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資本程浩:商業模式創新 VS. 技術創新

遠望資本程浩:商業模式創新 VS. 技術創新

遠望資本程浩:商業模式創新 VS. 技術創新

“創新的目的應該是,極大提升效率、極大降低成本、極大提升用戶體驗,三者至少滿足其中一個。”

10月27日,由雷鋒網 & AI掘金志主辦的「全球AI芯片·城市智能峰會」,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盛大召開。

延續雷鋒網大會一貫的高水準、高人氣,「全球AI芯片·城市智能峰會」以“城市視覺計算再進化”為主題,全面聚焦城市視覺與城市算力領域,是業內首個圍繞“算法+算力”展開的大型智能城市論壇。

峰會邀請到了業內極具代表性的14位業內知名專家,世界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芯片創業大牛、產業巨頭首席技術高管、明星投資人齊聚,為行業資深從業者們分享前瞻的技術研究與商業模式方法論。

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

在大會上午環節的最後,遠望資本、迅雷創始人程浩在題為《創新管理與企業增長》的演講中,從企業創新管理的角度為與會者提供許多寶貴建議。

程浩認為,AI芯片作為基礎設施,理論上服務很多垂直領域,但如果只做一橫,即只做技術服務商,很容易被合作伙伴替代掉;應當要在服務的這麼多垂直領域中,找出創業者自身認為市場空間廣闊、同時也比較擅長的,要深入進去做一縱,打造全棧解決方案,風險就降低很多。

他將創新的法則歸為以下幾點:

  1. 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該為了創新而創新;

  2. 創新的目的應該是,極大提升效率、極大降低成本、極大提升用戶體驗,三者至少滿足其中一個。如果不能實現極大,那就是漸進式創新;

  3. 非行業龍頭不該考慮漸進式創新,否則就是為行業龍頭打工

  4. 創新是解四元方程式,同時解開多個變量是極其困難的,應當先控制住其他變量(看做定量),先解開最易解的兩個變量。然後按照這個方式,再去逐步解決那些沒有解出來的變量;

  5. 創新需要天時,一是過去不成熟的市場現在飛速發展了,二是技術成熟起來了,過了可應用門檻。如果一個項目十年前市場和技術都已成熟了,當年沒有人做的原因更可能是需求不夠剛;

  6. 商業模式創新VS技術創新,前者的優點是易複製、易快速規模化,劣勢是門檻較低;技術創新則相反,投入週期長但競爭壁壘高;

  7. 創業公司要有持續創新能力,因為大多數企業今天成功的事業,都不是他們最開始乾的那件事。最開始想做的事沒有成功,可能是因為未能驗證產品與市場匹配,或是驗證了但不知道怎麼商業變現,又或者是市場不夠大,行業天花板有限。能否持續創新是企業從優秀到偉大的分界線。

以下為程浩的演講全文,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剛才聽了幾位嘉賓講的內容,讓我想到我們當年創業時候的幾次融資。你如果做互聯網行業,跟VC聊天,說你的成績做得非常好,但是最後VC一定會追問你一個問題:騰訊要做這個事,你怎麼辦?在2010年之前,這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被問過的問題。在AI芯片領域,大家可能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華為要做這件事怎麼辦?大家知道華為在AI方面投入蠻大的。

我有一個小建議:AI芯片作為基礎設施,理論上服務很多垂直領域,但是我認為,如果只做一橫,還是有風險的。我的建議是,你要在服務的這麼多垂直領域中,找出你認為市場空間大、而且你又比較擅長的,要做這一縱,這樣就是全套了,風險就降低很多。如果只做橫,你會被合作伙伴替代掉。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人工智能創業的六大核心問題》,裡面有過相關闡述。一個比較好的demo是華為的海思。大家知道華為在手機方面做完全的全棧,華為

手機賣得非常好;但是它在其他很多分散的AIoT領域,就是底層基礎服務,這一點大家可以借鑑。

特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與創新有關。我相信在座有很多是AI從業者或者AI創業者,相信華為對大家會有很大的啟發。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以前是南開數學系,後來到美國唸書,後來在硅谷工作,2001年底加入百度;2003年創辦迅雷;現在成立遠望資本,2016年底開始全職做投資,主要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早期投資。

提到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迅雷非常有發言權。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發展中,技術創新扭轉市場的先例真不多,大部分都是商業模式創新。迅雷是2003年成立的,其實我們在2003年底真正開始做迅雷,以前做的是別的事。我們通過一個非常有效的算法,把效率提高了5-10倍,把很多競爭對手一下全部打敗了,所以我們創新方面非常有idea,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創新的相關法則。

1.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

大家做創新,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周星弛的《大內密探008》裡,達文西發明了一個太陽能手電筒。只要在有光源的情況下,太陽照到的地方,這個手電筒就能發光,這確實是一個創新。但周星馳就問他,那光源手電筒晚上怎麼用呢?晚上沒太陽啊。然後,達文西又拿出另外一個手電筒說,我拿這個照一下不就亮了嗎?

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

這是典型的為了創新而創新,與實際使用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再舉一個例子,以前的老式電話亭都是塞幣或者卡,現在都貼二維碼,手機掃碼就能支付打電話了——這個事的確很有創新,但是沒有價值,為什麼?都能掃碼了,直接拿手機電話不就完了嗎?所以,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

2.創新的目的是什麼

一是極大提升效率,比如有搜索引擎,沒有搜索引擎怎麼查資料,那獲取信息的效率就會很低。即時通訊也是這樣,有即時通訊的時候大家直接聯繫就可以了,提升人際溝通效率。沒有的時候發短信、打電話都要錢,發郵件會很慢。

二是極大降低成本,大家知道埃隆·馬斯克有特斯拉,還有一個Space X,做火箭的。他發明的火箭比別人都便宜,以前找波音要花2億多美金,找他可能只花5000萬。

三是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各位一定要思考你們做的創新是否滿足這三個,不要求三個全滿足,滿足其中一個就行,三個都滿足挺難。這三個前面都有“極大”,代表5-10倍,當然20倍、100倍更好。這個極大非常關鍵,如果不是極大,那就是漸進式創新。

3.漸進式創新都是給老大打工

對於一個大公司,漸進式創新沒有問題,如果你是行業老大,你應該做的是漸進式,但是如果你不是行業老大,你在行業裡面是三流的,那你做漸進式創新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你如果不是行業老大,你的漸進式創新就是給行業老大打工

我以前跟傅盛一起吃飯,他以前做金山毒霸,我開玩笑說你天天跟友商打,挺難的吧。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創新點,找到一個用戶需求,用戶特別喜歡這個功能,結果上來之後發現一週之後友商就上線了。所以,你不是行業老大,做微創新完全沒有意義。

迅雷的確是通過顛覆式創新獲得了行業老大。後面的很多人在學我們,他們也出了很多漸進式的創新,但是我們迅雷一旦做了行業

老大之後,我們也有產品經理,每週也會看競爭對手發了什麼新版本,看這個新版本發佈什麼好的功能,有好的版本直接用就完了。

再說一個比較熱鬧的,大家知道一年前有一個子彈短信,熱鬧了一段時間,還融資了。當時有一個記者採訪我,問我怎麼看這個事,我說這就是典型的漸進式創新,因為它打的唯一的點是以前微信要聊語音對方聽起來很麻煩,我們可以語音轉文字。

我說這個東西微信要想抄是分分鐘的事,但是微信當時這個功能做得不好。這是典型的漸進式創新,但是你要想把用戶網絡全部遷移過來不可能,一個人用了子彈短信,朋友還在微信裡,說白了是沒有意義的,我用子彈短信就是體驗一下。事實證明,很快就不行了。微信現在在語音識別方面進步是非常明顯的,我經常說一段話用語音轉文字,我覺得做的不錯,因為微信

有豐富的場景和用戶數據,它可以快速迭代進化。

大家做創新的時候,一定要思考你們做的是顛覆式創新還是漸進式創新。如果不是行業老大,漸進式創新就建議不要做了。

4.創新是解四元方程式

在創新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變量是很多的。大家都上過中學,知道四元方程式,A+B+C+D=100,讓你解這四個變量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四個變量都在變,沒法解。

正確的方法是按住兩個變量,A跟B是常量,解C跟D,二元方程式就好解了,然後把C和D按住,再解A和B,不要同時把四個事都做,這不現實。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做AI機器人有四個要素,機器人大腦(算法、算力),還需要眼睛(傳感器),需要胳膊和腿(本體、機械臂)。要做機器人不可能四個全做,因為這個事不可控制。一定是按住兩個,把胳膊和腿按住,可以採購相對成熟的零件,不一定性價比很好,但是相對成熟。我先把大腦解決,之後發現傳感器有優化的空間,再去優化傳感器。最後眼睛和大腦都解決了,發現胳膊和腿的性價比不夠好,再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案,看是不是有必要自己定做。

你做機器人不可能四個元素都做。包括中國視覺的四小龍,大家都是先從視覺入手,可發展到今天幾乎都在做芯片,剛開始一來就做芯片是不現實的。

大家記住,做任何創新,一定不能同時解太多的變量,一定要按住一些,把這些變量變成常量,先解其中容易解的,之後把已經解出來的按住,再去解沒有解出來的,不要四個同時去解。

5.創新需要天時

什麼叫天時?你要問一句話,為什麼過去沒要做這件事,而今天有?天時就是解這句話的。

通常天時有兩類:

第一類,市場。過去市場不成熟,今天這個市場成熟了;過去這個市場在慢跑,今天這個市場在飛速發展。過去中國長期實施計劃生育,帶來一個養老的問題,中國人口在迅速老齡化。

BAT為什麼都是1999年、2000年成立的?因為中國第一代互聯網開始爆發。為什麼頭條、美團、滴滴打車都是2011年前後產生?因為天時,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爆發。迅雷03年成立,天時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爆發,還有一個是中國寬帶互聯網的發展。如果大家都撥號上網,那用什麼迅雷?所以天時非常重要。

第二類,技術。現在大家去Shopping Mall,包括今天大家在喜來登酒店,現在的停車場已經不髮卡了。這個需求十年前也有。這個事情的天時有兩點:一是技術,以前有需求,但是技術總是識別不對,補不了可應用門檻。二是移動支付能力。如果小區裡面沒有辦法移動支付,不髮卡也沒有什麼用,還需要人工結算。整個人工智能這一波其實也有天時,第一點是大數據越來越多。第二點是深度學習算法和GPU計算能力的提升。

創新需要天時,如果你做一個創業或者創新,一定要思考一下今天做這個事的天時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發現今天想做的這個事十年前市場成熟了、技術也成熟了,那你一定要問為什麼十年前沒有人做,難道只有你聰明,別人沒有想到?這個概率極低。更有可能的是這個需求不夠剛。大家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是什麼天時。

6.商業模式創新VS技術創新

客觀講,中國過去互聯網的發展,商業模式創新多,硬科技的技術創新很少。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各有優缺點,先說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優點是什麼?容易複製,能夠快速起規模。

舉個簡單的例子,滴滴打車,3年做到100億,我們當時覺得不可能,但是滴滴打車出來了。大家知道現在上市企業裡面排名第一名是阿里,第二名是騰訊,第三名是美團,第四名是拼多多,拼多多這個公司現在已經幹到400多億美金了,這就是商業模式創新,我不認為有任何技術含量。商業模式創新具有如此大的爆發力,特別是to C方面。

但是商業模式創新也有劣勢,最簡單的就是壁壘不高,全中國很多人都做,投資人會說你怎麼敢保證你做的比別人好,最終跑出來的是你。門檻比較低,對團隊要求會更高。

技術創新剛好相反,技術創新的特點是週期比較長。技術創新先天離錢就稍微遠一點,因為你可能在技術研發方面先投入兩年,然後才有收入,所以週期一定會比較長。技術創新的好處是什麼?能做的人少,壁壘高。這個事全中國只有10個人做,3個人在BAT,3個人在大學裡面,剩下只有4個人出來創業,我閉著眼睛投還有1/4的概率,跟你的商業模式概率完全不能比。

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各有優缺點,很難講哪個好、哪個不好,更多是依賴大家自己,你對哪個更擅長就做哪個,不是媒體鼓吹技術創新的時候你就一定做技術創新,還是要做自己最擅長的。

7.創業公司要有持續創新能力

大多數公司成功的事業與他們最初創業做的事情不一樣。迅雷最早不是做下載,最早是做分佈式郵箱。騰訊最早也不是做QQ,而是做一個to B的服務。

前兩天我參加吳世春的分享,他們投了一個機器人公司珞石。有人問他當年投珞石的時候,那時候講的事跟現在有什麼區別?吳世春說,除了這幾個人是一樣的,其他所有的事都變了。所以,持續創新非常重要。

我當時在百度的時候,百度只有三個業務線,門戶搜索是現在的baidu.com,還有一個企業搜索部門。現在只剩下了門戶搜索,說明早期你做的事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你最開始想做的事並沒有成功,有很多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未能驗證Produck-Market Fit。作為技術人員要考慮技術能不能解決問題,在能解決的前提下,才有產品有沒有人願意買單的問題。作為早期投資人,我們投AI大數據相關的項目,如果是天使輪投資,我們會檢測這個技術能不能解決問題。

到了A輪,檢測標準提高了,不只是檢測技術能不能解決的問題,還要檢驗做的產品在市場上大家願不願意接受。

第二種原因,驗證了Product-Market Fit,但不知道怎麼商業變現

最簡單的例子是迅雷,04年我們嘗試做廣告,但是迅雷這種產品天然不太適合做廣告,因為大家一旦打開下載界面立刻最小化放到右下角,沒有人盯著下載界面看,不像QQ一直掛著在聊。2007年我們做了會員模式,雖然被很多人罵,但終於變現有了收入。像騰訊當年上市,靠的是無線增值服務。這個業務挺有意思,合規性不是很好,但是救活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

第三個原因,驗證了Product-Market Fit,但是市場不夠大,所以要持續創新。

剛才說的是創業公司,對於巨頭公司來說,創業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千億美金巨頭通常需要四波浪潮。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BAT都是上市公司,今天讓你買一隻股票,你最想買誰?

想買百度股票的基本沒有人舉手。想買騰訊股票的不是太多。想買阿里股票的人就多了很多。為什麼大家都願意買阿里的股票?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阿里的持續創新能力。

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

阿里的發展路程基本是四波,2004年出了淘寶,淘寶一下帶起來支付寶,後來又淘寶商城,也就是現在的天貓,第三波是從2009年做阿里雲。亞馬遜的業務也就是2007、2008年,所以他們做得非常早。阿里雲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半壁江山,我們投的創業公司,雲服務一大半都是用了阿里雲。

到了2012年以後阿里又有了新產品,菜鳥、釘釘。我現在用釘釘特別多,其實我們公司不用釘釘,因為我們做投資,北京和深圳的公司我都直接見面,其他外面的公司很多有限制,所以很多都用釘釘聯繫,釘釘做的挺好的。包括盒馬鮮生和阿里的文娛。我現在都沒有搞明白為什麼阿里做文娛,我覺得跟阿里的基因不一樣,但是他們可能想做流量,跟騰訊相媲美。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基本四年一波,每一波大的浪潮都有。

簡單來看一下騰訊,一開始是1999年的QQ+SP電信增值業務,後面是2005年-2008年的QQ秀、QQ會員,09年開始做遊戲,到2011年的微信和支付。

成長期的是今日頭條,頭條的國際化真的做得不錯。去年暑假我到一個朋友家裡,兩個女兒在一起拿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我問在玩什麼,他們說在玩一個APP叫Musical.ly。然後我跟她媽媽聊,家長說太沉迷了。當然這不是好事,我想說的是,我到那時候才真正體會到,現在頭條系的APP在很多國家排行榜都是前十名,所以頭條在國際化裡面絕對是互聯網的先鋒。

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

現在百度為什麼在創新方面沒有那麼多好的產品?騰訊在微信之後好的產品也不多,我覺得除了《王者榮耀》其他產品談不上。百度更是這樣。我經常跟以前的老闆聊為什麼百度創新不足,我們總結核心的原因是百度的競價排名商業模式。

如果說一個富礦能挖二十年,一個平礦只能挖三年、五年,那一個礦能挖二十年的時候,你在中間心無旁鶩,百度從2000年到2010年乾的就是一件事,不斷挖這個礦。阿里、騰訊挖的是平礦,一個礦只能挖四年,到第三年必須想下一步怎麼辦。

阿里跟騰訊,尤其是阿里,本身就有這個壓力,所以一直都有這個危機,能不斷持續創新,但是百度恰恰是因為商業模式太好了,所以一直沒有危機意識,也沒有在創新方面有大進步,所以大機會來的時候沒有把握。在2010年之前,阿里最早做B2B,後來做淘寶、支付寶、淘寶商城天貓,這都是2010年做成的。守著富礦不一定是好事,守著平礦反而更容易有創新。

能否持續創新是企業從優秀到偉大的分解線。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創業公司,持續創新在你未來的發展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未來能跟大家有更深入的線下合作和交流。

現場Q&A

主持人:我們常說的AI四小龍里面,也就是商湯、曠視、依圖、雲從,您個人最想投資哪一家?(全場笑)

程浩:我覺得都太貴了。當然我說這個話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是投早期的,B輪以後的項目不是我的投資範圍。

主持人:我換個問法,哪個比較值錢一些?(全場笑)

程浩:我覺得這個留給市場去判斷,因為曠視馬上要上市了。如果曠視上市,我相信依圖也不遠了,提前恭喜一下臺下的顏水成教授。

主持人: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做安防,安防是一個深礦還是一個淺礦?

程浩:安防是一個大礦,但是做安防也有潛在風險,你以後到美國的簽證可能會被拒掉。安防肯定是一個大礦,因為中國對安防的需求太大。安防是to G的領域,我們會相對比較謹慎,因為to G不是純商業化的。但是安防也有好處,一個單可能好幾千萬。

關於全球AI芯片·城市智能峰會

「全球AI芯片·城市智能峰會」是雷鋒網 & AI掘金志安防團隊繼「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CCF-GAIR視覺智能論壇」後,全力打造的又一大品牌活動。

在上述三大論壇中,組委會先後邀請到了高文、Demetri Terzopoulos、權龍、華先勝、賈佳亞、孫劍、顏水成、田奇、程浩、張鵬國、浦世亮、殷俊、餘虎、李子青、申省梅、王曉剛、楊帆、陳寧、溫浩、陳瑞軍、張永謙、肖洪波、胡大鵬等在產學兩界享有盛譽的權威專家。

論壇內容圍繞「攝像機」這一介質入口展開,覆蓋AI安防產品、圖像與視覺智能算法、視頻芯片&服務器、投融資、商業模式等多個維度的主題,旨在打造業內最完整的智能城市論壇體系。

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远望资本程浩:商业模式创新 VS. 技术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