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古代歷朝歷代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怕只有秦朝的始皇帝嬴政了,本來是“奮六世之餘烈”,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六世而只記得了秦始皇。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秦始皇完成了幾件前無古人的大事,除了修長城、書同文、車同軌外,最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的怕就是以一國之力滅六國如摧枯拉朽一般勢如破竹。可想而知,當時秦軍橫行天下的場面定然壯觀異常,在沒有飛機大炮的年代,秦人血性一覽無餘。而另一方面,六國在面對強秦大兵壓境之際又是如何反抗的呢,為何齊國不戰而降呢?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間大致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短短了9年間便將那些根深蒂固的諸侯連根拔起,著實讓人不得不服。而在這個過程中,秦軍也並非沒有傷亡,在面對楚國、趙國和燕國的時候,秦軍也險些無功而返,尤其是面對趙國李牧,秦軍更是寸步難行。最後只能利用離間計來挑撥李牧與趙王的關係,這才為滅趙鋪平了道路。而後滅燕和楚都找到了強烈的反抗,雖然杯水車薪但多少也展現了國人的氣節。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但讓人以外的是,齊楚燕趙四國本應該同氣連枝卻一盤散沙,尤其是齊國國力本身不弱,又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了失地。卻在面對秦軍的時候還不如小小的韓國持久,短時間內便開城投降,這是為何呢?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第一便是齊國的討伐宋國的決策失誤招致了殺生之禍,因為宋國除了本身資源豐富以外,他的地理位置與燕、秦、韓、趙、魏五國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伐宋暴露了齊王的野心,天下為之震驚紛紛為了自保而聯合。加上蘇秦與樂毅的從中周旋,五國伐齊大勢已成。樂毅連破齊國七十餘城,當時齊國僅僅剩下兩座城,加上隨後長達五年的僵持,雖然齊國最終復國,但早已元氣耗盡,今非昔比了。往後面對秦國的擴張也因此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採取了得過且過的方針。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第二便是秦始皇“遠交近攻”的方針效果顯著,嬴政知道雖然齊國國力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鑑於此,一直對齊國採取懷柔戰略。各種糖衣炮彈讓齊國開始麻痺大意,認為秦國與自己修好,甚至在秦滅他國的時候還送禮祝賀,也因此更加放鬆了警惕。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第三便是齊國防務佈署的失誤,五國相繼被滅,看到秦軍朝自己而來的時候才如夢初醒。慌亂之中全然不顧北方唇亡齒寒的燕國早已門戶大開,看到王賁統帥的軍隊從燕國南部長驅直入齊國北境突然進攻竟然沒有應戰之兵,隨後王賁直趨齊都臨淄。歷來受賄的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而齊王建本身昏庸自然聽之任之了。

難怪秦始皇要最後滅齊國,這個順序不能錯,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不難看出,秦滅六國的思路非常清晰,“遠交近攻”方針的落實也是非常到位,將齊國放在了最後成功的瞞住了齊國。使得後續的六國合縱難以成勢,歸根到底還是齊王本身過於昏庸,以至於當時秦國滅趙的時候,趙國派人求援,便有大臣對齊王痛陳唇亡齒寒的厲害,奈何齊王熟視無,此時便已經註定了齊國的滅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