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委員:應取消對研究生、本科生髮表論文的規定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年6月-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開展了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這是高等教育法頒佈20年來首次開展的執法檢查。

所謂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可以說就是對我國高等教育實施情況的一次“體檢”:高校科研創新能力怎麼樣?人才培養層次合不合理?是否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了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也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這份“體檢報告”。高等教育法頒佈2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報告指出,不少地方的高校長期受編制不足的影響,教師缺口較大。有的省近2/3本科高校生師比不達標,有的省相當一批高校生師比超過22:1,未達到國家基本辦學要求18:1。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趙國祥來自河南師範大學,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嚴格按照國家基本辦學要求,對生師比例的標準進行督察,達不到要求的,應該責令地方政府限期整改。”

報告還指出,西部和東北地區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當地高校發展的“痛點”。

有的省份在5年間副高職以上專任教師流出流入比超過3:1,有的高校近3年高層次人才隊伍呈現負增長狀態。

身為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的王樹國委員對此深有體會。王樹國說:“這些人才,東部高校主動挖的少,自己主動過去的多,所以不要把帽子全扣在東部發達地區的高校身上,工資翻幾番,能不過去嗎?而且那邊一去就承諾給多少多少錢搞科研,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能不過去嗎?誘惑太大了。但是你不應該責怪這些地方,因為他們太需要人才了。我們不能責怪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也不要責怪挖人,是我們社會太需要人才了,這一點所謂的‘雙一流’大學遠遠滿足不了中國發展之需要。”

多位與會人員建議,進一步提高中西部高校教師待遇,並在高層次人才項目遴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

報告還指出當前教師考核中存在的問題,杜小光委員建議,加大高校教師考核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頑疾。

“以建築設計專業為例,設計類教師考核指標除SCI、SSCI等必要的論文考核外,應該向工程設計獲獎、設計競賽獲獎、指導學生獲獎、編制標準等更偏重於實踐和教學的考核指標傾斜,讓高校老師迴歸教書育人功能。一些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很多校外導師帶出來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更突出,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我認為是很好的方法,建議推廣。”

執法檢查發現,我國高校同質化現象依然突出,一些高校學科專業設置雷同、重複,跟風設置門檻低、投入少的熱門專業;一些高校升格後或更名後定位不明確,與行業企業需求脫節。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詹文龍指出,這樣的現象導致所謂“熱門”的專業過多,“冷門”專業無人問津,這樣的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就業過剩和不足共存,明顯的就是中間多兩頭少,尖端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培養得少。

徐顯明委員把這種“千校一面”的現象稱之為俄羅斯套娃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大學都一個樣,就像套娃,區別就是大小的不同。徐顯明說:“要解決‘千校一面’的問題,還應調動高校的積極性,應該鼓勵有條件的大學創新辦學模式。

舉一個我自己經歷過的案例——山東大學在山東省服務1億人口,受國務院領導的鼓勵和支持,創辦了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系統,即山東大學(濟南)、山東大學(青島)、山東大學(威海),這個模式已經形成了。”

熊群力委員指出,研究生教育,包括碩士、博士生教育,除了高等學校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科研院所,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這方面非常薄弱。“現在我們的情況是,每年招生招不夠數,很多人不知道中國高等教育中有相當一部分特別是優秀工程師是在科研院所產生的,所以高校很多優秀的畢業生沒有報考研究院所。請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宣傳,建議真正把這塊作用發揮好。”

蔡昉委員呼籲取消對研究生、本科生髮表論文的規定。他指出,現在對博士生、碩士研究生畢業發表論文的數量有規定,相當多的學校對本科生也有規定,甚至有的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要求發表論文,這是不恰當的。

全國人大委員:應取消對研究生、本科生髮表論文的規定

資料圖

“第一,誤導學生。學生還是要以真正學習基礎課程,打紮實理論和實驗的功底為主,寫論文應該不是他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基本知識還沒有學完的時候。第二,誤導教師。第三,誤導了我們的學術刊物。第四,誤導學術。這樣的文章絲毫不代表學術水平的提高,多少數量也代表不了真實水平。”

本文轉載自:央廣網 記者:侯豔 馬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