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游记》按原著拍出来会怎么样?

搞笑罗曼君


小说的表现形式是文字,是用心去体味,产生联想给人艺术享受。电视剧和电影是视觉艺术,给人的感觉更直观。

所以在把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就要考虑人的感官感受,很黄很暴力的东西不能照搬,要有所删节,有所改变,要符合主流价值观,考虑观众的审美习惯,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曾经被翻拍过不止一次,但还是86版本《西游记》更受大家欢迎,得到广泛认可。

每年的暑假里,好多卫视都要播出86版的【西游记】,不仅有好多新的粉丝被西游记圈粉,而且老粉丝们也百看不厌,一个家庭三代粉丝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西游记】的场面屡见不鲜。

在86版【西游记】拍摄前后,台湾、香港和内地都曾拍摄或者再拍过【西游记】,但大多数人还是认可86版的,认为它在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里面是最忠实原著的,其它版本不是搞笑成分太多,就是偏离原著,认可的人不多。

可见,杨洁导演还是尽量照着原著去拍的,这是对名著的起码尊重。

对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西游记也是这样,原著中过于恐怖的情景肯定不能照搬原著,那样就会成儿童不宜,观看的人群就会减少一半。要拍成老少皆宜,要雅俗共赏,不能拍成暴力片、恐怖片,更不能戏说。

但如果没有了一定限度的"恐怖"那就脱离了小说神话的特性,妖魔鬼怪是邪恶的力量,跟唐僧和诸神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如果把白骨精拍成了邻家傻白甜,牛魔王拍成了秋裤大叔,那就完全变味了,那就不是西游记了。

其实,大家没有注意到,86版西游记的时候,动画特技和电脑合成技术还属于初级阶段,尽管如此,拍出的妖精已经够吓人了,派出的除妖降魔场面已经很震撼了,一点也不比原著差。

至于港版的西游记,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更是发挥电脑特技,把妖魔鬼怪的恐怖和正义力量的伟大拍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逼真、形象、生动,叫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有的场景比原著还要逼真,但并没有给人以恐怖的效果。

因为恐怖是需要情结的,越接近现实生活的恐怖片才越吓人,越是传说的、远离我们这个年代的,就很难产生共鸣,产生恐怖的效果。

小说【西游记】刻画的妖魔鬼怪都是概念化、脸谱化的;情结也是公式化,简单化,甚至非常搞笑的。所以无论怎么拍,都不会产生恐怖效果。

而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尽管拍的非常逼真,但由于星爷的主题是调侃和无厘头,到并没有什么恐怖的感觉。

【西游记】有的描写表面非常恐怖,但细读起来不仅不感到一点恐怖,反而非常豪迈、壮美,比如以下这段描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眼射晓星,鼻喷朝雾。密密牙排钢剑,弯弯爪曲金钩。头戴一条肉角,好便似千千块玛瑙攒成;身披一派红鳞,却就如万万片胭脂砌就。

倒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孙悟空有点丑陋:

"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对妖怪的部分描写也不太雅观: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如果盲目忠实原著,就有点不堪。所以,拍电视剧要派出美感,哪怕是拍妖怪,也要拍的可爱一点,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还不吓到低龄小朋友。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个口号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在拍【西游记】的时候也要忠于原著、高于原著,对原著进行再创作。这样拍出的电视剧才会赏心悦目,叫人百看不厌。

拍西游记的时候还有一个关键地方不能忠于原著,那就是唐僧师徒在一起的时候,八戒不能太威猛、沙僧不能太健壮,都不能比师傅高大太多。如果反差太大了,不仅不协调、也不会产生美感,更不尊重领导。


历来现实


如果按照原著来拍西游记,那么绝大多数的情节都会让人难以接受。我接下来就列举几个与大众认知差别较大的点:

首先,孙悟空,原本就是妖王,而且还奇丑无比。“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这些都是原著对孙悟空外表的描述。原著里混世魔王上来就嘲笑孙悟空身高不过四尺,现在来说就是不到128厘米,就是一个侏儒。

另外,孙悟空残忍嗜血的性格贯穿整本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曾指使两个师弟摔死奎木狼的孩子,十分心狠手辣。三打白骨精后对于花果山的猎人是“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在劝唐僧不要相信白骨精时,说过“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和鹿力大仙斗法时,因为监斩官说错了一句话“行者闻言大怒,跳出锅来,揩了油腻,穿上衣服,掣出棒,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



说完孙悟空,再看猪八戒。猪八戒在很多西游记里的形象就是肥头大耳,但是憨厚老实的模样。甚至有很多人感觉高老庄的人对不起猪八戒。但是实际上,猪八戒确实是丑的没办法了才这样的。猪八戒跟着唐僧后曾说过“不是跟师傅吹嘘,自从老猪我跟随了师傅之后,感觉自己俊朗了很多,要是还像之前一样,在高老庄走一遭,把嘴往前一撅,耳朵这么一摆,常常能吓死三十多个人呢。”光靠长相就能吓死三十多人,丑成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原著对猪八戒的外貌这样写到“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原著里太白金星在狮驼岭化成一个老人,见着猪八戒魂就被吓丢了一半。要知道太白金星可是天庭老牌神仙了,能把他吓成这样,猪八戒还真的是丑出了天际。



现在再说最后的徒弟沙悟净。这家伙的模样也是丑陋无比“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生得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那河中泼剌一声响喨,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不仅又黑又丑,长相恐怖,蓬头垢面,而且身高按现在算接近四米。这模样,一面怕是晚上肯定要做噩梦了。



而西游记里最恐怖的一难,当属狮驼岭这次。八百里狮驼岭,有三个魔头,四万七八千小妖,实力庞大。原著对狮驼岭的描述是“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不多时,行入二层门里看时,呀!这里却比外面不同:清奇幽雅,秀丽宽平;左右有瑶草仙花,前后有乔松翠竹。又行七八里远近,才到三层门。闪着身偷着眼看处,那上面高坐三个老妖,十分狞恶。”这样的尸山血海,堪称举世无双。其恐怖和诡异,拍出来可以说是超级恐怖片了。


这样看,如果西游记按原著拍,那就是史无前例的惊悚科幻片。基本上光是唐僧这三个徒弟的模样,就比什么僵尸幽灵之类的恐怖百倍了。很多情节更是规模宏大,震撼人心。


殖民者天启


作为一个西游铁粉迷,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根据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影视一般都会进行剧情的更改,主要是为了让剧组的人拍的更顺畅,那如果《西游记》按原著拍出来会怎么样呢?

沙悟净:身长四米,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

猪八戒: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孙悟空:身躯鄙猥,面容赢瘦,身高不足一米四。

至于唐僧依旧是“风姿英俊,相貌轩昂”,原著和《西游记》都是一样的。

在网上很难找到对比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你说,如果猪八戒不是憨憨胖胖的,沙悟净不是一脸老实模样,孙悟空不是“美”猴王,你小时候敢看这部经典吗?

那时候的《西游记》就不是经典影视了,而变成了华夏神话大型恐怖连续剧了。

而看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吴承恩完全可以被称为污承恩,里面很多关于女妖怪的情节都写的比较偏黄,在此我就不列举,我怕账号没了!

而且原著中各种妖怪你以为跟电视剧里面像个铁憨憨吗?

那必然是相貌丑陋,面目狰狞,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而原著中血腥的片段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江边活取心肝祭天,沙僧生吃活人等等。

这样的《西游记》能不能过审还是一个大问题呢!


影视人物志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的伟大就在于体现了最真实的人性,既然是人性,就有美和丑。《西游记》也不例外,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的话,我估电视台可能就放不了了,呵呵。对于因为真正看过《西游记》的人来说,这部巨著真的没有那么正能量。我们来看看四个主角吧:

唐三藏:原号玄奘,由唐王赐名“三藏”,如来座下弟子金蝉子转世。原著形容他: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这到和各个版本的《西游记》影视剧差不多。原著中的三藏是理想主义的标兵,也是整个小说中真正的正能量源泉。

孙悟空:本是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的石猴,原著里的孙悟空是这样的: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最接近其外貌的是周星驰《西游降魔》里的小孙悟空,怎么看怎么是个妖怪,其实孙悟空在原著里的最初设定就是一个吃人的妖怪。在我们的影视剧中美化了他,把他塑造成了一种反抗精神的化身。其实真实的孙悟空是十分想进入体制的,这点到和宋江很像:杀人放火受招安。最初被封为弼马温,感觉没有被尊重,大闹一番又管理蟠桃园,最后惹下大祸,被压在五行山下。

即使后来随着三藏取经,两人的关系也并不美妙,在真假美猴王之前,孙悟空数次被三藏打击,最后在真假美猴王时,孙悟空彻底爆发,弄出来个假的,还打了三藏。而在此后,孙悟空得到了如来的许诺:只要求得真经,就给孙悟空一个佛的位置。从此三藏在也没有念过紧箍咒(怕挨打),孙悟空也收敛了不少,两人关系才好了起来。最后,孙悟空得偿所愿,成了斗战胜佛,没有在天庭混到一官半职,在西天当个佛,也是很不错的。只不过那个反抗者齐天大圣死了,奴才孙行者生了。

猪悟能:又名猪刚鬣,原本是体制内的人:天蓬元帅。威风的很,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原著中的是这样描写:

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

同样最接近其外貌的是周星驰《西游降魔》里的猪刚鬣,是个野猪的形象,而不是央视版《西游记》可爱的形象。猪悟能可以说是整部小说中最负能量的角色了。数次提到解散队伍各回各家。这也难怪,猪悟能是取经之前,生活最舒服的妖怪了,有媳妇,有产业,他是最取经最不感冒的一个。要知道,他与孙悟空在高老庄的大战,可以说打的昏天黑地: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可见猪悟能实力不差,而且在后来大战流沙河时,猪悟能更善水战。而他在取经路上的表现,却是比较一般,多数时候出工不出力的。不过猪悟能的结局是好的,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净坛使者”可以吃遍天下的供奉,简直不要太幸福。

沙悟净: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原著的描写如下: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样的外貌与电影《三打白骨精》和《女儿国》中的沙悟净比较像。他原本也是体制中的一员,卷帘大将级别不高,但应该属于玉帝近侍,不过他应该是得罪了玉帝,要不不能因为打碎个玻璃杯就被贬,还享受了万箭穿心的待遇。对于沙悟净来说,回到体制内是他的愿望,虽然回到天庭是不太可能了,要是能在如来那混个编制也是不错的。所以他在取经路上整体还是任劳任怨,不过他的表现依然无法和他的实力相匹配(其实三藏这三个徒弟实力差距不是很大),最后获封“金身罗汉”,级别虽然不算高,但也是得偿所愿了。

其实《西游记》中不仅这四个主角很有嚼头,其他很多细节也只得慢慢品味,它所描写的仙魔世界与我们的世界别无二致,到处都是人情,到处都是世故。我们的影视作品更多是改编过,体现出美好的东西罢了。


黑水布衣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如果《西游记》按原著拍出来会怎么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取经团队四人除了唐僧外,其他三人都是凶恶丑陋的妖怪,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角色,他经常用超凡武力杀害恐吓凡人等等。

下面小哥详细分析。



取经团队成员真实形象

孙悟空的外貌描述。

孙悟空的外貌描写: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不满四尺,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也就是说,孙悟空就是一个猴子形象,而“毛脸雷公嘴”是怎样的形象呢?雷公就是雷震子,所以他的嘴是凸出来,如鸟嘴一般,所以孙悟空的外貌就是猴子身子,消瘦的脸庞,嘴巴和鸟嘴一样,比起86版《西游记》里面六小龄童所诠释的孙悟空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孙悟空的形象就是《西游·降魔篇》里面孙悟空的样貌,但是嘴巴如果是鸟嘴,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86版《西游记》孙悟空形象。

猪八戒的外貌描述。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灯。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

也就是说,猪八戒的模样就是一个猪头,但是和普通的猪头又不同,这只猪头耳朵非常大,眼睛露凶光,满嘴的獠牙非常尖利,如果张开嘴巴,口也非常大,并且非常血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盆大口”。



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猪头要更大一些,獠牙要更长一些。



86版《西游记》猪八戒形象。

沙和尚外貌描述。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翎黄鹅撇,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和尚是一个沙妖,样貌也非常凶狠,满头红发,两眼发光,脸色不黑不青泛蓝色,声音也不好听,同时脖子下面悬挂着九个人的骷髅头。



基本上就是这个形象。



86版《西游记》这个形象和原著相差去远。

目前荧屏上面取经团队的人物形象和原著不同外,孙悟空、猪八戒两个人在取经途中犯下的杀戮非常重,这个在影视剧中则是全部删除的。

取经团队在取经途中的所作所为

在车迟国,孙悟空一言不合就杀人。

行者连问三声,就怒将起来,把耳朵里铁棒取出,迎风捻了一捻,就碗来粗细,幌了一幌,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那滩上僧人远远望见他打杀了两个道士,丢了车儿,跑将上来道。

大家看看,在电视剧里面,孙悟空打杀了六个毛贼被唐僧驱逐,但是在车迟国,孙悟空本尊亲自打杀了两个道人,而他的分身打杀了多少道人,虽然书里面没有写,但是依照当时的情景,打杀几十人还是有可能的。

佛教虽然有“众生平等”的说法,但是取经团队每次经历一难被解救出来后,妖王被杀死或者带走,但是洞府里面的金银珠宝都会被取经团队找出来,同时猪八戒会将大小妖怪全部打杀,最后放一把火把洞府烧掉,如果用佛教的思想来看待猪八戒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猪八戒犯下的杀戮实在太重。

同时在《西游记》原著中,妖怪吃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并且是活吃。

所以很明显,如果《西游记》按照原著来拍,基本上就不能上映了。

谢谢大家。


古梁镛


电视剧和原著的出入其实是很大的。按照原著拍,那就是恐怖片、暴力片、宫斗剧。



先来说说怎么个恐怖:

在人物塑造上,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尤其是86版的西游记,唐僧的三位高徒,看起来不但不会让人害怕,而且还颇为可爱。

原著中就恰恰相反了,大家应该都看过周星驰拍的那部《西游降魔篇》,其实那里面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的塑造才是比较接近原著的。

也就是看起来十分可怕,没有丝毫喜感和可爱感。而原著中比周星驰《西游西游降魔篇》中的又还要奇形怪状,可怕得多。

一路上的那些妖怪也是如此,凶残至极。若是按照原著拍,光是塑造人物,那就已经是一部标准的恐怖片了。



再来说说怎么个暴力:

单从孙悟空一路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分析出,西游记那是相当的暴力。每次与妖怪对打时,都会描写孙悟空的金箍棒,晃一晃就有碗来粗细。

这金箍棒打到那小妖怪身上,瞬间成为肉饼或者肉泥。然后,放一把火把妖洞和妖尸烧为一片灰烬,打那六贼和强盗更是脑浆崩裂。

宝象国那一回,孙悟空直接把两个小孩,从高处当场丢下去,瞬间摔成两块肉泥。

在狮驼岭那一回,更是描写了相当血腥的一面,那妖洞里骨头堆积成山,现场还有小妖们在那剥皮削骨,真个是尸山血海。

女儿国那一回,描写那里的女子身上都会挂一个香包,那香包里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男人的肉。那里的男人先是被女人折磨到死,最后还死无全尸,被切成一块块做香袋。

所谓的“香”,就是尸体的腐臭味。



最后宫斗剧又怎么说:

师徒一行人远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样融洽。孙悟空经常教训唐僧,甚至是恶语开骂,每次遇到女妖怪,孙悟空还都要调侃和讽刺唐僧一番。

孙悟空霸道得很,一路上只准他自己打杀妖怪,因为打妖怪是有“功果”的。猪八戒和沙僧要是出手,打赢了还好,打不赢,唐僧被抓,孙悟空就怪他们两没看好唐僧。

猪八戒是最看不惯孙悟空的,每次都给孙悟空穿小鞋。唐僧也讨厌孙悟空,于是总是站在猪八戒一边,逮住机会就使命地念那紧箍咒。

沙僧比较聪明,先是保持中立,既不帮唐僧和猪八戒,也不帮孙悟空求情。后来渐渐发现,孙悟空才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沙僧才站在了孙悟空一边。



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唐僧被妖怪洗干净,唐僧见了漂亮的女妖怪心动了,女妖怪想跟唐僧结合等等等等。

(如您有不同见解,或者补充,请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历史文学爱好者“铁匠”,愿和每位朋友分享和探讨那些前程往事……)


铁匠聊文史


偶然间看到了《大圣归来》的海报,我觉得比较符合原著中描写的基本人物设定。我很喜欢。

还有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的形象,都比较符合原著

三藏法师,“丰姿英偉,相貌軒昂。齒白如銀砌,唇紅口四方。”

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背一条铁棒,“碗来粗细”。

悟能八戒,“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悟净和尚,“晦气色的和尚”,“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项下悬着九个骷髅。

所以取经团队站在一起看起来是这样的。大家的身高体型都有明显差距。

如果这样按照原著描写来刻画或者塑造,别说剧情内容了,就是角色形象都能分分钟吓坏你们

👻



赚客天下


先声明按《西游记》原著拍摄的电视剧不会通过审查,因为原著中人性的黑暗面太血腥(如妖怪吃人),所以不会有人去拍摄。

电视剧中主角孙悟空的形象是敢于反抗强权,敢于争取自由。在西游原著中,他贪慕名利。

取经路上,孙悟空逢人便说自己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但是他有名无实,其他的神仙也是有些不屑。后来他成为天庭叛逆,早就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如来还把他镇压在五行山,其实就是个劳改犯。

不分善恶,欺软怕硬。

取经路上,孙悟空杀死了很多妖怪,都是些没有靠山背景的,真正实权妖怪都“放跑了”,细想一下孙悟空就是一个欺善怕恶的“有狗”形象。

西行路上像抢劫犯黄袍怪,吃童男童女的灵感大王,吃一国百姓的大鹏,梅花鹿,狮子精等,这些妖王一个都没死。

还有原著中,如来取了三个箍儿给观音,布置任务是让观音收腹妖王服务唐僧,本来应该给八戒、沙僧的金箍,给了黑熊精和红孩儿,一个给自己守山,一个做了善财童子,“工程款的六成做了回扣”。

原著中,青毛狮子是菩萨的坐骑,却下界为妖,菩萨解释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意思就是说乌鸡国王乐善好施就要杀了人家。

还有如来也是个伪君子,灵山脚下信封佛教的人都很少,却要哄骗南部瞻洲人人来取经,让行者给唐僧真经,又是假经又是收费,可恶至极。




大王daiwang


不请自来,浅谈看法,小说毕竟是小说,真按原著拍起来,不可能。

原著里,唐僧基本就是经典形象,

孙悟空身高三四尺,也就1到1.2米,

猪八戒大概在2米多不到3米,

沙和尚丈二金身,四米多,去哪找演员啊。和原著最匹配的还是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比较符合原著的,是三打白骨精里的。不过就是没那么帅,然后身高变四米,手臂再粗一些。臂阔三停,我理解的,三停,哪怕是脸上的三停,也得从额头到下巴那么宽,妥妥的大力士形象,也比较符合玉帝身边卷帘大将的形象,又高又壮,面带凶相。西游记电视剧改编的有他特定的历史背景,把玉帝如来的关系,三清在天庭的地位什么的,弄的好多人都误解了。





A伯伦加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四大名著中想象力最丰富,最荒诞离奇的,在中国的神怪小说中有很大的代表性。书中的神话体系基本包括了整个中华文明的神话传说和人物,《西游记》之后的神话故事基本上都参照书中的神仙结构。

《西游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非常高,但是要把他完全按原著拍成电视剧我却不赞同,也不看好。

首先,《西游记》逻辑性并不强,为了吹嘘孙悟空有时候能把他说的天下无敌,无所不能,有时候为了显示取经的艰难,有把孙悟空说的特别无能谁都打不过,整的想给里面的神仙和妖精做个战斗力排名竟无处下手。

其次,《西游记》中充满了暴力和魔性,你看原著感觉唐僧的三个徒弟更像妖魔而不是英雄人物。而且里面充斥着欺骗和拉拢,完全没有了取经的神圣感、使命感。唐僧的性格胆小、懦弱且自私,一点不像一个得到高僧,和电视形象比差远了。

最后,《西游记》原著中很多东西是由“诗词”表达出来的,可读性并不强,不像《红楼梦》用里面的对话当台词就很经典。可能是时间长了里面的语言习惯问题我很不喜欢,要是拍电视剧对原著进行改编是必须的,需要编剧剔除糟粕。

当然我说的都是原著中差的一面,他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的,尤其是多彩绚烂的对神魔鬼怪的描写,但是我认为从文学上来说《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的可读性是最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