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不只是降價一件事 “一粒藥”的困境如何破解?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這是今年7月引發熱議的影片《我不是藥神》中的一句臺詞,也是很多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下稱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實寫照。癌症患者在高藥價面前為了求生,不得不選擇低價走私藥,徘徊在法理與人情之間。

一直以來,中國的抗癌等原研藥價格居高不下。為解決百姓用藥貴用藥難的問題,有關部門出臺了多個政策促進(進口)藥降價,包括實現抗癌藥品零稅率等。但同時,破解“一粒藥”的困境,還需在醫療改革、醫藥創新和投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018年12月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中國醫藥資本論壇”將盛大召開,百位醫藥行業專家、上市公司高管將齊聚廣州,共論醫療改革,齊探醫藥創新,論道醫藥投資。

“天價”抗癌藥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的慢性期需要長期服用瑞士“格列寧”維持生命,在中國每盒定價三四萬元,一盒只能服用一個月,一位患者每年的用藥就超過40萬元。不堪重負的患者,為了求生不得不選擇低價走私的仿製藥,這種藥的價格只是瑞士藥的二十分之一。

實際上,電影裡那些慢粒白血病患者,是國內癌症群體的一個縮影。2018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而對於這其中的多數癌症患者來說,抗癌藥品的價格決定了他們生存希望的大小。以肺癌治療為例,“抗擊肺癌神藥”歐狄沃,單支費用高達2萬元,一年的治療成本約合人民幣96萬元;另外,肺癌治療藥物“特羅凱”,每盒價格約在19800元;從英國進口的“正版”易瑞沙,每粒在國內要賣500多元,一瓶30粒藥片價格為15000元。

驚人的藥價,讓“一粒藥”拖垮了一整個家庭。正如《我不是藥神》電影裡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所說,“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不是藥神》播出後,引發了熱議,並且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

“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李克強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儘可能加快”。

“一粒藥”困境如何破解?

在《我不是藥神》電影中,有一種每瓶進價僅需500元的印度“格列寧”,現實生活中被稱為“仿製藥”。資料顯示,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眾所周知,我國是仿製藥大國。據《2017年食藥監督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國有4376家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95%以上均為仿製藥。

同時,我國一直在從仿製向創新發力,在這一過程中,已湧現出像恆瑞醫藥、綠葉製藥、貝達藥業這樣具備強大研發實力的成熟上市藥企,也有著如歌禮、信達生物、和黃藥業這樣的創新藥後起之秀正不斷加碼藥品研發。中國在全球醫藥研發的浪潮中,正逐步形成“中國創制”。

在資本方面,今年4月,港交所對主板上市規則進行了較大修訂,允許未盈利或無營收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支持和鼓勵新藥研發企業發展,助推我國創新藥的研發。

此外,在政策方面政府亦做了不少努力。據國家衛健委的消息,從今年5月起,實行三措並舉降低抗癌藥價——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採購;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並且,近日來,各省份藥採平臺陸續傳來跨國藥企降價的消息。

不過,要破解“一粒藥”困境,還需在醫療改革、醫藥創新和投資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醫藥企業、醫藥人才的共同助力。

因此,2018年12月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中國醫藥資本論壇”將盛大召開,百位醫藥行業專家、上市公司高管將齊聚廣州,以“奮進新時代:變局與新生”為主題,共論國內醫療改革,齊探醫藥行業創新,論道醫藥投資助推發展。屆時,每日經濟新聞還將發佈《醫藥強國展望——2018中國醫藥產業投資白皮書》。

活動詳情請掃碼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