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間換空間 徐長明:車市4200萬輛峰值不變

以时间换空间  徐长明:车市4200万辆峰值不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道

2018年的中國車市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下滑,雖然全年2234萬輛的銷量仍保持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但相比於2017年全年銷量2417萬輛的確出現了負增長。有人認為“市場可能不再增長,而且恐怕也很難再增長”,也有觀點認為“現在是大好機會,不是談如何生存,是談如何抓住歷史機遇來發展的問題”。

中國車市是否能否攀上3000萬輛高峰?峰值到底在哪?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2019第十一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車市峰值將漲到4200萬輛,峰值目標未變,變的只有時間。

結構變化源於經濟背景

一直以來,宏觀經濟都是影響汽車市場發展的主導因素之一,但是從去年開始,中國車市開始出現了大幅的下滑,相比之下,我國的宏觀經濟在2018年依舊保持著6.6%的增長率,對於這樣的“反常”現象,徐長明表示,主要是由於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所致。

“這一輪的結構變化依舊是經濟背景產生的,只不過這個經濟背景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經濟總量的總體增長率的變化。而這一次,從去年以來的變化是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帶來的。”他解釋,第一個經濟結構性變化,是由於整個經濟各個因素,去年我們叫“兩大攻堅戰”,一個叫金融防風險攻堅戰,一個叫環保攻堅戰,這兩大攻堅戰受影響比較大的是民營經濟。

“為什麼說民營經濟受影響之後就會影響車市?如果這個情況發生在10年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但是發生在今天,影響就比較大。”徐長明解釋。據悉,在國家信息中心做的一項調研中,包含了大概16000多個樣本,其中把100個買車人分成三個人群,第一個人群叫體制內人群,就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大概已經減到了20%了,2012年這個比例在30%;中間的人群樣本叫合資和外資公司,在100個買車人裡佔比8%左右,這兩個合起來是28%;除此之外的人群,像私營的、民營的、個體工商戶、合夥制等等,這些買車人在100個買車人裡邊,佔了大概72%。徐長明介紹,如果把農村市場含進去,農村裡邊買車的基本上都是第三個人群,加下來看的話,這個人群的購車比例基本達到了80%,這一人群與私營和民營經濟發展就高度的關聯。

4200萬輛峰值目標未變

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未來汽車市場能否迎來新的增長點?徐長明預測,中國汽車市場的峰值將達到4200萬輛。“這是我們連續幾年的判斷,到現在這個判斷依舊沒有變化,唯一變化的是這個峰值的時間點,為什麼沒變?因為邏輯沒變,每個國家汽車保有量跟汽車銷售量這兩個峰值之間都會有一個比例關係,是15倍的關係,當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差異化,綜合測算,我們的飽和點是千人400輛—450輛,我覺得非常有把握。”

每個國家汽車保有量跟汽車銷售量這兩個峰值之間都有一個15倍的比例關係,即保有量是銷售量的15倍、銷售量是保有量的1/15。就是一個車用15年報廢,這是一個更換的週期,日本、法國、美國基本大家都是。“綜合測算,我們的飽和點是千人400輛—450輛,我們的管理比較科學的話能達到450輛,如果管理上簡單粗暴可能就千人400輛。如果按千人400輛,一個人0.4輛汽車來算,乘以14.5億,那就是6億輛,6億輛汽車乘以15年報廢,那就是4000萬,比0.4稍微高一點點,可能就差不多是這個水平。所以我們想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如果按0.4%就是1500萬,我覺得非常有把握。能不能達到千人400輛呢?我們看現在排在前幾名的,像蘇州已經到了千人332輛、昆明317輛、東莞315輛,像這些城市,北京、深圳、杭州,因為是限購,要不是限購現在北京會超過千人400輛,它是什麼樣的速度達到300多輛呢?像蘇州,2013年只有千人200輛不到一點,2017年就是330輛,去年就突破350輛了。按這樣的速度,再有兩三年就超過400輛,這都是大都市,其他人口密度低一點的地方會更高一點,所以千人400輛多一點是完全有把握的,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徐長明介紹。

產品力提升是發展關鍵

在徐長明看來,雖然車市峰值目標未變,但增長率是變慢了。“我想飽和點的時間來臨至少要延續5年的時間。當然,我們背後的邏輯是汽車經濟的發展要保持比較穩健的速度。”徐長明表示。他同時表示,下一步的發展,競爭會非常激烈。

從國家信息中心給出的數據看,豪華車每年依然保持著無懸念的增長,這對合資品牌裡的強勢品牌如大眾、豐田、本田、別克這四個品牌也無太多影響。但其他合資品牌,2014年之前在擠壓自主品牌份額,2015年後自主品牌找到一個出口,同價位的SUV擠佔了合資的轎車份額,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即使在合資品牌的內部,品牌梯度也在變化,像豐田價格就在往上走,原來豐田優勢是可靠+省油,現在豐田TNGA架構、加了安全、加了環保、駕駛感提高了,競爭力提高了。”他補充到。

“未來不同類之間的競爭格局非常激烈,對我們在座的啟示是什麼?未來企業的發展,大家不要再依靠總量的增長,要依賴於產品力怎麼提升,你怎麼把自身產品提上去,在這兒下功夫,這就是未來新格局下對我們的要求,而不是依賴總量的擴張。”徐長明在發言最後對車企發出了由衷的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