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造反,能否成功?

细说轻语


韩信造反的话,可以选择在两个时期内,一是在刘邦击败项羽之前,一是在击败项羽之后。

如果韩信在刘邦击败项羽之前造反,还是有很大的成功几率;但如果在刘邦击败项羽后再造反恐怕难度就很大了。

01

蒯通说韩信,三足鼎立

前203年,韩信平定了魏、赵、代、燕之后,率兵向东将要攻打齐国。汉王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国,韩信想停止进军。

蒯通陈说利害,建议韩信继续进军。韩信采纳了蒯通的建议,平定了齐国。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想自立为代理齐王,刘邦听从了张良、陈平的建议,派张良前去,封韩信为齐王。然后调集韩信军队支援刘邦,解救荥阳之围。

此时,蒯通力劝韩信背叛刘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

这时候,是韩信造反的最佳时机。

其一,韩信占据了齐国,而齐国基础一直比较好,韩信可以以此作为基业,图谋发展。

其二,项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此时派遣武涉前来游说韩信,希望与他联合。

其三,韩信与张耳一同领兵攻占赵国,而且请求刘邦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之后,与张耳一直有相互援助,这是韩信比较可靠的外援。

其四,刘邦撕毁鸿沟协议后,追击项羽,被项羽击败,围困在荥阳。当时,联络韩信、彭越一起出兵,但韩信、彭越都没有出兵追随。此时,韩信造反,彭越一定不会跟随刘邦攻打韩信。

蒯通看到了这个有利局势,极力游说韩信造反,但韩信因为刘邦对他有恩而没有听从。

当时,韩信想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

如果此时张良、陈平没有及时提醒刘邦,或者刘邦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惹怒了韩信,恐怕韩信也就反了。

但刘邦就是刘邦,韩信就是韩信。尽管蒯通反复陈述厉害,用“狡兔死,走狗烹”来力劝韩信,但韩信依然犹豫不决。而刘邦却想明白了,不管你韩信胃口多大,都会满足你,把韩信坚定地拉在自己一边,不能让韩信再添麻烦。一个项羽就够刘邦难受了,一旦韩信再造反,刘邦就更难处理了。

之所以韩信犹豫不决,恐怕不仅仅出于刘邦对他不错吧,还是分析一下,韩信造反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其一,刘邦在项羽手下几乎就没有取胜过,之所以在鸿门宴不杀刘邦,或许项羽根本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

韩信一旦造反,刘邦立马就会与项羽再次求和,项羽恐怕更担心韩信而不是刘邦。

这时候,刘邦会与项羽一起,联合消灭韩信。

如果刘邦没有了韩信,还真不好对付项羽,这一点项羽应该很清楚,最大的可能是项羽先要消灭韩信。

尽管韩信很厉害,但能否战胜刘邦与项羽的联合进攻,很没有把握。

其二,如果项羽不答应刘邦的请和,联合韩信先灭掉刘邦,然后再跟韩信一决雄雌。

垓下之战,刘邦率本部二十万,刘邦部将刘贾与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彭越率兵数万,共计约六十万,那么韩信统领的军队就在二十万之上,项羽是十万。

项羽在荥阳围困刘邦时,可能兵力还要多,此时与韩信二十万联合,消灭刘邦不是难事。

那时候,刘邦还没有得到萧何从关中增援的二十万兵力。

不管消灭刘邦之后,与项羽对战的结果如何,韩信最后的结局肯定比被吕后、萧何处死要好得多。

刘邦是政治家,韩信、项羽只是军事家,二者的结局也说明了,军事家尽管作战很厉害,但都不是政治家的对手。

因此,此时韩信造反,如果先联合项羽干掉刘邦,再打败项羽,自己做皇帝的可能很大。

但是,既然韩信没有造反,就说明他比我们更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更大的可能是刘邦与项羽妥协,联手先干掉韩信。就韩信的势力而言,战胜刘、项联军的几率不大。

我认为后一个可能更大,也就是韩信成功的几率并不大。

02

击败项羽后造反

垓下之战,刘邦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战胜项羽之后,韩信再造反,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很小了。

其一,刘邦约法三章,很得民心;善于将将,很得将领拥护。

反观韩信,毕竟是以下犯上,违背根本的道义,难以服众。

第二,韩信的部属,有一些是刘邦原来的旧臣部众,无论情感还是道义,以及功利方面考虑,都会倾向于刘邦。

第三,韩信仅仅是带兵打仗,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连续灭掉魏、代、赵、燕、齐等国,并没有苦心经营,而且就民众情感上说,更倾向于刘邦。而刘邦却有萧何经营的关中作为稳固的后方。

第四,刘邦是集团作战,而韩信跟项羽差不多是在单打独斗。

但是,如果韩信此时造反,像彭越、英布、张耳、韩王信等异姓诸侯王很可能趁机造反。他们能不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刘邦并不好说,但起码会给刘邦造成很大的麻烦,严重削弱刘邦集团的势力。

既然韩信也封了楚王,那么就是另一场楚汉战争又会开始了。

但我认为,韩信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项羽。

理由是:

其一,此时,刘邦已经是最大的诸侯势力,不管其他异姓诸侯王如何站队。

其二,刘邦是政治家,有强大的谋士团队,又有坚实的关中根据地。合纵连横是刘邦集团的拿手好戏,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法宝,必定也以此法宝战胜韩信。

总之,如果韩信在刘邦没有战胜项羽之前造反,有很大的赢面,但没有足够的把握,关键是看项羽的脸色;项羽的态度决定了韩信成功的几率大小。

如果在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再造反,赢面就不大了,因为争夺天下需要的是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军事能力,更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军事家的能力。


豹眼看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韩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刘邦开国功臣之一。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都清楚,韩信后来被吕后所杀,其实和被刘邦所杀是同一个道理。韩信当时对刘邦开创汉朝可谓是尽心尽责,也付出了很多,而且按照韩信的能力,他也可以造反。那么如果韩信选择造反的话,能否成功呢?


其实韩信虽然是刘邦的功臣,但是他们二人的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紧密。韩信之所以会追随刘邦,主要是因为利益使然,没有利益这个重要的驱动力,韩信是不会对刘邦效忠的。从刘邦和项羽争斗时韩信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韩信没有选择去帮助刘邦,而是选择看热闹,原因自然是韩信哪个都不想得罪,他只想押对宝,选择将来的霸主,这样自己才可以捞到好处。而且韩信这个人不太稳定,在刘邦派人请求韩信来协助自己的时候,韩信当时没有选择马上行动,在这之前他是跟着项羽的,但是项羽没有重视韩信,所以韩信才选择了刘邦,没想到当时刘邦对他也不怎么样,所以韩信再次选择离开,只不过后来被萧何追了回来。

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其实在韩信心中,他是偏向于刘邦的,但是也不会轻易付出,他只想要为利益而付出,所以在韩信占领了齐国之后,他就向刘邦提出了要求,只要刘邦给他封一个假齐王,韩信就心甘情愿的出兵援助他对付项羽。当时刘邦自然也看出了韩信的这些心思,所以很是气愤,但是权衡利弊之后,刘邦没有发作,而是答应了韩信,而且还让韩信当了真齐王,这下韩信满意了,后来在他的帮助下,项羽节节败退,败给了刘邦。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韩信帮助哪一方,哪一方就胜利,所以人们也会认为,韩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称霸一方,他可以选择造反自立门户。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韩信这个人虽然很有才能,但是桀骜不驯,他虽然有才,可是手下能帮助他的人很少,不像刘邦一呼百应,还有很多对他忠心的下属,在这一点上韩信是不如刘邦的。虽然韩信在才智方面是可以做到称霸一方的,可是在用人放面韩信明显不足,即便他选择造反,也会被刘邦灭掉,所以韩信不会因为造反而活下来的。


尚武菌


个人认为韩信如果起兵造反的话,成功的概率还是很低。

有人曾经问刘邦说你能夺得天下,究竟靠的是什么?项羽你看,战斗力比你强,军事上面的理解比你强,而且对待士兵如此仁慈。各方面都比你这个无赖强得多了,你刘邦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呢?

刘邦就说了我这个人那带兵打仗比不过韩信,在家里面管家呢,比不过萧何,出谋划策,比不过张良,但是这三个人都归我所用项羽呢,手里只有一个范增,自己还不用最后被我给活活耗死。你说你怪谁?

韩信的军事能力虽然强,但是这个人用人方面或者是对于人情世故的处理方面确实差到了极点。比如说他对于刘邦的态度,

刘邦曾经要求他赶紧出兵北上去拿下赵国,魏国,燕国,齐国,韩信说我不去,我你答应我的事情都还没处理完呢,你怎么能现在就叫我过去打仗呢?刘邦没跟他废话,直接跑到他营帐里面偷了他的虎符,命令军队立刻北上。韩信醒过来一看,军队已经北上了,那就随便了。

本来这种事情吃了一次亏,应该稍微有点警醒了结果天下刚统一。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刚刚死掉,刘邦再一次故技重施,跑到韩信的军营里面,把着虎符又给偷出来了。韩信对于人情世故的处理方面的薄弱,能力可见一斑。

你在能打你就一个人能打韩信,派出一旅偏师,像彭越一样袭击韩信的大后方,韩信就是神通广大,也分身乏术。

相比较而言,刘邦手里面有关中有汉中有这样稳定的大后方有萧何,这个铁哥们儿替他管理源源不断的给他物资和援兵你打仗能耗的过刘邦。

就这一条,就直接命中了韩信的死穴,这个天下不是说你一个人就能拿得下来的,你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团队,并且做出合理的决断。在运气的加成之下,你才能拿得下这个天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韩信有吗?韩信,没有韩信手里就只有军队,除了军队,他还能干啥?

况且这个人对于人情世故的处理方面也是弱到了极点,你比如说当时刘邦要去杀韩信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提醒韩信说刘邦过来就是为了找你算账的,但是韩信就是不相信,他说我对于刘榜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信任我,我为什么要去背叛他呢?结果绑着这个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钟离妹去见刘邦,最后的结果就是韩信悔不当初啊,以至于最后他萧何去邀请韩信进吕雉的大门的时候,他还是相信之前的老朋友,生死存亡两妇人!

军事能力之强的人。纵观天下,纵观历史,何其之多,但是真正能够白手起家夺得天下之人又有几个,刘邦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平常时候无奈稍微多了一点,但别忘记这个人的英雄气!


漩涡鸣人yy


谢谢悟空小蜜妖精(邀请)。

在西汉初建以后,韩信如果听从老乡蒯通的劝说后,起兵造反的话,很有可能就会成功。为什么这样讲呢?那么,下面就请大家分享一下【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的真实观点和经验吧!

一,刘邦夺取得天下以后,整个军队大权还在韩信手中。过去,韩信麾下的大将,被分封为各路藩王,只要韩信一声令下,他们很有可能有令则行。


二,刘邦手下的武官,基本上没有能与韩信有所抗衡滴!韩信的文韬武略,大家不是不知道,那是一个几千年不遇的奇才。

三,再说了,西汉天下一定,文武百官,哪一个不想过一个荣华富贵的晚年,哪一个还想做无谓的牺牲呢?恐怕,真的到了韩信起兵造反的地步,汉高祖刘邦想调兵遣将,也无人可用了!



总结以上三点,韩信起兵造反,有80/00的胜券在握。

好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


首先要说,在历史的真实情况里,韩信没有造反,但刘邦杀韩信是应该的,韩信死的一点都不冤。如果韩信在蒯通游说下造反,能够打败刘邦的的可能性不大。韩信在秦汉两代是排名第一的大军事家。司马迁评价其为不世出,像孔子那样,几百年才出现一个这样的奇才,天下无双。但韩信绝非一个政治家。

韩信“逼迫”刘邦自己当齐王的时候,蒯通希望韩信被汉三分天下,韩信肯定为自己能不能独立而思考过。如果自己独立,肯定是楚汉齐三国鼎立,但肯定是三国里最弱的一个,韩信先被楚,后背汉,反复无常的小人是做定了。三国若亡,他的齐国肯定是第一个。但韩信肯定不会反、作为一个大军事家,大战略家。韩信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虽然领兵打仗天下无双。但其他行政,人脉,综合各个方面自己几乎是白板。在楚汉齐争天下的过程中,自己有可能第一个灭亡,。凭借个人实力很难胜出。兵败身死,身败名裂是肯定的。反之,无论投汉还入楚都会都是最大功劳、该集团获得天下后,他绝对是列土封王。然后就是公侯万代。然后自己就和上古时期的诸多功臣一样,有着自己的宗庙和社稷,子孙后代万世为王。韩信最终倒向刘邦。韩信默认了蒯通计划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

首先要说的是蒯通游说韩信造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韩信的利益,就好比韩信有一个亿,有人游说,我帮你理财,风险巨大,但回报丰厚,但韩信成功,蒯通和韩信共同获利,如果失败,损失就是韩信一个人的。韩信之所以不反,首先就是信心不足。韩信是有力背汉而无心背汉,而不是有心背汉而无力背汉,而韩信缺乏领袖气质和魅力,这不得说,刘邦就是一个极具领袖人格魅力的人。韩信半生孤苦,受尽冷眼歧视,一事无成。连漂母的一碗饭他日后千金偿还,更何况刘邦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的重用与厚待,简直相当于再生父母了。韩信谨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再就是作为军事家的韩信应该知道,蒯通是策略看上去很美,可行性很差,可以说是蒯通的一厢情愿,这个策略是建立在项羽不会被盟的基础上、就策略本身而言是为霸的策略,不是成天下的策略。


韩信也不具备造反的条件,刘邦表面放权,实际上刘邦处处提防。曹参和灌婴当时都在韩信麾下,韩信造反这些未必会跟随韩信,中途哗变倒有肯能。刘邦比韩信大26岁。除在军事方面之外,刘邦在各个方都高于韩信。刘邦有沛县的利益集团和新兴集团的拥护,项羽有七国老贵族的支持。韩信没有利益集团拥护支持,也没有自立造反的资本。造反不是韩信一个人的事情,他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韩信从未建立起自己的嫡系班底和亲信军队,刘邦也会允许。韩信拿什么造反自立。将帅之才和帝王之能不是一个概念,韩信还是有些自知之明。

总之,韩信既无利益集团拥护,也没有嫡系部队,也缺乏领袖气质。从个人角度来说,韩信野心不大,韩信最大希望就是封妻荫子,没有当皇帝的意思,韩信野心,但是他并不愿意以背叛刘邦为代价成事。韩信的政治敏感度很低。韩信不会造反,即便造反也不会成功。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韩信其实在“造不造反”上徘徊过,但优柔寡断终究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韩信造反成不成功,要分两说,在不同情况下造反,结果会完全不同。

韩信如果在做齐王时搞独立,天下就会三分



当韩信征战齐地时,向刘邦要了个“齐王”当,齐国大地被韩信彻底控制,此时,是个绝佳的独立机会。

当然,对于局势,韩信的谋士剻通比韩信看得更清,剻通怎么说的呢?

“……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夫足下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纠;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虑之!”

剻通意思很明白,这是一个绝佳的三分天下的机会,有人、有钱、有地盘,此时不造反,再无好时机。



韩信动摇了吗?没有。于是,剻通再三建议,到了最后,韩信也许动心了,但他给自己找了个不造反的理由,那就是“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还给他封了齐王,再造反,说不过去。”

于是,就这样,韩信失去了绝佳的造反机会。

如果此时韩信造反,天下三足鼎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韩信和项羽只要不死拼,刘备就可能先被打惨,或被赶回汉中。

而项羽和韩信开战,项羽的胜算并不高,那么韩信的成功几率就会大增。

有人说,韩信的政治能力不行。确实,韩信政治上有些弱,但能够建国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至于能不能治理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韩信如果在刘邦统一后造反,成功的概率会很低



老百姓面对连年战争,饱受战争之苦,从民意上来说,刘邦统一后,百姓不愿意再起战争。

而刘邦此时武将和谋士都不少,关键是没有像项羽般的对手了,比时韩信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已经减弱了。

这种情况下,韩信造反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另外,刘邦也没有多给韩信反应的时间,很快就把韩信从齐王封成了楚王,韩信回到了自己老家,可谓荣归故里。



楚王还没坐稳,刘邦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降了韩信的爵位,让韩信从楚王变成了淮阴侯,此时,韩信就如同被拔掉牙的老虎。

有意思的是,韩信被调到长安后,还真有了造反之意,靠他自己显然不行了。于是,韩信暗通书信于陈豨,有意做陈狶造反的内应。

可是,陈豨是谁?造反的能力和本钱根本不够。于是,一不小心,韩信的小动作被吕后抓住了,最后被“钟杀”。

所以说,韩信来了长安后,韩信造反基本没有成功的概率。



韩信如果在做齐王时造反,成功概率比较高;如果刘邦统一后造反,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

(我是蓝风破晓,喜欢历史和文化,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蓝风破晓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有着较为强悍的能力,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实现着自我价值,今天我们所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他就是韩信。韩信其实早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带兵经验,但是为什么能够在担任将领之后做到战无不胜呢?这非常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在介绍韩信的事迹之前,我们要先来简单说下韩信这个人物。韩信作为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自然是拥有着大部分人都望尘莫及的权力。早前只是一介凡夫俗子,而且出身也不是太过于高贵,最早投奔于项羽麾下,但是满身的能力却未能得到项羽的赏识。后来又在贵人夏侯婴的举荐之下,顺利进入到了刘邦的队伍之中。

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中后,韩信的才华得到了施展,韩信开始帮助刘邦分析当时的形势,并陆续助力刘邦扩大势力范围,从征讨魏国到背水一战,我们能够很明显感知到韩信的野心。韩信再被封为相国之后,又充分发挥自己的在军事上的天赋,在西汉四年的时候,在战场上将二十万楚军杀得片甲不留,随后又在刘邦的关照之下,被封为齐王,趁着局势尚好乘胜追击,逼得项羽最后选择了自刎。项羽由于先前的战绩赫赫,因此也被加上了“战神”之类的名号,韩信还利用他在军事上的成绩与经验,与张良一起修订偏写了兵书。

分析韩信在军事上传奇的原因,肯定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韩信出身卑微,跟随了刘邦之后,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容身之地,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抓住一切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韩信其实在军事上的突出, 离不开他在心理方面的造诣,充分践行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道理,利用好别人的软肋然后逐个击破,是韩信最高深的地方,另外韩信由于出身原因,见识过不同阶级的人生百态,是一个十分通透的人。

另外韩信虽然在之前没有过统兵的经验,但是并不代表他对于军事战争就一无所知,他善于观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总结别人策划战争的教训与经验,当自己正式指挥战争时,就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局势,总结前人的经验,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韩信遇到了懂得赏识他的伯乐。萧何深知韩信是有野心的英雄,再三向刘邦举荐韩信,最大程度赋予韩信较高的自由,让韩信有足够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在军事上的傲人才能。综上我们知道,韩信虽然早前没有领兵经验,但是后来战功赫赫,还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历史云顶


稍微研究一下历史的人们,都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历史就是个瘸子!由于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人也是个瘸子!

韩信也一样。上苍赐予了他天才的军事秉赋,却没有恩赐予他政治家的天赋!

公元206年,刘邦与项羽双方搏奕于“楚汉战争”,如火如荼,难腾余手之际。作为拥有第三方均等实力并富于天下第一军事天才的韩信帐前,先后来了两位准确地审时度势,劝韩信自立天下的谋辩之士。据《史记》载,先到的名叫武涉。武涉对韩信说: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意思是你偏帮哪方哪方就胜!自韩信拥兵以来,这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劝他。第二位来劝韩信自立的人,名叫蒯通。蒯通对韩信言: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

并分析了刘邦和项羽两者的形势及秉性。指出刘邦的野心是无极的,若帮汉,楚灭则汉必灭韩信;若帮楚,汉灭则天下手到擒来。韩信是可以自立取得天下的。关键在于其军事实力与军事能力在当时的三方中,是最强的横手。

可惜了韩信,并没有认真审慎地重视他们的政论并附诸行动。错过了最好的自立机会,最终果如蒯通所料,汉胜楚灭而汉王再灭了韩信。

作为千古一绝的天才军事战略家的韩信,却看不清”功高震主必为帝忌”的历史宿命,终死于刘邦之意,惨死于吕后之手。

历史就是这样:军事天才往往政治弱智,从白起,孔膑,吴起,伍子胥,韩信直至后世历代,概莫能外。

所以说,历史是个瘸子,总无完美;人亦瘸子,从无完人!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韩信造反,能否成功,是喜欢历史人士讨论热门话题。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最清楚,现在历史资料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是人们撰写的,或多或少可能夹杂感情因素,连史家之绝唱《史记》有人曾对某些事提出怀疑态度。

学习有的历史资料,感觉韩信造成能成功。学习有的历史资料,感觉韩信造反不能成功。

韩信在齐地用半渡而击战术打败龙且率领的二十万齐楚联军后,项羽惊恐,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联楚,蒯通也说韩信功高震主危险,如果韩信这时候反汉联楚是能成功的,因为刘邦和项羽对峙,双方都没有能力来对付韩信,刘邦拿韩信没办好,都让韩信做真齐王了,九江王英布不叛楚归汉成功了吗。刘邦违约追击项羽,还让韩信,彭越带兵前来,两人都没按期出兵,刘邦又给两人增加封地,两人才出兵的。可见,韩信实力性独立性非常强,刘邦对韩信不敢动武的,只能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其参战,这说明韩信具备造反条件,如造反会成功的。因为刘邦项羽及其他势力都没办法阻止韩信的。

学习有关历史资料,韩信造反不会成功的。韩信如造反要有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和一些将领,司马懿夺权成功是家里暗养三千亡命徒,刘裕夺权成功是一步步树立威信积累的,赵匡胤政变成功是有结义兄弟帮忙。韩信加入刘邦阵营好像没有同伙死党,刘邦也往韩信队伍掺沙子,曹参,灌婴在韩信军中分别管理步兵和骑兵,曹参和灌婴贡献非常大,魏赵代齐不少地盘是曹参灌婴攻占的,曹参曾闯入韩信大营质问为什么不执行刘邦命令,韩信如造反,曹参和灌婴是反对的而且有能力制止的,刘邦两次突入韩信军营,第一次调走韩信部队,第二次收回韩信兵权,把韩信由齐王改任楚王,韩信事先不知道,说明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说明刘邦身边没有韩信真心朋友,韩信和樊哙对话,体现出韩信不会处理好和同僚之间的关系。韩信军事能力有,搞政治不太成熟,本身就是外来户,不合心意就跑,还犯过错误,不为刘邦危机时刻想办法,却为自己利益提出一些要求,刘邦能没反感吗,镇守齐地不反,和钟离眛在一起时不反,落难时和陈狶想反,这不是自找苦吃吗,造反也不会成功的。汉初历史记录主要是《史记》,这本书对韩信评价很高,曾国藩对韩信战绩提出质疑。

历史这门知识,说好学,也好学,说不好学,也不好学,过去发生的事情,有些真难以让人探究明白。


大白白野


韩信造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造反的时间。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稍纵即逝,关键就在于他能否当机立断。

1.如果答应了项羽的三分天下,那么成功几率很大

从刘邦项羽的交战记录来看,除了最后一次垓下一役,每次刘邦都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所以,如果此时,百战百胜的项羽与新秀韩信强强联手,刘邦即便有张良、陈平等谋士,也将毫无胜算。

其实,项羽并非斩尽杀绝之人,从他屡次放过刘邦就可看的出来,除此之外,有军功之人大部分被封侯,所以项羽、韩信联手之后,大汉可能不存,而项羽、韩信将分享天下。

2.项羽死后,韩信立刻造反,还有一点机会

为什么要强调“立刻”两字,因为自从韩信一路高歌,开拓北方战场,刘邦笑在脸上,忧在心头。刘邦自打与韩信秉烛深谈后,对韩信建议的战略大为赞许,再加上剧情完全按着计划发展,国士无双,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绝非戏言。这么厉害的人物如果动了其他想法,刘邦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于是,项羽死后,刘邦违背垓下之役前许下的诺言,不但立刻夺走韩信的兵权,也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

如果韩信立刻造反,旁边的彭越也可能马上响应。那么刘邦也未必能对付得过来,所以说那时韩信还有一点机会。

3.刘邦登基后,韩信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刘邦登基后,封赏功臣。那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将士本就为了利而来,刘邦坐拥天下,有的是土地和金银财宝。所谓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一摇钱袋子,那么去斩杀韩信的人将冠盖相望。

此时,韩信被迁,兵权没收,原来一手调教出来的亲信们也未必还能追随于他。所以,即使韩信有意造反,为时已晚矣。

结语:蒯通游说韩信造反之时,时间拿捏得可谓是恰到好处。

蒯通于韩信,就如范增于项羽。他曾经游说过韩信两次,韩信用其一计得齐地,已让刘邦萌生杀心,韩信未用其第二计,错失造反的最好时机,所以被刘邦反制直至见诛。一个错误的决定葬送了他的后半生,既然听用了蒯通的第一计,为何又不接受第二计呢?一个精通兵法、恣意沙场的将军,却不懂得权术,不知道君臣相处之道,韩信如此,其他悍将也如此,相反,那些长于此道的谋士张良、陈平却都得到善终。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高祖本纪》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