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科學家們可能選錯目標

GlobalMD

抗癌藥?科學家們可能選錯目標
抗癌藥?科學家們可能選錯目標

二十年多年來,癌症治療發生了鉅變,但不是沿著經典外科、化療或放療技術至臻至善,而是另闢奇徑。

患者有任何理由質疑“這是最好的藥嗎?最好的治療方法嗎?”醫生卻知之甚少。

如果精準攻擊癌症蛋白質,抗癌藥可以阻止癌症擴散甚至消滅癌細胞。但是,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許多所謂抗癌目標都過時了,而且不精確,技術更不精良。這又是誰的問題?錯在哪兒了?

傳統意義上,腫瘤醫生的目標是切除癌症組織,抑制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也可能會傷及健康組織和細胞。隨後,科學家們開始採用新策略:用藥物針對癌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因為這些蛋白質是癌細胞生存所必需的。

抗白血病藥格列衛(Gleevec)在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中就是表現如此出色表現。遺憾的是,類似機理的臨床試驗卻讓科學家大失所望。

根據一項報告: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期間,抗癌藥物臨床試驗僅有3%最終成功被批准進入臨床治療癌症患者。

也就是說,97%抗癌藥物臨床試驗是以失敗告終!這其中一定有問題了。

本週《科學轉化醫學》刊發了一篇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報告。他們回顧了抗癌藥物臨床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科學家瞄準了錯誤的目標

哈佛大學醫學院腫瘤專家W. Kaelin博士說“我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抗癌目標需要更加精準”。

冷泉港實驗室癌症生物學家傑森·謝爾澤和他的同事發現了這一問題,是源於他們在測試一項新的乳腺癌檢測方法,試圖開發新的抗癌藥。

他們發現在某些癌症中,癌細胞產生高水平MELK蛋白質。極高水平意味著患者生存幾率很低。早期研究也證明,MELK蛋白對癌症播散至關重要。因此,他們希望開發針對MELK蛋白的抗癌精準藥物。很合乎靶向抗癌藥的邏輯。

研究人員用基因編輯CRISPR剪輯掉癌細胞中MELK基因,癌細胞應當會隨之停止生長。但他們驚訝地發現,癌細胞並沒有停止增長,似乎不關心MELK是否還存在。

如此看來,癌細胞並沒有所謂“必需基因”。當科學家把癌細胞暴露於MELK靶向藥時,癌細胞照樣增生擴展。研究人員希望知道這是否是偶發現象。他們又用了其他10種抗癌藥進行同樣實驗。所有抗癌藥物都是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中的癌症蛋白質靶向藥物。結果都一樣!

Drugs not do what we think they do

The majority of proposed anticancer treatments don't succeed in advancing to clinical use because of problems with efficacy or toxicity, often for unclear reasons.

Lin et al. discovered that a drug candidate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was effective at killing cancer cells even when its target protein was knocked out, suggesting that its proposed mechanism of action was incorrect.

The researchers then identified multiple drugs with similar problems and also discovered the correct target for one of them, suggesting that more research and more stringent method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 targets of potential drugs before advancing them to the clinic.

抗癌藥?科學家們可能選錯目標

《科學:轉化醫學》封面文章:沒有命中靶點

謝爾澤博士解釋說:原以為所謂癌症必需蛋白質是癌症生存和播散所必需的。如果應用針對這些癌症蛋白質的靶向抗癌藥物,那麼癌細胞應當停止生長。從邏輯上沒有錯誤。

但是,臨床試驗失敗結果說明了即便你希望找出最有可能攜帶這些必需癌症蛋白的患者,也會選錯了人,給錯了藥。

因為我們錯在了根本上。今天的臨床試驗中許多藥物靶標/靶點是用五年、甚至十年前的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發現的。比如說,當時RNAi是公認的高精準抗癌目標。

通過RNAi製造一種分子來阻止癌細胞產生特定必需蛋白質,進而阻止癌細胞生長,科學家們就是這樣尋找靶向精準藥物的。

但是,謝爾澤博士的實驗表明:沒人知道哪些蛋白質對癌細胞存活是至關重要的。突變的癌細胞活了下來,它們的蛋白質形態也隨著發生了改變,原先設計好的抗癌藥自然而然也無法再發揮作用了。

也有業界同行爭議說,如果切除CDK11B基因,癌細胞就無法存活了。這證明了這種蛋白質是癌細胞所必需的。的確也是客觀事實!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專家Hart認為,我們需要再三考慮目前的抗癌藥物。肯定存在著一些誤導或壞靶標,但是,這不意味著靶向癌細胞蛋白質沒有意義。科學家只需要確保追求的目標和患者人選是精準,最終療效說明一切。

話又說回來了,那些97%失敗的臨床試驗驗證的抗癌藥,未必是藥物本身無效,而是選擇的靶標錯了。這已經讓藥企的上萬億美元研發費用付諸東流了。

歸納一下,尋找癌細胞基因突變,癌細胞可能不會按照預測好的目標發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包括可能還有一整套癌細胞未開發的藥物靶點。人們並沒有發現。

這也是至今讓所有科學家和癌症患者所困惑的事實,為什麼癌症治療這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