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穴同源」糖尿病如何控糖?試試雙向調節的“降糖藥”

,中醫稱為消渴,是現代社會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病變與肺、胃、腎甚至五臟都有關係,又以腎為關鍵。

·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可以概括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身體消瘦。

臨床上根據症狀的不同及病變輕重程度的不同,將糖尿病分為上、中、下三消。

上消,主要表現是口渴,這跟肺熱有關。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如果肺受燥熱所傷,那麼津液就不能敷布,而是直趨下行,隨小便排出體外,所以就會出現小便頻數、量多;肺不布津就會出現口渴多飲,主要表現在上焦陰虧,所以稱之為上消。

中消,主要表現是多食,跟胃熱有關。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如果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火熾盛,脾陰不足,就會出現口渴多飲,吃得多而且容易飢餓;如果脾氣虛弱不能轉輸水谷精微,那麼水谷精微就會下流注入小便,因此糖尿病人的小便多有甜味;因為水谷精微不能濡養肌肉,所以形體會日漸消瘦。

下消,主要表現為多尿,跟腎虛有關。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如果腎陰虧虛就會虛火內生,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胃熱消谷。腎失濡養,固攝失權,所以水谷精微直趨下洩,隨小便排出體外,因此尿多味甜。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發的併發症。糖尿病如果遷延日久,燥熱陰虛可陰損及陽,導致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之證,或氣虛血瘀等病理變化,而產生多種變證,如腎陰不足影響肝陰不足,使精血不能上承於目,可併發白內障,甚至失明;燥熱內結,營陰被灼,絡脈瘀阻,蘊毒成膿,可發展為癰疽;陰虛燥熱,灼津為痰,痰火交融,絡脈瘀阻,可引發中風偏癱、肢體麻木。因此,糖尿病一定要早期發現,長期治療,生活規律,並重視飲食控制。

「藥穴同源」糖尿病如何控糖?試試雙向調節的“降糖藥”

“藥穴同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百藥箱,裡面裝的藥就是穴位。糖尿病也有其對應的“藥之穴位”。穴位降糖有雙向的調節作用,不用擔心引起低血糖,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有助於減輕症狀,減少或預防併發症。

降血糖-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國古代記載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屬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解剖上叫做舟骨粗隆,這個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藥穴同源」糖尿病如何控糖?試試雙向調節的“降糖藥”

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這裡,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堅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建議大家與西藥配合使用。因為穴位降糖雖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調節作用,但相比西藥來說,降糖的速度較慢、降糖能力較弱。因此,穴位降糖是一種配合西醫治療手段,需要長期堅持,養成習慣的一種自我治療方法。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