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從病情剛剛確診到開始治療,或是病情復發到再次接受治療,腫瘤患者的心理會發成很多種變化。對於患者本身及身邊的親朋好友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覺得患者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變得暴躁了、容易變臉發脾氣了,或是變得安靜了、不愛說話了,也可能是變得小孩子氣了、固執了等等,這些變化其實是伴隨著患者對疾病的看法以及對自己的接受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大部分的患者所出現的這些心理特徵以及演變是有跡可循的,當我們瞭解出現這些心理特徵的規律時,我們便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快速找到合理的方法進行應對。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否認期

否認期一般出現在患者的疾病剛剛確診之時或是疾病再次復發的時候,這其實是每個人在面對自己不願接受事情的最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不只是癌症患者,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在潛意識裡啟動心理防禦機制。當患者得知自己患病的消息時,常常會說:怎麼可能是我生病呢,我平時身體這麼健康?一定是醫生的診斷出問題了吧,我得換個大夫再看一看……這些情況都是患者啟動心理防禦機制的表現,是對自己患病的強烈的內心對抗和壓抑。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焦慮期

焦慮期經常會緊緊伴隨著否認期而出現,當患者逐漸意識到患病的事實時就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這種焦慮和恐懼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疾病、治療方案、生活方式等的不確定性,例如:患病是否就等同於死神的降臨、癌症的治療是否註定會十分痛苦、生病後我的生活、家庭、工作等是否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等。這些焦慮和不安情緒的產生,是由於患者在短時間內所面臨的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而無法自我調整和消化而產生的。這種負面情緒的產生和發展可能會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的是會對疾病的應對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悔恨妥協期

當患者逐漸意識到疾病的降臨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焦慮和不安後就會出現一些悔恨的情緒,也逐漸傾向於向疾病妥協從而尋找較好的治療方式和應對方式。患者通常會試圖去尋找使自己患病的原因,搜索自己過往的生活習慣、工作和學習經歷甚至是自己認為不好的個性特徵,會傾向於為自己的病找到一個理由和出口,從而為接受它做好準備。在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患者將逐漸整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冷靜的分析患病的原因並接納由疾病產生的一些後果。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抑鬱期

這時,患者通常已在疾病治療的階段,由於疾病的治療會伴隨著一些痛苦的過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會導致病情的反覆無常,特別是通過積極治療後疾病在短時間內沒有得到控制或者控制效果不理想等等,都會使患者產生抑鬱的傾向。特別是當患者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人生事件時,更會感到極度沮喪和絕望。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接受期

患者對疾病及自身的接納可能會出現在患病的各個階段,但有時這種接納又會轉變為其他的心理特徵從而週而復始。但對於患者來說,接納是一件十分困難但也十分重要的過程,只有接納疾病的存在、接納自身的狀態才能從容不迫的應對各種難題,甚至是可能會面臨的死亡。

打敗癌症患者,多數不是因為治療,而是心理上一點點的放棄

以上心理特徵和演變過程可能並不會適用於所有的患者,心理特徵的演變也不一定會嚴格按照上述順序發生,很多情況下也會出現週而復始的情況,這與患者的個人特質、自我認知、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效果等因素相關。對照上述常見心理特徵,當患者出現一些負面的心理傾向時,也可以不必太過慌張,需要給患者足夠的時間來自我調整和自我消化,患者的照顧者可以給到力所能及的支持,積極的認可患者的每一項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