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就有火炮,爲什麼沒有繼續微型化發展出火槍?

鏡頭食神



小型管狀火器,比如火銃,在元代就有了。比如1974年,在西安即出土過元代所制銅手銃,其原型來自南宋所造突火槍,全長265毫米,口徑23毫米,口端,藥室,尾部各有一道銅箍加強,北京軍博也有兩件更精細的火銃,至正三年和至正十一年火銃。火銃本身分為尾部,裝藥室和安裝子彈的槍膛三部分,尾部可以追加手柄,方便發射者持握,藥室一般都如燈籠狀隆起,增大了裝藥量,有利於火藥瞬間充分燃燒,再擠壓入相對狹窄的槍膛,能使彈丸射程增加,保持較高的出膛初速度。


在元末亂世,火銃被廣泛使用於攻城和野戰,水戰,前者比如胡大海進攻紹興,徐達攻蘇州之戰,大量使用火銃,彈丸如雨,張士誠之弟張士信,在蘇州(平江)之戰中,也被明軍大型銅火銃所發彈丸擊中頭部而死。後者比如著名的鄱陽湖之戰,

到了明代。火銃的製造逐漸規格制度化。洪武年間,製造火銃的官方機構包括原本負責鑄幣的寶源局,現存寶源局所造火銃,長度430毫米,口徑20毫米,重1.6公斤,為單兵用手銃。洪武13年,朱元璋下令設軍器局,負責製造火銃以及冷兵器。每三年額定製造碗口大型銅火銃3000門,小型單人銃3000支。二十八年又設兵仗局,專門製造火器,這些火器應該專供京營精銳部隊所用,而地方部隊所用火器則由各衛所下屬的軍器局負責製造。

到了永樂正德年間,明代手銃的技術和構造也有了一定改進,增加了火門蓋,保證藥室內火藥的乾燥和接近,然後前膛也不是直筒型,變成從膛口至火門逐漸增大,前膛壁逐漸加厚,並配有裝藥匙和壓實火藥所用的木馬子。洪武時期,明軍全國總額120萬,裝備的各類火銃達到12萬支以上,永樂年間,又成立了裝備火器的京營精銳部隊“神機營”有中軍,左右哨,左右掖五軍,在朱棣指揮的漠北之戰中,實行了神機營在前,馬隊在後的戰術,以火銃輪番裝填射擊,阻止敵軍衝鋒,有效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再以步騎投入戰場掃蕩。

明代中後期,來自日本的歐洲火繩槍(鳥銃)被引進,嘉靖38年,兵仗局首次開始仿造鳥銃,數量為10000支。萬曆年間,著名火器研究者中書舍人,鴻臚寺主簿趙士禎,對鳥銃進行了改進,撰有《神器譜》等著作。趙士禎改良了傳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重型火繩槍,稱為嚕密銃“約重七八斤,或六斤,約長六七尺,龍頭軌、機俱在床內。捏之則落,火燃復起,床尾有鋼刀,若敵人逼近,即可作斬馬刀用。”

除此之外,趙氏還研製了諸如“迅雷銃”在內的多管火繩槍,5支銃管輪流發射,彈丸射完後,5支銃管中央的木筒中還內藏火球,可以在近距離噴發火焰灼傷敵人。


明末,隨著西方軍事武器技術的傳入,中國火器的研究者也開始在理論方面開始進行研究,涉及到彈道學,射擊學等門類。測角規,望遠鏡也被投入使用。根據孫元化《西法神機》的記載,當時已經有了測定火器俯仰角度的測銃規,並詳細列舉了射角與射程的關係和數據;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談到了爆炸衝擊波(銃氣,炮鳳)的存在和影響。然而眾所周知,由於中國缺乏基礎科學研究體制和專業科學研究機構(李約瑟難題),以及因人口爆炸導致整體工業水平停滯(所謂馬爾薩斯彈簧)使得即使明末清初中國最有創造力的火器研究專家,也只能侷限於對西方舶來技術進行改良,仿製,無法通過基礎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從而導致自康乾時代以來,中國熱兵器的技術進步和研究水平停滯,與西方徹底拉開了代差。


晴天有時下豬


必須說明中國古代是先有火槍後有火炮!火槍也一直在用,但是確實入題主所說,火炮是主流。

有明確機載的是南宋韓世忠使用突火槍輔助作戰,這是有記載的全世界第一次戰爭中批量使用身管發射兵器。當時的突火槍是用竹管中填入黑火藥發射石塊(確切說,只能稱作石子),用於驚嚇敵方戰馬,遲滯敵方騎兵進攻。

但當時的火槍和火藥技術太差,威力和使用效果實在不行,不要說替代弓箭,與弓箭並行使用都無法做到,就算是韓世忠用了幾次但金軍習慣以後也不再大規模使用了。原始火炮的威力同樣小,和投石機不能比,尤其是中國南宋時使用的投石機已經是離心力拋石機而不是重力投石機。投石機的巔峰之作就是忽必烈攻襄陽時使用的襄陽炮,使用人力和畜力轉動大輪盤把巨石源源不斷的拋出去,據說能扔一公里以上,相當恐怖。

真正使用火器是在明朝,有幾個重要階段,最早是洪武年間,包括後來成祖五徵蒙古,使用青銅鑄造炮,和騎兵配合,破了蒙古著名的曼古歹騎射戰法,純粹的冷兵器時代徹底過去。這部分明朝那些事兒裡有詳細描述。然後就是弗朗機炮時代,就是歷史學上說的西學東漸時代,葡萄牙人將先進的火炮技術傳入中國,使用的內外堂技術,一門火炮陪4到9個內堂,將炮彈和火藥裝入內堂,將內堂轉入外堂發射,這種火炮射速極快,遠戰使用實心彈破陣,近戰使用散彈殺人,相當犀利。最後就是紅夷大炮(清朝改稱紅衣大炮)時代,口徑已達110mm,一門炮4噸重,相當牛逼。

從上面敘述其實就可以看出,古代中國的火炮其實很牛逼,並且大量裝備,可以說是大規模戰鬥的決定性武器,補充一點,古代戰爭是要佈陣的,也就是說實心彈對著陣列一炮過去肯定不會打偏,而且陣列中打中的那一列人死光光,明人的筆記裡原文是:一炮可糜爛數里!絕對不是很多人現象的實心彈打的上靠運氣,打不中屬於正常,而恰恰是原始火槍存在打不中的問題,尤其是火槍必須要百人以上同事射擊才可以彌補命中問題,這在面對騎兵的時候很成問題。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戰爭規模巨大,並且具有大量的資源,你將財力是用在增加火炮數量上還是用在火槍數量上,根據中國的戰爭形式,必須是首先增加火炮數量。同時期的日本,就是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資源匱乏,戰爭規模小,所以基本不使用火炮,只使用火槍。中日對比非常說明問題。

但是明朝也是一直裝備火槍的,當時的官方名稱叫火銃(chong四聲,不讀桶),習慣叫法鳥銃,主要是騎兵或者步兵的備用武器。明朝三大營裡面的神機營主要兵器是各型火炮,備用兵器是腰刀,備用兵器的備用兵器是火銃。到明末關寧軍,騎兵部分裝備了三眼火銃,一杆槍上三根槍管,遠處開槍,近戰當戰錘使用的,非常有創意(強調一下,李元霸120斤的大錘子,關公82斤的大刀,通通沒有,古代重量打擊武器,都在十到二十公斤範圍內,一般十到十五公斤左右,所以三眼火統設計非常合理,完全可以替代戰錘,中國特色啊)

到了清朝事情就更好玩了。。。當年有一個性戴的,忘了名字了,好像叫戴梓,設計了36響機關槍,絕逼的世界第一種機槍啊!獻給康熙謀點賞賜,康熙以其,明銳的政治軍事嗅覺,和由傳教士教授的深厚科學底蘊,以及其對社會發展的深遠籌謀,一眼就看出連發火器必將威脅八旗以弓馬為基礎的武力統治。戴梓其心可誅,腰斬,連發火器圖紙毀去。火銃,弗朗基炮基本都不再裝備,只留下了紅夷大炮。紅夷大炮這玩意好啊,打大仗好用!攻城好用!守城好用!更關鍵的是如果沒有大量的賦稅和穩固的根據地根本造不了,而且騎兵在戰術上可以繞開從側面攻擊,無法威脅八旗武力,好東西!完美的好東西!我只能說康熙爺您聖明燭照啊,還好沒再活500年!


夜渚月明


你應該是說我們發明了火炮,看見火藥有如此強大的爆炸力之後,為什麼不繼續去發展火槍這個意思吧。

首先老生常談一個問題啊,是先有火槍,然後再有火炮,火藥這個東西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一開始應用到軍事裡面的,首先是做成類似於炸藥包那樣東西,是唐代末期遊牧民族進攻唐朝的城牆的時候,當時遇到的一種情況。

後來,出現了將竹子弄中空了,然後在這裡面填裝火藥鐵砂或者是鐵球,用來殺傷敵人的武器,為什麼會用竹子呢?因為竹子本身形狀特別好,而且材料易得,便於大規模生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竹子能夠承受相應的當量的火藥爆炸的時候所產生那種爆炸力不會發生炸膛這種慘劇。

但是後來火槍越做越大,大家發現原先竹子和木頭,這些材料根本承受不了火槍的火藥爆發的時候所產生的那種衝擊力,因此,古代就選擇用銅和鐵,製造了當時的火炮,但是中國對於火槍的發展歷史到這個地方几乎就是噶然而止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一個火器營,這一個營,他主要就是負責這些火器的使用和製造,但是問題就是在自己過度的使用過程之中,大明王朝的皇帝自己發現了一點問題。

首先這個玩意兒操作起來太困難,十分繁瑣,在我們隔壁,日本人為了能夠發展火器 專門發明出了三段擊。但是中國在這方面的戰術有點兒薄弱。

與此同時,一個小小的槍管。製造起來的難度登比天高,在古代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大型機器,沒有辦法使用衝壓等手段製造出來一根寶寶的槍管,並且這些武器的保存也是一個問題,很有可能這武器你造出來了都沒法使用,最後只能夠在倉庫裡面生鏽,過期,一旦生鏽了,這樣的鐵管,完全沒有辦法承受火藥爆發的時候所產生的那種衝擊力,這是要炸膛的。

與此同時,對比於火藥的使用器具的不斷髮展,火藥本身並沒有太大改進,火藥,他仍然還是黑火樣,單位推重比較低,這就使得這樣的火氣如果使用起來遇到裝有鎧甲的重騎兵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事實上,近代歐洲直到諾貝爾改進了火藥的配方,火槍在面對騎兵的時候才會有一絲自保之力 這一點在古代中國尤其明顯,面對蒙古騎兵和滿清八旗子弟的騎兵衝擊,中國王朝除了發展相應的騎兵部隊,加一反制以外,幾乎毫無辦法,這個時候領導階層對於火器就展現出了不耐煩,我花錢是為了你能夠戰勝敵人,現在花錢養出來一個東西,還不如一隻弱雞,我為什麼要養你,我拿錢還不如我自己去享受呢,反正軍事上面的事情,只要夠用就行了,甚至於兵臨城下了,我還是要接著享受,你能奈我何?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恰恰把中國古代火器的發展順序說反了:其實中國的火藥武器,確實是先有火槍,再有火炮。

首先要先明確一下,在中國火器的發展史上,無論火槍還是火炮,都不是最早出現。最早出現的火藥武器,是從唐末起到宋代,大量應用的“火球”。

所謂“火球”,以《武經總要》的記載,
宋代時共有“引火球”“霹靂火球”“毒火球”等十多種。基本就是用火藥包住鐵刃瓷片瀝青等殺傷物,點燃後以拋石機拋射出去。稍晚一點的時候,北宋又創造了火藥箭。在箭竿上包上火藥包,點燃後發射出去,達到燒殺敵人的目的。南宋著名的唐島海戰上,南宋戰將李寶率領艦隊毅然逆襲,在唐島以火球火箭,將金國艦隊殺得近乎全軍覆沒,就是靠了這早期火器的威力。

而“微型化”的火槍的出現呢?卻是在南宋紹興年間,抗擊金兵南下的戰場上。1131年,德安知府陳規在死守德安時,面對金軍的瘋狂攻勢,突然組織了一支六十人的“火槍隊”。每三個人持一杆“竹火槍”,向金軍發射,果然出奇制勝。這種早期的“竹火槍”,後來演變成了“突火槍”:以巨竹為槍管,點燃發射彈丸。到了南宋末期時,突火槍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以《宋史》記載,單是南宋建康府,裝備“突火槍”就有八百多支。

至於火炮的出現,那更比火槍晚太多。元朝的時候,銅製的“火槍”,即火銃才開始普及。現代出土的元朝火銃,體型最大的是中央軍事博物館館藏的“至正十一年銃”,整個銅製的火銃全長453毫米,口徑30釐米。代表了當時世界火銃的先進水平。

而到了明朝開國後,嘗夠火器甜頭的明王朝,也很快開發出了鐵製的大型火銃。山西博物館館藏的洪武十年大鐵炮,全長1000毫米,口徑210毫米。比起元代的銅火銃來,顯然是巨無霸。這樣的大傢伙,才是真正意義的“火炮”。

歷史風雲錄


誰告訴你我們沒有火槍的 我們自己發明了火門槍 這武器被蒙古人西征 被帶到了西方 西方在火門槍的基礎上發明了火繩槍 火繩槍又被西班牙 葡萄牙海盜 帶到了 大明和日本 日本人確實比較精 他們仿製的很成功 明代也有仿製只是沒有日本人那樣重視 結果日本海盜用火繩槍讓明朝發現了自己的差距 這才開始了在火繩槍上的投入 不過我們仿製了 西班牙葡萄牙的佛郎機大炮 這東西威力比槍大太多 日本人資源匱乏 沒有仿製這東西 導致在朝鮮戰場 吃了大虧 朝鮮戰爭結束後幾十年明朝也就亡了 明代的火繩槍一直被清朝沿用到了 鴉片戰爭 你沒有聽錯 清軍是用火繩槍和 洋人打的 而不是想電影哪裡講的大刀長矛 為什麼輸的慘 一般只說了武器的差距 其實更大差距的是人 清軍單兵素質底下 根本不能和近代的職業軍人抗衡 就好比一個職業拳手和一個業餘拳手 職業拳手可以輕鬆OK掉業餘拳手 時代在進步 我們掉隊了


風雨鈴聲32484857


這裡所謂的火槍火炮都是管狀火器,也就是利用黑火藥燃燒後產生的大量氣體在有限的空間內產生極大的壓力從而將彈丸推出。

最早的管狀火器就是起源於南宋的突火槍,它是一種用竹管制成的火器,按照原理,它是今天所有槍械的始祖。突火槍所用的竹筒為十年老竹,竹筒粗大,竹板很厚,用麻繩捆上保障膛壓,防止炸膛,打出的彈丸為鐵砂石子組成的霰彈。雖然在武器學上這是具有跨世紀意義的一步,但是因為威力太小,很難成為主流兵器。再後來蒙宋交戰,宋軍為了增強自己的遠程火力,開創了世界上第一種金屬管狀火器-銅火銃,這是最早的金屬單兵火槍,沒錯,它的定義是槍,這也就是說明,中國運用火槍是要比火炮早的。



那火炮又是如何出現的呢?在大蒙古國西征的過程中,起初還沒有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配重投石機的製作方法,在對付西亞的一些小城時,用的不過是人力投石機和衝車,但是這些武器威力小,又笨重,與蒙古軍的快節奏進軍不符,於是蒙古大軍中的中國工匠就將銅火銃的口徑放大,長度拉長,就這樣,世界上第一種火炮也誕生了。雖然當時被稱為大銃,但是已經達到了火炮的標準。


至於樓主所提出的,我想是火繩槍吧。因為從明太祖開始,大明八股取士,之前中華輝煌的理科和自然科學自此沒落,什麼發明創造也就不再收到重視,火銃能用就行,沒人考慮革新,因此也就沒有誕生出新的火槍。不過明末西學東漸之後,風氣有所改善,中國的獨創火槍種類也就越來越多了,歸根結底,就是政府造成的社會風氣問題。


火器工坊


不知道提問者是不是想問,為什麼古代到後來,沒有發展出類似近現代的火槍。

古代中國,或者說很長時間的世界範圍內,都是流行冷熱兵器互用的,也就是說步兵既可能裝備火槍這類熱兵器,也用像刀矛斧這樣的冷兵器存在軍隊之中。

在明朝時期,中國軍隊是有裝備了西方火槍的,這也包括了後來的日本。但還是很長時間,火槍其實並不在中國和日本之間被完全接受。戚繼光曾經總結,火槍雖然打的準,速度快,但很難做到抵禦密集的敵人。這一點在日本的長筱之戰得到了證實。

不僅如此,即使到了後來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即使裝備了比中國先進的火槍,開完第一槍後,依然要好中國軍隊肉搏。

以上,都是當時科學技術侷限的關係。另外,確實就和後來清朝統治者擔心漢人造反有關了,清朝統治者大概是抱著,我過不好,你們也別過好的心理。眼睜睜看著武器落後於世界了。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近代工業化進程幾乎和資本主義是同時發展的。我們知道,武器的發展進化需要一個整個工業體系的進步才能實現。西方並不是用我們這發明的黑色火藥來逐漸完善他們的真正現代意義的有膛線的槍炮。是黑色火藥給於西方啟示。諾貝爾的黃色炸藥TNT的威力讓槍炮完全把冷兵器打入地獄。可是當時中國還是封建社會。西方的先進技術。被皇家看做是新奇的玩賞。漢族人從來沒有去爭奪更大的海外疆土的動力和野心。結局是必然的啊。


手機用戶崔永方


怎麼會有這種問題,突火槍和三眼火銃被吃了嗎?從明朝立國開始,明軍三大營的神機營都是裝備三眼火銃的?中國不但製造了最早的火槍,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設計方式三段式設計也是明朝創造的,明初明軍徵發雲南掃清殘元勢力是朱元璋義子沐英就發明了三段射擊,早了歐洲兩百多年。明朝火器是十分豐富的,三眼銃,四眼銃,連子銃,十連珠銃,集束火箭,神火飛鴉,萬人敵,火龍出水等等,其中連珠火銃,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可以說是機槍的鼻祖,只是所有這些全被康熙毀了。清朝落後不代表以前也落後。清朝沒有了,不代表原來沒有過。


一地一歷史


在古代中國想靠著火器,對抗草原鐵騎是幾乎不可能的。火槍射程短,射擊速度慢,再加上質量太差,跟衝擊速度快,射擊強大的騎兵相比,絕對是完敗的的,早期的火槍存在著射程短,殺傷力低,裝彈速度滿,再加上質量問題,註定了早期的火器,只能是扮演者玩具的角色,註定只是戰場的配角。一旦戰爭平息,火槍就會被扔在一邊,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