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想治病就得先辯證,今天來講一下八綱辨證,八綱指的是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辯證的綱領,八綱辨證是中醫辯證的根基,學會了才算是中醫入了門。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根據八綱辨證,我們可以辨別疾病的病位的深淺,疾病性質的寒熱以及疾病的病證的類別等。比如,疾病病位的深淺可以分為表證和裡證,疾病的性質可以區分為寒證和熱證,邪正的盛衰又可以概括為實證和虛證,疾病的類別可以分為陰證和陽證

另外陰陽又是總的綱領,也就是說,裡證虛證和寒證又可以歸為陰證,表證實證和熱證又可以歸位陽證。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八綱辨證。

一,首先是表裡辨證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表裡辨證在臨床中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辨輕重,另一個是辨進退

從病位來看:

身體的皮毛,肌膚毛孔,經絡為外,屬於表,病情較為輕淺;臟腑,骨髓,血脈為裡,屬於裡,病情較為深重。

因此,臨床上將外邪侵襲肌表,病位比較淺的,稱為表證;病在臟腑,病位比較深的,稱為裡證

從病勢來說:

外感病的病邪由表入裡,是病情漸漸加重為病進;如果病邪由裡出表,是病情漸漸減輕為病退

1,表證

是外邪襲擊肌表所導致的。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惡寒,惡風,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噴嚏,咽喉腫痛,微透咳嗽等,舌苔薄白

2,裡證

是指的病變部位在內,由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現的症候。裡證多具有病位較深,病情較重,病程比較長的基本特徵。

裡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外邪襲表,表證沒有得到治療,病邪傳入裡,形成裡證;

二是外邪直接入裡,侵犯臟腑部位形成的;

三是情志內傷,飲食勞倦等因素,直接損傷臟腑氣血或者是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出現的症狀。

主要臨床表現有寒熱錯雜,胸脅蠻悶,心煩想嘔吐,沒有胃口,口苦咽乾,頭暈目眩等,舌苔厚或黃

二,寒熱辨證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盛衰,陰盛或陽虛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表現為熱證。一般情況下,疾病的本質和外在症狀表現是一致的,寒證會見寒象,熱證見熱象。但是某些複雜一點的病證,會出現寒熱錯雜的現象。具體病證還需要辨證論治。

1,寒證

是感受陰寒之邪,或者陽虛陰盛所表現的寒象表現為主的一類症候。寒證主要包括表寒,裡寒,虛寒和實寒等證。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怕冷喜暖,手腳冰涼,面色白,口淡不渴,或者是口渴但是喜歡熱飲,小便清長,大便糖稀,舌淡苔白潤等。

2,熱證

與寒證相反,是感受火熱之邪,或者陰虛陽盛導致的熱象表現為主的一類症候。熱證主要包括表熱,裡熱,虛熱以及實熱等病證。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發熱,怕熱喜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口渴喜歡冷飲,痰和鼻涕黃稠,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苔紅黃等。

三,虛實辨證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虛證和實證反映疾病發展過程中正氣和邪氣盛衰的變化。通過辨證虛實,對於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實證用藥宜攻,虛證用藥宜補。

1,虛證

虛證形成的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兩個方面,但是以後天失調為主,比如飲食不當,勞倦,內傷臟腑氣血,耗傷元氣或者久病治療不當導致的。主要臨床表現有

短氣無力,少氣懶言,聲低息微,萎靡不振等,舌淡苔少

2,實證

是指的邪氣盛的一類症候。主要原因有一是風寒暑溼燥火等邪氣侵入體內造成的邪盛正衰的實證。一般痰阻,氣滯血瘀,食積停滯以及膿毒都屬於實證的範圍。臨床表現有亢奮,聲高息粗的表現,舌質厚膩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四,陰陽辯證

陰陽辯證可以說是上面三種辨證的總結。八綱中表證,熱證實證可以歸屬陽證的範疇,同理,裡證寒證和虛證可以歸為陰證的範疇

1,陰證

是陰盛陽衰的表現。主要一般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身重蜷臥,倦怠乏力,面色黯淡,口淡不渴,大便糖稀,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舌苔白滑等

2,陽證

是陰虛陽亢的表現。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肌膚灼熱,煩躁不安,面色紅,語聲高亢,呼吸氣粗,口乾渴飲,大便秘結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黑等

中醫養生入門,先看懂八綱辨證,確保沒有治錯病

以上就是八綱辨證的基本內容了,記住不要把8種證劃分成獨立區域,看似相互對立,其實聯繫密切,經常會出現表裡, 寒熱,虛實夾雜在一起的情況。所以想辨證先得把各類症候的特徵搞清楚,辨證出錯了後面怎麼治都錯。例如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明明是虛證需要補,你當實證用洩法,病只會越治越嚴重。

八綱辨證可以說是中醫辨證的“底線”,只要守住這條“底線”不出錯,至少可以保證不會養錯生,治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