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諸葛亮很厲害,為什麼打仗“十打九輸”?

冬天我最帥1


評論一個人打仗是否厲害,得看他的對手是誰?

說諸葛亮打仗“十打九輸”的人,先聽一下諸葛亮平生最大的對手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後,司馬懿在查看了諸葛亮的軍營後,發出這樣的感嘆: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馬懿這個平生罕有敵手的智勇雙全之人,八天斬殺孟達,九個月平定遼東,堪稱三國時期閃擊戰的高手之一,而司馬懿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諸葛亮,不僅稱讚諸葛亮天下奇才,而且留下了“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的故事,和“畏蜀如畏虎”的典故。

說諸葛亮厲害,並不是說他打仗很厲害,是說諸葛亮是一個全方位的人才,各個方面綜合起來都很厲害,不僅打仗厲害,而且治國厲害、內政厲害、發明厲害、軍事厲害、文章厲害,而且這麼一個歷史上極其少見的厲害人物,卻偏偏生得一幅忠肝義膽。



一、打仗厲害

諸葛亮出山是以劉備的軍師身份出山的,第一個職務是軍師中郎將,相當於劉備的謀士和軍師,不是武將出將出身,可是這毫不影響諸葛亮帶兵打仗,一個以謀士出身,就能帶兵打仗,而且戰績不俗的人,能不厲害嗎?

舉個例子,曹操的謀士郭嘉、賈詡、荀攸厲害吧,奇謀妙計,算無遺策,可他們只能提提意見和謀略,要是他們親自帶兵打仗,說不準就是一途糊塗,指不定就立馬死在戰場上,既能當謀士,又能當將軍帶兵打仗的人,能不厲害嗎?



諸葛亮第一次帶兵打仗其實是入蜀之戰。公元211年底,劉備在與劉璋決裂後,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等人帶兵進入益州協助參戰,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劉封等人聯合或單獨帶兵進入益州,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成都,與劉備一起合圍劉璋。

這一仗當然是勝利了,看看劉備事後的賞賜就知道了,當時諸葛亮受賞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加官為軍師將軍,負責劉備左將軍府的一切事物,等於是劉備的秘書長及首席幕僚,無功不受䘵啊!要不是諸葛亮有軍功,憑啥劉備賞這麼多財物及官職給諸葛亮啊?



諸葛亮第二次帶兵打仗是南征南中之戰。公元225年,在劉備去世2年之後,諸葛亮率領大軍進入南中平定叛亂,這一仗是蜀漢至關重要的一戰,也是諸葛亮獨自帶兵考驗軍事能力的一戰。

南征南中之戰是蜀漢集團的低谷,2年前,蜀漢開國君主劉備去世,讓建立在劉備個人名望之上的蜀漢政權汲汲可危,不僅5萬精銳蜀軍毀於夷陵之戰,而且國內叛亂四起,內有主少國疑,外有強敵虎視,諸葛亮在這麼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南征,實屬不易,如果諸葛亮敗了,蜀漢隨時都有滅亡的風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諸葛亮在南中這一片原始森林和少數民族聚集區,艱難的擊敗了引發叛亂的漢族豪強雍闓及少數民族首領孟獲、高定,最遠打到了今雲南的滇池附近,諸葛亮採取馬謖的攻心為上之計,盡力安撫,輔以武力,將南中地區平定,這一仗諸葛亮也是大獲全勝。

接下來就是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之戰了。



第一次北伐,由於馬謖失街亭,損失了馬謖手下的萬餘蜀軍,但是諸葛亮在隴可搶掠了一千戶人口回到漢中,兩相比較,仍然是損失遠遠大於收穫,這一仗諸葛亮是敗了,敗得很徹底。

從事後的情況來看,諸葛亮自貶三等,馬謖、張休、李盛被殺,黃襲被奪兵權,趙雲被貶,第一次北伐蜀軍肯定是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北伐,由於事出倉促,諸葛亮為了響應東吳的石亭之戰,出兵陳倉,攻打郝昭,諸葛亮率領數萬大軍,猛攻鎮守陳倉的郝昭數千魏軍,仍然沒有拿下陳倉,圍攻20多天後,由於糧草告急,魏軍援兵快到了,因此撤軍。

第二次北伐由於諸葛亮是進攻方,雖然沒有奪取城池,但好歹還殺了魏軍一員大將王雙,因此算平局。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攻取了魏國的武都郡和陰平郡,並阻斷了魏軍可能來的援軍,成功奪取武都、陰平二郡,戰後諸葛亮還官復原職,說明這一戰,諸葛亮勝了。



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滷城之戰,此戰諸葛亮以弱勢兵力,採用自斷後路、誘敵深入的計策,逼著司馬懿決戰,最終結果就是諸葛亮大敗司馬懿,魏軍被斬首三千人,而且連曹魏身經百戰的車騎將軍張郃也被諸葛亮射殺。

第四次北伐,因此算是大勝,是勝在斬敵數上。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進至五丈原,可是司馬懿拒不出戰,就算是諸葛亮拿女人衣服羞辱司馬懿,司馬懿仍不出戰,不僅畏蜀如畏虎,而且只敢以消耗戰與諸葛亮對峙,不久諸葛亮病死於軍中。



第五次北伐徒勞無功,因此算平局。

這樣算下來,諸葛亮算是七戰四勝二平一負,怎麼能說是“十打九輸”呢?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二、治國和內政厲害

諸葛亮所有厲害中最厲害的就是治國與內政,這個可是公認的,三國時期治國與內政最厲害的第一人。



諸葛亮治國,蜀漢是三國中政權最穩定的國家,不像魏國和吳國,動亂此起彼伏,吳國有宗室之亂及權臣之亂,魏國有司馬亂政和淮南三叛,更被司馬奪了政權,只是蜀漢是最穩定的,基本沒有內亂,一直維持到滅亡。

而諸葛亮的內政才能同樣是出類拔萃的,為前方打仗的劉備提供足兵足糧,從來沒讓劉備操心過,對於蜀漢國內的政治,諸葛亮也是以法治蜀,在連年北伐戰爭的時期,沒有百姓因為戰爭而怨恨,沒有官吏因為不公平而抱怨。



即使將諸葛亮的治國與內政才能放到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能排到前三的,這還不厲害嗎?

三、發明厲害

諸葛亮可是大發明家,孔明燈、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發明的,並且諸葛亮還改進了連弩,號稱“諸葛連弩”,可以一次發射十支連弩,夠厲害了吧。

四、軍事厲害



這裡的軍事說的是諸葛亮的軍事水平和著作,如《便宜十六策》、《南征》、《北伐》等,就連擅長軍事的唐太宗與李靖在問對中多次提到了諸葛亮的治軍之法,並且諸葛亮還進入中國歷史上象徵軍事才能的武廟十哲。

武廟十哲可是整個中國歷史從西周到唐宋時期,軍事能力最強的十個人,能不厲害嗎?

五、文章厲害



諸葛亮的文章也寫得非常好,比如《出師表》,讀出來是熱血沸騰,大氣磅礴,還有《誡子書》,是寫給自已兒子諸葛瞻的,在後世都非常有名。

一個方面厲害不奇怪,難得的是每個方面都這麼厲害的人,你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出幾個人有如同諸葛亮這樣方方面面都厲害的人存在。



所以說,諸葛亮很厲害,而不僅僅是打仗厲害。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不管演義寫得多麼熱鬧,但諸葛亮參與或者直接指揮的軍事戰役,雖說不是“十打九輸”,的確勝績不多。

01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後,就放了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把曹操燒的是屁滾尿流。讓那些諸葛迷們大快朵頤,很是過癮。

但史書究竟是咋說的那?

《三國志》無論是劉備傳還是諸葛亮傳記載的都一致:曹操南征劉表,劉備駐軍樊城。曹操大軍到了宛城劉備才知曉,於是帶領一干人馬就撤了。

既沒有火燒博望坡,也沒有火燒新野。

演義中火燒博望坡,說得是諸葛亮初出茅廬於博望坡火燒曹操大將夏侯惇十萬大軍。

查閱夏侯惇的資料,沒有這個橋段。儘管夏侯惇是常敗將軍,但沒有在博望坡被諸葛亮火燒的記載。

劉備依附劉表後,的確先屯兵新野。但曹操南征劉表時,劉備駐紮在樊城。

不僅沒有諸葛亮火燒新野的記載,就連在樊城跟曹操照面的事也沒有。

劉備聽聞曹操到了宛城,就率領眾人,提前撤離了。

至於火燒赤壁,這是史實,但與諸葛亮關係不大。

赤壁之戰,作為劉備使者,諸葛亮在促成孫劉聯盟方面,的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火燒赤壁,全部是周瑜做的事,與諸葛亮沒有關係。

反觀這段歷史,諸葛亮建議劉備從樊城撤離時順道取襄陽,沒有被採納。劉備攜帶十多萬百姓南行,在長坂坡被曹操五千精騎大敗,劉備只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敗退夏口。整個過程,劉備是很狼狽的。

02

坐鎮成都,保障漢中之戰

龐統戰死後,劉備命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一路上除了張飛義釋嚴顏,幾乎看不到諸葛亮有啥大的作為。

圍困成都時,劉備、張飛、趙雲、還有馬超等人俱在,也沒費多大的勁。劉璋主動投降,劉備佔據了益州。

《隆中對》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先取荊州,後取益州的戰略。在劉備取荊州、益州的過程中,諸葛亮並沒有發揮特殊的作用。

劉備佔據益州後,諸葛亮主要從事行政工作,在軍事上沒有過多的參與。漢中之戰,幾乎所有戰將都參與了與曹操的對抗。此時,諸葛亮坐鎮成都,為劉備做後勤保障。功勞很大,但沒有體現其軍事才能。

03

擒縱孟獲

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隨後南中諸郡發生叛亂。

225年春,諸葛亮率大軍南征。

諸葛亮採用馬謖的策略,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中,並繳獲大量物資。

在《諸葛亮傳》中的記載,沒有這麼詳細,但這是諸葛亮第一次獨自帶領大軍作戰,取得重大勝利是沒有疑問的。

南征漢中,諸葛亮在兵力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但進入南中不毛之地作戰,也是異常困難。也足以展現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04

北伐和抵禦曹魏

從228年春天開始,到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一共進行了六次北伐和一次抵禦司馬懿等曹魏的入侵。

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當時,諸葛亮駐軍在漢中東北的城固、赤坂。

由於連降大雨三十多天,魏軍撤退。雙方並沒有實質的交戰。

在整個北伐期間,魏蜀的勢力還是相差很大,諸葛亮幾乎沒有戰勝魏國的能力。那為何諸葛亮屢屢北伐哪?

其原因主要三方面:

第一,為了在西北方向給曹魏足夠的壓力,令曹魏不能全力對抗孫吳,避免孫吳倒向曹魏,維繫蜀吳聯盟的存在,確保三足鼎立局勢不被破壞。

第二,經營西北,攻取涼州,進而佔據關中。儘管勢力差距很大,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取得了局部的勝利。

第三,劉備之後的蜀漢政權很不穩固,諸葛亮借北伐之際,採用戰時軍事管制,以控制蜀漢的政治局勢。

因而,整個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失街亭,導致直接失敗,有極大的損失之外,其他北伐都取得局部勝利或因為糧草不繼,主動撤軍,沒有大的損失,也稱不上是失敗。

儘管北伐沒有實質性的軍事勝利,但很好的實現了軍事戰略的目的,不能以“十戰九輸”來評價。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歷代兵家還是給與了高度評價。

司馬懿看到諸葛亮的營壘後,稱讚為”天下奇才“;唐朝戰神李靖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卦圖。

在唐朝時,諸葛亮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一起被稱作武廟十哲。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諸葛亮的長處在於治戎,而不善於奇謀。也說蜀漢的史官很少有懂得克敵用兵之事,對於諸葛亮的軍事策略等事蹟記載很少。

總而言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卓越的,但由於勢力差距很大,沒有能力組織規模較大的戰役,也就無法以軍事成就體現其軍事能力。但絕不是像題主提到的那樣“十戰九輸”。

諸葛亮傑出軍事家的定位還是準確、中肯的,這個不該有所懷疑。





初心不言


我來解答下你的疑惑。魏國軍隊分中央軍及地方軍,中央軍又稱中外軍,分中軍及外軍,說的時候也可以統稱中軍,因為中軍駐紮外地就是外軍。其他各地邊防州郡為地方軍,又稱邊軍。

魏國荊、揚、徐等州有十餘萬邊軍抵禦吳國。雍涼二州也有十萬邊軍抵禦蜀國。而幽並青等也有十萬邊軍對付鮮卑或遼東。而魏國還有中軍二十餘萬,可以在邊軍抵禦不了時,支援作戰。

中軍投入財力厚、裝備好等,因此戰鬥力遠勝邊軍。

而東吳、鮮卑等連魏國邊軍也打不過,基本無損魏國。

諸葛亮一伐,疑兵箕谷吸引曹真實出祁山,魏國隴右險些丟失,魏國五萬中軍奔赴隴右(馬謖違抗指揮棄城導致張郃過了隴山),諸葛亮退軍但沒有什麼損失。

二伐【佯攻,為牽制魏國,小規模】,魏國張郃三萬多中軍奔赴關中。諸葛亮砍了王雙騎兵。

三伐【小規模】,魏國中軍沒動,丟了二個郡。

次年曹真中軍邊軍十數萬人伐蜀,前軍被諸葛亮堵在子午谷,又加上大雨,於是退軍,又生病。同時諸葛亮分兵魏延吳懿破郭淮費曜於陽溪。

231年2月四伐,曹真3月病死(多半被諸葛亮氣的)。司馬懿十萬之中軍西救隴右,兼統雍涼十萬邊軍【大將軍司馬懿主中軍,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主西線外軍,郭淮主邊軍】。結果諸葛亮在上邽大敗郭淮的隴右邊軍,割了魏國軍麥,差點餓死司馬懿大軍,幸好郭淮從羌人手中“借糧”應急,之後關中運糧,才挽救了魏軍。

司馬懿率中軍十萬及關中諸軍與諸葛亮戰於滷城,司馬懿敗退二百里,此戰導致魏國中軍邊軍慘敗,並被困於上邽,險些全軍覆沒,而隴右及涼州也差點被諸葛亮吞併【魏國七分之一土地】。正是此時,連下大雨導致運糧困難,諸葛亮退軍,才挽救了魏國命運,退軍路上與張郃交手,射殺張郃。

五伐諸葛亮出斜谷,因為魏國堅壁清野,城外糧草物資全部被毀,諸葛亮無法像上次一樣割麥,於是邊打仗邊屯田,吃魏國住魏國打魏國。而魏國二十萬之眾面對諸葛亮數萬北伐軍,堅壁清野不出,司馬懿曾派出上萬騎兵,趁武功水漲偷襲孟琰虎步軍,被蜀漢弩兵揍了回去。之後司馬懿再不出戰,諸葛亮數挑戰,司馬懿不出,諸葛亮讓使者送給司馬懿女人衣服,導致魏軍軍心分裂。司馬懿千里請戰,於是曹睿下聖旨,辛毗持節奔赴關中才穩住軍心。期間司馬懿還讓軍士詐稱孫十萬降魏被諸葛亮罵道六十老翁詭誑如此。不久,諸葛亮病死退軍,司馬懿去追,蜀軍佯裝反擊,司馬懿以為諸葛亮未死,於是被嚇跑了。司馬懿又至諸葛亮原營寨處,嘆曰“天下奇才”,料到諸葛亮已死,又去追蜀軍,沒追上。不過四五月,關魏國軍隊分中央軍及地方軍,中央軍又稱中外軍,分中軍及外軍,說的時候也可以統稱中軍,因為中軍駐紮外地就是外軍。其他各地邊防州郡為地方軍,又稱邊軍。

魏國荊、揚、徐等州有十餘萬邊軍抵禦吳國。雍涼二州也有十萬邊軍抵禦蜀國。而幽並青等也有十萬邊軍對付鮮卑或遼東。而魏國還有中軍二十餘萬,可以在邊軍抵禦不了時,支援作戰。

中軍投入財力厚、裝備好等,因此戰鬥力遠勝邊軍隊。

而東吳、鮮卑等連魏國邊軍也打不過,基本無損魏國。

諸葛亮一伐,疑兵箕谷吸引曹真實出祁山,魏國隴右險些丟失,魏國五萬中軍奔赴隴右(馬謖違抗指揮棄城導致張郃過了隴山),諸葛亮退軍但沒有什麼損失。

二伐【佯攻,為牽制魏國,小規模】,魏國張郃三萬多中軍奔赴關中。諸葛亮砍了王雙騎兵。

三伐【小規模】,魏國中軍沒動,丟了二個郡。

次年曹真中軍邊軍十數萬人伐蜀,前軍被諸葛亮堵在子午谷,又加上大雨,於是退軍,又生病。同時諸葛亮分兵魏延吳懿破郭淮費曜於陽溪。

231年2月四伐,曹真3月病死(多半被諸葛亮氣的)。司馬懿十萬之中軍西救隴右,兼統雍涼十萬邊軍【大將軍司馬懿主中軍,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主西線外軍,郭淮主邊軍】。結果諸葛亮在上邽大敗郭淮的隴右邊軍,割了魏國軍麥,差點餓死司馬懿大軍,幸好郭淮從羌人手中“借糧”應急,之後關中運糧,才挽救了魏軍。

司馬懿率中軍十萬及關中諸軍與諸葛亮戰於滷城,司馬懿敗退二百里,此戰導致魏國中軍邊軍慘敗,並被困於上邽,險些全軍覆沒,而隴右及涼州也差點被諸葛亮吞併【魏國七分之一土地】。正是此時,連下大雨導致運糧困難,諸葛亮退軍,才挽救了魏國命運,退軍路上與張郃交手,射殺張郃。

五伐諸葛亮出斜谷,因為魏國堅壁清野,城外糧草物資全部被毀,諸葛亮無法像上次一樣割麥,於是邊打仗邊屯田,吃魏國住魏國打魏國。而魏國二十萬之眾面對諸葛亮數萬北伐軍,堅壁清野不出,司馬懿曾派出上萬騎兵,趁武功水漲偷襲孟琰虎步軍,被蜀漢弩兵揍了回去。之後司馬懿再不出戰,諸葛亮數挑戰,司馬懿不出,諸葛亮讓使者送給司馬懿女人衣服,導致魏軍軍心分裂。司馬懿千里請戰,於是曹睿下聖旨,辛毗持節奔赴關中才穩住軍心。期間司馬懿還讓軍士詐稱孫十萬降魏被諸葛亮罵道六十老翁詭誑如此。不久,諸葛亮病死退軍,司馬懿去追,蜀軍佯裝反擊,司馬懿以為諸葛亮未死,於是被嚇跑了。司馬懿又至諸葛亮原營寨處,嘆曰“天下奇才”,料到諸葛亮已死,又去追蜀軍,沒追上。

不過四五月,關東飢,但這種北伐良機諸葛亮等不到了。

諸葛亮北伐前的魏國:世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鉅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

諸葛亮北伐死時魏國(半年之內):關中堅壁清野、關東饑荒、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

若諸葛亮不亡繼續打,魏國怎麼解決軍糧?蜀漢有糧,蜀道難於上青天所以運糧難,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解決了軍糧問題。諸葛亮沒有等天下有變,諸葛亮創造天下有變。

若此人不死,終其意志,連年運思。則……





拍了個拍


這個觀點,我不贊同,現在的人看問題都還是成王敗寇的想法,只看重結果的,失敗了就否定一切。諸葛亮北伐曹魏失敗了,就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說到這裡,想起秦末的韓信和項羽,項羽在垓下被圍,自盡身亡,就有的人把韓信誇上天了,把項羽貶得不懂軍事謀略,只剩一身武力。殊不知,在同等的條件下,韓信與項羽誰勝誰負,結果也未可知。這句話也可以用在諸葛亮身上,如果諸葛亮有曹魏一半的國力,滅掉魏國都不需要多次北伐,一次就夠了。言歸正傳,看看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的軍事記錄吧。


諸葛亮的第一次領軍出場,是協助劉備取成都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諸葛亮第二次帶兵出場,是在平定南蠻孟獲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在《漢晉春秋》春秋裡,也有記載,諸葛亮七擒七縱南蠻孟獲,使其歸心,不再復叛,並不留兵馬駐守南中,而是還讓孟獲領南中。

諸葛亮第三次帶兵出場,建興六年,一出祁山。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因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安排,被張郃打敗,諸葛亮遷西縣千餘戶百姓,退守漢中。

諸葛亮第四次帶兵出場,建興六年冬天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諸葛亮圍攻陳倉,久攻不下,糧食不濟退軍;在退軍過程中,斬殺魏國名將王雙。這一局互有勝敗。


諸葛亮第五次帶兵出場,建興七年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諸葛亮平定陰平、武都二郡,擊敗郭淮,可惜未能擴大戰果。

諸葛亮第六次帶兵出場,是在建興九年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在上邽割其麥子,大破郭淮、費曜;後在滷城,打得司馬懿畏首畏尾,不敢出戰。最後退軍時,在木門射殺名將張郃。


諸葛亮第七次帶兵出場,也是最後一次,在建興十二年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最後一次,諸葛亮欲與司馬懿決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身體多操勞,病逝於五丈原。

最後附上,諸葛亮的發明,一是諸葛連弩,一弩十發,殺傷力巨大。二是木牛流馬,解決了蜀道運糧的困難。三是八陣圖,後世唐朝李靖多加推崇。


綜上,不是諸葛亮打仗能力不行,好幾次都因為糧食不濟而退軍,如果有魏國國力的一半,早就收復中原,興復漢室了。打仗除了統帥的軍事能力之外,還要有相應的國力支持,蜀漢一州的國力、人口、經濟等方面無法佔據九州的曹魏相比,所以諸葛亮北伐難以成功。諸葛亮能被選進武廟十哲,也是後世很看重他的軍事能力。至於那些只看結果的人,我都不好意思說了,見仁見智吧。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說道諸葛亮,以前是千古賢相,現在開始爭議比較大了,主要原因就是百家講壇的易中天,帶來了新的觀點,讓諸葛亮的多有行為都有了腹黑的成分,其實沒必要,說諸葛亮跟劉備是蓄謀已久的求職,難道就真沒有一點匡扶漢室的雄心?我看未必。

諸葛亮帶兵肯定不如他的政治才能高,但是我個人認為那是因為諸葛亮政治才能太高了,相對來說軍事才能不行,但是這也不是錯吧,自己比不過自己還要招黑。

其實認為諸葛亮不行的就是因為諸葛亮沒打敗曹魏,有句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那種條件下,蜀漢還能進攻曹魏,對曹魏進行消耗,已經很牛了,換成別人在夷陵之戰後就投降了。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雖然不及他自己的政治才能,但是也不至於“十打九輸”,下面給大家列舉一些諸葛亮參與的戰鬥,大家看看結果,至於諸葛亮如何,我不做評價,你們仁者見仁吧,畢竟位列武廟十哲,至少易中天和他比是殘燭與皓月,不知道為啥沒人問易中天,你行你上啊。哈哈哈,開個玩笑。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這一仗,諸葛亮和主公合圍成都,勝利了。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這一仗是諸葛亮率眾南征,也大勝了,而且這一次打勝仗還得到了不少錢,打仗能打富了,挺罕見的。


孟獲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這場大家比較熟悉,諸葛亮打贏了孟獲,但是如果只是打贏,想要鎮壓就要留兵,蜀漢沒有曹魏的實力,可以分兵抗擊少數民族,所以諸葛亮七擒孟獲,讓孟獲心服口服,徹底的安穩了少數民族,這才能保證湊出足夠的兵來消耗曹魏。這種大局觀,不是一般武將能比的。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略曰: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實很有效果,他自己出兵,三郡響應。關中震動,這一次北伐曹魏有點蒙,他們沒想到諸葛亮會來這一手,還以為蜀國因夷陵之戰的失敗,會翻不了身,結果諸葛亮快速恢復了國力,讓他們意外。

可以馬謖沒能守住街亭,被張郃打敗,導致諸葛亮這次北伐無法繼續下去,就反了回去。這一次馬謖背鍋,但是諸葛亮有責任,確實是他用人不當。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沒能打下陳倉,但是斬了王雙,這不算失敗。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打個陳倉這麼費勁,看來軍事才能不行,其實也不是,這很正常,曹真也不是吃素的,況且蜀國確實國力不行,要是還能維持一些時日也許就打下來了。

曹操帶兵都說厲害,赤壁不也輸了,打鄴城打了好幾年,能說曹操他能力不行嗎?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這是基本的眼光。


後面幾次我也不多說了,大家也是比較熟悉了,諸葛亮北伐雖然無功而發,其實本來也不可能打贏,北伐的目的就是消耗曹魏國力,避免曹魏進攻蜀漢。

諸葛亮雖然無功而返,其實他也在後來殺了張郃,有人說這不算什麼。其實這真的很牛了,張郃真的不一般。

諸葛亮還收了魏軍的軍麥,給司馬懿餓了個半死,這種此消彼長的事情,正是蜀國最需要的,因為和平發展下去,蜀漢和東吳的發展速度和曹魏要差很多,曹魏在沒有消耗的情況下,很快就會積攢出滅掉一國的實力,這也正是諸葛亮不想看到的情況,也是諸葛亮厲害的地方,以若攻強,以步抗騎,以南打北,這都是諸葛亮才能做到的,只是大家對他的期望太高了。


大家好,我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順手點個贊支持我一下哦~


野史日記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像曹操自己就說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最後一次打勝了就行了,因為前面的敗仗很可能只是誘敵。

我們都知道,戰場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地方,交戰雙方都在拼命的爾虞我詐,互相欺騙。這打敗仗實際上也可以算是一種計謀。比如我們以赤壁之戰為例,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為了故意派出了十多路軍隊去主動進攻曹軍,並要求參戰部隊只許敗不許勝,這是為了誘使曹操堅定使用連鎖戰船的戰略,最終曹操上當了,被周瑜一把火把全部戰船都給燒光了。總結,赤壁大戰雙方總共交手了八十多次,周瑜敗了五六十次,能說這五六十次的敗仗不是詐輸?因此,敗仗也是計謀之一!

其次,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主要得看其戰爭目的。比如,諸葛亮北伐,其定性是主動防禦,其目的並不是想要佔領魏國,而是為了破壞魏國伸進隴西天水一線地區的城堡糧倉。諸葛亮北伐六次,除了失街亭那次(主要目的是破壞天水城,但是因為馬謖沒能堅持十天,導致破壞天水城行動受挫),基本上都達成了目標,所以諸葛亮的北伐六次勝五次,平一次,勝率達83%,戰敗率為零。


優己


諸葛亮一共北伐5次都沒有成功。很多人認為諸葛亮不行,就是因為他真正沒有北伐成功。而戰爭是非常需要大量的財產,還有人,這樣就造成蜀國國力消耗非常的大。當時的蜀國是消耗不起的,諸葛亮偏偏要北伐,反而使蜀國越來越弱。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在於就是消滅魏國,克復中原,一統天下。不管戰爭是輸還是贏,諸葛亮依然是沒有完成這個目標,反而是在最後一戰中自己因為壽命將至而離開了人世。

諸葛亮北伐第1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因為馬謖的失敗而徹底的失敗了。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這個時候諸葛亮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且敵軍有很多人都投靠了諸葛亮這一邊,諸葛亮此時可謂是春風得意。之所以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計劃,就是因為自己這樣大舉進攻是最保險的。


諸葛亮自己親率大軍去攻打祁山,派趙雲和鄧芝去吸引敵人,就是要讓敵人疑惑,方便自己去攻下祁山 ,諸葛亮已經是志在必得了。而此刻漢朝剛剛滅亡不久,很多人還是對漢朝是抱有希望的,諸葛亮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是民心所向。



看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都叛變了,就是因為面對諸葛亮的大局進攻,知道自己是抵抗不了,所以就早早的投降了。諸葛亮已經是整裝待發,準備徹底的和魏國決一死戰。這些事情要是沒有發生意外的話,或許諸葛亮真的能夠北伐成功。

但是諸葛亮犯了一個超級致命的錯誤,那就是重用馬謖這一個人。當年劉備臨死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不能重用馬謖,說馬謖言過其實。而當時的街亭是這個戰爭的關鍵點,只要能夠守住就能成功。諸葛亮不知道應該選用誰。而馬謖要去守這個地方,諸葛亮架不住馬謖的苦苦哀求,最後是答應了他,並且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方案去做。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 ,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但是馬謖太過於驕傲,違背了諸葛亮的心願,最後造成了街亭的失守,讓諸葛亮的大軍處於被動的狀態,這次北伐就徹底的失敗了。

那為什麼接下來的幾次北伐依然會失敗呢?

首先,在兵法上講究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1次都沒有成功的話,再繼續打下去的話就很難成功了。士兵們剛開始還是非常有激情想要建功立業的,但是打到最後,都開始厭煩了戰爭,士氣開始低落。

其次,諸葛亮有兩次北伐都是糧食耗盡,被迫撤退的。而諸葛亮吸取了這次教訓,採用了分兵屯田的方式,但是這已經是到了第5次北伐的時刻,諸葛亮已經自己都快不行了。




再然後,諸葛亮是不會用人,而且也沒有多少人可用。馬謖只適合當一個謀士,而讓他真正帶兵打仗是不行的,就如同紙上談兵一樣。其實諸葛亮也知道馬謖是這樣的人,但是就是因為沒有什麼人可以用了。

最後,魏國這邊的首領換成了司馬懿。司馬懿拒絕和諸葛亮打仗,一直都隱忍不出,最後諸葛亮被活活的耗死了。而諸葛亮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不會輕易的冒險,就像採用子午谷計劃,就是因為太冒險了,必須要等到有充足把握才能夠去打仗,再加上蜀國的實力較弱,只能夠等待時機。

難道諸葛亮的北伐就真的沒有用嗎?

首先,諸葛亮在北伐期間損失並不嚴重。諸葛亮出兵並不多,都是小打小鬧,最重要的是配合吳國出兵。在北伐期間沒有什麼大的敗局,雙方各有勝負。

其次,諸葛亮更像是在練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不斷的給內部增強壓力,才能夠將蜀國的三派整合在一起。而這個時候也可以騷擾一下魏國,曹魏正處於修養期,讓他們分出精力來增加軍事消耗。


然後,當時的漢朝滅亡不久,要是現在及時的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必然是能夠得到很多人的響應的。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漢朝在人民的心中依然是存在著。

最後,現在的蜀國是最弱的國家。東吳和曹魏是旗鼓相當。蜀國每一次的戰爭都是配合著東吳,東吳才是北伐中最重要的力量。曹魏在西方陣線上選擇謹慎的司馬懿,目的在於防守,蜀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諸葛亮雖然已經輸了,但是他也沒有真正的輸。


史研三國


諸葛亮打仗“十打九輸”?題主你還是張口就來啊,諸葛亮一生直接指揮的作戰共計七次,四勝一負二平,可以說不錯了。

諸葛亮第一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三年平南蠻。

從春天起兵,七擒七縱孟獲,將其收服,到秋天完全平定南中,獲得全勝。在中國古代史上,歷來這種邊疆地區的叛亂最為麻煩,這種地區一般路途艱險,氣候環境惡劣,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平息,而且經常會多次反覆叛亂。諸葛亮不僅短時間內平定了南中,而且此後南中一直政局穩定,其出產的物資也極大的增強了蜀漢的國力,“軍資所出,國以富饒”,可以說是大勝。

諸葛亮第二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六年春第一次北伐。

這次北伐諸葛亮雖然成功的用趙雲的疑兵吸引了魏軍主力,乘虛奪取了隴西三郡,不過因為馬謖失守街亭,最後只能黯然撤軍。這次北伐雖然蜀軍損失不大,而且還從西縣遷回了千餘戶居民,充實了蜀漢實力,但是畢竟是失敗而回,因此算是小敗。

諸葛亮第三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六年冬第二次北伐。

這次北伐其實是因為魏國攻打東吳,東吳向蜀漢求援,諸葛亮為了吸引魏國兵力而發動的一次小規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以後包圍陳倉,和曹真對峙。曹叡命張郃率軍來救援,諸葛亮看到達成了吸引魏軍的目的,就主動撤退,還在撤退時用計斬殺了魏將王雙。這一戰蜀軍雖然沒有攻克陳倉,但是達成了預定的戰略目標,還在撤退時擊敗魏軍,即使保守算,也可以算是平局。

諸葛亮第四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七年第三次北伐。

這次北伐還是一次小規模的北伐,諸葛亮命陳式攻打陰平、武都兩郡,自己率軍接應。魏將郭淮主動撤退,蜀軍奪取了兩郡。這一戰雖然沒有殲滅多少魏軍,但是成功奪取了陰平、武都兩郡,改善了漢中防禦態勢,可以算小勝。

諸葛亮第五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八年率軍抵禦曹真伐蜀。

曹真繼任大司馬以後,認為蜀軍多次北伐,已經成為大患,主張主動出兵攻擊,於是兵分三路,進攻蜀漢。諸葛亮親自駐守漢中,抵禦魏軍。結果因為天降大雨,魏軍寸步難行,最後曹真只能無功而返。諸葛亮則抓住戰機,命蜀軍入羌中,擊敗了魏將費耀、郭淮。這一戰蜀軍擊退魏軍攻擊,還反擊成功,可以算大勝。

諸葛亮第六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九年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首先在上邽擊破郭淮、費曜所部,奪取了當地的小麥。然後主動後腿,將魏軍吸引到有利地形以後,在滷城大破司馬懿。最後在撤退時又以伏兵殺了魏將張郃。這一戰諸葛亮連續擊敗魏軍名將,司馬懿也在他手下吃了大虧,魏軍損失慘重,可以說大勝。

諸葛亮第七次親自指揮作戰,是建興十二年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這次北伐兵出斜谷,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司馬懿由於上次被諸葛亮擊敗,因此這次死守不出。最後諸葛亮因病去世,蜀軍撤退。這次北伐雖然因為諸葛亮去世而半途終止,不過諸葛亮臨死前安排得當,因此撤退時沒有損失,因此可以算平局。

結語

綜合來看,諸葛亮親自指揮的七次作戰,三次大勝,一次小勝,一次小敗,兩次打平,總體勝率很高。而且他還曾經擊敗過司馬懿這樣的軍事家,完成平定邊疆這樣的高難度軍事行動,其軍事水平應該說是非常高的,所以後人也把他評為武廟十哲之一,和白起、韓信等人並列。


不沉的經遠


看《三國演義》,你會覺得諸葛亮是妖人;看《三國志》,你會覺得諸葛亮是個凡人。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神機妙算,出神入化,只需輕輕掐一掐蘭花指,對手怎麼想的,怎麼排兵佈陣的,在哪兒埋伏,從哪裡撤退,都推算的分毫不差,堪比《三國演義》總導演。


赤壁之戰,曹操被周瑜打的大敗,如喪家之犬一般落荒而逃,這時候劉備見曹操主力被消滅了,就想趁機分一杯羹,他心想:“打正面戰場咱不行,搞敵後咱還是可以搞搞的。”

於是,劉備叫來了諸葛亮,問軍師咋搞,諸葛亮計議已定,對劉備說:“把弟兄們都叫過來吧,看俺手段!”,眾位將領陸續到場了。

諸葛亮先對趙雲說:

“子龍可帶三千軍馬,預先埋伏在烏林小路,今夜四更,曹操必然從此經過。等曹操軍馬過去一半,你中間放起火來,曹操必然驚慌,你趁機殺他一半即可。”


趙雲疑惑道:“烏林有兩條路,一條到荊州,一條到南郡,曹操走哪一條路?”

諸葛亮自信地說:“必走荊州這條路。”

諸葛亮也忒託大了,且不說趙雲只帶了區區三千兵馬,曹操的敗軍少說還有萬兒八千的,三千人就敢堵截一萬人馬,諸葛亮真有這個把握嗎?

再說,“等曹操兵馬過去一半,從中間放火”,你就不怕曹操發現中間遭到襲擊之後,命令隊伍頭尾合圍,把趙雲圍住廝殺,啥時把蜀軍消滅乾淨了啥時再走嗎?

趙雲疑慮重重地走了,諸葛亮又叫來了張飛,對張飛說:

“曹操必從北彝陵退敗,明天下雨過後,曹軍肯定燒火做飯,你看見煙起來了,就衝將過去!”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你孔明這麼厲害,預測天氣比衛星雲圖還準,萬一明天不下雨呢,萬一曹操不做飯吃,隨便吃點乾糧喝口水,對付一頓就繼續趕路了呢,這翼德仁兄不就撲了個空了嗎!

張飛屁顛屁顛走了之後,諸葛亮叫來了關羽,讓他去守華容道。

劉備疑慮道:“二弟是極為重情重義之人,曹操對他有過恩情,萬一二弟磨不開面子放了曹操可咋整?不如換一個人去吧?”

你猜諸葛亮怎麼回答的:

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意思是曹操命不該死,我派關羽去純粹是讓他還了人情債。啥?這不是瞎扯淡?瞎忽悠人嘛?既然知道曹操命不該死,還瞎折騰幹啥,不如回家摟老婆孩子,或者打打麻將呢!


其實,正史上根本就諸葛亮智算華容道這回事!沒錯,曹操是從華容道撤退的,劉備也確實帶兵追過來了,可是等劉備人呼哧呼哧地追到華容道之後,曹操早就溜之大吉了,劉備撲了個空!

諸葛亮智算華容道純屬虛構!

還有什麼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其實都是莫須有的東西,都是羅貫中故意給諸葛亮臉上貼金呢!

諸葛亮真正打的大勝仗屈指可數。

正史記載諸葛亮第一次打仗是在攻打益州的時候: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注意!劉備擔任主攻,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只是配合作戰,諸葛亮起了多大左右很難說哦!


諸葛亮第二次作戰,是平定南方叛亂,也就是七擒孟獲,這些南方部落都是酋長帶領的蝦兵蟹將,與長期征戰的蜀軍實力相比,差不是一星半點,正規軍打雜牌軍豈能不勝!

如果說上面兩次作戰是諸葛亮牛刀小試的話,那麼六出祁山就是他親自指揮的大兵團作戰了,戰果如何呢?

第一次出岐山,諸葛亮搞了個突然襲擊,打的曹魏措手不及,佔領了多座城池。

之所以取得如此戰果,是因曹魏沒做好準備,他們根本沒想到蜀軍會主動出擊。之前都是他們追的劉備滿中國亂跑,真沒想到這次蜀軍主動找上門來了。


等曹魏回過神來,很快就擊敗了蜀軍,諸葛亮恨失街亭,還斬了馬謖,其實就算他不派紙上談兵的馬謖,派能征善戰的魏延守街亭,估計還是失敗居多。

第二次出岐山,兵敗,第三次,第四,第五,第六次,或因糧草不濟,或因蜀國內部搗亂,全部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打的勝仗,或許只有七擒孟獲了!

以上是本人淺薄之見,歡迎賜教!


一半秋色


諸葛亮在隆中隱居的時候,因為素有才華謀略,有“諸葛臥龍”之稱,劉關張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多次用軍事謀略屢次擊敗對手,贏得了劉備的信任。


諸葛亮

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後,病逝於白帝城,軍政大權掌握在了丞相諸葛亮的手裡。諸葛亮沒有忘記劉備的遺志,繼續北伐中原光復漢室。然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從戰役上來講,卻“十打九輸”,這是為何呢?

古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那我們可以從這三方面來探討諸葛亮北伐失敗的根源。

一、缺乏地力

三國時期,蜀國疆域主要包括益州,漢中,南蠻等地,諸葛亮對外用兵時,大多都要從成都發兵。蜀地自古為天府之國,盆地中央地勢平坦,但蜀地連接外面的,只有蜀道一條路。蜀道穿梭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可謂山高路險,交通閉塞。
諸葛亮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諸葛亮發兵北伐時走蜀道,軍隊只能單人而行,這就大大的影響了出兵速度,到了雨季之時,山體塌落,蜀道堵塞,無法行軍,因此諸葛亮出兵北伐還得挑時候。北伐打仗時,因為蜀道交通的不給力,北伐大軍的糧草資重和兵源補給十分困難,諸葛亮就是因為第三、第四、第五次出祁山北伐時蜀道堵塞,糧草無法補給給北伐大軍而失敗。

蜀國地處西南,人口凋敝,土地貧瘠,生產力底下,而魏國居於中國北方箇中原地區,土地人口廣袤,物產豐富,從這些數據都可以看出蜀國的國力根本不能夠與魏國相提並論,打仗時,蜀國得兵源和糧草也就沒有魏國那麼有保障,這也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
諸葛亮


二、缺乏人和

劉備雖然託孤與諸葛亮,但後主劉禪並不完全信任諸葛亮,蜀漢政權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國,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認為諸葛亮手握軍權,有自立謀反之心,於是派人急招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本就忠君,不願牴觸後主劉禪的召令,無奈班師回朝,就這樣斷送了此次北伐的大好前程。蜀國內部不和,也是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天時

諸葛亮幾次北伐中原時,最大的對手無疑就是司馬懿,司馬懿雖然謀略上不及諸葛亮,但也非等閒之輩,數次抵擋住了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一直都想除掉司馬懿。經過一陣佈局,諸葛亮佯裝兵敗把司馬懿三父子引誘到了上方谷,堵住魏軍的退路後,用火攻,欲燒死司馬懿。正當司馬懿仰天長嘆父子三人即將亡於此地時,好端端晴朗的天空突然烏雲密佈下起了大雨,澆滅了焚燒司馬父子的大火,司馬父子得以生還。天意如此,諸葛亮只能仰天垂淚。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戰於五丈原,諸葛亮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欲點七星燈續命。就在自己在大營做法點七星燈之時,魏延突然闖入踢翻了七星燈,諸葛亮續命失敗,不久後病逝,可謂大業未成身先死,蜀漢完全失去了北定中原的機會,可見蜀漢缺乏天命。

綜上所述,諸葛亮北伐中原其實多有勝仗,但都是無奈撤軍。或許這就是漢室氣數已盡,蜀國沒有天命的垂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