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首先了解一下雞病

雞病可分為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中醫稱“瘟病”),約佔雞病的70%以上;營養代謝病;中毒病;寄生蟲病;其它病。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雞發生病的原因包括病因、誘因和死因3種,病因是直接造成雞病的原因,誘因是能夠促使雞病發生的原因,死因是最終機體衰竭死亡時的原因;三者關係密切,從不同角度來表述雞病發生的過程;臨床雞病防控過程中,應從3個方面同時進行防控,堅持“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原則,使雞群能夠平穩出欄。

1、 雞病的病因

雞病的病因是導致某一雞病發生的直接原因,對於常見的疫病而言,病因基本指的是具體的某種致病性病原,如雞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是雞毒支原體、雞霍亂的病因是巴氏桿菌、雞白痢的病因是沙門氏菌、雞白冠病的病因是卡氏住白細胞原蟲等,這些病原感染後,在機體內進行自我繁殖,達到一定數量後,可以造成細胞和組織器官的損傷,功能下降,在免疫系統參與下,感染組織發生炎性反應,進而引發全身或局部的症狀和體徵。由於這些雞病特徵由具體的病原導致,故為雞病發生的病因。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2 、雞病的誘因

雞病的誘因是在誘發因素作用下,病因藉機發作,從而使得雞病發生。很多情況下,病原存在於機體或環境中,但是如果沒有誘發因素的參與,一般不會發病。誘因猶如雞病和病因之間的橋樑,誘因的存在使雞病有了發生的條件。正常情況下,雞的機體中都會攜帶有病原,有些存在於呼吸道黏膜、有些存在於消化道黏膜、有些存在於生殖道黏膜、有些存在於腸內容物中。正常情況下,由於受到黏膜保護作用,這些微生物並不會發病,作為常在菌而存在。當誘因出現時,如雞群受到應激,長途運輸,日內溫溼度差過大,斷水,飢餓,濫用藥物等,就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黏膜的天然免疫屏障也會暫時性失去作用,致病微生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解除,病原乘機而入,造成雞病的發生。 中醫把病原微生物稱為“瘟”,而把各種誘因稱為“邪”,而把抵抗疾病的能力歸為“陰陽衛氣營血”;

中醫認為:雞的衛陽不足,抗禦外邪的能力差。從解剖特點看:①雞的肺臟較小,連接的九個氣囊充斥於體內各個部位及骨髓腔中。病原體易沿著呼吸道進入肺和氣囊,從而進入體腔、肌肉和骨骼中;②雞的生殖和排洩孔都開口於洩殖腔,生殖器官很容易受到感染;③其沒有膈膜,胸腹腔感染很容易擴散;④雞沒有淋巴結,缺少一道阻止病原體的關卡。在同樣條件下,雞比鴨、鵝等水禽抗病能力差。雞的傳染病由呼吸道傳播的多,傳播快,發病重,病死率高。

肉仔雞陽常不足 產蛋期陰常不足

產蛋雞以精血為用,蛋為精血所化。越是高產雞精血消耗越多,因此雞產蛋期陰常不足。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產蛋期脾、肝、腎虛:

產蛋期的雞常見多發病,如洩瀉、脫肛、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癱瘓等多與脾、肝、腎虛有關。脾主運化,主升清。若脾不健運,消化、吸收、輸布飲食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職,就會引起雞食慾不振、消瘦、洩瀉、以致氣血生化不足等病症的產生;若脾氣不升,甚或下陷,則可引起雞久洩、脫肛等病症。雞在產蛋期以精血為用。而肝藏血,腎藏精,若肝血不足,腎精虧損,蛋的生化之源不足,則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若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或肝血不足,血不養筋,或兩者兼而有之,則雞癱瘓不起。因此,為了提高產蛋性能、延長產蛋期,應以健脾胃、補氣血、滋陰補腎為主要治療原則。防治疾病時,也要照顧到其陰常不足的特點。

3、 雞病的死因

大多數雞病發展至後期時都會以動物的死亡而結束,死因錯綜複雜,致病性微生物在繁殖代謝過程中,會不斷釋放出毒素,這些毒素有的會引發紅細胞溶血,有些引發血液理化性質改變,有些引發神經功能失調,有些引發相關酶活性受到抑制,從而整個機體的代謝功能失衡,無法滿足生理需求而出現死亡,死因絕大多數都是組織器官的功能出現障礙,代謝停止而造成。

雞的每種病的發病過程,都是機體與病邪鬥爭的過程,雞的“陰陽衛氣營血”狀況是內因,各種外邪與誘因是外因。如果雞的“陰陽衛氣營血”和諧充贏,既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之果。如果雞的“陰陽衛氣營血”羸弱,則外邪佔據上峰,雞最易得病,雞不能抵抗病邪,則發病嚴重且死傷較大。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雞為什麼生病?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養殖戶收藏吧!

4、雞病特點

4.1 致病因素以溼邪居多且溼多兼熱

無論是養殖場,還是養雞戶,都是全封閉或半封閉飼養,雞舍的溼度大,溫度高,特點是在育雛期間,雞為陽中之陰,喜燥而惡溼。久處溼地,易感外溼;傷於外溼,溼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溼從內生;而脾陽不振,水溼不化,則更易招致外溼侵襲。雞的新城疫、球蟲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等常見多發病,多表現溼熱之症,或以熱為主而兼溼,或以溼為主而兼熱。以清熱解毒、燥溼為主要防治原則,均有明顯療效。

4.2 易生痰飲

雞的常見病大多有洩瀉、咳嗽、喘鳴等症狀,以及常見的肉雞腹水綜合症等,無不與痰飲有關。

痰飲是由於肺、脾、腎等臟腑的氣化功能受阻或三焦水道失於通調,影響了津液的正常輸布與排洩,以致水溼停聚而成。因肺有輸布津液、通調水道的作用,若肺失宣降,水液不能通調輸布,便可停聚而成痰飲-------責之於肺氣失宣;脾主運化水液,若脾臟受病,或脾氣本虛,運化無力,亦可使水溼不行,停聚而為痰飲-----責之於脾陽不振;腎主蒸化水液,腎陽不足,則蒸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責之於腎陽不足;三焦是水和氣通行的道路,如三焦失於通調,則水停氣聚,氣水互結,亦可發為痰飲——責之於三焦氣化不利。總之,還是因其“陽常不足”而致。陽常不足應以補氣助陽、健脾活血為主要原則,補氣以心、脾、肺為主。防治疾病時要照顧到陽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特別是肉仔雞。

4.3 疾病傳變迅速

由於雞衛陽不足,抗禦外邪的能力差,易受外邪所侵而發病。如果邪氣偏盛,衛陽不足,病邪就容易向裡發展,由表證轉化為裡證,或出現其他變證。從臨床病例看,雞的很多疾病衛分、氣分症狀持續時間較短,很快傳入營血,多為氣營兩燔或以營血分證為主。如雞新城疫、禽霍亂、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病理剖檢時可見各器官嚴重出血,此為“血熱妄行”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