還是挺熱的。只不過立秋以後天氣早晚相對以前來說變得涼了。

不過在農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熱在三伏,秋後還一伏,那就是秋老虎。所以說秋後還有二十天的熱天氣。


農村人的醜文拙字


傳統說法是經歷了多少年的經驗總結,基本不差。而近年來秋後涼颼々珊珊來遲,秋老虎著實威猛,如果農民還像學大寨時天天成天在田地裡幹活,真的望虎生威,如同煎熬,牛死人也難活。人口眾多,到處的高樓,柏油路,空調,汽車,飛機……無不產生巨大的熱量,整個季節向後挪移了足有半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