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消费降级?消费“降级”是真的降级还是回归理性消费?

溶溶兮


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的内涵。

报复性消费:由于疫情影响,正常消费被抑制,如吃喝玩乐,大家在家都憋的不行。因而放开后,迎来的是前期积累的消费需求的释放。

消费降级:之前经常提消费升级,指的是居民消费结构中,衣食住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占比降低,服务性、耐用性消费占比增高,更多消费去提升生活品质了,所以消费升级。消费降级则相反,讲的是结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

理性消费:是指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这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

那什么时候会非理性消费?或者说,什么情况下会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

一般预期未来有稳定的增收会增加消费意愿,单次的中奖,偶然的增收,是不会影响。

所以我们来看疫情过后消费的趋势

前期抑制的消费欲望,在封城开放初期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地饭店爆满,急得政府赶紧发文,避免反弹。

包括现在,消费欲望一定程度上还是被压抑着,清明的时候你敢到处玩啊?包括未来五一期间,都会有一定的顾虑。

但是,中小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失业人员增加,经济承压,对未来预期不太乐观,基于保障的目的,对未来可能的危机还是要准备一些资金的,所以又会抑制消费的冲动。

两种作用叠加下

会对产生总体上消费减弱

局部消费增强的效果

类似于口红效应(经济危机时,口红反而卖的更多)

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恒一老师


报复性消费是没有出现,反到是降级性消费真的出现了!

原因是,自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在家中,整隔离了有两个多月,许多年青人不能上正常班工作,从而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可他们(指的是年青人),有多数人全都有各种贷款,不上班,就意外着无还贷能力,可银行还没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疫情过后,年青人们,就是忙着怎样去还贷,但各地的消费群体,全靠新生一代去支撑,如果失去了这部分消费群体,还何谈报复性消费?实际上,老年人群,除了居家生活消费,基本上是只进不出,自古道,人老三个贵,贪财怕死不瞌睡,包括我自己在内,就是平时,我除了买菜买粮并家庭生活必需用品外,很少在有大的消费,即便是去饭馆吃饭,也只是吃饱肚子为此,就这种情况,还那里来的报复性消费?

同时,大伙去各大商场看看,消费群体,真是少的可怜哪!反到是,菜市场依然如旧!


李德才21


疫情过后,涌进电影院看大片可以理解,去喜欢的饭馆与朋友们大搓一顿顺理成章,去体育馆看场篮球吼一吼甩掉疫情的憋闷;疫情过后该干嘛干嘛,谁会刻意改变什么呢?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

疫情不过是个标记,时间坐标,几十年后可能还会说与这个时间里程碑相关的事情,可能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比如高考延期一个月。

在疫情中家里有人染病甚至有人病逝,那是他们家人永远的痛苦记忆。我没经历过如此重大的疫情,这件事会是我永生的记忆。我更希望科学家、医生把新冠病毒发作弄明白,科学不能接受稀里糊涂不了了之;如果人类麻木不仁蒙混过关心存侥幸,那么下一次更危险。

基辛格说,疫情之后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不少人都带着疫情情节,我依然认为那只是时间坐标。

疫情不可能让人类变得理性了,能把疫情本身研究清楚就谢天谢地了。我以前就是不理解“百年树人”,人的寿命那么短,树人却要那么久。人类每做一点点改变都是困难的。

我的观点是,疫情以后什么也不会变。既没有消费升级,也没有消费降级,会有些补偿性消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不升级,消费怎么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