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是怎么称谓的?比如汉朝自己称汉朝(代)还是汉囯?

Acnestis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

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




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

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

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

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

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


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

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

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

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统治着华北,吴蜀则各分华南。

《三国志》尤其写到,孙权称曹操率中国之众,南征荆楚。

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指的还是华北地区,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政权。

所以从秦汉以来,确立了占中原者为中国正统的说法。

三、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


两晋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太频繁,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

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中国,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

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争着给自己打上“中国”的标签。

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中国的称号。

隋唐一统南北,中国之争也就告一段落,隋、唐都自认中国正统,这是无可厚非的。

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他要收回来,他说辽东自古属中国之土也。

但隋唐以后,由于两宋过于脆弱,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南边称北边为北朝,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



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

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晚清以来,由于豪强的入侵,中国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

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

可见,清朝认为中国指的是清政权本身。

可在近代一系列入侵面前,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意识逐渐觉醒,缓解民族矛盾,凝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经过长期的讨论,认为古代的“中国”的含义不只是传统汉族与所居的13省,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境内所建立的少数政权与衍生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体。

由于“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使用。

但不同的是中国、中华都已经演变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

中国这个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了今天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称。

五十六个民族

六、中国与自己的朝代

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当然,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

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中国就形成了。

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而古代中国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中国的概念,只能以朝而代国,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



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

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今天,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而中国依然还在,所以说无论是号称“千年古国”的拜占庭帝国也好,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一起取经网(www.17qujing.com)


水墨鄂州


这个可以通过古代的政府文书找到答案。汉文帝时期,冒顿单于修书,向汉朝和亲,汉文帝回信应允了这件事情。在双方的文书当中,使用汉称呼汉王朝,汉文帝自称朕,称呼匈奴王为单于,匈奴王称呼汉文帝为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并没有所谓大汉的说法。双方的称呼是比较平等的,尊重对方的习惯。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匈奴的实力也比较强,双方才有了较为平等的对话地位。

唐代的时候,在对外的文书当中却很少自称大唐,一般称我。大唐却往往见于外国向唐王朝进呈的文书上。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非常自信的一种心态。在民间层面上,大唐和中国都可以使用。比如反映中国最早的基督教传播情况的著名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是在唐代晚期刻印的。而在六祖法宝坛经当中,则使用唐来代表中国。此书成书于唐代中期,语言风格极为口语化,可以反映当时人的语言习惯。

清代的时候,一般使用大清国或者中国来指代自身。这个可以从清代和外国签订的大量的条约当中反映出来。比如近代的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中既使用大清也使用中国。使用大清的时候,主要是用来指代道光皇帝称为大清大皇帝。而在表示国家或者国民的时候使用中国或者中国人。在英文本当中,统称为China,没有区分。而在晚期主要条约辛丑条约当中,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出现了大清国国家的字样,也就是说大清也成为了国家的另外一种称呼。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字样依然频繁出现。

由此可见,在汉代的时候还没有形成现在的中国的概念。不过在唐代的时候,这个概念已经确立起来了。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既可以国号自称也可以中国自称。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


zyb38537240


一般就是以国号相称的

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因为其作者司马迁本身就是汉朝人。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一段,汉朝与匈奴之间往来书信的描述。

汉朝给匈奴的书里面写的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匈奴的回信显得傲慢了许多,“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不过,却可以看出,当时汉与匈奴之间的互相称呼。汉朝自称为“汉”,而不是汉朝(代)或汉国。

至于后来那些西汉、东汉、蜀汉之类的,是后人为了加以区分才加上去的,这些人的自称统一都是“汉”。


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称呼就略有不同了

如金宋两国的国书最初就是这个画风的。

“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或“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

这里就多加了一个大字,可见我们现在的电视剧里常见的“大汉”、“大唐”、“大宋”、“大明”、“大清”等等倒也算是合理的。


至于这个“大”字是什么时候加到国号前面去的,水一白就不清楚了,望有识之士告之,不胜感激。


水一白


很多电视剧,都会说;我大汉王朝,我大秦帝国,我大唐王朝。”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国”、“朝代”,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汉朝人管自己叫“汉人”,管自己的国家叫“汉”,唐朝亦如此。

但可以对现代词汇“朝”和“国”作个比较,“朝”代表所说的那个政权是中央级别的,既是统一全国(中原和今天的东南沿海)的,而“国”是局部的,没有统一全国的!

譬如,秦始皇没统一全国之前,他的政权叫“秦国”,统一之后叫“秦朝”。当然,不管是秦国人还是秦朝人,他们都称自己是“秦人”,称自己的国家是“秦”,因为那个“朝”和“国”是现代人自己加上去的,而为什么要加呢,原因已经说了,好区分那个政权的是不是统一的!这种例子还有好多,我们说刘备是“蜀国”,而不是“蜀朝”,说大清朝,而不是大清国。因为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


子非魚


汉朝人当然称自己为汉朝。统一天下的国家才能叫潮。只管一片地方的才叫国。称呼古代的王朝才称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