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爲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這是白居易的一首詩,大概意思是說,周公和王莽這兩個人,生前的譭譽和最終的蓋棺定論截然相反。用老百姓的一句話說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人不知周公的用心良苦,也不識王莽的偽善面孔。

  對於王莽這個人,正史給他的標籤就是“篡漢”的佞臣,是個十足的“偽君子”。

  我們從小從歷史課本中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

  然而,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又做了些什麼事呢?

  王莽出身不錯。

  他的姑姑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叫王政君。

  王政君共有八個兄弟,王鳳居長,依次為曼、譚、崇、商、立、根、逢時。

  其中王曼便是王莽的爹。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元帝劉奭駕崩後,王政君的兒子劉驁即位,為漢成帝,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劉驁是個大孝子,他知道父親在的時候,因為母親並不得寵,日子過得比較苦,所以在他上位後,竭盡所能地孝順母親。

  為了讓母親開心,他格外照顧他的幾個舅舅。

  他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封襲爵陽平侯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個職位的權力比丞相還要大。

  後來,又照母親的意思,幹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在一天之內,同時封其餘五個舅舅(王崇已先受封,王曼早死)為侯。

  這成帝劉驁和他爹劉奭一樣,本不是當皇帝治國理政的料,整天只知道在後宮美女堆兒裡玩樂。把朝裡的大事小情統統交給母親和舅舅們去料理。

  當時的劉漢王朝儼然成了王氏家族的天下。

  王莽因為父親死得早,王氏一門唯有他家沒有封侯,故家境寒微。而且他的哥哥也年紀輕輕就死了,還留下了孤兒寡母。他一家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日子過得比較恓惶。

  但王莽從小謙恭好學,生活儉樸,平時侍奉母親和寡嫂,撫養侄兒,都盡心盡力;對叔伯長輩們也極其謙恭有禮。王鳳病重時,他日夜侍候,衣不解帶。相對於王氏家族其他人的飛揚跋扈、聲色犬馬,他簡直成了其中的另類,美譽遠播。

  王政君和王鳳都喜愛這個侄子,經常在成帝面前為他說好話。

  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辦事認真,對人恭敬。

  永始元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官越大,他越是謙虛,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一心為百姓謀福,卻被百姓罵了上千年

  他贏得了朝野名流讚頌、舉薦,名聲逐漸超過了他的叔伯們。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38歲的王莽繼任大司馬。

  本來,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長深受漢成帝信任,名列九卿之首,按慣例他應繼任大司馬。可淳于長憑藉家世地位,有些忘乎所以,妻妾成群,生活侈靡,還大肆收受地方官的賄賂,封官許願。

  王莽知道後,利用探病的機會向王根做了彙報。

  淳于長被罷官下獄。

  之後,淳于長給王融送了大批珍寶,想讓他爹紅陽侯王立在成帝那兒說情。

  事情敗露後,王立讓兒子王融自殺滅口,淳于長也在獄中被殺死。

  王莽執政後,克己不倦,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更加儉約。

  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哀帝繼位。

  哀帝劉欣把祖母傅昭儀奉回到長安,同王政君一起並尊為太皇太后,號稱“帝太太后”。由此,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家族開始得勢。

  王莽於是辭掉大司馬的職位回了家,閉門不出。

  在他隱居期間,二兒子王獲殺死一個家奴,王莽嚴厲地責罰王獲後生生逼他自殺才算了事。

  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

  太皇太后急召王莽回朝復任大司馬。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王莽時代的刀幣

  由於哀帝劉欣沒有子嗣,於是他擁立九歲的漢平帝劉衎登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由王莽執政。

  王莽很快組織了一個精幹的班底:王舜、王邑為心腹謀士,甄豐、甄邯負責決策,平晏掌管機密,劉歆撰寫文告製造輿論,等等。

  隨後,他建議對諸侯王、功臣後裔、在職官員進行封賞,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具體有:

  全國成年男子每人增加一級爵位;

  二百石以上級別的官吏,不論是否試用期滿,全部轉正;

  封東平王、中山王,封宣帝曾孫36人為列侯;

  封太僕王惲等25人及右將軍孫建等為關內侯;

  公、列侯的繼承人犯了罪,凡判處“耐”(剃去鬚髮服勞役)以上的都應先經上級批准;

  派諫大夫巡視三輔(三個朝廷直轄區),凡上一年多收的賦稅一律予以賠償,凡不妨礙哀帝陵園中建築物的百姓墳墓都不遷走;

  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備服兵役所需物資。

  但他對於太后的封賞卻極盡謙讓,推辭。

  太后下詔:王莽增加封邑二萬八千戶,封為太傅,稱安漢公,以蕭相國(何)的故居作為安漢公官邸。

  王莽不得已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退回了增封的土地和民戶,表示要等到百姓都達到小康水平後再說。

  太后下詔:接受王莽的辭讓,但將他的俸祿、辦公人員和賞賜都增加一倍,什麼時候百姓達到小康,大司徒、大司空負責上報。

  此外,每逢遭遇水旱災害,他只吃素食,不用酒肉。他還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捐錢一百萬、田三十頃,救濟貧民,百官群起效仿。

  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領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長安城中還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同時,災區實行減收租稅的特殊政策。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公元4年,為了復興儒家傳統制度,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臺等禮儀建築和市(市場)、常滿倉(國家倉庫),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這一舉措深受儒生們的擁戴。

  王莽還奏請進一步制定條例,以便做到“市無二賈(市場上不討價還價)、官無獄訟(衙門裡沒有打官司的)、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男人女人分別走在路的兩邊)”,“犯者像刑”(犯法的人以畫像示眾,不必真的用刑),彷彿回到了太平盛世。

  元始五年秋,派往各地瞭解民情的八位風俗使者回到長安,帶回各地歌頌王莽的民歌三萬字。

  公元3年,王莽立長女王嬿為漢平帝劉衎的皇后;

  這年,王莽的大兒子王宇和舅舅呂寬與平帝母親衛氏一族暗中勾結,圖謀奪權,被王莽發覺後,大義滅親,將其逮捕入獄並毒殺。

  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遂立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自己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稱其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改年號“攝政”。

  第二年,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派,安眾侯劉祟、嚴鄉侯劉信的擁立者東郡太守翟義等紛紛起兵發難。

  農曆公元8年臘月,因應符命祥瑞及朝野眾人的擁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並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為了實現天下均富的理想,所以要獲取最大的權力

  一、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恢復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二、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佃農),由政府分給土地。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不滿一百畝的,由政府補足。

  三、凍結奴隸制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四、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五、實行專賣制度:國家對鹽、鐵、酒、鑄錢、五均賒貸實行管制,不許私人經營;控制名山大澤,對採集者徵稅。

  六、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八、徵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九、廢除了五銖錢,推行各種新幣制,降低貨幣成色,使國家獲得更多的黃金,而且越是面額高的貨幣,貨幣成色越低,用來減少這個政策對低收入人群的影響。

  從這些改革措施中,我們能看得出王莽的政治抱負,他要改善各種不公平和剷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

世人對王莽誤解太深,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得不掌握更大的權力

實際上,東漢的建立者和西漢政權是遠親關係,可以視作另一朝代

  為此,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自己的理想在政治上一一實踐。

  不可否認的是,就他的新政舉措出發點是美好的、善意的、也是深得人心的。一心一意為了百姓,為了天下小康,而僅僅只是不姓劉,名不正言不順,激起天下共伐。

  如果你說他為了得到權力和皇位而處心積慮、各種偽裝,但是我可不可說那是一種必要的策略和途徑呢?

  他的政權最終僅堅持了16個年頭就失敗了,敗得無奈而必然。

  我想,他臨死的那一刻儘管多麼不甘、不願、不捨,但多少還是會心存一絲安慰——畢竟,至少他曾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

  大概如此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