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都有流民,為何元朝時期的流民,導致其政權崩潰?

蒙元國祚短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解決好流民問題而連續發生騷亂,最終導致的社稷滅亡。因而可以說流民問題是元代的一大社會問題,並且區別於其他時代,這一問題幾乎貫穿了此王朝統治的始終。本文旨在對此問題進行初探,分析其流民源源不斷產生,並最後導致國家覆滅的原因,為後世產生借鑑價值。

歷朝歷代都有流民,為何元朝時期的流民,導致其政權崩潰?

元朝皇帝

區別於其他時代,嚴重的流民問題,幾乎自始至終伴隨著有元一代。流民即因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土地外出流浪的農牧民,流民問題實質上是社會階級矛盾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當國家穩定、統治穩固時,流民問題一般較少出現;與之相對,流民的大量出現,往往就意味著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甚至王朝崩潰。因而可以說流民問題統治狀況的直觀體現。

在大蒙古國時期,據乙未籍戶、壬子籍戶、丁巳籍戶及相關記載分析可知,流民常達全體居民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國統一以後,雖然有了短暫的戶口增長、生活安定,但流民仍然大量存在;進入十四世紀後,流民現象愈演愈烈。至正十一年爆發的農民戰爭,之所以能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與此前大量流民的存在有著很大的聯繫。

基於上述情況,本文擬在對元代流民問題,特別是區別於其他朝代,有元一代的流民源源不斷產生的原因,進行初步的探析。

據趙天麟所言:“夫逃民皆無奈之民也,倘能存生,豈有逃哉。”(《歷代名臣奏議》卷二五九《賦役》)我國封建社會的農民,歷來忍辱負重,安土重遷,有著強烈的宗族觀念,加之要以土地為基本的生產資料,一般來說,絕不會外出流徙。除非是民不堪命,才會逃亡異鄉。而造成農民破產流亡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其一,大蒙古國暴政,戰爭靡費、賦役繁重

關於流民問題,元代並非沒有人意識到,劉秉忠就曾上書忽必烈道:“天下戶過百萬,自忽都那演斷事之後,差徭甚大,加以軍馬調發,使臣煩擾,官吏乞取,民不能當,是以逃竄。” (《元史》卷一五七《劉秉忠傳》)由此可以看出,大蒙古國的種種暴政,諸如差徭、軍馬調發等都是造成元戶口大量流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蒙古國對金、對南宋、對北方諸王,乃至對海外的用兵,所產生的大量軍費,都要落在百姓頭上,使得人民無法承受;另一方面,元代的賦役主要有科差、稅糧、雜泛差役和僱和買四項,其複雜與苛酷程度已經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朝代。僅僅是這四項賦役的徵收已經會給人民帶來很大的負擔,甚至可能會導致農戶的破產流亡。

歷朝歷代都有流民,為何元朝時期的流民,導致其政權崩潰?

元朝皇帝

正如《紫山大全集》中記載:“今日尚矣,明日將如何矣。吾血肉不堪以充賦稅……與其閉口而死,曷若苟延歲月以逃。”(《論逃戶》,《紫金山大全集》卷二二)但在此基礎上,元政府還只關心租賦徵收的完成,於是地方官吏竭澤而漁,將逃戶的賦稅分撒到見在人戶頭上,於是流民日益增加,可以說與這種極不合理的徵稅辦法有密切關係:逃亡者越多,賦役者越少,“見在戶替代逃戶差發”的辦法雖然短時間內可以應付,但時間一長,越來越重的租賦只會逼得出逃的人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國家的財政收入將會受到影響,差役、力役也將難以分派。並且這種辦法在元一代幾乎沒有絕跡,產生的惡劣影響也由此可知了。

其二,天災人禍的影響

一方面,據《元史》諸本紀及《五行志》統計,蒙元國祚僅一百六十三年,但受災卻達五百十三次,可以說是災害頻仍。僅元統治後期,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黃河決口,中下游廣大地區皆患水災,由此開始,又出現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特大災荒,延續達數年之久。頻繁的災害,使得餓殍遍野,除了缺乏生活資料外,還易產生大規模的疫病,因此人們若想存活下去,必然需要遷徙,離開自己的家鄉。

歷朝歷代都有流民,為何元朝時期的流民,導致其政權崩潰?

蒙古人

另一方面,或是出於少數民族尚武的習性,終元一代,災害頻發,幾乎從未停歇。這其中既包括統治階級內部因爭奪汗位而產生的紛爭,如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之間的鬥爭等;還包括統治者因好大喜功而進行的南下與西征的各種掠奪戰爭,如對南宋、金的攻擊以及對中亞東歐各國的西征等。為了躲避戰亂、求得安定的生活,或者戰火波及,無以為家,這兩種戰爭無疑都加劇了農民們不斷的輾轉流徙。在此基礎上,若是歷經磨練的流民始終無法維持生活的最低需要,甚至會為了爭取生存而進行起義。

其三,土地兼併嚴重、高利盤剝的劇烈

元成宗曾詢問臺臣:“朕聞江南富戶侵佔民田,以至貧者流離轉徙,卿等嘗聞之否?”當一種民間情形引起了“不知民間疾苦”的統治者的注意,其普遍性由此可知了。事實情況也正是如此,“王公大人之家,或佔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孽畜。”加之元統治者毫無節制賞賜臣下天地,農民失去了其賴以維生的土地,流亡也就在所難免了。與此相關,元地方官吏也往往利用逃戶的資產來滿足自己的私利,出現逃戶後,對於其地產,往往“或典或賣;以充本戶合該差發,有餘則官分其半,吏分其半”因此,即使有逃民後期回到自己家鄉,沒有自己的土地也很難固定下來,不得不繼續出逃。

歷朝歷代都有流民,為何元朝時期的流民,導致其政權崩潰?

朱元璋募兵

元政府曾誘招流民回鄉復業,但事實上很難達成的原因就在此。另一層面,除了對農民的土地兼併外,對佃戶的高利盤剝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私租太重,以至小民窮困”屢見於政府詔書。佃戶為生活所迫,有時需要向地主借貸糧食,但長此以往,過重的利息往往使得佃戶們即使傾家蕩產也無法脫身,無力再償還以及繳納地租,最終只得拋棄家業,流離失所。

由於流民在元一代一直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而元政府歷來也很重視,並採取了諸如賑濟、招誘流民復業、強制遣返等一系列措施,但往往由於缺乏長期、詳實的計劃,脫離社會現實,加之官吏的麻木不仁和徇私舞弊,最終都收效甚微。

綜上所述,大蒙古國暴政所產生的戰爭靡費、賦役繁重,劇烈的土地兼併、高利盤剝加之天災人禍,除了天災,這三種原因層層相因,相互聯繫,並源源不斷,最終導致流民的數量越來越多,活動的地區越來越廣,社會的危機不斷加深。大量編戶齊民外逃流徙,超出封建政府控制,動搖了正常的統治秩序。

加之流民長期過著流浪的艱苦生活,很容易產生鬥爭精神,進行農民起義,這樣就轉化成了與官府對抗的力量,加劇社會的動亂。因而蒙元國祚短可以說與其持續不斷的流民問題、以及缺乏完善的解決措施,使得騷亂頻發有著密切聯繫。研究有元一代流民問題,對於後世的統治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