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文︱老佛@佛系戒菸。《戒菸這點事兒》專欄作者,戒菸三年的“前老煙槍”。宣傳戒菸,推廣戒菸方法,用親身經歷總結的經驗和科學知識幫助更多朋友成功戒菸。關注老佛,迴歸健康生活!

原創文章,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獲授權!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抽菸的朋友想必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老婆的責問:"吸菸不是有害健康嘛,你抽菸圖個啥?煙自己買,病了自己花錢看,這不是花錢找罪受?還抽,嗆死人了……"

問題來的氣勢洶洶淬不及防,資深老煙槍的回答更是簡單幹脆:抽菸的樂趣你們不懂。

你們不吸菸自然不知道,抽菸的好處可多著呢:放鬆減壓、提神解乏啦,朋友拉近感情遞根菸好辦事啦,借用德雲班主的話說:如果地上有錢沒撿那就算丟,抽菸這麼好的愛好你們沒學會,虧大啦。

你滿眼火氣地瞅著我幹啥?是不是看我抽菸挺爽,你也想試試?哎呦老婆別動手,你不吸菸就算了,可別再逼我戒菸了,這比要了我的親命還難受呢。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根據消費者行為學的理論,人在做一項選擇的時候,總是遵循趨利避害、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而吸菸作為菸民做出的一項選擇,自然也要遵從這樣的規律也不例外。

在不吸菸的人看來,吸菸有害健康,菸民選擇吸菸毫無疑問是在慢性自殺,還是自願型的自殺,這不是瘋了嗎?但是在菸民自己看來,又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繼續吸菸。那麼吸菸這件事,到底是菸民們經過權衡利弊後的一個“理性選擇”,還是隨性而為的非理性決策呢?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吸菸一時爽

其實短期來看,菸民們做出吸菸的選擇,是有合理性在的。是的,也許在非菸民的眼裡,吸菸這件事簡直就是在慢性自殺,有何理性可言?但對菸民來說確實如此。

原因無他,煙癮上來太難受了。

煙癮就是尼古丁戒斷反應,對於老菸民來說,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通過吸菸的方式來補充體內不斷流失的尼古丁,不然就會出現焦慮、急躁以及精神緊張等一系列症狀。

作為一個資深菸民,老佛對煙癮是感同身受。吸菸十幾年從未有一天中斷,感冒發燒、鼻血流不停煙都沒有停過;家裡如果沒有整包煙就開始焦慮,半夜三更開車出去幾公里就為買包煙的事情也常有;真有買不到煙的時候?菸頭、連茶葉都捲來抽過,黑歷史,慘不忍睹……。間隔最長的大概就是在長途飛機了,害怕、焦慮,登機前連抽四五支,到最後抽到犯惡心感覺自己快要中毒了才算完。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不僅如此,很多“額外”的理由也被菸民附加在了香菸之上,例如社交需要遞根菸好辦事啦、緩解壓力啦等等。

假如菸民們心裡有杆天平,天平的一端是對失去香菸的恐懼和抽支菸之後的滿足感,天平的另一端則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對老菸民來說代價是什麼?煙錢,這個簡單,十幾二十塊錢而已;虛無縹緲的“有害健康”?是我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好像這件事離我還遠著呢,也略過;傷害家人,我儘量躲著點就好……

在“微不足道的”代價面前以及隨時折磨著自己的煙癮面前,煙癮極重的老菸民心裡的天平自然向著“吸菸的好處”傾斜了。於是乎吸菸也就成了經過權衡後的理性選擇,就跟1加1等於2一樣自然簡單。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原來香菸是個大騙子

有朋友說老佛,既然吸菸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理性選擇,那麼繼續吸下去不就完了,還戒什麼煙呢?事情當然並非如此,原因是菸民們對“吸菸成本”的估算出現了錯誤,產生了偏差。

吸菸的成本是什麼?除了金錢,自然是身體健康,長期吸菸會給身體帶來巨大傷害。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全世界大量醫學研究證明, 吸菸是導致包括肺癌、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之一,而由於肺癌導致死亡的病例中,高達 87%是由吸菸以及被動吸菸引起的。統計資料表明,男性菸民肺癌死亡率是非菸民的8-20倍,而菸民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3.5倍, 菸民中風的危險性是不吸菸者的2-3.15倍。吸菸對婦女的危害更甚於男性, 吸菸可引起受孕困難、雌激素低下、骨質疏鬆及更年期提前, 還會影響孕婦體內胎兒的正常生長髮育。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2009 年不同年齡段菸草所致6 種疾病的DALY 損失百分比,數據:我國菸草所致疾病負研究

雖然由於體質、環境、個人狀況的不同,並非每個菸民都會得癌症,但長期吸菸的菸民罹患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幾乎是肯定的,這是吸菸需要付出的健康成本。

只是這個健康成本的支付方式,和我們想象的不同。

如果說吸一支菸馬上讓人生病致死,我想沒有多少人吸菸了。但吸菸有害健康是以“秋後算賬”的方式來實現的 - 吸菸短期並不會對健康造成致命傷害,但長期吸菸會產生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平日裡讓人覺察不到,一旦發病就會造成嚴重影響,直到發生我們無法承受的代價。

就好比有人借你100萬塊錢,平時根本無人過問,但多年之後就要一次性連本帶利還清。沒錢還?不好意思,破產清算 - 身體的"破產清算"當然就意味著重大疾病和死亡。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特別是戒斷症狀的存在,菸民越來越害怕吸不到煙,對香菸的需求程度也越來越高,願意為吸菸“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高,擺脫吸菸越來越困難。一方面是眼前煙癮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虛無縹緲”的健康代價,吸菸對健康的巨大傷害就這樣被大部分菸民所忽視了。

讓吸菸越來越“得不償失”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面臨疾病困擾的時候,才會認真考慮戒菸這件事。這也是戒菸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 - 短期吸菸造成的健康傷害並不明顯,而吸菸對健康的傷害在45歲之後大幅提升。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除此之外,菸草控制公共政策也在促使人們戒菸。當前世界各國制定菸草控制策略,基本上是在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下進行的。mpower就是一系列經過充分驗證有效的控制措施組合,主要包含了下面的六項具體措施:Monitor監測菸草使用; Protect保護人們免受吸菸危害; Offer提供戒菸幫助;Warn警示菸草危害; Enforce ban禁止菸草廣告促銷; Raise提高煙稅。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總起來說,mpower控煙策略也是在通過增加“吸菸成本”的方式,

讓更多菸民感受到吸菸是件“得不償失的虧本買賣”,增加短期決策中對吸菸成本的考量,從而退出吸菸的行列。這裡的“吸菸成本”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健康代價、甚至是時間成本。例如:

菸民吸菸是理性選擇?原來被香菸欺騙了

增加煙稅、提高香菸的零售價格。這個手段主要是為了提高香菸的購買成本,這對低收入群體、青少年群體是相當有效的:香菸太貴了,花費這麼多的錢過煙癮是否真的有必要?不如戒菸算了。

公共場所禁菸,吸菸必須到特定的吸菸區。這個措施手段讓菸民們吸菸“不那麼方便”了、不能“說吸就吸”了,實際上是變相的增加菸民吸菸的時間成本。這種情況下就有不少菸民考慮戒菸了:吸個煙還要跑下樓,上上下下太麻煩了,還是戒了算了。

警示菸草危害的信息以及增加民眾健康教育。這項措施則是在讓菸民知曉他們為吸菸所付出的“健康成本”。

當然,控煙政策只是外因。作為一項對社會和人們健康危害巨大的健康問題,只有菸民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自主自覺地意識到吸菸有害健康,不能到“債務到期”的時候才考慮戒菸,才能讓菸民們從內心裡產生戒菸的念頭並認真執行,越來越多的菸民才能退出吸菸行列,走上健康之路。

參考文獻:

1. 阮媛, 吳明. 基於成本收益的吸菸決策機制分析[J]. 中國衛生經濟, 2017(9).

2. 李新宇, 曹檸夢, 陳海德, et al. 男性吸菸者吸菸利弊權衡及其與戒菸意向關係[J].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v.34(05):24-26..

3. 陳瀏. 關於吸菸的經濟學解釋:基於吸菸收益與成本角度[J]. 中國衛生經濟, 2017, 36(11):84-86.

4. 宋超英, 夏芸. 吸菸成癮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 青海社會科學, 2008(2):18-21.

5.mpower系列政策,世界衛生組織. https://www.who.int/tobacco/mpower/z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