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普通人有亲戚,有亲家,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亲戚叫宗室,皇帝的亲家叫外戚。宗室相比于外戚,虽然有更亲近的亲属关系,但不见得更加受皇帝的信任。

因为每一个宗室成员,都拥有皇位的继承权,他们都是皇帝的潜在政敌。外戚则不然,他们没有登上皇位的合法权,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并不来源于血统。这意味着,皇帝的一纸诏令,就可以轻易剥夺他们的所有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宗室成员往往担任虚职,外戚成员往往拥有实权的原因。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汉成帝剧照,与他宠幸的赵氏姐妹

西汉有一个特色:外戚治国。从汉武帝封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开始,大司马就成为汉朝外戚的专属官职。武帝死后,封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令其辅佐少主,统领全国军政大权。从此,汉朝产生了自己特色的治国传统:皇帝即位后,封自己的舅舅为大司马,大司马统政,皇帝拱垂而治。

西汉的外戚势力,从汉武帝开始产生,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达到巅峰。在这一时期,成帝母亲王政君的家族——王氏,拥有了超越皇帝的声望与权势。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西汉孝成皇帝建始元年,汉成帝即位第一年,正月壬子,成帝在这一天同时将自己的六位舅舅分封为诸侯。

王崇被封为成安侯,其余的五位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被赐爵为关内侯。

在这一年的四月,黄色的雾笼罩了整个长安。成帝向诸位博士询问灾异出现的原因,都说:“这是因为阴气太强盛,阳气太衰弱。汉朝有制度:没有功劳的人不可以被封侯。如今太后的兄弟们都无功而封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外戚家族,都没拥有过如此大的权势。所以上天降下灾异,来警示陛下!”

王凤听说了大臣们的议论后,十分恐惧,向成帝辞职,成帝则是“优诏不许”,让王凤继续统管全国军政。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沉鱼落雁的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

大臣们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成帝仍不为之动容,从此以后,还有谁敢再提有关“削弱王氏”的事呢?

当时成帝的亲舅舅王凤,担任大司马一职。表舅王商担任丞相一职,大司马是宫廷政治的核心,丞相是政府政治的核心,汉朝两个政治核心都掌握在王家人手里。

五年后,孝成皇帝河平二年,六月,成帝将所有的舅舅都封为诸侯。

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与忠心耿耿的王凤背道而驰的伪君子王莽(王凤不是穿越者,是蠢货们在炒作)

之前这五个人被授爵关内侯,如今真正成为了诸侯。关内侯拥有自己的采邑,可以在采邑里收税。诸侯则是直接被分邦建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家,可以设立自己的家臣。

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成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张禹教授他《论语》,等到他即位,让张禹与王凤一同掌管尚书台的事务。尚书台是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机构,张禹畏惧王凤,甚至提出辞职,可见王氏的权势大到了什么地步。

禹与王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不许,抚待愈厚。

又过了三年,孝成皇帝阳朔元年,成帝想提拔某人为中常侍。这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没有任何实权。官服与官印都已经准备好了,左右的近臣说:“这事应该先过问大将军(王凤)。”成帝很惊讶地问:“这是小事,还需要禀报大将军吗?”左右近臣叩头请求,成帝不得已,只好过问王凤,王凤不同意,这事最后也只能罢下了。

当时,王氏家族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宫廷中的侍郎、侍中,朝廷上的卿大夫,地方上的州牧、太守,这些重要的官职全都被王家人垄断。

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成帝难道怕王凤吗?当然不是,王凤统政才第八年而已,当年大司马霍光统政二十四年,汉宣帝一个命令,就灭了他满族。霍氏当年的权势比现在的王氏的权势,大了不止一点两点,铲除他们很简单,只需要皇帝的一个命令!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汉成帝时期的大汉,强盛无比

成帝也想过罢免王凤,但是母亲王政君又哭又闹又上吊的,成帝不敢和母亲作对,只能纵容他。王氏才得以肆意扩张势力,最终达到遍布朝野的地步。成帝从小在王凤的怀里长大,罢免他,又于心何忍!

王莽篡汉时,王政君头发斑白,大声嚷嚷着:“生为汉臣,死为汉鬼。”有用吗?

想厚待外戚,给他们宽阔的府邸、肥美的田产、大量的金钱就足够了。给他们官职,等到他们势力太强,又不得不铲除他们,这算是厚待吗?

王莽被推翻后,王氏被灭族,成帝的妇人之仁,即灭了大汉,又灭了王氏。可惜这昭昭强汉,让匈奴单于俯首称臣四十年,最终亡于篡位,实在是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