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并不是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只是这七个国家在征战之中撑到了最后而已。

其他的国家像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国,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就比如公元前286年的齐国灭宋之战,这宋国原本是有机会成为“战国第八雄”的,可是还是败在了齐国手上,这一战让齐国走向了巅峰。

但相对应的也是这个老牌强国走下坡路的开始,因为这一战导致了后来的赵、魏、韩、燕、秦五国联盟进攻齐国,让齐国元气大伤!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齐国与赵国

齐灭宋之战

战国时期的宋国,拥有着商殷王朝的血脉,在西周初期被周天子封为公爵,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还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东征西讨,使得国力提升。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载:“(宋康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

打完齐楚魏之后,又因为城头上一只鹌鹑下了蛋,被卦师卜了一卦为“小鸟生大鸟,此为称霸天下之兆”,宋康王志得意满,又发兵灭了藤国,随后进攻薛国,夺取了淮北的大片土地,插手齐国的势力范围。

照这个势头看来,宋国连败齐楚魏三国,大有成为一流强国的势头,但是宋康王并不是一个仁德之君,相反的,他横征暴敛,荒淫无度,残暴不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他将皮袋子装上血液,挂在旗杆上,然后用箭去射,此项活动称之为“射日”,他喝醉酒之后便奸淫妇女,导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大臣看不下去劝谏他,却被他当成靶子射死。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载: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

宋康王如此行径,被其他诸侯比作“桀宋”,也就是同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一样残暴荒淫。

恰巧,齐国又早就看宋国不爽了,齐国身为老牌强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便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期齐湣王即位后,更是地大物博,谁也不敢小觑。

也就是宋康王这种不知道好歹的东西,敢跑去找齐国叫板,在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了内乱,原因就是文武百官和百姓不满宋康王的残暴,趁着这个机会,当时在位的齐湣王(齐闵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宋国。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齐湣王

此战之后,齐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但是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忌惮。

五国伐齐之战

为什么说齐国灭了宋国之后,会招来其他国家忌惮呢?因为宋国不同于一般的小国,它可是差点成为“战国第八雄”的国家,吞并了宋国,会让齐国实力上升一大截!

再一个就是宋国所处的位置,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被齐国占领之后,无异于如虎添翼。

还有就是秦国和燕国的窜动,秦国主张攻打齐国,是因为齐国崛起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当时的秦国已经历经商鞅变法,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与齐国并称“东齐西秦”,齐国亦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所以秦国迫不及待想要齐国完蛋。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宋国主要城池

而燕国是想打齐国最积极的那一个,主要是因为当年的私仇,早在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湣王的父亲齐宣王,命令匡章率领大军大败燕国。

燕国又在齐国以北与齐国接壤,若任由齐国这么发展下去,哪还有燕国好果子吃。

其他诸侯国虽然与齐国并无深仇大恨,但是也不能坐实齐国强大而无动于衷,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五个各怀鬼胎的国家结成了联盟,开始了五国伐齐之战!

这场大战之中,燕国起的是带头作用,以往没什么名气的燕国也出了一回风头,在燕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向大将乐毅为讨伐齐国的问题。

乐毅回答说:“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史记·乐毅列传》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乐毅

意思是说,齐国家大业大,咱们自己不好打,不如找些合伙人一起,就比如赵、楚、魏三国。

《史记·乐毅列传》载:于是(燕昭王)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终于,燕国联合起来了赵魏秦楚四个国家,浩浩荡荡开始向齐国进发。

最后的战果很可喜,乐毅在齐国作战五年,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仅剩即墨和莒没有征服,这一战真的是差点将齐国亡了国。

《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但是,因为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早就看乐毅不爽,恰巧齐国的田单又看出了这个问题,于是一计反间计污蔑乐毅没有攻下即墨和莒,是因为他想在齐国称王。

燕惠王果然中计,他让将领骑劫顶替乐毅,又想着将乐毅召回杀死,可乐毅心中有数,便逃跑到了赵国,并且得到了厚待。

田单又将骗局进行到底,一举将燕国夺下的七十余座城池收回,乐毅的一番努力,都化作了虚无。

《史记·乐毅列传》载: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菑。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一蹶不振,原因是什么?

田单

虽然,齐国最后夺回了城池,但是也大大不如从前,可以说是元气大伤,跌落了霸主地位。

纵观齐国从兴盛到衰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引起了各个诸侯国的不满,引起诸侯不满的因素就是因为齐国吞并宋国,实力壮大,破坏了诸侯国之间的平衡。

这就应了那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最大的危险其实是窜动伐齐之一的秦国。

“五国伐齐”其实也算是战国时期的转折点之一,齐国衰败,“东齐西秦”平衡打破,就没有国家再能与秦国抗衡,哪怕是后期崛起的赵国,相比于秦国也要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