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

这家豆汁店是我在景昌口腔诊所看牙时的意外发现(其实之前在聚宝源吃饭时就注意到了),蓝底白字的招牌很是醒目:“北京老字号牛街宝记豆汁店”,上面还有一排回文和汉文小字“清真”。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店里都是老北京小吃,但不能在店里吃,也不能散着买,你要是想吃盆糕、豌豆黄什么的,无论多少店员都给你现切,因为都是很大一坨;要是想吃麻豆腐,只能买完回家自己炒——都是生的原材料。

这里的豆汁很奇特,摆了一大桌,按袋儿卖——不封着卖估计也不行,味道让人受不了,5元一大袋封装好的,三斤半的量,估计回家能煮十碗,太超值。本来我是不想买的,我不是太会加工豆汁,做得不好对它的印象就更差了。可是店员说这玩意儿可以凉着喝,好多老北京都这么喝。我就动心了。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这是第一次听说豆汁可以凉着喝(之前的饭店都是加热过的),于是又打包了些焦圈、咸菜赶紧颠儿回家。把豆汁往冰箱里一扔,晚上就给自己倒了一大碗,冷的豆汁,这大夏天完全可以当饮料喝啊,不过还是要夹俩焦圈,配些咸菜丝才够“老北京”。

这不,咕咚咕咚喝下去,啥事儿都没有,还特别爽口——我发现这独特的气味我竟然适应了。结果一大袋豆汁不到一个礼拜就被我消灭了(期间还特意加买了焦圈、咸菜)。当然,可能另一个原因是发现了豆汁的好处(原料绿豆的功效):清火、解暑、解毒、开胃、助消化,由于经过了发酵,有效成分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这点和酸奶类似。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也许你会问,是不是适应了豆汁,它的味道就会变好呢?豆汁是绿豆发酵制成的,有股子酸味。还记得第一次喝的口感像泔水,酸臭;现在适应了,觉得又有点儿像酸菜,酸香,至少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这就和臭豆腐、奶酪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有些味道独特的吃食,习惯后就好接受了。喝豆汁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更显着京城范儿:上不了台面的一碗便宜吃食,让北京大爷端着、品着、吸溜着、眯缝眼享受着……那派头儿,就好比是碗山珍海味。如今,我大概也能体会一二了。

另外,推荐宝记夏季主打的特色小吃:炒草莓。冰冰甜甜,亦有着很高的人气。

这里的顾客挺多的,还有一袋子一袋子打包生牛羊肉的,他们说这里明码标价、肉质鲜美,可以图个心里踏实,多是牛街一带常来光顾的主儿。

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从平安里地铁站上来,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是这家。美食家蔡澜先生推荐的小饭馆,咱走过路过可别错过了。

小店不大,就在路边,招牌上黄底黑字“卤煮”镶嵌在四角形花瓣里,位于最上方。下面的窗户上则贴着自家店名,很简易的红色黑体字“卤煮吕”。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虽然才晚上七点多,但天空夜幕低垂,卤煮吕里人声鼎沸,很热闹。本地食客着实不少,操着地道的京片子和老板娘侃侃而谈。室内空间呈窄长条形,六张浅绿色的简易桌子,浅绿色的半截墙围,有点儿上世纪国营小吃店的感觉——其实店龄也不过三十年。墙上贴着几张照片,有两张是电影剧照,是2005年雪村在本店拍摄《新街口》的片段,说明上还标注着老板娘也有出镜,还有一张简易的A4打印纸上贴着蔡澜品尝卤煮的照片,不算清晰,估计是从哪本书里复印的。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我就一个人,点了一个特色的苏造肉卤煮火烧,一份炸灌肠,一瓶梅子味北冰洋,一碟小凉菜。有别于其他的卤煮老店,卤煮吕的卤煮火烧,汤汁是偏酱油黑色的,浓而不浑,油花很少,也没有一般的卤煮那么咸(不过后来有朋友去还是觉得很咸,可能我口味比较重),肠子处理得极干净(用料应该是小肠),丝毫没有油腻的感觉,厚厚的却很入味,肺头较多,炸豆腐外硬里软,质地细密,口感十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苏造肉”——卤好的大片五花三层肉薄切,肥瘦比例1:1,还带着些许肉皮,吃着真是比较过瘾。这道简单的小吃曾经被《TimeOut北京》评为“北京最好吃的50道菜”之一。

老北京的味道:牛街输入胡同的宝记豆汁店,西四北大街的卤煮吕

唯一的遗憾就是感觉他家菜量有些小,我这种饭量不大的人,一份卤煮菜底加一份炸灌肠也只是吃了个六七分饱,估计更适合女生的胃口。总的来讲,对这次探店还挺满意的。很认可蔡澜先生品尝卤煮吕后的评价:“这里的卤煮干净不浑浊,从老北京小吃的老字号里跳出来,料足,有活力,让人吃进去马上有了北京的味道。”

后来,我有个北京同事因为好这口,自己还开了家卤煮店,不过这么简单的一道菜似乎并不容易开起来,没过几个月就歇菜了。要说味道吧,差了点儿意思,感觉这菜汤还是需要点儿秘方,不是生拉硬拽出来的;要说店的风格,又太过文艺,生生把老一辈人吓跑了,最后搞得多是朋友来尝尝,年轻一代又不太好这口。不过我还是要为这位同事点赞,毕竟人家有这勇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