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羹的风味

菜场里的黄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口味很像,不细看,外形也很像,但他们并不是一家人两兄弟,而是两个品种的鱼。

好的东海野生大黄鱼,一尺多身形修长匀停,金光闪闪,神气得很,所以老秤十两的金条就叫做“大黄鱼”。你如果见过旧时的金条,就会知道有多么漂亮。黄鱼肉夹起来一粒粒的,被形象地叫做蒜瓣肉。老的宁波方言里用“肉头飘”这个词来形容黄鱼蒜瓣肉口感的灵动鲜滑,一个“飘”字,相当传神。

黄鱼羹的风味

大黄鱼

黄鱼羹的风味

红烧小黄鱼

前年过年,表哥送来一条三千元的大黄鱼孝敬家母,号称东海野生。妈妈看一眼,也不跟小辈客气,道:“野生黄鱼哪能有格能滚滚壮个(沪语:这样胖乎乎的),黄也黄得勿像24K金,最多18K金。现在野生大黄鱼老百姓喫不着个,以后勿要再花格种冤枉铜钿。”当场做了验明正身,果然鱼肉发暗,口感滞,鲜倒还鲜,“飘”是肯定没“飘”起来。

大海中的野生黄鱼长风万里,与养殖黄鱼大腹便便的气质自然不同,比较过,便知两者之间差别,不会被价格、品牌或者包装催眠,人云亦云。

野生大黄鱼吃不到了,野生的小黄鱼还是有得吃的。老秤一两的金条,叫做“小黄鱼”。大、小黄鱼尺寸上差别大,鲜美则不相上下。南方的主妇,日子过得细巧。买到大黄鱼,就精心铺排做松鼠、大汤。买到小黄鱼,就返璞归真清蒸蒸、红烧烧、干煎煎。不巧买到手指长的小小黄鱼,就粗菜细作,拿来拆黄鱼羹吧。

黄鱼羹的风味

荠菜黄鱼羹

小黄鱼洗净,去头,加葱姜、黄酒,上笼蒸至脱骨,去鱼脊骨,仔细剔除腹部大刺,将鱼肉拆成二公分左右柳叶条。蒸鱼的汤汁滤净待用。煮葱姜水适量,加入鱼肉、蒸鱼汤汁,加盐适量。打入鸡蛋一个。这个鸡蛋不用打得太卖力,只需用筷子搅散,蛋清蛋黄尚未充分融合即入沸汤,就能模拟出近似鱼虾蛋白特有的质感。做赛蟹粉,也是用的这般手法。最后勾芡成羹。

冬天做黄鱼羹,要加切细的冬笋丝,融一勺猪油,是琼枝玉树;夏天做黄鱼羹,换成加择尖的米苋,淋几滴麻油,是绿竹清溪。

吃黄鱼羹一定要配醋,以米醋为佳,红醋也好。和吃虾仁配醋一样,须先从料盏中挑一勺尖的醋,再去舀了鱼羹来吃,果断的手势保证醋和碗里鱼羹不能相互玷染,高手是不会把醋直接加到鱼羹里吃的。其间在口味上到底有多大差别,不得而知,而往往正是这一些也许毫无意义的、充满仪式感的小动作令人深深着迷,并且在不同的人之间,划出界线。

黄鱼羹的风味

蛤蜊黄鱼羹

阿平最喜欢我做的黄鱼羹,家宴有他在,我必定做了款待。满满一大碗黄鱼羹上桌,阿平弹眼碌睛盯着一人先盛上一小碗,没人敢多盛。剩下的,他理所当然霸到面前,一人包了圆,亦没人敢跟他争。终有一次,阿平让碗底的一根小刺梗了喉咙,谁知他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为朋友两肋插刀,我为朋友的黄鱼羹,喉咙里可插两根鱼刺!捧场捧成这样,百般歉疚的我,也不由得大笑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