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並不是只有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只是這七個國家在征戰之中撐到了最後而已。

其他的國家像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國,早就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就比如公元前286年的齊國滅宋之戰,這宋國原本是有機會成為“戰國第八雄”的,可是還是敗在了齊國手上,這一戰讓齊國走向了巔峰。

但相對應的也是這個老牌強國走下坡路的開始,因為這一戰導致了後來的趙、魏、韓、燕、秦五國聯盟進攻齊國,讓齊國元氣大傷!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齊國與趙國

齊滅宋之戰

戰國時期的宋國,擁有著商殷王朝的血脈,在西周初期被周天子封為公爵,春秋時期的宋襄公還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戰國時期宋康王“行王政”,東征西討,使得國力提升。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載:“(宋康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

打完齊楚魏之後,又因為城頭上一隻鵪鶉下了蛋,被卦師卜了一卦為“小鳥生大鳥,此為稱霸天下之兆”,宋康王志得意滿,又發兵滅了藤國,隨後進攻薛國,奪取了淮北的大片土地,插手齊國的勢力範圍。

照這個勢頭看來,宋國連敗齊楚魏三國,大有成為一流強國的勢頭,但是宋康王並不是一個仁德之君,相反的,他橫徵暴斂,荒淫無度,殘暴不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他將皮袋子裝上血液,掛在旗杆上,然後用箭去射,此項活動稱之為“射日”,他喝醉酒之後便姦淫婦女,導致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大臣看不下去勸諫他,卻被他當成靶子射死。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載: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

宋康王如此行徑,被其他諸侯比作“桀宋”,也就是同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桀”一樣殘暴荒淫。

恰巧,齊國又早就看宋國不爽了,齊國身為老牌強國,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便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時期齊湣王即位後,更是地大物博,誰也不敢小覷。

也就是宋康王這種不知道好歹的東西,敢跑去找齊國叫板,在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了內亂,原因就是文武百官和百姓不滿宋康王的殘暴,趁著這個機會,當時在位的齊湣王(齊閔王)派遣將軍韓聶舉兵攻滅宋國。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齊湣王

此戰之後,齊國的實力達到了巔峰,但是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忌憚。

五國伐齊之戰

為什麼說齊國滅了宋國之後,會招來其他國家忌憚呢?因為宋國不同於一般的小國,它可是差點成為“戰國第八雄”的國家,吞併了宋國,會讓齊國實力上升一大截!

再一個就是宋國所處的位置,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被齊國佔領之後,無異於如虎添翼。

還有就是秦國和燕國的竄動,秦國主張攻打齊國,是因為齊國崛起會威脅到他的地位,當時的秦國已經歷經商鞅變法,開始變得強大起來,與齊國並稱“東齊西秦”,齊國亦是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所以秦國迫不及待想要齊國完蛋。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宋國主要城池

而燕國是想打齊國最積極的那一個,主要是因為當年的私仇,早在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湣王的父親齊宣王,命令匡章率領大軍大敗燕國。

燕國又在齊國以北與齊國接壤,若任由齊國這麼發展下去,哪還有燕國好果子吃。

其他諸侯國雖然與齊國並無深仇大恨,但是也不能坐實齊國強大而無動於衷,也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於是五個各懷鬼胎的國家結成了聯盟,開始了五國伐齊之戰!

這場大戰之中,燕國起的是帶頭作用,以往沒什麼名氣的燕國也出了一回風頭,在燕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向大將樂毅為討伐齊國的問題。

樂毅回答說:“齊,霸國之餘業也,地大人眾,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及楚、魏。”——《史記·樂毅列傳》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樂毅

意思是說,齊國家大業大,咱們自己不好打,不如找些合夥人一起,就比如趙、楚、魏三國。

《史記·樂毅列傳》載:於是(燕昭王)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嚪說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

終於,燕國聯合起來了趙魏秦楚四個國家,浩浩蕩蕩開始向齊國進發。

最後的戰果很可喜,樂毅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僅剩即墨和莒沒有徵服,這一戰真的是差點將齊國亡了國。

《史記·樂毅列傳》載: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但是,因為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早就看樂毅不爽,恰巧齊國的田單又看出了這個問題,於是一計反間計汙衊樂毅沒有攻下即墨和莒,是因為他想在齊國稱王。

燕惠王果然中計,他讓將領騎劫頂替樂毅,又想著將樂毅召回殺死,可樂毅心中有數,便逃跑到了趙國,並且得到了厚待。

田單又將騙局進行到底,一舉將燕國奪下的七十餘座城池收回,樂毅的一番努力,都化作了虛無。

《史記·樂毅列傳》載:齊田單後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於即墨下,而轉戰逐燕,北至河上,盡復得齊城,而迎襄王於莒,入於臨菑。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導致齊國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田單

雖然,齊國最後奪回了城池,但是也大大不如從前,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跌落了霸主地位。

縱觀齊國從興盛到衰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引起了各個諸侯國的不滿,引起諸侯不滿的因素就是因為齊國吞併宋國,實力壯大,破壞了諸侯國之間的平衡。

這就應了那一句老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大的危險其實是竄動伐齊之一的秦國。

“五國伐齊”其實也算是戰國時期的轉折點之一,齊國衰敗,“東齊西秦”平衡打破,就沒有國家再能與秦國抗衡,哪怕是後期崛起的趙國,相比於秦國也要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