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被杀后,隋朝军队主要领导者是谁?

司徒王朗


隋朝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南陈后,开始逐渐将原本分散的中、外兵权集中,《资治通鉴》和《隋书卷四十七韦世康传》记载,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也就是说,除了留守长安的中兵主力,外派的中兵和外兵只有并州(山西方向,监视突厥)、扬州(长江下游,控扼刚刚平定的江南陈朝旧地)、益州(西南方向,监视立国很久的鲜卑族割据政权吐谷浑)和荆州(长江中游,监视附庸国西梁)四个重兵集团,且其中的三个由亲王(并州总管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扬州总管秦王杨俊;益州总管蜀王杨秀)任总管,荆州总管韦世康则是心腹重臣、关中望族。这表明,隋朝一统天下后,采取了将兵权集中在皇族手中、外兵主要针对边境假想敌的部署方式。

但这种方式随着隋文帝的去世而变得支离破碎。

并州方向,杨广被征为太子后由他的弟弟汉王杨谅统率其兵力,号称“天下精兵所聚”,但杨谅在杨广继位后随即起兵造反,被平定后并州兵力被杨广大量抽调到辽东征讨高句丽,损失惨重。不过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被突厥始毕可汗亲率的十万主力围困在雁门关,最终虽然是靠间道求助于始毕可汗之妻——隋朝义成公主才解围,但突厥军毕竟也未能攻入关内,表明并州军实力仍然可观。主力驻晋阳、雁门,河东、西河等郡也有一定驻军,统归太原留守指挥。隋炀帝被杀时,太原留守李渊已经起兵并攻克长安,拥立傀儡皇帝代王杨侑(隋炀帝长孙隋恭帝),自称大丞相、唐王,雁门、河东、西河等地守军或归附李渊,或被李渊消灭,或依附东突厥(如刘武周),可以说,隋朝的并州重兵集团已经不复存在。

扬州、荆州方向,原本的军队因征讨辽东被抽调一空,但隋炀帝下江南时将中兵主力“骁果”率领南下,这支军队是隋炀帝的亲兵,也是隋朝主力中的主力。但当隋炀帝流露出打算割据江南终老的情绪后,大多为关中人的“骁果”不断逃亡,隋炀帝采用武力镇压,最终激变“骁果”,酿成大业十四年三月丙辰(公元618年4月11日)的“骁果之变”,隋炀帝被“骁果”叛军杀害,叛军拥立宇文化及为“许皇帝”,北上回归故里,但此时关中已属李渊,洛阳则为王世充拥立的越王杨侗(皇泰主)占领,河南大多数地盘归李密,山东、河北则有依附李渊的李勣和自称夏王的窦建德等,叛军进退维谷,内部不断内讧削弱,结果先被称臣于皇泰主的李密击败,后遭窦建德消灭,这个“最重的重兵集团”就此土崩瓦解。

河北方向因征辽的原因原本集中了不小的兵力,但先有杨玄感之变,后有中原大乱,隋朝无力再向河北、辽东输送物资、给养和援兵,这里的重兵逐渐散去,其中能战者如张须陀、来护儿等部大多在山东等地的混战中被各路割据势力消灭殆尽,或归附各势力,如裴仁基就归属了李密。

关中是隋朝根本,留下了以代王杨侑为名义统帅的一些兵力,以西都长安为中心,隋炀帝死前长安已被李渊占领,但代王杨侑名义上却被尊为“皇帝”,因此关中和西北方向的隋军,理论上仍然服从代王指挥。不久后李渊称帝,关中隋军大部被唐兼并,编为府兵(唐初军府大半在关中一带),少数则割据自立(如李轨、薛举)或投奔突厥(如梁师都)。

隋炀帝嫌长安漕运、进取不便,修建了洛阳新城并迁都于此,自己南下扬州后留下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这支军队既有中兵也有外兵,是仅次于扬州“骁果”和中军主力、当时隋朝战斗力第二强的重兵集团,正因为强,所以才能凭借一介孤城击退兵多粮足的李密军,并在李世民猛烈攻击下长期坚守。隋炀帝死时东都隋军的最高指挥为留镇东都的越王杨侗(隋炀帝嫡次孙),以下是两名留守元文都、段达,但实力最雄厚的则是王世充,隋炀帝死讯抵达洛阳后,王世充、元文都、段达尊杨侗为皇帝(皇泰主),不到一年后王世充废黜杨侗,自立为郑皇帝,隋朝的这支重兵集团就此变成了“郑军”,后被唐所消灭。

“骁果”北上后隋朝在江南仍留下了不少军队,由江都留守陈棱(因曾出兵宝岛名垂青史)统领,但南方肖铣、杜伏威、李子通等随即也起兵反隋,陈棱部不久就溃散了。

至于另外两个隋文帝时代的重兵集团——益州和荆州,因为隋炀帝时吐谷浑衰落、西梁被取消,没有驻屯重兵的必要,早已名存实亡了。


李厚何


隋炀帝被杀以后,隋朝就已经实存名亡了,那些隋朝军队其实变成了军阀手中的工具。

主要就是杀害隋炀帝的那些人。这里介绍一下隋炀帝的死亡经过。

“好头颈,谁当斫之!”

江都迷楼的寝殿里一个男人手握铜镜,不无惆怅地叹了这一句。镜里映着一张留有美须,五官端重的脸,以美学而论,确是一颗好头颈。

这颗人头是属于杨广的。杨广搬到扬州已经快二年了。

而且此时,杨广大帝还有另一个极其响亮的称号:太上皇。那是长安的李渊送给他的。杨广陛下的职务涨了一级,但他本人应该不会高兴。

现在唯一能让他高兴的只有眼前的美景了。

闲暇时候,杨广经常登上迷楼的高处,迷楼是他在江都修建的一座高楼。建筑规格相当高,楼接楼,房套房,陌生人譬如刘姥姥们进了去,肯定迷路走不出来。另,迷楼是杨广亲自取的名。

如同楼名,杨广的心头大概也是一片迷茫吧。

仰望星空,杨广的眼神异常空洞。

不过数年间,富强的帝国四分五裂,硝烟遍布神州大地,当年离开时,他还跟没能同行的宫女许诺,让大家注意保养,明年我就回来(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看来,只能放那些宫女的鸽子了,中原再也不回去了,那些美丽的妃子再也见不着,他再也没有平定中原的信心,也没有称雄天下的壮志。

雄心勃勃的天子可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着青衫短裤,驻着拐杖,形态颇似逛頣和园的普通老汉。

史书所记,退朝之后,杨广就会换上这一身蹬三轮的打扮,在行宫的楼台馆舍里游走,眼睛贪婪地望着这美丽的一切。一直到了夜晚,才恋恋不舍得回寝殿。

江山如此多娇,侬真想再活五百年。

史书将此事记下,以印证杨广的荒诞。外面烽火四起,不想着出去平定,却天天搞自助游,这实在不像话。

可是,谁又能理解杨广此刻的心情,曾经的杨广也算有为青年,修长城,凿运河,通西域,平边乱,收四夷。但数场大败洗尽了他的英雄气。现在的他已经看到自己悲惨的结局。

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心有壮志的人发现自己的软弱无力。

也只有看不尽的美景,醉人的烈酒能麻醉自己吧。只有这些才能暂时消除内心的惶恐,无比的失望与绝望吧。

李密,李渊,窦建德,还有天下的群豪,你们都想取我这项上人头吧。

来吧,我等着你们。

杨广没有料到,最终取他人头的不是外面的豪杰,而是他最信任的骁果。

骁果军是杨广的御林军,这支军队由军中壮士挑出,有一些还是死囚犯里捡出来的,左臂刺以血鹰,以示效忠。

想起事的人正是率领骁果军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此人扶风人,小时候是杀猪的,也不知道怎么的就从了军,还成了杨广的亲信,此时率领着一万骁果军驻在东城。

其实也不是司马德戡想杀杨广,他是被逼的。最近这段时间,司马德戡发现部下情绪相当不稳定,断断续续还有些骁果兵逃跑了。骁果兵逃跑也不能怪这些人没组织没纪律,其实都是杨广逼的,杨广这些日子正在策划迁都丹阳,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骁果军都是关中人,老婆孩子多在老家,跑到扬州本以为度个假,来年还能回去,现在竟然要迁到长江以南,那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手下的兵一个个逃跑,要是追查起来,司马德戡怕是脱不了干系。为了摆脱困境,司马德戡先生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认为是馊主意。

这个办法是:要是骁果大规模逃亡,那我也逃!

为了实现胜利大逃亡,司马德戡串联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人身份各有不同,计有杨广的秘书(内史舍人),各种武将(虎牙郎将,鹰扬郎将),替杨广管印章的(符玺郎牛),门下省助理(直长)以及管城门的,看病的,站岗的以及宫女太监等等。从规模之广来看,司马德戡不逃则已,一逃就要把江都给掏空了。

史书记司马德戡阴险,看来,史书诚不欺人,但史书忘了记,这个人有点笨,你拉扰这么多人逃跑,到时虽然可以让杨广抓这个顾不了那个,但未兔人多了坏事,走漏了风声。

司马德戡大概是不知道保密是怎么回事,不但大搞串联,还毫不避讳,经常跟这些人到酒楼开会,聚众赌博,称兄道弟,并公然讨论逃跑事宜。

消息传到了宫内。

杨广的发妻

一个宫人决定告发司马德戡,她不是第一个听到消息的人,但应该是第一个决定告发的人。这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但估计地位比较低,无法在杨广面前说上话,于是,她要告发,只有找自己的主管领导,也就是后宫之主的皇后。

皇后姓萧,史称萧皇后,出身高贵,是西梁孝明帝的女儿,但生又贫苦,因为出生在二月,那时我国盛行封建迷信,认为二月生的儿女不吉利,就送了出去。导致萧氏生为公主,生活水平却跟跟劳动人民保持高度一致辞(躬亲劳苦)。

当然,自从嫁给杨广之后,她还是过上了好日子。杨广虽然好色,但跟萧氏关系很好,基本做到了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这大概跟关于萧氏的预言有关,隋唐最著盛名的算命先生袁天纲给了她八个字:“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听到宫女的报告后,萧后沉默了一会,然后告诉她:

“好吧,你去奏禀圣上吧。”

出来后,这位正直而勇敢的宫女被拉到宫外斩首,罪名是妄议朝政!

据说驼鸟在碰到危险时会将脑袋伸进土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驼鸟只是将头靠近地面,侦察敌情以及伪装自己,世界上,真正在危险面前将头钻进土里的,应该是人这种生物。

不久之后,又有宫女报告听到宿卫的士兵在低声谈谋反的事,请求将这一情报禀报给杨广。

萧氏拦住了她: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无可救了,告诉圣上这些话,无非是让圣上徒增烦恼。”

二十九年前,只有九岁的萧氏嫁给了杨广,这么多年,她见证过杨广的谋略(主要是阴谋),也共享过杨广的荣耀,现在一切都要结束了。

宇文家的三兄弟

事情已经无可逆转的朝最终点奔驰而去,司马德戡甚至已经定了日子,就在三月十五左右大家集体跑路,不知道谁发令枪由谁打响。

照司马德戡的计划来看,还不是最糟糕的,毕竟司马德戡只是想逃跑,就算他窜掇着所有的人都跑了,杨广大不了当个光杆皇帝。

因为司马德戡大力发展跑路下线,有一个人也收到了风声,他直接要求会见一下跑路总指挥司马先生。

新加入的小弟还想见总指挥?但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司马德戡马上决定见一见对方,因为对方的来头太大了。

这个人是宇文述的儿子。顺便说一下,当年炒掉李密的宇文述在二年前就去世了。

在演义里,宇文家有一个很了得的儿子叫宇文成都,在隋唐十八条好汉里排第二,仅次于李渊家的傻小子李元霸。此人相貌堂堂,武艺出众,勇猛无双。。。但,可惜的是,宇文家的基因不可能出产这样的优质品,宇文成都跟李元霸都是虚构人物。

除了宇文成都之外,演义里宇文述还有一个花花太岁叫宇文惠及的,在大街上强抢民女,后被秦叔宝一锏打死。这个宇文惠及是虚构的,但他的光辉事迹还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要来见司马德戡的人。此人叫宇文智及,史书记载跟演义里的宇文惠及一样是色鬼,但宇文智及这位原型还有另一项特长:搞阴谋!

见到司马德戡,宇文智及认真听取了总指挥的逃跑计划,然后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对方的一个大漏洞:

“杨广虽然失去了道义,但威风还在,要是听闻你们逃跑,一定严令追捕,你们是窦贤一样,自取其死!”

窦贤是隋朝郎将,是逃跑主义的先行者,不久前率部下逃亡回家,被杨广派兵追上斩杀。

司马德戡吓出一身冷汗,千算万算,没算到杨广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要是惹怒了他,就算逃到西天佛祖那里都会被他挖出来。

“那怎么办?”

宇文智及压低了声音,说出了另一个计划:

“不如纠集兵马,攻向宫殿,废昏君,立明哲。如果事情成功,公自然荣华富贵!”

这个就太跳跃了,司马德戡只想跑路,让他杀杨广,实在没有心理准备,但宇文智及马上用一句话给司马跑跑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算不成功,也能吓杨广一跳,那时,你们再逃,杨广必定胆怯,不敢追讨!”

进可改朝换代,退还可以跑路,这实在是万全之策,司马德戡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还表示事情成功之后,将奉宇文智及为主。

宇文智及笑了,他告诉对方,我还不能领头,但我已经有了一个最佳的人选。

“谁?”

“我的兄长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长子,这位仁兄算是典型的贵族子弟了,在长安的时候,就仗着他父亲的威风,成天价在大兴城内乘肥挟弹,驰骛道中,长安市民避之不及,愤恨之下,给他起了一个轻薄公子的花名。

宇文智士大力推荐其兄长,不是兄长比他更浑,而是兄长跟他关系很好,宇文智及认为这样的好事不该忘了兄长。

于是,宇文智及将司马德戡们领到宇文化及的面前。郑重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宇文化及脸色大变,全身流汗,差点休克过去。

这位仁兄来到江都以后,倒不忘本,接着干坏人坏事,但弑君这样的事还是有点超过他的承受力。

后来,司马德戡想起这一幕,后悔自己早该看出对方是个脓包的。

当然,现在整个计划都告诉你了,你不干,就是跟大家过不去了。过了一会,宇文化及终于点头同意。

宇文家的加入,让一起逃跑事件演变升级为改朝换代事件,另外,种种迹象表明,宇文家的第三个儿子也参与了进来,这个人是多年前就跟李渊谈论大事的宇文士及。因为宇文士及后来当了唐朝的宰相,而隋史又是唐朝人编的,他们说宇文士及没有参与到这一弑君事件,那就算没有吧。

江都的气氛越来越压抑,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了。但接下来传开的这个消息,还是将江都的关中汉子们给惊住了。

据传闻,杨广准备迁都丹阳,而怕关中骁果不听命令,已经决定他们全部毒死,这个消息传得有板有眼,比如,杨广已经准备了毒药酝了二十石的毒酒,连日子都选好了,就在三月十六日那天宴请百官跟,据估算,隋制一石有一百多斤,一石足以毒杀千人,二十石够二万人用的。

搞这么大规模的毒杀事件,杨广果然是大手笔惯了。

这个消息据说很准确,是从皇宫里的御医传出来的。

当然,我们已经说过,跟司马德戡喝酒拜把子组成跑路同盟的人里头就有太医院的医生,而三月十六日,很巧,那原本是司马德戡准确起跑的日子。

现在,计划有变,目标变了,日子也提前了。

三月十日,弑君为乱的大幕拉开。

那一天,风很大,卷的风尘扫荡了扬州这座美丽城的每个角落,天空变得昏暗如夜,风沙之中,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城东,一支部队悄无声息的集结起来。

那是司马德戡跟他率领的骁果。司马德戡宣布了他的计划,并很快得到了骁果的响应。

造反还是过五天去吃杨广的毒酒。这并不是一道难做的选择题。

在这一天的黄昏,司马德戡偷走了厩马,备齐了武器,只等夜色的降临。

风高,月黑,弑君!

梆!梆!梆!

打更声似远似近的响起来,约定的时间终于到了。

“点火把!”黑暗中,司马德戡用阴沉的声音下达了命令,无数火把点了起来,照亮了城的东边,火光下,是数万准备起事的大兵,那些脸孔因为而兴奋而显得格外发亮发红。

杨广发现了不对劲。

想来,杨广贪玩,也属夜猫子,都三更天了,竟然没睡着,还望到了东边的火光以及听到宫外的喧哗声。

“宫外何事喧哗!”

很快,杨广定下心来,他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外面的草坊失火了,大家正在救火。”

给出这个回答的是值班的侍卫武官裴虔通,此人是杨广的亲信,在杨广还是王爷时,就是杨广的跟班,当然,现在裴虔通是司马德戡的人。

杨广又躺下去,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扬州街头,刀已出鞘。

杨广之死

扬州的大街上,值班的士兵正在巡察街道,突然冲过来了一群禁卫军,这帮兄弟单位的人来了之后,毫不客气,立刻就将负责巡夜的隋将控制了起来,并告诉下面的士兵,你们可以回去休息了,现在扬州城防由我们按管。

率领这支部队的是宇文智及,很快,各个街头都布置了新的士兵,扬州城落在了反军的手里。

与时同时,有宫殿的芳林门外,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

此人是杨广的孙子,燕王杨倓,因为宇文化及们的动作太大,总算有人发现了不对劲。杨倓连夜从家里跑出来,准备给杨广报信。

来到芳林门,门已经关上了,没有令牌是进不去的。想了一会,杨倓捏着鼻子从下水道钻了进去,总算过了第一关。

下一关是玄武门,这是最后一道门,进去后就是杨广的寝殿,可玄武门是没有下水道供人去钻的。情急之下,杨倓大声对楼上招呼:

“臣中风了,命悬一刻,请求见圣上最后一面。”这个理由编得还不如逃课的小学生。中风了还能钻下水道?还能如此大喊?

玄武门的门打开了,杨倓一进去,就被裴虔通请到小单间关了起来。

裴虔通早在玄武门外等了很久,但截获杨倓只是意外收入,他本来等的人是司马德戡。

司马德戡一路小跑来到了玄武门前,他倒是大摇大摆从正门进来的,在这之前,司马德戡早已经做好工作,各大城门都没有上锁,这样看来,杨倓的下水道是白爬了。

来到玄武门前,看到迎接他的是裴虔通后,司马德戡松了一口气,在计划里,玄武门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原本驻扎着对杨广效忠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勇猛善战,待遇优厚,杨广还经常做媒,将宫人许配给他们。这支部队称为“给使”。

玄武门外,数百名给使已经全部撤走。这一天的早先时候,给使接到圣旨,将他们调出城外。他们丝毫没有怀疑这道圣旨的真实性,因为前来宣读圣旨的是杨广的一位亲信大监魏氏(姓魏的太监就是奸啊)。

诚然,魏太监也是逃跑团的成员。

杨广的处境称得上众叛亲离了,但混到这一步,能怪谁呢。下面发生的这件事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最后关头亲信都选择背叛。

在司马德戡抵达玄武门时,另一支部队来到了玄览门,领军的是他的舅舅独孤开远。来到门外,独孤开远大力敲门:

“兵仗尚全,犹堪破贼。陛下若出临战,人情自定;不然,祸今至矣!”

杨广终于知道外面已经反了,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问自己的老婆萧氏:

“难道是阿孩做乱?”

阿孩是杨广儿子齐王杨暕的小名,因为失宠,正被软禁在家。在第一时间,杨广想到的造反者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想到这里之后,杨广选择不回应外面的请求,谁知道外面那些兵马是不是杨暕骗来赚他大门的。

最后的希望溜走了,裴虔通领着反兵冲到了成象殿前。

迎接裴虔通的是一声声的喊声:

“有贼!”

我们不是贼,今天我们是来诛国贼!

裴虔通冲进大殿,大声喝斥守卫放下兵器。

正当殿内守卫举棋不定时,一声暴喝响起:

“天子在此!你们想干什么。”

站出来的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因为事出突然,独孤盛来不及披上铠甲,犹拿着大刀,挡在了裴虔通的前面。

没想到到了这时,还有人愿意给杨广陪葬,裴虔通上前一步,讲起了道理:

“事情已经这样了,不关将军的事,请将军不要乱动。”

独孤盛以一声干脆利落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老贼,休得胡言!”

说完,独孤盛喝令值班的士兵前去迎战,但很快,他绝望地发现,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离开了现场。

谁都知道拿起武器是死,放下武器是生。但敢于坚持原则具有直面死亡的勇气。

挥舞着大刀,独孤盛冲向了箭雨刀林,倒在了大殿的台阶之下。

跨过独孤盛的尸体,裴虔通向寝殿进发,天已经微微亮了。

前面就是寝殿,里面住着那位不可一世,权倾天下的人,擒拿他,一切将划上句号。

殿门紧闭着,裴虔通下令:

撞门!

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优秀内应魏公公打开了大门。

杀进来之后,裴虔通四下寻找,已经不见了杨广的踪影。杨广是不会等着来抓他的,听到外面兵乱的声音后,他换了身衣服逃走了。

杨广那里去了?

裴虔通率兵跑出了寝殿,来到了永巷,我们已经说过,迷楼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是一座迷宫,要是杨广存心躲猫猫,一时半会还真抓不着。正在无奈之时,旁边有位美人伸出了头。

“陛下在那里?”裴虔通抱着侥幸地心理说了一句。没成想,美人轻抬玉手,指向了西边。

陛下逃到西苑去了!

嫔妃也出卖杨广了,当然,不能怪美女薄情,要知道,这里是永巷,永巷向来是宫中幽禁失宠妃子的地方。

乱兵终于找到了杨广。

隔着窗子,杨广看到白晃晃的大刀,他倒没有慌乱,大概他早就在等待这项上一刀,于是,杨陛下认真地问对方:

“你这是要来杀我吗?”

这一反问,倒让乱兵搞得很不适应,你要是大喊大叫,我趁着头脑发热,就一刀结束了你不是甚好?

惊慌之下,乱兵表示自己不敢,这次前来只是请陛下回长安。

原来如此,杨广步出房门,他见到了裴虔通。

“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对我有什么怨恨?也来反我?”

大概是对过口径的,裴虔通也表示自己不是造反,只是奉陛下还京而已。

好吧,你们都演戏,我就陪你们玩一玩吧。

“朕正准备回京,等江上的米船到了,我就领你们回去!”

天终于亮了。

宇文化及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很快,门外有人禀报,司马德戡已经派兵前来接他去主持大局。

显然,一下从一个轻薄公子变成主持大局的人,宇文化及十分不适应这个转变,行到街上,很多消息灵通的人知道这位宇文大少爷将是话事者,纷纷上前拜码头。

宇文化及浑身颤抖,说不出一句话来,只会低头靠在马鞍上连声回就:罪过罪过。

来到城门,司马德戡早已经等候多时,他将宇文化及领进朝堂,告诉他,事情已经在掌控之中,你现在是丞相,主持一切大局。

紧接着,司马德戡说了一句让宇文化及跳将起来的话: “陛下马上就要到这里来见我们。”

西苑,裴虔通正在请杨广上马,按照他们的流程,这会应该请杨广到大街上溜一圈,然后到朝堂宣布退位。

这就太不厚道了,到大街上溜一圈,不就是游街示众吗?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人权。这种办法一般用来小偷,偷奸等犯罪份子身上,皇帝被游街的好像没有先例。

可杨广并没有意见,他只对将要骑的那匹马有意见:

“马鞍太旧了!”杨广严肃抗议道。

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挑剔的游街示众犯了。最后,裴虔通又搞了一副新马鞍,好不容易将杨广请上了马。裴虔通一手拿刀,一手拉着缰绳拉着杨广大帝到大街上溜了一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围观的群众(以乱兵居多)欢呼雀跃。

是的,对他们来说,杨广的时代终于过去了,再没有人强迫他们远征辽东,也没有人请他们喝毒酒,也不需要渡长江,到南方蛮夷之地。也许,他们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在杨广被押到朝堂之前,宇文化及制止了对方的前来。

虽然杨广已经是阶下囚,宇文化及已经号称丞相,但杨广的气场依然让宇文化及直接面对。

事情到了这里,也就算完事了,派一个大兵将杨广的头砍下来,然后宣布宇文化及摄政。政变完美收官,可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他们还想在取杨广性命之前,羞辱一下对方。

这是一个自取其辱的想法。

他们找来了一个叫封德彝的人,此人据说才思敏捷,口才了得。果然,上去之后,封德彝就给杨广宣布了数条罪行。

杨广轻篾地看着对方:

“我实在对不起百姓,但你们这些人,跟着我享尽了荣华富贵,你们有什么资格来反我!”

“还有你,封德彝,你是一个读书人,为什么参与到这些武夫的逆谋中来。”

不要再安排罪名了,杨广就算罪行浩天,也该窦建德们来取他的人头,但你们要取,也就取了去吧。

裴虔通的大刀挥出,杨广十二岁的儿子倒在了地上,杨广无能为力。

大刀伸向了杨广,突然被打断了。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动刀,给朕取鸩酒来!”

杨广在维护人生最后的一点尊严,据记载,他早已经算到这一天,为了不麻烦群众,自已备了毒酒放在身边,交待宠幸的待妾到时拿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显然,这时候还想服务人员倒酒是不现实的,而裴虔通也没想到杨广这么麻烦。

你们啊,档次太低,弑君连个准备工作也做不好。

叹口气,杨广解下头巾交给对方:

“你们用这个吧。”

这个曾经气吞河山,梦想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空前绝后超越秦汉的伟大帝国的人,这个以千古一帝自许的帝王,这个至高无上的专制君王, 这个主宰天下的雄者,这个雄视四海的统治者,倒在了扬州迷楼寝殿的洗手间里。

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大概知道自己是一位失败者了,他应该也会猜到一个失败者是不会见容于史册的,他的那些功绩将被描写成负面工程,而他自己,也成了暴君的代名词。

远在长安的李渊得到消息后,哭得十分伤心,然后化悲痛为力量,专门开会,讨论后给他一个“炀”的溢号。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溢法》

这就是说,杨广是个色魔+流氓+独夫+暴君。李渊也算是报了当年被称阿面婆的仇,出了一口恶气。

当年秦始皇比杨广更猛,也没有被人加上炀的大号。这不公平,但这就是历史。


脑洞历史观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夺权者当然是宇文化及了,就连萧美娘都被宇文化及霸占了。

隋炀帝死之前也没有什么军队了,大将张须陀战死,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又归降了瓦岗军,他的手里只剩下了10万禁卫军,也就是隋朝精锐骁果军。


(宇文化及剧照)

此时,全国各地方割据势力已经形成,比如占据武威的李轨集团,勾结突厥人的宋金刚势力,占据夏州、朔方的梁师都,占据兰州、天水的薛举集团,还有在关中蠢蠢欲动的李渊集团,以及居心叵测的洛阳王世充,雄居河北的窦建德等等。因此隋炀帝眼见天下大势已去,自己也变的心灰意冷,干脆赖在江都坐吃等死。

但是十万禁卫并不想陪隋炀帝殉葬,而且这些军士都是关中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所以都想回去。隋炀帝不允许,只能逃跑,被追了回来自然就被杀头,如此一来势必人心惶惶,离心离德。这时,早就心怀不轨的宇文化及觉得自己“成大事”的时机到了,于是煽动了禁卫军叛乱。


(隋炀帝剧照)

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然后带着士兵赶往长安,当时在洛阳的越王杨侗(皇泰主)想拦截宇文化及,但自己又没有那个实力。后来王世充给皇泰主出了一个主意,让瓦岗军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当然不能白去,又是封官,又是送财宝。李密觉得自己灭宇文化及不废吹灰之力,反过手再消灭皇太主也不存在问题,所以权衡再三,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就同意了。

当时李密已经握有30万重兵,并且把隋朝的粮仓全部占领,此时李密完可以把宇文化及甩给别人。如果宇文化及回到关中,那么倒霉的肯定是李渊集团,说不定李渊就没有得天下的可能。但是李密已经膨胀的找不到了北,所以执意要与宇文化及的10万禁卫军切磋一下。


(隋炀帝剧照)

当李密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的时候,李密大吃一惊,发现自己有点天真,被王世充给忽悠了,他没料到禁卫军的战斗力会如此强悍!没办法,李密骑虎难下,只好咬着牙拼败了宇文化及,自己落了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痛结果。

宇文化及带着残兵败将慌不择路,后来竟然逃到了河北魏县,当地正是窦建德的地盘儿。宇文化及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稍微喘了一气,发现自己还有一件大事没做。原来,宇文化及虽然狼狈不堪,但他还惦记着当皇帝呢,于是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皇帝,建国“许”,年号天寿。宇文化及还有情有义,将与自己风餐露宿的萧美娘还册封为皇后。


(宇文化及剧照)

正当宇文化及享受滋润生活的时候,其实窦建德早就注意上了这个反客为主的小偷了,心想宇文化及你倒是不把自己当外人,跑到我老窦家快活来了。因此,只在魏县苟延残喘了半年的宇文化及就被窦建德以“讨逆贼”的名义给擒杀了。到此为止,隋炀帝的军队完全土崩瓦解。
(隋炀帝剧照)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扬州遇弑,这时候算起,隋朝是灭亡了。隋朝,公认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隋炀帝杨广。但在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隋朝还出了三个皇帝,虽然都是傀儡皇帝,但或许这些傀儡皇帝,对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些帮助。

说句实在话,读史书,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抱着看故事的心态去读历史,兴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是再往深里看,真是相当痛苦。

你翻开一本文言文的史书,左边,必须有一本汉语字典,一本古汉语字典,一本繁简字字典,右边,必须有一本地图册,书桌上还必须有一个小笔记本。这些装备都齐全了,才敢翻开书,去探寻那些古老的故事。

看历史,地图真的是一件神器。就拿隋炀帝被杀之后来说,当时的中国,有三大势力和N多小势力。这三大势力,都有着自己的地盘,重要的是,他们都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用来获得更多支持。

宇文化及

我们先从杀隋炀帝的凶手,宇文化及说起,宇文化及在杀死隋炀帝之后,立刻拥立秦王杨浩当了皇帝,自己当上了大丞相,并且将原来杨广首先对隋朝军队大部分收编近自己的军队里,然后,宇文化及控制了扬州江淮一带,也就是说,这一带的隋朝军队,大部分都成了宇文化及在控制。

宇文化及控制了隋炀帝的嫡系部队,加上自己的军队,足有十万之众,开始浩浩荡荡向着关中前进,这时候的关中,已经是李家的天下了。

宇文化及的西行之路并不顺利,先后遭到了山东流寇的骚扰,又遭到唐将李神通的进攻,加上宇文化及本身没有什么本事,指挥无方,十多万大军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丝毫没有体现出隋朝精锐部队的战斗力。

整个大军,在各种攻击下,终于土崩瓦解,宇文化及被杀,当然,在宇文化及被杀之前,他顺手就杀了秦王浩,于是,这支隋朝的精锐部队消失,一些人逃走,一些人投靠唐军,还有很多人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新东家。

王世充

我们第二个要说的,是盘踞在洛阳一带的另一个厉害人物,叫做王世充。这个王世充,在隋炀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在镇压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李密不对付,可以算作是一生之敌,在隋炀帝被杀的前一年,他还被李密击败,不得不退守洛阳一带。

王世充得知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当了皇帝,自己当了大丞相,顿时恼怒起来,他的愤怒方式很特别,不是靖难,而是,他也拥立了一个傀儡皇帝,从而,摇身一变,成了兴复隋王室的功臣。

这个很倒霉的,被王世充拥立的皇帝,叫做杨侗,在隋朝时被封为越王。拥立完皇帝后,王世充名正言顺的收编了隋朝的军队,然后,王世充很简单粗暴的,在一年之后,解决了这个傀儡皇帝,自立为郑王。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眼中,能够收编隋朝的军队,比皇帝要强很多。

王世充最后的结局,大家应该都清楚,最终,他被秦王李世民击败,而他的部队,也成了唐帝国的军队。

李渊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李渊了。其实李渊和王世充,宇文化及没啥本质的区别,可能区别在于,王世充是西域胡人,宇文化及是匈奴人,他们都喜欢简单粗暴的办法,而李渊是汉人,汉人喜欢用比较温和的办法夺权。

李渊是三个人之中,唯一一个在隋炀帝活着的时候起兵的,他的口号很简单,隋炀帝任用奸佞,谋害忠良,他要当霍光,废了隋炀帝,另立一个英主。于是,李渊一路南下,先后击败宋老生,降伏屈突通,他采用很多保境安民的措施,让关中的隋朝官员心悦诚服,然后,李渊入主关中。

进入关中后,李渊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没有自立为皇帝,而是拥立了杨侑为皇帝,这就是隋恭帝,有了这个傀儡皇帝,李渊开始收编隋朝的军队,降伏隋朝的旧臣,始得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

做完这些事,李渊开始了一些场间的政治秀,叫做禅让。过程很简单,隋恭帝深明大义,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当上隋朝的皇帝,而李渊非常有本事,而且所有人都臣服,一定可以治理好这个国家,所以,我要学习古代的禅让,把皇位让给李渊(原文比较拗口,但大致意思就是这样的)。

李渊再三推辞,才勉为其难的当了这个皇帝,于是,在618年,改国号为唐,从此唐帝国正式成立。而隋朝的大部分军队,也成了唐军,服从李渊的指挥。

李渊、宇文化及、王世充三个人,基本上收编了隋王朝所有的正规军,至于说像窦建德,杜伏威,萧铣,李轨,刘武周这类人的手下的部队,除了少量地方部队和少量突厥武装力量以外,大部分都是一些流民组成的部队,很少有隋朝的正规军。


小小嬴政


西魏宇文泰为了抵御东魏高欢的攻势,对国内的政治军事进行系列改革,名义上是复周礼周制,其实是走回北魏未汉化前的政策,把关中肥沃的土地分赐给军中将领,建立八柱国二十四开府大将军,又赐以胡姓对军队进行胡化,要求下属也按将领的赐姓改姓,以此强化主从关系,结合土地所有制建立府兵制等。到隋文帝时又做了汉化改动,隋炀帝三征高丽元气大伤,义军又四起,便在关中招募了一支新的禁军,名骁果军,骁勇果毅的意思。


随着义军声势越来越来,杨广又好大喜功,喜欢听捷报不喜欢不顺心的奏折,左右便无视事实,欺骗他说义军渐少,形势大好,等到616年,纸包不住火,天下大乱的局面炀帝也知道了,便带着骁果军及亲随驾幸东都,留二位孙子杨侗杨侑镇守洛阳和长安,与杨广表兄李渊的太原形成三角,期望他们能守望相助,共扼义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来到江都,败报频报,李密军窦建德军等声势大振,攻城略地,所至必破,顿兵在洛阳坚城下,更糟的是倚为干城的太原留守李渊也反,不久攻下长安,控制杨侑。杨广心灰意冷,打算留在江南不回去了,最不济也当个南唐后主陈叔宝。又在江都张罗为骁果军娶妻置业,消除他们北归的心理。这些关中兵离家日久,见皇帝竟然打算留在江南地,思乡心切,蠢蠢欲动,谋划逃归。最后在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的加入下,逃归变成弑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杨广既死,骁果军原先号称十万,经过打仗和逃亡,最多只剩六七万,加上其它杂兵军队,应该在十万上下,叛军拥立宇文化及主事,宇文化及为瞒天下人耳目,另立杨浩为帝,所以,这时的隋朝军队主要领导者名义上是杨浩,实际上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通议大夫裴虔通与校尉令狐行达、骁果军将领马文举及官员或将领孟景、杨览、唐奉义等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宇文化及带领隋朝兵将浩浩荡荡西归欲回关中,一路珠宝古玩装了很多,粮食却不足,来到李密地盘,中了李密的缓兵之计,两军在童山恶战,宇文化及大败,身边只剩约二万兵。北逃后被窦建德击溃收编。这时的隋朝军队主要领导,由于长安已被李渊控制,算不得自己人了。只有东都洛阳,还是杨侗在发号施令,王世充等七贵虽然权大,还是臣子,杨侗也在祖父杨广死后继皇帝位,史称皇泰主,应该算隋朝军队的主要领导者,直到王世充发难,杨侗才大权旁落。


南方鹏


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这个人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奇才。最终却成为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隋朝末年,隋炀帝不恤民力,开凿大运。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句丽。致使国内民怨沸腾叛乱不断。一顿瞎折腾的隋炀帝却依旧不愿意停止自己作死的步伐。不说与民休息,反到是开始追求个人的奢靡生活

在杨广为做太子之前。曾经督军灭陈,还做过十年的扬州总管(扬州地区最大的地方行政长官)。所以他对于景色秀丽的江南地区有不一般的爱。那里真是地方美,人更美。于是在大业年间他通过京杭大运河南下江淮。却因为天下反叛四起,阻断了其北返的道路,最终惨死于扬州城中

随着隋炀帝的驾崩,隋朝已然名存实亡。要问隋朝的军队掌握在谁的手中。我们不算地方造反的郡守县令。

隋朝的军队也应该主要分为三部分,对应隋炀帝死后,先后并立的三个伪隋政权。

一、反贼宇文化及手中的隋朝精锐骁果营。

隋炀帝命丧扬州。反叛依靠的就是隋炀帝身边的近卫军——骁果营。隋炀帝自刎后,宇文化及顺理成章接管了扬州的一切,包括这支近卫军。同时,将隋炀帝带在身边的隋朝宗室尽数屠杀,只留下隋炀帝侄子,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

结局:这支军队在宇文化及的带领下北返关中。却在中原地区遇到了当时反贼第一人的瓦岗寨李密。最终被彻底打散,一部分残兵败将潜回关中,归附李唐

二、军阀王世充手中的洛阳精兵。

洛阳作为帝国的陪都。同时也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钱粮重要的集散地。隋炀帝为了便于征讨高句丽。在洛阳附近建有大量战略物资储备库。为了保卫这些重要的物资,留下了大量的精兵以及参与过实战的辽东远征军的残部。

隋炀帝命丧扬州的消息传来。当时的洛阳留守王世充便成为了这支军队的名义最高统帅。他与留守洛阳的文武大臣共同拥立隋炀帝的孙子皇泰主杨侗为皇帝。“挟天子而令诸侯”真正控制住了隋朝在洛阳附近的精兵

结局:王世充控制着一直精兵,却无法弥补地利上四战之地的限制。先后击败数支意图染指洛阳的叛军。可惜手中精兵也逐渐消耗殆尽。最后败在了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手中。

三、唐王李渊掌握的关中禁军。

隋炀帝离开关中前往洛阳准备游玩扬州。走的时间,带在身边的主要是新成立的骁果营。隋朝原本驻守在关中的禁军,并未尽数抽调。反倒是留下不少以提防地处太原的李渊以及西凉方向的叛军。

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兵。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了关中地区。这些中央禁军。最终要么在主帅的带领下投降李唐,要么是主帅被斩杀后被唐军强行收编。

之后,李渊拥立隋恭帝杨侑,控制住了这支中央禁军。隋炀帝死后,李渊接受杨侑禅让,终于让这支精兵彻底改姓“唐”。

结局:这支禁兵加上逃归的骁果营精兵成为李唐统一天下,北击突厥的力量支柱。

结语:隋炀帝死后,隋朝已亡。隋朝原本的军队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三。名义上掌控在他的继承者身上,但是最终都成为其他野心家实现野心的工具。


历史的拐点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隋朝和秦朝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属于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朝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不言而喻。隋朝不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朝代,而且其制定的很多政策,比如科举,开凿大运河等对于后来中国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隋炀帝广,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杨广巡视江都时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那么隋炀帝被杀后,隋朝军队去了哪里呢?

实际上当时如果杨广还有军队,他也不至于被人杀死,按照史书的记载,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下江都时各地已经烽烟四起,他能掌握的部队只有禁卫军了,于是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于江都东城。骁果军士兵因为是皇家近卫,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当然了这部分军队一部分逃亡,另一部分是被宇文家收编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25878215蜂獾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骁果军所杀,但实际上此时的隋朝军队已经分裂为各种割据的军阀势力。比如,弑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镇守洛阳的王世充,镇守太原的李渊,这些隋炀帝在世时,都是朝廷倚重的对象,到此时已按捺不住,扩充实力,争夺天下。

所以,在宇文化及,王世充,李渊未真正撕下伪装之前,隋朝军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是他们所拥立的傀儡皇帝。但毫无疑问,实权尽掌握在这些军阀手上。

只是,宇文化及志大才疏,被李密击败,李密又被王世充击败,处于四战之地的王世充又被不世出天才秦王李世民击败。于是隋军也变为唐军。他们的领导也变为唐高祖李渊了。


生说


公元617年,李渊以“匡扶隋室”的名义进军关中,占领了长安,并立12岁的小孩子杨侑为“隋恭帝”,同时将杨广尊为太上皇,而这杨侑随名为帝,实则是傀儡一名。公元618年,反臣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还大肆的诛杀隋室血脉。这时候的李渊深觉时机已经成熟,再也安奈不住内心的欲望,便逼杨侑退位,自己登基建国——大唐。一年之后,幼帝杨侑去世。在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消息很快便传至洛阳,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经过商议,右立杨昭之子杨侗为帝。

杨侗在洛阳登基,改国号为皇泰,史称皇泰帝。他在为期间,王世充专权跋扈,在扳倒李密之后,王世充捉拿辅政的元文都、皇甫无逸和卢楚,独揽大权,于619年王世充篡权,称王,并杀死了杨侗。

这期间宇文化及为了平衡长安称帝的李渊和洛阳登基的杨侗,被迫立杨浩为帝,其实呢这也是以为傀儡皇帝,当上没几个月后,便被宇文化及残忍的杀害了,而同时宇文化及自己也称帝了。然而好景不长,几年的时间咱们的唐太宗李世民便平掉了所有的势力,宇文化及、王世充等辈,并灭突厥,天下太平了。此时的天下便是盛极几百年的——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