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拔罐、刮痧、艾灸的中醫講究

近年來,針灸、拔罐、刮痧、艾灸非常紅火,不過,這些中醫治療方法,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針灸當心暈針

針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孕婦慎刺,一般妊娠前3個月禁刺,以免引起流產。在月經期間,亦不應針刺。如果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也不宜針刺。

有些人在做針灸時會出現頭暈、多汗症狀,其實這就是醫學上的“暈針”,暈針症狀還包括在針灸過程中突然出現的心慌、噁心、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暈厥等現象。如果出現暈針,要及時通知醫生,一般在立即起針並平臥休息後可恢復正常。專家建議,應避免在緊張、體質虛弱等情況下做針灸治療。如果暈針是因為飢餓、疲勞引起的,建議先休息,適當進食。

針灸、拔罐、刮痧、艾灸的中醫講究

2.拔罐也會“暈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等。很多人已經習慣於在腰痠背痛時去拔個罐,有的人甚至自己在家拔罐。

專家提醒,拔罐並非人人適宜。拔罐的主要治療功效是祛風散寒和活血化淤,對於以疼痛為主的頸椎、腰椎疾病來說,通過拔罐來疏通脈絡,效果比較明顯。但對於一些慢性疲勞和出血性的疾病、急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患有心臟病、皮膚損傷的人,以及孕婦、女性月經期、醉酒後及年老體衰的人,都不宜拔罐。

拔罐療法的體位應保持局部平坦、鬆弛,且能保持一定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於吸拔,而變動體位又會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下,一般多選臥位,易於固定操作,罐具也不易脫落摔碎。

另外,和針灸時會發生“暈針”現象一樣,拔罐也可能出現暈罐的情況。據瞭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噁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

針灸、拔罐、刮痧、艾灸的中醫講究

3.刮痧注意保暖

刮痧適用的疾病範圍比較廣,但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腹瀉、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經、小葉增生、頭痛、食慾不振、牙痛、鼻竇炎等,都可以採用刮痧療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以上疾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建議採用綜合性的治療方法,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

專家提醒,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如脊椎如果力度掌握不好易受傷。太陽穴周圍血管分佈密集,也不建議自行刮。小孩子皮膚比較嫩,因此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另外,過飢、過飽、過渴、過分疲勞、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飯後一小時刮痧。

刮痧治療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否則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刮痧治療會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最好喝杯熱水。

刮痧後不宜立刻洗澡,需等皮膚毛孔閉合後再洗浴,一般建議刮痧後3小時再洗。

針灸、拔罐、刮痧、艾灸的中醫講究

4.艾灸要掌握度

艾灸主要是藉助艾條燃燒後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於人體表面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對經絡系統的良性調節作用,起到疏通經絡、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四季皆可進行。不過,在使用艾灸前,要先到正規醫院辨識體質,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艾灸部位和適宜的灸治時間,而不是盲目在家自己艾灸。

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覺舒服為宜。如果艾灸後感覺不舒適或是心煩躁,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儘管艾葉本身無毒,但是艾煙的濃度過高,長期密閉對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同時對眼鼻也有刺激。

針灸、拔罐、刮痧、艾灸的中醫講究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孕婦、傳染病、高熱昏迷等人群不宜艾灸。施灸時要思想集中,以皮膚紅暈灼熱為佳,一般最多不超過一小時,特別要當心臉、頸、手臂等部位避免灼傷、燙傷。艾灸後不要馬上用冷水,多喝溫開水,以助器官排出毒素。此外還要注意施灸時間,一般不要在飯前空腹和飯後立即施灸。

諮詢專家點擊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