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整理」鍼灸治療的核心思想是病位

病例

女,60歲左右,腰涼很長時間,口服藥物、理療,針灸等屢治無效,在門診找到程凱老師。

問診患者下肢涼不涼?答涼;單側涼雙測涼?答雙側。雙腿摸上去涼,是循化系統出了問題,而且因為是雙腿並腰涼,所以循環系統出現問題不是在腹股溝以下部位,而是在雙側腹股溝以上出現了循環系統障礙。繼而發現患者有明顯嘔逆、反酸症狀。大膽猜測患者病位應該是在“?”囑患者如果本次治療症狀即刻改善,那就判斷正確,百分百是“?”的問題;如果做完治療,症狀無即刻改善,那麼需要做腹主動脈CT等影像檢查明確病位。

「病例整理」針灸治療的核心思想是病位

程老師判斷患者是雙側髂外動脈受到影響,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應該是腹主動脈;那麼又是誰影響了腹主動脈?腹腔內腸、胃及腹主動脈本身都有可能。但是,因為患者有明顯的嘔逆、反酸,那麼判斷病位應該是膈肌。膈肌前有食道通過,後有腹主動脈通過。治療上給予腹腔減壓、膈肌鬆解,患者症狀當場消失。腹主動脈刺激徵是從膈引起的。

從這個案例看,針灸的治療靠的是什麼?

是號個脈然後說,哎呦,你肝鬱了,你脾虛了,你下焦有寒?是判病性嗎?不是的。針灸比現代醫學早上千年的時間就應用了現代醫學的思想。大家肯定能接受:那的血管被壓了或者這的血管兒堵塞了。然後我去解決那,症狀沒了,所有人都能接受吧。但是隻有少部分人接受:你這是陽氣不足,腎陽不足。好,那我這個腎陽不足,到底怎麼才能好?是吃點兒補腎陽藥嗎?吃完了還不好怎麼辦?沒有找到病位。

針灸治療核心的思想是要找到病位,位置。

如果有一個準確的病位,這個病有一個準確的病位,我們的治療就非常非常的清楚,也非常非常的簡單,也非常非常的有效。這個治療思想和現代醫學的思想非常的接近。但是和傳統中就是我們所說那個開藥的那個思路之間有很明顯的不同。

如果你在治療的時候、在診斷的時候採用了內科診療思路、方藥的診療思路。你就會發現:你迷失了,找不到方向。好,不知道怎麼好的,死,不知道怎麼死的。這就是老師一直以來在課上不斷的想告訴我們的所有的同學,希望給我們“洗腦”。迴歸到哪兒去?也許這件事情再過多少年以後所有人都不需要洗腦了,因為你開始學的是一級學科。你學的時候就學的是針灸學,而不是學的是中醫學。

我們這麼做不是顛覆中醫學,我們是讓中醫學變得更清晰;我們不是拋棄內經,而是我們要讓內經大家都能讀得懂。如果你帶著那樣的思想去讀內經的時候,就能發現讀不懂它——太混沌了。因為他是把三種模式的東西融合在一個體系裡面,你今天想的是天上的事兒,明天想的是人身體裡面的事兒,這個事兒是不對的。所以我們的針灸治療體系裡面要建立起非常獨特的診、療體系。

以上內容由程氏針灸第五代傳承弟子李偉需

根據程凱老師在程氏針灸傳承班講課語音整理

附:柳長華教授在2019中國針灸學會年會的《天回醫簡研究與針灸學術前沿報告》中提出如下觀點:

1、十二經脈是疾病分類系統;

「病例整理」針灸治療的核心思想是病位

2、中國醫學真實存在有三種醫學世系,即東方以伏羲、扁鵲為代表的“經脈醫學”;西方以神農、伊尹為代表的“湯液醫學”;中央以黃帝、彭祖為代表的“導引醫學”。

「病例整理」針灸治療的核心思想是病位

3、《內經》不是經,是訓詁之作,是解讀上古文獻,而且解讀的不是一本、不是一種方法,有些方法我們失傳了,理解不了。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