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能代表中國的相聲嗎?

手機用戶55169709053


淺談中國相聲的衰落與興盛。您同意我的觀點嗎?請評論和點贊!謝謝!

自新中國成立後,相聲有兩次較長時間的興盛時期,一次是以侯寶林大師為核心代表的興盛時期;一次就是以郭德綱為核心代表至今依然興盛的時期。兩次興盛時期之間經歷了近十幾二十年的衰落時期。

侯寶林是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語言大師。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相聲真正成為了藝術,走進了千家萬戶,達到了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

是侯寶林這一代人跨越時代把相聲從舊中國帶到了新中國,根據新中國特色創新了歌頌新時代的新相聲。把在舊時代主要流傳於茶館和街頭叫賣的相聲,提升到了國家專業藝術層面,成就了相聲殿堂藝術的高度。並通過先進的廣播電視等傳播工具把相聲藝術帶到了千家萬戶。

由此,如果說有主流相聲的存在,也只能說以侯寶林為核心的以“傳統➕創新”為基礎的相聲,創造了自己主流相聲的地位,才是真正的主流相聲。

這期間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學習了侯寶林創新相聲內容的優秀專業相聲演員,例如:馬季、侯躍文、姜昆、馮鞏等等,一時間人才濟濟、家喻戶曉、深受歡迎,給千家萬戶帶來了極大的歡樂。他們後來都成為了自己那個時期的相聲領軍人物。但嚴格意義上說其中一部分相對年輕的人,只是佔領了主流相聲的位置。

因為,他們學習的相聲並不是侯寶林“傳統➕創新”的相聲的全部,有的人只學到了“創新”相聲。所以,他們的相聲作品只有所謂的“創新”,缺乏傳統,甚至失去了傳統相聲的根和本。

其實,侯寶林時代期間以及郭德綱出道之前,也從來就沒有過主流相聲非主流相聲之說。

由此可見,主流非主流之說根本就是一些人針對郭德綱相聲劃的界線而已,可想郭德綱相聲的發展道路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以歌頌時代為主要方向的所謂主流相聲,這個時候由於整個時代都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一時間缺乏創作素材,他們就根本摸不著相聲創作的石頭了?

所以,才導致了相聲行業整體進入到一個相當長時間的衰落時期。

所謂主流相聲界為自己找了很多的理由和藉口,例如:相聲不適合電視傳播啊?各種藝術形式豐富多彩相聲缺乏特色和優勢了?等等。至今他們都還沒有找到相聲行業之所以在他們手中嚴重衰落的原因,還在打擊和排擠郭德綱真正相聲的自以為是之中。

其實,任何藝術形式的發展既必須依附於時代又必須超越於時代,這才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得以長久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以,相聲才能發展和傳承2000多年的歷史。

因此,相聲本身的專業規律和藝術特性才是相聲得以超越時代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動力。郭德綱德雲社現象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

郭德綱的相聲真正是遵照中國相聲本身的專業規律和藝術特色在傳承和發展,他把握了相聲藝術傳播和發展的規律和根本動力,所以,郭德綱相聲才有巨大的生命力,才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才有了郭德綱相聲時代。

所謂主流相聲其實早就脫離了相聲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流於相聲的形式了,甚至都快要被小品“融合”和吞噬掉了,連形式都要快丟失掉了的地步!甚至都經不起一個小小的譁眾取寵的“創新”把戲“公式相聲”的誘惑、挑戰和藐視了?!

所以,他們的相聲現在乃至未來絕對不可能會有真正相聲藝術應有的高度了、市場價值和生命力。


和凡說


姜昆不能代表中國相聲。

相聲是第二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三批公佈了代表傳承人,共三人,依次是常寶霆、姜昆、馬志明。其中少馬爺的是上個月剛公佈的。


姜昆現任中國曲協主席,此前長期擔任了曲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實際上是一直在負責曲協工作。曲協是中國文聯下屬的分支協會,目前馮鞏在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及曲協副主席。


並不能把曲協這類社會職務等同於針對藝術本身的認定。不能否則姜昆的著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身份,他的成就期是八十年代。不能因那是個時期的“紅火”,就表示現在一定必須仍被觀眾歡迎,也不能因現在不受歡迎而否定過去。凡事要客觀看,評價一個演員要回到特定的時期。




歌曲還被分為美聲民族通俗,相聲分出個傳統和現代也未嘗不可,至於生命力就要靠觀眾的選擇了,當然還有其他意識形態因素。

為什麼說姜昆不能代表中國相聲,因為還有他的老師馬季。馬季先生才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當代能稱為相聲大師的人。其弟子們無論從藝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上,都沒有能達到的,更談不到超越。馬季先生的去世,新相聲也就終結了,因為那個時代早已過去。至於茶館相聲能走多遠,郭德綱之後也是個未知數。



幾葦渡


在中國,能夠代表中國相聲的官方人物只有姜昆

1,人物身份,姜昆是曲協主席,也是相聲演員,所以他可以代表

2,出身,姜昆先生是馬季的大弟子,是侯寶林指認得徒孫,雖然當年不能說徒孫什麼的,但是在全國人民面前讓大家自己說去吧

3,作品,姜昆有自己的代表作,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膾炙人口十幾年,成為了經典

4,著作,姜昆有曲藝著作,包括作品徵集和曲藝理論研究,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見地

5,行業影響力,作為馬季徒弟,作為曲協主席,在行業內有很高的影響力,在文藝工作者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6,2014年,姜昆與劉蘭芳一起,代表曲藝界,參加了由總書記親自組織的文藝座談會。

所以代表中國相聲,目前只能是姜昆


慕容曉春


姜昆並沒有對中國相聲起到什麼作用,是中國相聲界拉幫結派的高手,更是中國相聲文化的無聊者,一個不團結相聲界,敗落一生,中國是民主社會,老百姓不買你姜昆的臉了,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郭德綱老師在沒有國家社團組織的名字,但郭德綱老師得到的是民主心聲,姜昆到現在還指迷不誤,還在搞一些打擊郭德綱的事情,心胸狹窄,你更代表不了黨的召喚,你更代表不了全體相聲界,名聲!失敗之路永遠在你姜昆腳下,老百姓永遠都會支持郭德綱老師。


慧貴居士


姜昆不能代表中國相聲,姜昆能代表的只有所謂的新相聲,就是奄奄一息的相聲。

文藝是為工農兵服務的這句話過時了嗎,我以為還沒過時,工農兵學商就是廣大的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喜歡看的,喜歡聽的節目才是有生命力的。

那麼說到新相聲,有市場嗎。笑臉相迎的收視率還不夠尷尬嗎,姜昆的臉不疼嗎。

再看看德雲社的相聲,相聲市場德雲社一家獨秀,到底是新相聲好,還是傳統相聲好,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

有人說傳統相聲三俗了,我就問問你們,有一個算一個,誰沒有三俗的時候?誰不開個玩笑?

中國的老百姓真的沒有分辨力嗎?

真的需要說相聲的教育嗎?

相聲本身就是逗樂的玩意,聽相聲就是為了一樂,疏解一下心情,累一天了有個能開懷大笑的地方不好嗎。工作一天頭昏腦脹的,花錢買票卻被說相聲的教育一頓,不往臺上扔磚頭已經是對得起你們了,還想代表中國相聲,想瞎了你們的玻璃眼了


退休老頭兒2


我個人覺得姜昆代表不了中國的相聲,他只是相聲的傳承者之一,當下中國相聲的代表人物是郭德綱。

相聲原本就是講究說學逗唱的民間藝術,紮根於民眾,所以,能夠讓老百姓深受歡迎,深得人心的相聲才能代表中國的相聲。



姜昆的相聲屬於新相聲,源於相聲大師侯寶林改革開放後對相聲的重大改革,後來馬季進行了創新,第一次創立了歌頌型相聲。


到姜昆這裡,新相聲已經是第三代了,姜昆是馬季的徒弟,所以,姜昆的相聲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姜昆的相聲一直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歌頌類型的或者是教育類的,笑點很低。


姜昆是體制內的,他是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熱衷於參加各個行業的晚會,參加哪個行業的晚會,就給拿哪個行業創作歌頌型的相聲。

對於一些與時俱進的人群或者是年輕的人群來說,姜昆的相聲已經墨守成規了,漸漸脫離了百姓,失去了相聲的基本功能。


再加上以姜昆為代表的相聲演員,不與時俱進,不努力創作,不主動提高自己的藝術修為,而是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欣欣向榮的氛圍之中,漸漸地,新相聲就被老百姓拋棄了。

可以說,姜昆對中國相聲的沒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姜昆讓原本喜歡相聲的老百姓不喜歡看相聲了。


而郭德綱的出現拯救了中國相聲。

郭德綱本人勤學苦練,語言唱腔都很有功底,所以在同行的相聲專業中,遠遠超過了姜昆等人。


郭德綱的相聲,從電視到小劇場,傳播度很廣。

他的相聲純娛樂,雅俗共賞,可以讓老百姓開懷一笑,很多人沒事的時候都喜歡去德雲社聽相聲,上網的時候也是專門喜歡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


郭德綱和德雲社現在大火,他們的相聲深得民心,這才是中國的真正的相聲。

總之,姜昆代表不了中國相聲。


R娛記


姜昆是中國相聲承上啟下的一個傳承者,在相聲的發展史上,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姜昆在相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以及無人能比的,這個作用是正反兩方面來看的。

姜昆這個時代的相聲,嚴格來說,不是傳統相聲。我們姑且叫他新相聲,最大特點就是並不重視傳統相聲傳承,並不追求傳統相聲基本功,相聲的門檻比較低,所以,混入相聲隊伍中的人也就比較多,說幾段相聲就可能變成著名相聲演員,參加一次比賽可能就成為笑星,所以姜昆時代笑星比較多。

正是因為相聲門檻低,所以相聲演員多,就是郭德綱所說的所謂主流相聲演員比較多,而且他們因為各種師承等複雜關係,把握著曲藝的權力,當著官員,客觀上又阻礙了相聲的發展。

可以說,如果沒有郭德綱迴歸傳統相聲,那麼中國相聲實際是死在姜昆手裡了,後繼無人,當時的主流相聲演員根本沒有市場,他們紛紛轉行,最多的就是去做主持人,說相聲不行,做主持人的嘴上功夫是可以的。所以,相聲演員做主持人的數不勝數,側面說明,相聲不行了,靠說相聲,養活不了自己了。

郭德綱的出現,讓相聲可以在市場上衝出一條血路,而且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很大的文化產業,這是了不起的,這也是吃慣了行政手段下相聲表演的那些相聲演員根本無法想象的,他們的表演,就是在游泳池裡的花樣游泳,靠著評委的作弊,保持著自己的江湖地位。

郭德綱是在大江大河裡學會了游泳,並可以閒庭信步,甚至可以治病救人,搶救落水者,這個市場完全是拼出來的,把人扔水裡,你要是學不會游泳,那只有淹死,而沒有救生,郭德綱是沒有體制內的工資獎金薪水的,他只能上市場要錢。這也成就了郭德綱。

我們都知道,姜昆和郭德綱很不好,在郭德綱落寞的時候,他們關係不好,姜昆多少還有點憐憫之心的,而且也不需要再打壓郭德綱,但一旦郭德綱發展好了,這個打壓是徹骨的,這是人性決定的,而當郭德綱腰板直了,就不怕這種打壓,實際也打壓不動,所以這個矛盾就越來越大,未來他們可能會和解,因為看了,看穿一切了,只不過,會虛假做戲了,現在的主動權在郭德綱手上,客大,可以欺店了,所以我們可以在郭德綱相聲中積極諷刺主流相聲演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從相聲的傳承看,郭德綱才是主流的,姜昆或者侯耀華都不是,因為是不是主流,你得能傳承下去,到你那,絕戶了,那還是什麼主流呢!什麼是傳承?人丁興旺才是傳承。


韓東言


客觀地講,姜昆及同時代的老一輩相聲演員,絕對能夠代表中國的相聲。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相聲自然也是遵循這一規律的。自窮不怕朱紹文先生創立相聲並收徒傳藝開始,相聲開始落地生根,成為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由於早期的相聲屬於市井文化,演員在大街上演出,收入也不固定。為了吸引觀眾,逗大家一樂,相聲的表演內容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比較低俗的內容,比如經常使用一些倫理哏兒或者採用一些極為辛辣刻薄的言辭等。

進入新社會以後,一些知識分子和相聲藝人推行了一場相聲改良運動,其中最為著名的相聲藝人就是被譽為相聲大師的侯寶林。在他們的力倡下,相聲得到了淨化,並出現了一批反映新時代、新社會、新氣象的作品,使得相聲再一次獲得了新生。

相聲改良的成績是斐然的,同時也註定給相聲創作帶來了新的困難。因為剔除了砸掛、倫理哏等內容,使得可以採用的包袱變得有限。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姜昆開始活躍於觀眾眼前,與之同期的還有馬季、馬季、李文華、趙炎、侯耀文、石富寬、高英培、郝愛民、師勝傑、常寶華等人,他們在1985年被評為“十大笑星”。

當時姜昆等人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歡樂,併成為春晚舞臺上最受期待的演員。記得小時候我看春晚時,主要也是看相聲,至於歌舞,幾乎完全不關心。從這一點來講,曾經的“十大笑星”及同時代的老藝人們,絕對是有功於相聲的。

江山代有才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藝術的舞臺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經久不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相聲也在不斷調整。個別老藝人逐漸淡出觀眾的視野,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抹殺他們曾經為相聲所做出的貢獻,也不能否定他們曾經給大家帶來的歡樂。


碣石樵子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姜昆讓相聲上電視,郭綱讓相聲回劇場”,我認為其中前半句對姜昆的評價是中肯的。姜昆說的是“廣電相聲”,更多依賴電視這個當時較新穎載體的傳播效率,走“包袱輕快”的道路,而對傳統相聲特有的舞臺與觀眾互動環節淺嘗輒止,根基不紮實。

姜是生產建設兵團下鄉知青出身,相聲是業餘的底子,後來因緣集合和當時相聲圈最炙手可熱、又好為人師的馬季收為徒弟,走上專業道路。

姜延續了侯“相聲淨化”的路,又在文化開明的年代摒棄了馬季歌頌相聲的套子,貼合現實,針貶時弊,給當時的人耳目一新感。WG結束後推出過一部足以代表當時相聲最高水平的紀錄片《笑》,收錄了許多代表當時較高水平的相聲作品,其中他和李文華表演的《如此照相》諷刺辛辣,包袱輕快,令人耳目一新。當時他和李文華這對“海青搭檔”(李文華也是半路出家)推出的一系列作品,如《詩歌與愛情》、《棒打與溺愛》、《祖爺爺的煩惱》等,都給人以輕快、新穎的感覺,他也是較早把學流行歌曲引入相聲中的相聲演員之一,而且在度上把握分寸比較好,不像笑林等同期演員那樣本末倒置。

李文華的突然失聲讓姜昆一度陷入彷徨,他曾腦袋進水般找了長相酷似李文華、卻並沒有李的風格和神采的王金寶做搭檔,效果是災難性的。好在這個階段為期不太長,很快,和馬季拆檔的頂尖捧哏唐傑忠、相聲創作的鬼才梁左與他組成鐵三角,加上和電視、尤其春晚得天獨厚的組合,他進入了足以讓許多新一代相聲愛好者忘記“李文華時代”的又一個黃金期,《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特大新聞》等名段,可以說即便今天聽都不會覺得過時和俗套。

但姜昆可謂成也電視,敗也電視,依靠“廣電相聲”他這個半路出家的晚生後輩短短几年間就後來居上,名聲一度蓋過很多水平很高但恪守傳統的前輩,某些人把他當作“中國相聲的代表”也源於此。

但一直走“廣電相聲”的路讓姜的載體依賴性過強,載體氣候一變他就成了今天的姜昆,簡單說,電視看得人少了,扎堆晚會和綜藝節目看相聲的人更少了,姜昆等廣電相聲派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姜昆不但不善於各種舞臺乃至純廣播場景的相聲技巧(前者可參看郭德綱或大兵,這兩位的相聲風格都非我所欣賞的類型,但他們是當代相聲演員中舞臺技巧最好的之一;後者可參看馬三立先生和活躍在天津相聲茶館的那幾位,他們一直沒撂下當年“商業電臺”時代的老底子,如今相聲的主要生存圈又變成了小劇場和適合邊開車或擠車邊聽的廣播,姜昆式廣電相聲就不行了),而且說學逗唱基本功不行,作為一個從小學過相聲、還寫過好幾個在舞臺上演出過相聲段子的業餘愛好者,我曾在交流活動中聽過他示範的“八扇屏”中兩段大貫口,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都是客氣的。相聲中的“唱”指太平歌詞,我親耳聽他自己說“不能掌握”,柳活更被他簡化成唱歌了。要了解姜得聽他和李丶唐時的作品,他和戴志誠合作的時代基本上就是個尷尬段子生產線了。

衡量一個相聲演員功底和代表性的另一個標準是收徒,姜昆的徒弟有幾個能被人記住的?什麼,大山?大山大約是外國相聲表演者中基本功最好的,但他真正的指導老師是丁廣泉,後者名氣不大,四門功課還是比較紮實的。

我個人曾在去年6月倒閉、實際上很久都處於腦死亡狀態的中國相聲網上和姜昆交流過,承蒙他誇讚了我的相聲作品《鬻詩記》,並提出了幾個改進意見,我的一位忘年交及其女兒更是他父女兩代的朋友,說起來和他算有點感情,但感情歸感情,作為相聲愛好者和創作者我仍然認為,姜昆遠談不上中國相聲的代表,因為以相聲說學逗唱四門功課論他沒有一門在水準線之上,以相聲市場的適應能力論,他的“廣電相聲”早已是明日黃花,只能在春晚之類越來越少、越來越邊緣化的舞臺上當當花瓶,而喪失了爭奪相聲基本市場的能力。只能說,他是中國“廣電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實際上就算“廣電相聲”,其黃金時代後期他的風頭也已被牛群和馮鞏壓倒了


陶短房


筆者從小就是聽姜昆老師的相聲長大的,他過去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如(錯走了這一步)(對口詞)(誇家鄉)(看電視)等等。 特別是和偷吃大象飼料的孫越的爺爺李文華老爺子合說的相聲(打針)(琢磨)(送春聯)(如此照相)(如此要求)(虎口遐想)曾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既然姜昆老師說了這麼多好聽的相聲,那麼他的相聲就能代表中國相聲嗎?其實姜昆老師如果一直在相聲領域專心研究、努力發展,應該是受之無愧。後來卻棄商從政走入仕途,雖然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但是在業務能力上卻一落千丈,時至今日只有一部(虎口遐想2)能拿得出手,看起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姜昆老師不能代表中國相聲,那就只有一位了,郭德綱。老郭的相聲沒說的,深受我們廣大網友喜歡。老郭的機智幽默、談吐風趣在娛樂圈也博得了好名聲。但是郭德綱也不行,他在資歷、年齡、甚至政治面貌上比姜昆老師差遠了。
如果姜昆老師和郭德綱老師共同代表中國相聲怎麼樣?這兩位可是相聲領域政治經濟的代表人物。建議姜昆老師任黨委書記主抓政治,老郭任曲協業務主席,主抓逗我們樂,這樣相聲領域文明瞭、淨化了,我們大家聽相聲開心了,人們都去大街上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去了,誰還有功夫在這裡鬥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