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造反,能否成功?

細說輕語


韓信造反的話,可以選擇在兩個時期內,一是在劉邦擊敗項羽之前,一是在擊敗項羽之後。

如果韓信在劉邦擊敗項羽之前造反,還是有很大的成功幾率;但如果在劉邦擊敗項羽後再造反恐怕難度就很大了。

01

蒯通說韓信,三足鼎立

前203年,韓信平定了魏、趙、代、燕之後,率兵向東將要攻打齊國。漢王劉邦派酈食其勸降齊國,韓信想停止進軍。

蒯通陳說利害,建議韓信繼續進軍。韓信採納了蒯通的建議,平定了齊國。

此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

韓信想自立為代理齊王,劉邦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派張良前去,封韓信為齊王。然後調集韓信軍隊支援劉邦,解救滎陽之圍。

此時,蒯通力勸韓信背叛劉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勢。

這時候,是韓信造反的最佳時機。

其一,韓信佔據了齊國,而齊國基礎一直比較好,韓信可以以此作為基業,圖謀發展。

其二,項羽正在滎陽圍困劉邦,此時派遣武涉前來遊說韓信,希望與他聯合。

其三,韓信與張耳一同領兵攻佔趙國,而且請求劉邦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之後,與張耳一直有相互援助,這是韓信比較可靠的外援。

其四,劉邦撕毀鴻溝協議後,追擊項羽,被項羽擊敗,圍困在滎陽。當時,聯絡韓信、彭越一起出兵,但韓信、彭越都沒有出兵追隨。此時,韓信造反,彭越一定不會跟隨劉邦攻打韓信。

蒯通看到了這個有利局勢,極力遊說韓信造反,但韓信因為劉邦對他有恩而沒有聽從。

當時,韓信想自立為齊王,劉邦大怒。

如果此時張良、陳平沒有及時提醒劉邦,或者劉邦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惹怒了韓信,恐怕韓信也就反了。

但劉邦就是劉邦,韓信就是韓信。儘管蒯通反覆陳述厲害,用“狡兔死,走狗烹”來力勸韓信,但韓信依然猶豫不決。而劉邦卻想明白了,不管你韓信胃口多大,都會滿足你,把韓信堅定地拉在自己一邊,不能讓韓信再添麻煩。一個項羽就夠劉邦難受了,一旦韓信再造反,劉邦就更難處理了。

之所以韓信猶豫不決,恐怕不僅僅出於劉邦對他不錯吧,還是分析一下,韓信造反後,可能出現的結果:

其一,劉邦在項羽手下幾乎就沒有取勝過,之所以在鴻門宴不殺劉邦,或許項羽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裡。

韓信一旦造反,劉邦立馬就會與項羽再次求和,項羽恐怕更擔心韓信而不是劉邦。

這時候,劉邦會與項羽一起,聯合消滅韓信。

如果劉邦沒有了韓信,還真不好對付項羽,這一點項羽應該很清楚,最大的可能是項羽先要消滅韓信。

儘管韓信很厲害,但能否戰勝劉邦與項羽的聯合進攻,很沒有把握。

其二,如果項羽不答應劉邦的請和,聯合韓信先滅掉劉邦,然後再跟韓信一決雄雌。

垓下之戰,劉邦率本部二十萬,劉邦部將劉賈與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彭越率兵數萬,共計約六十萬,那麼韓信統領的軍隊就在二十萬之上,項羽是十萬。

項羽在滎陽圍困劉邦時,可能兵力還要多,此時與韓信二十萬聯合,消滅劉邦不是難事。

那時候,劉邦還沒有得到蕭何從關中增援的二十萬兵力。

不管消滅劉邦之後,與項羽對戰的結果如何,韓信最後的結局肯定比被呂后、蕭何處死要好得多。

劉邦是政治家,韓信、項羽只是軍事家,二者的結局也說明了,軍事家儘管作戰很厲害,但都不是政治家的對手。

因此,此時韓信造反,如果先聯合項羽幹掉劉邦,再打敗項羽,自己做皇帝的可能很大。

但是,既然韓信沒有造反,就說明他比我們更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

更大的可能是劉邦與項羽妥協,聯手先幹掉韓信。就韓信的勢力而言,戰勝劉、項聯軍的幾率不大。

我認為後一個可能更大,也就是韓信成功的幾率並不大。

02

擊敗項羽後造反

垓下之戰,劉邦聯合韓信、彭越、英布等戰勝項羽之後,韓信再造反,那麼成功的幾率就很小了。

其一,劉邦約法三章,很得民心;善於將將,很得將領擁護。

反觀韓信,畢竟是以下犯上,違背根本的道義,難以服眾。

第二,韓信的部屬,有一些是劉邦原來的舊臣部眾,無論情感還是道義,以及功利方面考慮,都會傾向於劉邦。

第三,韓信僅僅是帶兵打仗,沒有穩固的根據地。連續滅掉魏、代、趙、燕、齊等國,並沒有苦心經營,而且就民眾情感上說,更傾向於劉邦。而劉邦卻有蕭何經營的關中作為穩固的後方。

第四,劉邦是集團作戰,而韓信跟項羽差不多是在單打獨鬥。

但是,如果韓信此時造反,像彭越、英布、張耳、韓王信等異姓諸侯王很可能趁機造反。他們能不能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劉邦並不好說,但起碼會給劉邦造成很大的麻煩,嚴重削弱劉邦集團的勢力。

既然韓信也封了楚王,那麼就是另一場楚漢戰爭又會開始了。

但我認為,韓信很可能就是下一個項羽。

理由是:

其一,此時,劉邦已經是最大的諸侯勢力,不管其他異姓諸侯王如何站隊。

其二,劉邦是政治家,有強大的謀士團隊,又有堅實的關中根據地。合縱連橫是劉邦集團的拿手好戲,這是劉邦戰勝項羽的法寶,必定也以此法寶戰勝韓信。

總之,如果韓信在劉邦沒有戰勝項羽之前造反,有很大的贏面,但沒有足夠的把握,關鍵是看項羽的臉色;項羽的態度決定了韓信成功的幾率大小。

如果在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再造反,贏面就不大了,因為爭奪天下需要的是綜合實力,而不僅僅是軍事能力,更不僅僅取決於一個軍事家的能力。


豹眼看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韓信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劉邦開國功臣之一。但是對於這段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一定都清楚,韓信後來被呂后所殺,其實和被劉邦所殺是同一個道理。韓信當時對劉邦開創漢朝可謂是盡心盡責,也付出了很多,而且按照韓信的能力,他也可以造反。那麼如果韓信選擇造反的話,能否成功呢?


其實韓信雖然是劉邦的功臣,但是他們二人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緊密。韓信之所以會追隨劉邦,主要是因為利益使然,沒有利益這個重要的驅動力,韓信是不會對劉邦效忠的。從劉邦和項羽爭鬥時韓信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韓信沒有選擇去幫助劉邦,而是選擇看熱鬧,原因自然是韓信哪個都不想得罪,他只想押對寶,選擇將來的霸主,這樣自己才可以撈到好處。而且韓信這個人不太穩定,在劉邦派人請求韓信來協助自己的時候,韓信當時沒有選擇馬上行動,在這之前他是跟著項羽的,但是項羽沒有重視韓信,所以韓信才選擇了劉邦,沒想到當時劉邦對他也不怎麼樣,所以韓信再次選擇離開,只不過後來被蕭何追了回來。

有了這些經歷之後,其實在韓信心中,他是偏向於劉邦的,但是也不會輕易付出,他只想要為利益而付出,所以在韓信佔領了齊國之後,他就向劉邦提出了要求,只要劉邦給他封一個假齊王,韓信就心甘情願的出兵援助他對付項羽。當時劉邦自然也看出了韓信的這些心思,所以很是氣憤,但是權衡利弊之後,劉邦沒有發作,而是答應了韓信,而且還讓韓信當了真齊王,這下韓信滿意了,後來在他的幫助下,項羽節節敗退,敗給了劉邦。按照當時的形勢來看,韓信幫助哪一方,哪一方就勝利,所以人們也會認為,韓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稱霸一方,他可以選擇造反自立門戶。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韓信這個人雖然很有才能,但是桀驁不馴,他雖然有才,可是手下能幫助他的人很少,不像劉邦一呼百應,還有很多對他忠心的下屬,在這一點上韓信是不如劉邦的。雖然韓信在才智方面是可以做到稱霸一方的,可是在用人放面韓信明顯不足,即便他選擇造反,也會被劉邦滅掉,所以韓信不會因為造反而活下來的。


尚武菌


個人認為韓信如果起兵造反的話,成功的概率還是很低。

有人曾經問劉邦說你能奪得天下,究竟靠的是什麼?項羽你看,戰鬥力比你強,軍事上面的理解比你強,而且對待士兵如此仁慈。各方面都比你這個無賴強得多了,你劉邦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呢?

劉邦就說了我這個人那帶兵打仗比不過韓信,在家裡面管家呢,比不過蕭何,出謀劃策,比不過張良,但是這三個人都歸我所用項羽呢,手裡只有一個范增,自己還不用最後被我給活活耗死。你說你怪誰?

韓信的軍事能力雖然強,但是這個人用人方面或者是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確實差到了極點。比如說他對於劉邦的態度,

劉邦曾經要求他趕緊出兵北上去拿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韓信說我不去,我你答應我的事情都還沒處理完呢,你怎麼能現在就叫我過去打仗呢?劉邦沒跟他廢話,直接跑到他營帳裡面偷了他的虎符,命令軍隊立刻北上。韓信醒過來一看,軍隊已經北上了,那就隨便了。

本來這種事情吃了一次虧,應該稍微有點警醒了結果天下剛統一。也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剛剛死掉,劉邦再一次故技重施,跑到韓信的軍營裡面,把著虎符又給偷出來了。韓信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的薄弱,能力可見一斑。

你在能打你就一個人能打韓信,派出一旅偏師,像彭越一樣襲擊韓信的大後方,韓信就是神通廣大,也分身乏術。

相比較而言,劉邦手裡面有關中有漢中有這樣穩定的大後方有蕭何,這個鐵哥們兒替他管理源源不斷的給他物資和援兵你打仗能耗的過劉邦。

就這一條,就直接命中了韓信的死穴,這個天下不是說你一個人就能拿得下來的,你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團隊,並且做出合理的決斷。在運氣的加成之下,你才能拿得下這個天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韓信有嗎?韓信,沒有韓信手裡就只有軍隊,除了軍隊,他還能幹啥?

況且這個人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也是弱到了極點,你比如說當時劉邦要去殺韓信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提醒韓信說劉邦過來就是為了找你算賬的,但是韓信就是不相信,他說我對於劉榜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信任我,我為什麼要去背叛他呢?結果綁著這個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鍾離妹去見劉邦,最後的結果就是韓信悔不當初啊,以至於最後他蕭何去邀請韓信進呂雉的大門的時候,他還是相信之前的老朋友,生死存亡兩婦人!

軍事能力之強的人。縱觀天下,縱觀歷史,何其之多,但是真正能夠白手起家奪得天下之人又有幾個,劉邦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平常時候無奈稍微多了一點,但別忘記這個人的英雄氣!


漩渦鳴人yy


謝謝悟空小蜜妖精(邀請)。

在西漢初建以後,韓信如果聽從老鄉蒯通的勸說後,起兵造反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成功。為什麼這樣講呢?那麼,下面就請大家分享一下【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的真實觀點和經驗吧!

一,劉邦奪取得天下以後,整個軍隊大權還在韓信手中。過去,韓信麾下的大將,被分封為各路藩王,只要韓信一聲令下,他們很有可能有令則行。


二,劉邦手下的武官,基本上沒有能與韓信有所抗衡滴!韓信的文韜武略,大家不是不知道,那是一個幾千年不遇的奇才。

三,再說了,西漢天下一定,文武百官,哪一個不想過一個榮華富貴的晚年,哪一個還想做無謂的犧牲呢?恐怕,真的到了韓信起兵造反的地步,漢高祖劉邦想調兵遣將,也無人可用了!



總結以上三點,韓信起兵造反,有80/00的勝券在握。

好了,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


首先要說,在歷史的真實情況裡,韓信沒有造反,但劉邦殺韓信是應該的,韓信死的一點都不冤。如果韓信在蒯通遊說下造反,能夠打敗劉邦的的可能性不大。韓信在秦漢兩代是排名第一的大軍事家。司馬遷評價其為不世出,像孔子那樣,幾百年才出現一個這樣的奇才,天下無雙。但韓信絕非一個政治家。

韓信“逼迫”劉邦自己當齊王的時候,蒯通希望韓信被漢三分天下,韓信肯定為自己能不能獨立而思考過。如果自己獨立,肯定是楚漢齊三國鼎立,但肯定是三國裡最弱的一個,韓信先被楚,後背漢,反覆無常的小人是做定了。三國若亡,他的齊國肯定是第一個。但韓信肯定不會反、作為一個大軍事家,大戰略家。韓信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雖然領兵打仗天下無雙。但其他行政,人脈,綜合各個方面自己幾乎是白板。在楚漢齊爭天下的過程中,自己有可能第一個滅亡,。憑藉個人實力很難勝出。兵敗身死,身敗名裂是肯定的。反之,無論投漢還入楚都會都是最大功勞、該集團獲得天下後,他絕對是列土封王。然後就是公侯萬代。然後自己就和上古時期的諸多功臣一樣,有著自己的宗廟和社稷,子孫後代萬世為王。韓信最終倒向劉邦。韓信默認了蒯通計劃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無法接受而已。

首先要說的是蒯通遊說韓信造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韓信的利益,就好比韓信有一個億,有人遊說,我幫你理財,風險巨大,但回報豐厚,但韓信成功,蒯通和韓信共同獲利,如果失敗,損失就是韓信一個人的。韓信之所以不反,首先就是信心不足。韓信是有力背漢而無心背漢,而不是有心背漢而無力背漢,而韓信缺乏領袖氣質和魅力,這不得說,劉邦就是一個極具領袖人格魅力的人。韓信半生孤苦,受盡冷眼歧視,一事無成。連漂母的一碗飯他日後千金償還,更何況劉邦給了他施展才華的舞臺,給予他的重用與厚待,簡直相當於再生父母了。韓信謹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再就是作為軍事家的韓信應該知道,蒯通是策略看上去很美,可行性很差,可以說是蒯通的一廂情願,這個策略是建立在項羽不會被盟的基礎上、就策略本身而言是為霸的策略,不是成天下的策略。


韓信也不具備造反的條件,劉邦表面放權,實際上劉邦處處提防。曹參和灌嬰當時都在韓信麾下,韓信造反這些未必會跟隨韓信,中途譁變倒有肯能。劉邦比韓信大26歲。除在軍事方面之外,劉邦在各個方都高於韓信。劉邦有沛縣的利益集團和新興集團的擁護,項羽有七國老貴族的支持。韓信沒有利益集團擁護支持,也沒有自立造反的資本。造反不是韓信一個人的事情,他是一個利益集團的集體行動。韓信從未建立起自己的嫡系班底和親信軍隊,劉邦也會允許。韓信拿什麼造反自立。將帥之才和帝王之能不是一個概念,韓信還是有些自知之明。

總之,韓信既無利益集團擁護,也沒有嫡系部隊,也缺乏領袖氣質。從個人角度來說,韓信野心不大,韓信最大希望就是封妻廕子,沒有當皇帝的意思,韓信野心,但是他並不願意以背叛劉邦為代價成事。韓信的政治敏感度很低。韓信不會造反,即便造反也不會成功。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韓信其實在“造不造反”上徘徊過,但優柔寡斷終究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韓信造反成不成功,要分兩說,在不同情況下造反,結果會完全不同。

韓信如果在做齊王時搞獨立,天下就會三分



當韓信征戰齊地時,向劉邦要了個“齊王”當,齊國大地被韓信徹底控制,此時,是個絕佳的獨立機會。

當然,對於局勢,韓信的謀士剻通比韓信看得更清,剻通怎麼說的呢?

“……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夫足下有甲兵之眾,據強齊,從燕趙,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糾;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熟慮之!”

剻通意思很明白,這是一個絕佳的三分天下的機會,有人、有錢、有地盤,此時不造反,再無好時機。



韓信動搖了嗎?沒有。於是,剻通再三建議,到了最後,韓信也許動心了,但他給自己找了個不造反的理由,那就是“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還給他封了齊王,再造反,說不過去。”

於是,就這樣,韓信失去了絕佳的造反機會。

如果此時韓信造反,天下三足鼎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韓信和項羽只要不死拼,劉備就可能先被打慘,或被趕回漢中。

而項羽和韓信開戰,項羽的勝算並不高,那麼韓信的成功幾率就會大增。

有人說,韓信的政治能力不行。確實,韓信政治上有些弱,但能夠建國的概率還是很高的,至於能不能治理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韓信如果在劉邦統一後造反,成功的概率會很低



老百姓面對連年戰爭,飽受戰爭之苦,從民意上來說,劉邦統一後,百姓不願意再起戰爭。

而劉邦此時武將和謀士都不少,關鍵是沒有像項羽般的對手了,比時韓信對軍隊的控制能力已經減弱了。

這種情況下,韓信造反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另外,劉邦也沒有多給韓信反應的時間,很快就把韓信從齊王封成了楚王,韓信回到了自己老家,可謂榮歸故里。



楚王還沒坐穩,劉邦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降了韓信的爵位,讓韓信從楚王變成了淮陰侯,此時,韓信就如同被拔掉牙的老虎。

有意思的是,韓信被調到長安後,還真有了造反之意,靠他自己顯然不行了。於是,韓信暗通書信於陳豨,有意做陳狶造反的內應。

可是,陳豨是誰?造反的能力和本錢根本不夠。於是,一不小心,韓信的小動作被呂后抓住了,最後被“鍾殺”。

所以說,韓信來了長安後,韓信造反基本沒有成功的概率。



韓信如果在做齊王時造反,成功概率比較高;如果劉邦統一後造反,成功的概率基本為零。

(我是藍風破曉,喜歡歷史和文化,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藍風破曉


通過了解歷史,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有著較為強悍的能力,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之中,實現著自我價值,今天我們所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他就是韓信。韓信其實早期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帶兵經驗,但是為什麼能夠在擔任將領之後做到戰無不勝呢?這非常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在介紹韓信的事蹟之前,我們要先來簡單說下韓信這個人物。韓信作為西漢時期的開國功臣,自然是擁有著大部分人都望塵莫及的權力。早前只是一介凡夫俗子,而且出身也不是太過於高貴,最早投奔於項羽麾下,但是滿身的能力卻未能得到項羽的賞識。後來又在貴人夏侯嬰的舉薦之下,順利進入到了劉邦的隊伍之中。

加入到劉邦的隊伍中後,韓信的才華得到了施展,韓信開始幫助劉邦分析當時的形勢,並陸續助力劉邦擴大勢力範圍,從征討魏國到背水一戰,我們能夠很明顯感知到韓信的野心。韓信再被封為相國之後,又充分發揮自己的在軍事上的天賦,在西漢四年的時候,在戰場上將二十萬楚軍殺得片甲不留,隨後又在劉邦的關照之下,被封為齊王,趁著局勢尚好乘勝追擊,逼得項羽最後選擇了自刎。項羽由於先前的戰績赫赫,因此也被加上了“戰神”之類的名號,韓信還利用他在軍事上的成績與經驗,與張良一起修訂偏寫了兵書。

分析韓信在軍事上傳奇的原因,肯定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韓信出身卑微,跟隨了劉邦之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容身之地,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抓住一切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韓信其實在軍事上的突出, 離不開他在心理方面的造詣,充分踐行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的道理,利用好別人的軟肋然後逐個擊破,是韓信最高深的地方,另外韓信由於出身原因,見識過不同階級的人生百態,是一個十分通透的人。

另外韓信雖然在之前沒有過統兵的經驗,但是並不代表他對於軍事戰爭就一無所知,他善於觀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機會,總結別人策劃戰爭的教訓與經驗,當自己正式指揮戰爭時,就可以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局勢,總結前人的經驗,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最後我們要提到的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韓信遇到了懂得賞識他的伯樂。蕭何深知韓信是有野心的英雄,再三向劉邦舉薦韓信,最大程度賦予韓信較高的自由,讓韓信有足夠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在軍事上的傲人才能。綜上我們知道,韓信雖然早前沒有領兵經驗,但是後來戰功赫赫,還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歷史雲頂


稍微研究一下歷史的人們,都會有這樣一個認識:歷史就是個瘸子!由於歷史是人創造的,所以人也是個瘸子!

韓信也一樣。上蒼賜予了他天才的軍事秉賦,卻沒有恩賜予他政治家的天賦!

公元206年,劉邦與項羽雙方搏奕於“楚漢戰爭”,如火如荼,難騰餘手之際。作為擁有第三方均等實力並富於天下第一軍事天才的韓信帳前,先後來了兩位準確地審時度勢,勸韓信自立天下的謀辯之士。據《史記》載,先到的名叫武涉。武涉對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左投則漢王勝,右投則楚王勝!意思是你偏幫哪方哪方就勝!自韓信擁兵以來,這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勸他。第二位來勸韓信自立的人,名叫蒯通。蒯通對韓信言: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

並分析了劉邦和項羽兩者的形勢及秉性。指出劉邦的野心是無極的,若幫漢,楚滅則漢必滅韓信;若幫楚,漢滅則天下手到擒來。韓信是可以自立取得天下的。關鍵在於其軍事實力與軍事能力在當時的三方中,是最強的橫手。

可惜了韓信,並沒有認真審慎地重視他們的政論並附諸行動。錯過了最好的自立機會,最終果如蒯通所料,漢勝楚滅而漢王再滅了韓信。

作為千古一絕的天才軍事戰略家的韓信,卻看不清”功高震主必為帝忌”的歷史宿命,終死於劉邦之意,慘死於呂后之手。

歷史就是這樣:軍事天才往往政治弱智,從白起,孔臏,吳起,伍子胥,韓信直至後世歷代,概莫能外。

所以說,歷史是個瘸子,總無完美;人亦瘸子,從無完人!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韓信造反,能否成功,是喜歡歷史人士討論熱門話題。這個問題只有當事人最清楚,現在歷史資料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是人們撰寫的,或多或少可能夾雜感情因素,連史家之絕唱《史記》有人曾對某些事提出懷疑態度。

學習有的歷史資料,感覺韓信造成能成功。學習有的歷史資料,感覺韓信造反不能成功。

韓信在齊地用半渡而擊戰術打敗龍且率領的二十萬齊楚聯軍後,項羽驚恐,派武涉遊說韓信反漢聯楚,蒯通也說韓信功高震主危險,如果韓信這時候反漢聯楚是能成功的,因為劉邦和項羽對峙,雙方都沒有能力來對付韓信,劉邦拿韓信沒辦好,都讓韓信做真齊王了,九江王英布不叛楚歸漢成功了嗎。劉邦違約追擊項羽,還讓韓信,彭越帶兵前來,兩人都沒按期出兵,劉邦又給兩人增加封地,兩人才出兵的。可見,韓信實力性獨立性非常強,劉邦對韓信不敢動武的,只能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其參戰,這說明韓信具備造反條件,如造反會成功的。因為劉邦項羽及其他勢力都沒辦法阻止韓信的。

學習有關歷史資料,韓信造反不會成功的。韓信如造反要有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和一些將領,司馬懿奪權成功是家裡暗養三千亡命徒,劉裕奪權成功是一步步樹立威信積累的,趙匡胤政變成功是有結義兄弟幫忙。韓信加入劉邦陣營好像沒有同夥死黨,劉邦也往韓信隊伍摻沙子,曹參,灌嬰在韓信軍中分別管理步兵和騎兵,曹參和灌嬰貢獻非常大,魏趙代齊不少地盤是曹參灌嬰攻佔的,曹參曾闖入韓信大營質問為什麼不執行劉邦命令,韓信如造反,曹參和灌嬰是反對的而且有能力制止的,劉邦兩次突入韓信軍營,第一次調走韓信部隊,第二次收回韓信兵權,把韓信由齊王改任楚王,韓信事先不知道,說明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說明劉邦身邊沒有韓信真心朋友,韓信和樊噲對話,體現出韓信不會處理好和同僚之間的關係。韓信軍事能力有,搞政治不太成熟,本身就是外來戶,不合心意就跑,還犯過錯誤,不為劉邦危機時刻想辦法,卻為自己利益提出一些要求,劉邦能沒反感嗎,鎮守齊地不反,和鍾離眛在一起時不反,落難時和陳狶想反,這不是自找苦吃嗎,造反也不會成功的。漢初歷史記錄主要是《史記》,這本書對韓信評價很高,曾國藩對韓信戰績提出質疑。

歷史這門知識,說好學,也好學,說不好學,也不好學,過去發生的事情,有些真難以讓人探究明白。


大白白野


韓信造反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其造反的時間。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稍縱即逝,關鍵就在於他能否當機立斷。

1.如果答應了項羽的三分天下,那麼成功幾率很大

從劉邦項羽的交戰記錄來看,除了最後一次垓下一役,每次劉邦都一敗塗地,落荒而逃。所以,如果此時,百戰百勝的項羽與新秀韓信強強聯手,劉邦即便有張良、陳平等謀士,也將毫無勝算。

其實,項羽並非斬盡殺絕之人,從他屢次放過劉邦就可看的出來,除此之外,有軍功之人大部分被封侯,所以項羽、韓信聯手之後,大漢可能不存,而項羽、韓信將分享天下。

2.項羽死後,韓信立刻造反,還有一點機會

為什麼要強調“立刻”兩字,因為自從韓信一路高歌,開拓北方戰場,劉邦笑在臉上,憂在心頭。劉邦自打與韓信秉燭深談後,對韓信建議的戰略大為讚許,再加上劇情完全按著計劃發展,國士無雙,蕭何對韓信的評價絕非戲言。這麼厲害的人物如果動了其他想法,劉邦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於是,項羽死後,劉邦違背垓下之役前許下的諾言,不但立刻奪走韓信的兵權,也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

如果韓信立刻造反,旁邊的彭越也可能馬上響應。那麼劉邦也未必能對付得過來,所以說那時韓信還有一點機會。

3.劉邦登基後,韓信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劉邦登基後,封賞功臣。那些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將士本就為了利而來,劉邦坐擁天下,有的是土地和金銀財寶。所謂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劉邦一搖錢袋子,那麼去斬殺韓信的人將冠蓋相望。

此時,韓信被遷,兵權沒收,原來一手調教出來的親信們也未必還能追隨於他。所以,即使韓信有意造反,為時已晚矣。

結語:蒯通遊說韓信造反之時,時間拿捏得可謂是恰到好處。

蒯通於韓信,就如范增於項羽。他曾經遊說過韓信兩次,韓信用其一計得齊地,已讓劉邦萌生殺心,韓信未用其第二計,錯失造反的最好時機,所以被劉邦反制直至見誅。一個錯誤的決定葬送了他的後半生,既然聽用了蒯通的第一計,為何又不接受第二計呢?一個精通兵法、恣意沙場的將軍,卻不懂得權術,不知道君臣相處之道,韓信如此,其他悍將也如此,相反,那些長於此道的謀士張良、陳平卻都得到善終。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高祖本紀》

我是“讀春秋思無忌”,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也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