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人的鄉愁——烏龍頭打滷麵

我國北方各族人民都喜歡吃麵食,而各地的麵食又以取材和製作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特色,今天請隨我將座標移到西北文化古城——天水,瞭解一下這裡的特有的美食——烏龍頭打滷麵。

天水人的鄉愁——烏龍頭打滷麵

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天水歷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這裡有很多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距今8000年的“大地灣遺址”、有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還有伏羲廟、玉泉觀等等不勝枚舉。

天水人的鄉愁——烏龍頭打滷麵

天水地處秦嶺北麓,屬華北、華中、蒙新和喜瑪拉雅植物交匯處,樹種成分複雜,森林資源豐富。這裡盛產一種名貴的野菜——烏龍頭。

烏龍頭學名楤木,屬五加科,食用的烏龍頭其實是這種樹木的苞芽。每年初夏,蘊含了一個冬天能量的樹木開始發芽,清晨烏龍頭的苞芽從滿是棘刺的樹幹裡擠出來。它生長極快,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可以從苞芽狀態發展成葉子,天水地區的採食烏龍頭時,喜歡未長葉的,還是子彈頭狀指尖大小的,所以人們要從天矇矇亮時開始採摘,不然等長出葉子就變成苦味了。

新採來的的烏龍頭要用刀一剖兩半,用開水煮過再投入涼水中浸泡,這樣可以去除原有的一些苦味,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涼拌也好,燉肉也好,甩開腮幫子大快朵頤就是了。

天水人的鄉愁——烏龍頭打滷麵

“烏龍頭打滷麵”是以烏龍頭為主菜的打滷麵,是天水地區特有的一種麵食。製作烏龍頭打滷麵時,先將烏龍頭、豆腐、芹菜、木耳、胡蘿蔔、黃花菜、雞蛋皮、豬肉、夾板肉等切成小塊或片,炒成臊子,再放丸子加水燒開,調入水澱粉熬至粘稠,最後調味製成湯頭備用。麵條可依據喜好多種選擇,家庭一般採用拉條或擀麵,飯館裡一般是扯麵,就像久負盛名的蘭州牛肉麵一樣,由專門的師傅手工拉扯而成,可以選擇寬細薄厚。在麵館窗口前叫一聲“細的”、或“寬的”、或“韭葉”即可,師傅會馬上下手製作,一拉一扯,四五個來回,一把麵條就被甩入鍋中。再等水開,撈麵師傅用長筷在鍋中來回撥拉幾下再一攪,一團麵條便繞在筷子上,隨即順著鍋邊撈入碗中,澆入做好的烏龍頭湯頭,調入噴香的辣椒油,一碗熱騰騰的烏龍頭打滷麵便呈現在食客面前。食客端碗入座,用筷子上下攪拌幾下,此時粘稠的湯頭會充分的掛在每一根麵條上,混合著辣椒油的香味,吸溜吸溜一飽口福。

天水人的鄉愁——烏龍頭打滷麵

烏龍頭季節性強,採摘週期短,素有“過了五月五,打滷麵不入口”的說法,可見烏龍頭打滷麵在天水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天水,烏龍頭打滷麵時地方特色美食,更是很多身處外地天水人的鄉愁。很多在外拼搏的天水人只要回到天水,首當其衝用打滷麵解饞。身在北京的潘石屹就土生土長的天水人,他的兒媳當初開餐館慘敗,在老潘的指點下就是靠一碗打滷麵逆襲成功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