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周朝、汉朝、晋宋中途灭亡时,都会隔开称呼,可是唯独唐朝没有,这是为什么?

荡平键盘侠


历史上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疑惑,周朝、汉朝、晋朝、宋朝,因为中途灭亡了被重建,因此,历史上对这些朝代都分开称呼。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但是,唐朝实际上中途也被灭亡过,而且还不止一次。武则天曾灭掉唐朝建立“周”,后来安禄山又攻破长安建立“燕”(差不多也相当于被灭),可是,为什么连续两次被灭的唐朝,却并没有被分开称呼,还叫做唐朝呢?

(武则天剧照 )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唐朝的都城一直在长安。

周朝、汉朝、晋朝、宋朝在遭遇变故后,都迁都了。周朝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汉朝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晋朝都城从洛阳迁到了建康,宋朝都城从东京迁到了临安。

不过,唐朝的都城却一直没有搬迁,一直在长安。

当初武则天建立武周后,就把都城从长安搬到了洛阳(据说她是害怕王皇后和萧淑妃死前说过的咒语),并且把洛阳升格为“神都”。但是,当唐中宗继位以后,又把都城搬回到长安。也就是说,这一次变故,唐朝的都城并没有改变。

后来,安禄山称帝,建立大燕。安禄山确定的都城是洛阳。不过,当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带领唐朝军队平定“安史之乱”后,虽然长安遭受了“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但是,唐肃宗依然确立长安为都城。

都城对一个朝代很重要,正是因为都城发生了改变,朝代的称呼才发生了改变。比如,长安在西边,所以前面的汉朝叫西汉。洛阳在东边,后面的汉朝叫东汉(这是现在史学上的称呼,以前的称呼则是“前汉”“后汉”)。

当然了,也并不能说都城迁移了,朝代就会变。历史上有盘庚、拓跋宏、朱棣、顺治等都迁过都,但是因为这些迁都并没有影响任何皇权变化,甚至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因此,并没有因此就把一个朝代分开成两个朝代。

(安史之乱)

二、唐朝的国土没什么改变。

周朝、汉朝、晋朝、宋朝,前后两个朝代,其国土面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周朝在经过动乱和犬戎入侵后,失去了大片国土。周王室的王畿之地,更是变得非常少。晋朝在“五胡乱华”后,东晋也只是拥有南边的少量土地。宋朝北方的大片土地,也已经被金国给占领了,只能偏安南方。

而唐朝虽然经历了武周的改朝换代,以及“安史之乱”。不过,当唐朝恢复以后,国土面积却并没有什么改变,基本上还是原先的那些。因此,这也让唐朝前后实质上改变不大。

(李显剧照)

三、唐朝的权力格局变化不大。

唐朝虽然经过了两次大的变故,但是国家的权力格局却几乎没有改变。唐中宗李显早就被立为太子,虽然被废过一次,但武则天当政的晚年,又把他再一次立为太子。虽说他后来的皇位,是靠自己夺取的。不过,就算他不夺取,等到武则天去世以后,他依然会当皇帝。也就是说,唐朝在那会儿除了改一个名外,其它几乎都没有改变。

至于“安史之乱”,严格地说,还不算唐朝被灭国,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当时只是控制了唐朝的一部分,他们建立的政权,只能叫割据政权。唐朝的权力格局,依然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继承了皇位,而且唐肃宗早就被唐玄宗立为太子,他也只不过像唐中宗那样,提早继位而已。

除了皇帝外,朝中大臣,以及朝廷的权力结构体系,唐朝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没有什么大的震荡。

周朝、汉朝、晋朝、宋朝情况要复杂得多。汉朝和晋朝,后面那个朝代的皇帝,与前面那个朝代的皇帝关系,就不是很紧密。刘秀和司马睿,都只能算宗室成员,并不是原来朝代皇帝的嫡系。周朝和宋朝,后面朝代的皇帝,虽然是前面皇帝的嫡系(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儿子,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但是,他们都不是上一个皇帝确立的,是自立为帝的。所以,缺乏明确的继承关系。

因为有以上三方面的综合考虑,因此,周朝、汉朝、晋朝、宋朝都被分为前后两个朝代,而唐朝却没有。


张生全精彩历史


由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名义上,唐朝被中断了十五年(公元690年—705年)。

其实,现当代历史著作提到唐代这段历史时,虽然没有把“大周”完全当成一个朝代单独列出,但是,书中一般会把武则天时期单独列为一章来论述,还是注意到了武则天时期这个“唐代历史中的独特期”。

总的说来,史书叙述武则天之前、之后的唐朝时,没有像看待汉代那样,分为“前唐”、“后唐”,而是一以贯之地称为唐朝。

究其原因,大致是:

(一)武则天上台与下台时,虽然充满了宫廷政变,但是,这两次权力中枢更迭时没有出现战争,社会没有因此出现大动乱,类似从王莽下台到东汉建立那样的改朝换代“社会大地震”并未出现。

(二)从武则天上台前到她称帝期间,到她下台后,唐代基本的制度并无根本变化。武则天虽然搞出了眼花缭乱的许多年号、新的机构名称、新的官名、少量“新字”,但是,这些枝节性的标新立异并不意味着国家基本制度有何重大变迁。

(三)武则天去世前夕,唐朝就恢复了国号,她名义上是以唐朝皇太后的身份去世的,所以,在当时官方看来,在名义上,唐朝似乎“并没有被改过国号”。

(四)武则天是唐高宗之皇后,是唐中宗、唐睿宗之生母,是唐玄宗之祖母,她是唐代前期帝脉连贯延续的必不可少的纽带,所以,出于唐代统治的需要,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统治者并不全盘否定武则天本人(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她)。武则天的后继者给予武则天的谥号是:唐朝的“则天大圣皇后”(不久改为“则天皇太后”)。可见,唐朝官方解释语境中,武则天的称帝统治被委婉巧妙地解释为唐朝的一段”太后专权”时期,于是乎,武则天之前、武则天统治、后武则天时代被当时官史解释成连贯的一个朝代。

唐代的这种定调,也影响到此后的正史编写。五代十国时期匆忙成书的《旧唐书》,很大程度直接脱胎于唐朝史官留下的历史解释系统,其中,武则天被赫然列为本纪,但是,标题对她的称呼只是“则天皇后”。这恰好反映出唐人以及此后的官史编修者对“唐朝并未因武则天而中断”的认识观。


晓帆轻舟


因为武周代唐,并不能算是李唐的灭亡,毕竟武周皇帝本身就是李家人。

首先,武则天本来就是李家人。她可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唐睿宗、唐中宗的母亲。因此,武周和李唐本身就是一家子。在封建时代,嫁夫随夫,武则天再怎么厉害,她终究还是李家的女人。



所以,武则天称帝,不能代表李唐的灭亡。再说,身为母亲的武则天,百年后传位的人选,始终还是会首选自己的李唐骨肉。因此,武周政权更像是李唐王朝时期的一场政治“闹剧”,而不是推翻李唐。

其次,武周代唐,天下算是平稳过渡的。周、汉、晋和宋,之所以分开,是因为它们中间经历天下大乱,后来才由皇族宗亲重建朝廷。这期间,天下是一个由中衰再到中兴的过程。



但武周不同,武则天称帝,除了部分李唐宗室的零星反抗外,天下基本太平,盛世得以延续。当时,上至文武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是从李唐平稳过渡到武周,然后又从武周平稳过渡回李唐。因此,完全没有中衰的表现。



再次,作为武则天的儿子,中宗和睿宗在武则天称帝前当皇帝,神龙革命后,又依次复辟接着当皇帝。也就是说,在武周政权的前后,皇帝都没有变化,绕了个圈,还是原来的唐朝皇帝再次复位。

而作为李治和武则天的直属亲属,他们两人不管是在李唐还是武周政权,其继位本身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这就好比明朝明英宗的南宫复辟一样。



最后就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武则天即便我们今天都承认她女皇帝的地位,但在后世历代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称帝都很难被正史承认,更别说她建立的武周政权了。

综上所述,武周无法成为让李唐一分为二的政权。


这些历史要读


细思朝代划分,问是否有道理?

——历史划分还是靠点谱的:

,宋晋两分,皆因旧朝被灭,领土沦丧,首都被占,无力收回,不得不迁都另建。

除皇位还在其家族传承外,其它无论如何都与旧朝扯不上关系,将其与旧朝放在一起,用一个称呼来称谓,是对旧朝的污辱。所以为了替旧期着想,故用两分将其区别开来。

毕竟此时其已沦落为割据势力。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前朝相比。前朝虽差,无论如何也是小统一王朝啊,而不是此,没混到这么差。

至于周虽与此相同,不过灭西周的是其自己人为争权夺利,抢班夺权干的。做完之后为酬功,消除后患,将关土故土分封给了立大功的秦。

虽仍为天下共主。不失关中,但那不失和失已经没什么区别,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握的的了,还是领土沦丧,被迫迁都另建。

甚至因其无德无能,手下诸侯已经看不起他,不再怕他,不再将其当一会事,其混的甚至连连晋宋都不如。

最起码人家还保有半壁江山,关起门来还能称王称霸,而其却彻底沦为傀儡,名不符实,甚至连吃饭生活都是问题。

连人家都被分,更不要说其了。

至于汉,虽说也与此有些相同,都是前朝被灭,旁枝非主干嫡系血脉,法定继承人复国,又立皇统。

不过人家比这些都强多了,不说建立远超越祖宗的功勋,然最起码也保存旧朝的所有领土,辉煌和尊严。

至于为什么被分,一方面其毕竟被取代,灭亡了,十几年,已强行被分为两段,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另一面除以上所说原因外,就是两朝的立国基础,统治根基不同,同时由此导致治国方式也不一样,可以说同样除了血脉关系外,什么都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后汉,不如前汉强……

毕竟前汉是刘邦带一干子草根,老兄弟打下来的,纵有功臣,异性诸侯王也被其杀的差不多。

纵有剩余也在岁月变迁,还有其所实行的陵邑制度下被折磨的凋零不复存在,皇帝对天下予取予求,根本不当会事,世家豪族什么都不算。

而到后汉因为宣帝是众大帝抹上皇位的,导致其不得不废除惨无人道的陵邑制度,使世家坐大,前汉被灭,就连后汉刘秀也不过是其扶植下的傀儡,代理人。

后汉,东汉实际与后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没什么区别,教是世家政治的舞台,皇室根本不算啥,最多比后世强者。

两者统治基础不同,一切不同故,用此区分。

而唐就不一样了无论是皇位万世一系,从无旁枝,非嫡系崛起先例,国都从未被迁,即使迁也是主动巡幸,而非其它。

纵有安史之乱,武周篡唐,其也不过一家人的事,老祖宗要掌权,换换国号,实际本质没变,传承没变。

大唐虽弱,虽衰然江山,领土不失,虽对天下失大部分掌控力,政命难抵基层,最多到省这一级,然毕竟还有。

在黄巢起义,大唐灭亡前对天下还有影响力,控制权,节度使说打就打,说换就换,就起码如西周,而非东周,还有生杀与夺大权,所以其和明清秦一样,无论如何不能说分,被分

故……

所以说历史有些划分还是靠谱,有道理啊。






毁建策


周、汉、晋、宋实际上也不算被灭亡,而被划分为东西南北,这是后世学者的为了研究做的分类。而在历代修史过程中,也没有《东汉书》而只有后汉书,至于晋也只有《晋书》而不存在《东晋书》,宋也是一样,唯《宋史》一本而已。

首先来说说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周王室号令天下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影响,周幽王本人被犬戎干死,而国内矛盾尖锐,发生了国人暴动,最后在申侯等诸侯的帮助下立周平王为天子,迁都洛邑,是为东周。

东西周之所以被划分为两段,是因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西周时,周天子权威很大,而到了东周,天子已经喊不动小弟了,还惨遭小弟毒打,周王室不仅颜面不存,而且存在感越来越弱,整个春秋时期,周天子成为了诸侯们争霸的口号,十分悲哀,至于战国,那就更加不堪了,毫无存在感。

而大汉情况又有不同,西汉国祚断绝,东汉严格意义上讲算是另个朝代了,只是恰好开国之君是西汉皇室后裔,不过这个后裔在推恩令的影响下,刘秀已经是个平头老百姓了。所以在修史的时候,唯独东汉另外修了一本《后汉书》,可见,修史的史官也认为,这不怎么算是东汉政权的延续了。

至于晋朝,情况跟周室差不多,司马氏内部大乱斗,最后便宜了胡人,然后在世家大族王导的帮助下,司马睿南渡建业重新建立了晋室,自此以后“王与马共天下”,整个东晋时期司马氏的说了不一定算,但是王谢这样的世家说了那必定是算数的。

大宋被金人攻略了都城汴梁,硕果仅存的宋徽宗九子赵构一路从北向南逃窜,最终算是勉强保住了宋室,在临安重新建立了朝廷,虽然南宋很苟,但它依然继承的北宋国祚。

除了两汉,事实上另外三个朝代的国祚都不算断绝,而不像东汉隔了那么多代,但因为国都迁移,加上时代特点不同,所以被分开了。

而大唐的情况就更复杂了,事实上学术界为了方便研究,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翻看整个中国王朝史,也只有唐朝有这样的待遇了。这四个时期,每一个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呈现了极大的差异。

但总体上而言,在大多数人眼中,唐朝还是完整的,至于安史之乱,并没有把唐朝灭亡,虽然唐玄宗因此高升“太上皇”,但长安夺了回来,国都依然在长安,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动乱的也只是比较靠近边疆的那些强藩,大多也不是为了造反当皇帝,而是想向朝廷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总体而言在晚唐之前,还是各类型藩镇之间,中央朝廷还是能维持一定的平衡。

唐朝的安史之乱,没死皇帝、朝廷也没有被一锅端,只是唐玄宗在潼关守不住的情况,果断跑路成都,然而人还没到蜀地,他儿子就称帝把他扶上了“太上皇”的位置而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总体上控制的范围大致在燕云、河北、关中并没有席卷全国。这就有点像清王朝的太平天国一样,虽然太平天国没有攻入北京,但所控制的范围跟安史之乱叛军占领区比例差不多。

以上个人见解,阅读如有不适之处,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评论。


江畔初见月


一是都城位置的变化,东西(两周,两汉,两晋),南北(两宋)。唐前后都城没有变化。有些来回迁都的,比如夏商迁都频繁,西周、唐和明两都(或者三都,实际两都)制,北宋四都(?),明朝迁都一次,但是和下面说的第二点不一样,不能算两段或者多段。

二是政权有没有灭亡和重建。其他几个政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战争流血,后来政权是重建。唐是武周还政于自己儿子,不能算唐朝灭亡重造。明朝永乐迁都一次还是明朝,没有叫北明。但是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灭亡了,在南京重建政权,所以叫南明。

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叫东西两汉或者南北二宋,那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别才这么叫的,他们自己不会这么叫,是周就是周,是宋就是宋。










散怀生习书笔记


周、汉、晋、宋等朝代,在历史上之所以存在同姓统治者、同国号却分开称呼,就是因为前一个朝廷的统治已经结束,或者统治者被杀,或者国都被武力攻破。而后一个朝廷,虽为同姓宗室成员建立,但是基本上都是另起炉灶,统治中心迁移,统治疆域缩小,统治实力减弱,统治秩序实现了重新构建。所以历史上,不认为,两者为同一朝代,并在国号前加上“西”“东”“北”“南”“前”“后”等来区分同名的不同朝代。

这里专门说一下“西汉”和“东汉”。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并且进行了重大改革。新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最终新朝灭亡。各大势力继续争夺统治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借助农民起义发家。他虽然名义上是西汉宗室子孙,但是实际上当时只是一介草民。他借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汉”,是消灭新朝而取得的江山,与之前的“西汉”完全没有法理上的继承关系。这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而本问题中,唐朝的特殊情况是: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按说,这就应该要断开了。但是,特殊就特殊在,武则天晚年,李显、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下台,将帝位禅让给李显,并下诏书恢复大唐国号,取消自己的皇帝身份,回复大唐高宗的皇后身份。这就从法理上否定了“周”政权。所以后来史家一般不会对唐朝进行割裂,而将武则天视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然,她是属于唐朝的。


八月一季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问题。周朝、汉朝、晋朝、宋朝都出现过中间灭亡,然后又重新立国的情况。而且称呼上也分开命名,如周朝分为西周、东周;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晋朝分为西晋、东晋;宋朝分为北宋、南宋。而唐朝中间传三代后到了唐高宗驾崩后连续三任皇帝,政权逐渐被武则天掌控。之后又连续废掉了两个儿子,自己当上了女皇帝,还把国号改成了“周”。这样,唐朝中间实际上也算是断了,但为什么唐朝没有像前面提到的周、汉、晋、宋那样分开命名呢?因为唐朝的情况和它们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下面来逐一分析。

一、西周与东周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到西周末年周幽王继位之时,朝政腐败严重,天灾频现,激起国人怨恨。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姬褒姒一笑,数次烽火戏诸候,把国家的调兵、勤王的制度当儿戏。最后犬戎杀进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起烽火调集诸候勤王时已经没有诸候再愿意相信他的鬼话了。周幽王也被犬戎杀死了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形成两王并立的局面。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了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东周开始后,各诸候国势力不断膨胀,周天子实际已经形同虚设,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战乱时代。

二、西汉与东汉

西汉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了汉哀帝的时候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整个国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而且汉哀帝本人又贪色纵情,才26岁就死了。汉哀帝于公元前1年去年,西汉于公元8年灭亡,由于汉哀帝没有子嗣,这中间有八九年的时间王莽立了两个傀儡皇帝汉平帝、孺子婴,而大权则由王莽等人掌控。这时的外戚势力过于强大,另外刘姓皇族在社会上,在贵族地主阶层中已经失去威望,无人支持。所以到了公元8年,王莽建立了新朝,此时的西汉实际上已经是灭亡了。

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新朝末年时,海内分崩,天下已经大乱。地皇三年(22年)十月,刘秀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趁乱起兵,经过三年多努力于更始三年登基称帝。刘秀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与西汉正统的皇族一脉相比,刘秀的这一支已经属于远支旁庶一脉了,祖孙几代都已经沦为普通的百姓了。所以真正较真起来,刘秀不是主脉的后裔。但刘秀为了彰显汉兴之意,在国号的命名上延续老祖宗创下的汉朝,又为了与西汉相区别,所以将之命名为东汉。

三、西晋与东晋

一些历史教科书将西晋列为大一统王朝,本人认为西晋充其量只能算是比偏安一隅的政权强一些,维持大一统时间太过于短暂,历两帝,才24岁而已。西晋时允许大量游牧民族内迁,到了后来内迁的人数在有一些地方甚至都超过了当地的汉族人口,这就为西晋的灭亡和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从八王之乱到后面的五胡乱华,把整个一个西晋王朝给玩没了。从此中国进入了300年大混战时期。

东晋政权是一个长期的偏安统治政权,在它的北方有五胡十六国,这也是一个悲哀的王朝,山河破碎,战乱不止,汉人被大举屠杀,中华文明险些遭到灭种。

四、北宋与南宋

称北宋为大一统王朝,实际上也偏勉强了一点。北宋在最强的时候也只有半壁江山,北宋一直想北伐,但由于没有了燕云十六州,没了肥沃的养马基地,同时这个地区又成为北方政权的极为有利的缓冲地带。所以北宋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北宋徽宗时,宋朝联合女真攻击辽朝想借此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有想到共同灭掉辽朝后,金翻脸不认人,开始进攻北宋。徽宗这一联金灭辽的战略后来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靖康之耻,徽钦两宗被虏往金国。自此北宋灭亡。

北宋覆亡后,赵构慌忙南渡,在南方建立政权,为了区别北宋,将在南方定都的政权称为南宋。

我们回头说说唐朝,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实际上已经是新的朝代。但是武则天的太子,一直是他儿子,而且一直是李家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等于在法理上确立了李唐王朝的延续性。705年,武则天传位太子李显,恢复唐国号。武则天下诏,去除自己皇帝称号,改称自己为高宗的皇后。这次变动实现了李唐王朝的延续。这是后世史学家没有将武周单独作为一个朝代分断出来的客观原因。

其实,从政治变动、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唐朝应该从安史之乱这里分断。安史之乱,是唐朝从成熟的顶点走向衰落的标志。这种只是客观上的一个王朝历史时期分断,并不是史学家笔下的朝代的分断,所以唐朝中国虽然有武周的存在,但武周也没有单独出来作为一个朝代,而唐朝也没有被分成前唐和后唐。从中间是皇族血脉延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与前面提到的那些分断的朝代的最重要的区别。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个人的看法~#上头条#


司马谈史君


其实我觉得吧 其他那些之所以会分南北东西 主要看是因为迁都 但想想不对 至少只是表面的 难道我们把首都从北京迁到西安就叫西国? 更主要的 是为什么迁都?因为无力捍卫首都 因为山河破碎 无力收复失地 只能迁都偏居一隅

也就是説 哪怕你原来的所有政府人员 所有班底依旧 可是你必然市区了大片领土领地 不再完整 自然也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周那个汉那个宋

反观唐朝 虽然出了武曌 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 唐朝是彻底灭过一回的 但毕竟 从唐——武周——唐这么一个过程 在大方面来说是平稳过度的,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灭国建新那样, 说起来只是领导人的更替 唐朝不禁保持内部正对平稳 政治经济并没有收到太强烈的冲剂 对外依能够相对保持之前的上位者姿态和实力 也没有周汉宋的那种残缺,不健全

所以 唐 始终是唐吧


沉默的戏精


这个问题很特别。一般来讲,一个朝代被划开,都会伴随着战乱或者迁都。

周分为东周、西周,是因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

汉分为东汉、西汉,是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群雄,定都洛阳;

宋分为南宋、北宋,是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赵构定都临安;

还有晋和明,也都伴随着战乱和迁都。

我们看唐,他们的动乱,可以从两个事件中来看。

其一,武周代唐。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她的登基之路虽然伴随着屠杀,宗室子弟多遭屠戮,但天下基本是稳定的,没有什么大的动乱发生,四海承平。

然后武周没有二世皇帝,在武则天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唐室就复位了。武周的时间很短,而复位的皇帝又是之前登基过的唐皇,整个过程,更像是家主有事,临时让夫人当了个家。

所以不存在隔断的问题。

其二,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代由盛转衰,是一个大的动乱。唐玄宗直接远避蜀中,儿子强行在外登基,遥尊父亲为太上皇。

这个事情的过渡在礼法上看来是没什么问题的,父死子继嘛,本来太子就是合法的继承人,虽然玄宗并没有死,而且这个继位过程有点不孝的味道。

我们看宋太宗烛影斧声,朱棣靖难之变,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都有政变的痕迹在,但这都不到隔断的程度。

再者,不论是武周还是安史之乱,都没有迁都。

其实要真的追究起来,这种分隔还是后代史学家和研究者为了方便,搞出来的一套区分方式。毕竟,刘秀不会称自己是东汉,赵构也不会说自己是南宋。

这就像修史书,没有谁会修自己的历史,毕竟朝代还没有完,而且在朝代没有结束的时候,很多东西是犯忌讳的,不能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