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说,周公和王莽这两个人,生前的毁誉和最终的盖棺定论截然相反。用老百姓的一句话说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人不知周公的用心良苦,也不识王莽的伪善面孔。

  对于王莽这个人,正史给他的标签就是“篡汉”的佞臣,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我们从小从历史课本中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

  然而,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又做了些什么事呢?

  王莽出身不错。

  他的姑姑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叫王政君。

  王政君共有八个兄弟,王凤居长,依次为曼、谭、崇、商、立、根、逢时。

  其中王曼便是王莽的爹。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元帝刘奭驾崩后,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即位,为汉成帝,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刘骜是个大孝子,他知道父亲在的时候,因为母亲并不得宠,日子过得比较苦,所以在他上位后,竭尽所能地孝顺母亲。

  为了让母亲开心,他格外照顾他的几个舅舅。

  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封袭爵阳平侯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个职位的权力比丞相还要大。

  后来,又照母亲的意思,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在一天之内,同时封其余五个舅舅(王崇已先受封,王曼早死)为侯。

  这成帝刘骜和他爹刘奭一样,本不是当皇帝治国理政的料,整天只知道在后宫美女堆儿里玩乐。把朝里的大事小情统统交给母亲和舅舅们去料理。

  当时的刘汉王朝俨然成了王氏家族的天下。

  王莽因为父亲死得早,王氏一门唯有他家没有封侯,故家境寒微。而且他的哥哥也年纪轻轻就死了,还留下了孤儿寡母。他一家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日子过得比较恓惶。

  但王莽从小谦恭好学,生活俭朴,平时侍奉母亲和寡嫂,抚养侄儿,都尽心尽力;对叔伯长辈们也极其谦恭有礼。王凤病重时,他日夜侍候,衣不解带。相对于王氏家族其他人的飞扬跋扈、声色犬马,他简直成了其中的另类,美誉远播。

  王政君和王凤都喜爱这个侄子,经常在成帝面前为他说好话。

  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入中枢开始做官,办事认真,对人恭敬。

  永始元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官越大,他越是谦虚,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一心为百姓谋福,却被百姓骂了上千年

  他赢得了朝野名流赞颂、举荐,名声逐渐超过了他的叔伯们。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38岁的王莽继任大司马。

  本来,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长深受汉成帝信任,名列九卿之首,按惯例他应继任大司马。可淳于长凭借家世地位,有些忘乎所以,妻妾成群,生活侈靡,还大肆收受地方官的贿赂,封官许愿。

  王莽知道后,利用探病的机会向王根做了汇报。

  淳于长被罢官下狱。

  之后,淳于长给王融送了大批珍宝,想让他爹红阳侯王立在成帝那儿说情。

  事情败露后,王立让儿子王融自杀灭口,淳于长也在狱中被杀死。

  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更加俭约。

  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哀帝继位。

  哀帝刘欣把祖母傅昭仪奉回到长安,同王政君一起并尊为太皇太后,号称“帝太太后”。由此,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

  王莽于是辞掉大司马的职位回了家,闭门不出。

  在他隐居期间,二儿子王获杀死一个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王获后生生逼他自杀才算了事。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

  太皇太后急召王莽回朝复任大司马。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王莽时代的刀币

  由于哀帝刘欣没有子嗣,于是他拥立九岁的汉平帝刘衎登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由王莽执政。

  王莽很快组织了一个精干的班底:王舜、王邑为心腹谋士,甄丰、甄邯负责决策,平晏掌管机密,刘歆撰写文告制造舆论,等等。

  随后,他建议对诸侯王、功臣后裔、在职官员进行封赏,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具体有:

  全国成年男子每人增加一级爵位;

  二百石以上级别的官吏,不论是否试用期满,全部转正;

  封东平王、中山王,封宣帝曾孙36人为列侯;

  封太仆王恽等25人及右将军孙建等为关内侯;

  公、列侯的继承人犯了罪,凡判处“耐”(剃去须发服劳役)以上的都应先经上级批准;

  派谏大夫巡视三辅(三个朝廷直辖区),凡上一年多收的赋税一律予以赔偿,凡不妨碍哀帝陵园中建筑物的百姓坟墓都不迁走;

  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备服兵役所需物资。

  但他对于太后的封赏却极尽谦让,推辞。

  太后下诏:王莽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封为太傅,称安汉公,以萧相国(何)的故居作为安汉公官邸。

  王莽不得已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退回了增封的土地和民户,表示要等到百姓都达到小康水平后再说。

  太后下诏:接受王莽的辞让,但将他的俸禄、办公人员和赏赐都增加一倍,什么时候百姓达到小康,大司徒、大司空负责上报。

  此外,每逢遭遇水旱灾害,他只吃素食,不用酒肉。他还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捐钱一百万、田三十顷,救济贫民,百官群起效仿。

  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领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长安城中还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同时,灾区实行减收租税的特殊政策。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公元4年,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制度,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这一举措深受儒生们的拥戴。

  王莽还奏请进一步制定条例,以便做到“市无二贾(市场上不讨价还价)、官无狱讼(衙门里没有打官司的)、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男人女人分别走在路的两边)”,“犯者像刑”(犯法的人以画像示众,不必真的用刑),仿佛回到了太平盛世。

  元始五年秋,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风俗使者回到长安,带回各地歌颂王莽的民歌三万字。

  公元3年,王莽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

  这年,王莽的大儿子王宇和舅舅吕宽与平帝母亲卫氏一族暗中勾结,图谋夺权,被王莽发觉后,大义灭亲,将其逮捕入狱并毒杀。

  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遂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己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称其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摄政”。

  第二年,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安众侯刘祟、严乡侯刘信的拥立者东郡太守翟义等纷纷起兵发难。

  农历公元8年腊月,因应符命祥瑞及朝野众人的拥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并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为了实现天下均富的理想,所以要获取最大的权力

  一、土地国有:私人不准买卖,恢复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废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家属。

  二、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夫(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三、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后自然消灭。

  四、强迫劳动: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五、实行专卖制度: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六、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八、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从前都自由经营,现在新政府都课征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政府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平抑物价的资金。

  九、废除了五铢钱,推行各种新币制,降低货币成色,使国家获得更多的黄金,而且越是面额高的货币,货币成色越低,用来减少这个政策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从这些改革措施中,我们能看得出王莽的政治抱负,他要改善各种不公平和铲除造成这种不公平的罪恶,缔造一个理想的快乐世界。

世人对王莽误解太深,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权力

实际上,东汉的建立者和西汉政权是远亲关系,可以视作另一朝代

  为此,他要获得更大权力,使他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在政治上一一实践。

  不可否认的是,就他的新政举措出发点是美好的、善意的、也是深得人心的。一心一意为了百姓,为了天下小康,而仅仅只是不姓刘,名不正言不顺,激起天下共伐。

  如果你说他为了得到权力和皇位而处心积虑、各种伪装,但是我可不可说那是一种必要的策略和途径呢?

  他的政权最终仅坚持了16个年头就失败了,败得无奈而必然。

  我想,他临死的那一刻尽管多么不甘、不愿、不舍,但多少还是会心存一丝安慰——毕竟,至少他曾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

  大概如此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