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軍隊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軍則不行,為什麼?

金陵伏地魔


春秋戰國時代,秦王一統天下掃六合,往西打了突厥,往北戰勝匈奴,往南也把南越國打得落花流水。歷史上的白起就是一個無敵的戰將,雖然大家覺得秦軍殘忍,但是秦國確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軍事實力在歷史上也更是沒得說,在那個時候,邊境最強大的匈奴也對秦軍感到害怕,歷史上的秦朝名將蒙恬打匈奴30萬大軍也就用了1年的時間,那是因為秦軍的兵器之強,兵力之多!

在那個時候的秦朝,軍事裝備實力達到了最高峰,兵刃非常的鋒利和堅韌,到現在我們國家也做不出那個時代青銅劍相媲美的青銅武器。

而秦軍最厲害的就是他的箭陣,在那個時代,秦軍的箭陣能夠殺傷兩百五十米之外的敵人,在那個時候簡直就是戰爭神器。

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剛剛經歷多番戰事,國力不強,加上劉邦的軍隊確實不怎麼樣,後來和匈奴作戰也是屢戰屢敗,漢朝沒有像匈奴一樣有強大的鐵騎,加上漢朝初期,整個漢朝都在休養生息,軍隊的戰鬥能力不高!對於能征善戰的匈奴大敵,劉邦的軍隊完全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所以在打仗的時候,劉邦帶領的軍隊還是以戰敗告終。

再提下匈奴國,在秦朝建立之前,東部有強大的東胡,西邊有兇猛的月氏,那個時候的匈奴,就是夾縫求生啊!但是後來大秦亡國,中原大陸亂了,匈奴抓住了機會休養生息,韜光養晦,後來積澱了實力就開始南下掠奪大漢的資源。劉邦在當時也帶著自己的大漢軍隊去和匈奴戰鬥,但是由於漢朝剛剛建立,根基不穩,國力比較弱,最後也只得走上了被匈奴打敗的路。

也有人報道,秦軍的骨骸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也有非常多身高超過1.85米的,當時秦軍的鎧甲都有30斤,還有秦軍使用的長矛有七米多。我們現代人怎麼都是揮不動的!劉邦的軍隊奪得天下只能說是巧,所以在漢朝初期漢軍是完全打不過匈奴的!


四方史


秦朝時期的匈奴是由好幾個分散的部落所組成的,那時候的匈奴力量還很小,他們根本不足以和統一且強大的秦國相抗衡。

所以,秦朝名將蒙恬,才打的匈奴人,不敢南下牧羊牧馬的。

但是,到了漢朝的時候,匈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在項羽和劉邦滅秦,以及楚漢爭霸的這七年的時間裡,匈奴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時候匈奴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最為智勇雙全的頭領,叫冒頓單于。

關於冒頓單于的故事,大家多多少少肯定都知道一些。正是因為他,打的後來的劉邦,慘不忍睹,呼爹喊孃的。

我們講幾個關於冒頓單于的故事,你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

冒頓本來是頭曼單于的長子,但是頭曼單于並不喜歡他,而是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所以,頭曼單于就想了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

當時,月氏是最為強大的一個部落,頭曼就把冒頓送給了月氏當人質。

這正是一種兩國友好的禮節,若是一方公然違約,無端端的挑起了戰爭,他們就會殺掉扣押在自己這裡的人質。

頭曼單于就是想用這種辦法來幹掉冒頓。

當頭曼準備好一切的時候,他發動了戰爭,偷襲了月氏。

頭曼單于本以為自己的兒子冒頓應該被殺了,所以,覺得差不多了,也就撤兵了。

可是,頭曼回去之後,沒有多久,冒頓就回來了。

頭曼單于很驚訝,小子真是一個人才呀,這樣都死不了。

冒頓不但沒有被人家殺了,還偷了人家一匹好馬跑了回來。

頭曼一看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的了得。所以,就給了他幾千人馬,讓他帶兵打仗。

冒頓覺得自己稱霸的機會來了。

他先是帶著士兵開始練兵,最開始的時候,是帶領士兵射殺小鳥,士兵的箭術練的差不多了,他又帶著士兵去射殺自己心愛的馬。

有的士兵沒敢射,以為冒頓昏了頭。

冒頓看到沒聽自己的指令射馬的人,就給拉出去殺了頭。

冒頓又開始帶領自己的士兵,射殺人了。

這一次他射殺的是自己平日裡最喜愛的妃子,有些士兵還是猶豫了,他們仍然沒有射。

冒頓又憤怒了,又把那些沒射的人,全部拉出去給殺了頭。

這時候士兵知道了,冒頓從來就沒有瘋過。

他若是讓射什麼,就射什麼,否則,自己就會被殺頭。

冒頓覺得時機成熟了,所以,他就約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去打獵。

然後,正是在去打獵的路上,冒頓一聲令下,讓自己的部下向頭曼單于射了過去。就這樣頭曼單于被射成了刺蝟。

頭曼單于死後,冒頓就開始接了老爸的班,當了匈奴的單于。

你看冒頓單于就是這樣一個攻於心計的恨角色,你說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會甘居人下呢。

所以,他統一了整個北方草原。強大了匈奴部落,騎兵多達幾十萬之眾。

劉邦建立大漢之後,面對的正是冒頓單于,而且劉邦被圍白登上,也是冒頓單于帶著四十萬騎兵,把劉邦給圍了一個水洩不通的。

所以,想讓大漢來攻打如此強大的冒頓單于,當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西漢建國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都不敢與匈奴為敵,直到漢武帝時期,但是,那時候的匈奴單于早就不是冒頓了。


史學達人


這個問題的要害,在於背後的時間定位。我在這裡先打個比方,張家的小孩張三被王家的老五揍了,等他長大之後, 王老五已經死了,王小二卻在。於是他就把王小二給揍了。數年之後王小二也強大起來,於是把張三一頓暴捶。

好!你認為究竟是王老五、王小二、張三究竟誰最厲害,誰不行?

所以前一個問題根本不成立。秦始皇時期蒙恬打敗的那個匈奴,是一個處於萌芽狀態的草原部族,根本就沒有很強的戰鬥力,所以蒙恬打敗匈奴,根本不能說明秦朝強。而冒頓單于時期的匈奴能打敗漢朝,也主要是因為對手是軍事能力較弱的劉邦,如此而已。

但後一個問題是值得靠量的。一統六國的秦軍與漢武時代的漢軍相比,哪一支軍隊更厲害?

首先說,這兩個時期,都是秦漢最強盛的頂峰。秦滅六國,南破百越、北御匈奴。而漢滅朝鮮、閩越、南越,擊敗匈奴。

所以我們就來探尋這兩個帝國的軍事成就,究竟哪個更大。秦軍的軍事構成,主要是步兵搭配車兵、以及少量短期突擊的騎兵。他的對手,是衰落狀態的六國、萌芽狀態的匈奴和散亂狀態的越人。六國的軍種,與秦相差不太大,區別僅在於軍隊的組織體系和獎懲制度而已。在戰場之上,六國打不過秦,主要是因為大方針的錯誤、指揮者的低能與獎懲用人制度的低效。簡單地說,就是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提拔,以至於大批人傑都寧願為秦效力,來吞滅自己的祖國。而匈奴和越人打不過秦,則是因為匈奴尚未發展起來,而越人則習慣零散居住,沒有大規模集結作戰的可能。

而漢就不一樣了,鼎盛時期的漢軍,主要兵力是騎兵,早期因為步兵為主,所以吃了虧。在此以後,漢朝便大舉發展牧馬業,組建集團化的騎兵,再配合以精良的武器如弩。所以到漢武帝時代中後期,漢軍已經確立了對匈奴的絕對優勢,裝備好的漢兵可以以一敵五,也就是搞定五個匈奴人。這也就是李陵為什麼能以少量兵力拖住匈奴大集團的道理。

打個比方,如果說將漢朝和美國相提並論,劉邦時代的漢軍就好比是傑斐遜時代的美國,美國兵一度甚至打不過利比亞海盜;而漢武帝時代的漢軍就已經是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的美軍了。而秦朝,固然在電視劇裡吹噓得很牛逼,但那只是吹噓而已,嚴格而論只能說是內戰高手,缺乏遠距離突擊作戰的能力。沒有和高峰時期的世界級對手過招,談何高手,且一邊涼快去吧。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匈奴是在公元前3世紀時在我國北方興起的遊牧民族,秦朝建立時,匈奴是冒頓之父頭曼單于在位,部落林立,外有大敵,受到東胡的長期壓迫,南有樓煩等族制肘,戰力不可跟漢朝時同日而語。


而秦國從商鞅變法始,獎勵軍功,實行首級封爵制,建立軍功等級社會,以軍功定爵秩,以爵秩定尊卑,鼓勵戰爭殺戮。秦國甲兵從此縱橫六國,佔有碾壓性的優勢,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出擊匈奴,勢如破竹,奪回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又率軍修了長城和九州直道。(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前209年冒頓單于殺父奪位,匈奴開始走強,在此至前128年期間,匈奴佔有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區域,兵民一家,擁有騎射之士三十餘萬 。前200年漢匈交戰,劉邦孤軍深入,被困白登山。當時匈奴的騎兵集團,西方是白馬,東方是青馬,北方是黑馬,南方赤色馬。而漢初全國經過大亂,當時劉邦出行的馬車,還找不到同一樣毛色的四匹馬,丞相出行,乘的還是牛車。以幾乎最強盛時的匈奴,對上最貧困時的漢朝,強弱一目瞭然。


雖是如此,匈奴對上當時的漢朝,也並無絕對必勝把握,不然就不會白登解圍,並接受漢朝和親政策。漢武帝時,積文景二代之力,鐵器普及,騎兵步兵已不是七雄能比擬,秦兵不是對手。

讀史鑑今,修心明性,歡迎關注南方鵬共同探討。


南方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蒙恬的大軍攻佔了河套,內蒙一部分,然後把秦、燕、趙長城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有名的秦萬里長城。



秦北擊匈奴很容易就成功了,而到了西漢初的高祖卻被圍於白登山,這是為什麼?

秦北擊匈奴,當時的秦軍乃是百戰無敵之師,攜滅六國之勇,乃真是無所畏懼,所向披靡,只用了秦一半不到的兵力就打垮了當時的匈奴,同時還出兵數十萬下嶺南征百越,秦的強悍真是抗抗的,自秦以後,再無一個朝代可以同時南北征戰了!


西漢初年,經歷過反秦農民起義,楚漢爭霸大混亂,漢朝的總體實力已比秦弱太多,秦滅六國還有秦地是平穩發展的,秦末混亂卻是整體的大混亂,無數人口死亡,漢初人口數量不過千萬,高祖親征匈奴不過也是帶兵32萬,而且也不是隻徵匈奴,是同時徵反叛漢朝投奔匈奴的韓王信。

秦北擊匈奴輕易成功,一側當時匈奴並未整合,。二側秦有豐富的跟遊牧民族作戰經驗,有強大的騎兵。三側秦國力強大,兵多將廣,軍事素質遠勝漢初,所以僅派大將蒙恬領兵30萬就佔領了匈奴最肥沃的土地河套等地。

漢初北擊匈奴失敗,一側匈奴經過秦的慘痛失敗,已經整合,冒頓帶領的40萬匈奴兵在遊牧民族中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多的兵力。二側漢初實在是沒有多少對付匈奴騎兵的經驗,輕敵冒進致高祖被圍於白登山。三側漢初的農民軍比之秦的驕兵悍將實在是差了不是一點點,否側,那裡需要高祖親征!


愛歷史的豬




論當時形勢,秦與匈奴,漢與匈奴對決,時期不同,簡單的看,匈奴是走在後來居上的趨勢,而中原的秦漢呢,不一樣,它是阻礙匈奴南下的唯一可以抗衡的政權。匈奴最初遇到它,最後還是被它消滅,反反覆覆的來回你爭我奪,似乎活動空間越來越小,由最初的秦漢時橫跨蒙古高原鏈接河西走廊直到西域的帝國一下到東漢被打的只剩下阿勒泰山地區的遊散士卒,後來敗逃歐洲,侵略羅馬帝國。可見匈奴人生存空間有多狹隘 !它是在大國夾縫中走向強大,唯一敢和歐亞強大國家叫板的國家,像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漢帝國,羅馬帝國甚至中亞波斯,印度等國。



匈奴說實話,也很可憐,沒有蒙古先天那優良的條件,突厥當時最起碼崛起時還碰到南北朝中原最弱時期。匈奴崛起到強大剛好碰到中原秦漢鼎盛時期,那時難免會和秦,漢交鋒。匈奴崛起後一段時間向西發展,他南下碰到秦朝只是個幸運,生活在惡劣的蒙古高原,當時物資貧瘠,的地方,匈奴靠什麼成就霸業?這得從他本身民族說起,匈奴和蒙古一樣,靠騎兵機動性,正是惡劣環境造就當時最勇敢的敢死之師。在當時它和中原秦漢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互不相屬,各自發展自己實力,也算當時唯一壓縮中原帝國的對手,所以之後秦漢不斷對其用兵。



秦朝到秦始皇后期,國內穩定,而同一時期匈奴蒸蒸日上,(匈奴強盛時期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18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07年,兩者剛處在交叉帶。)這是當時為什麼秦始皇迫切要大修長城,邊境移民的原因了,而且當時派自己兒子,就是準太子扶蘇接管抵禦匈奴以北防務,秦始皇晚年也很懼怕匈奴以後顛覆秦帝國,當時,只有匈奴秦境外唯一存在的強大敵人,在一次東巡中,一個預言讓秦始皇鐵下心第一時間就想到匈奴,亡秦者胡也!可見當時新興的匈奴實力不一般!秦朝拓展疆域,匈奴也在拓展,它當時最早是控制西域的帝國,匈奴最有名的冒頓,對外擴張,作戰範圍很廣對東北東胡用兵,又在西域破樓蘭,南面已將勢力發展到河套地區,北面像貝加爾湖流域的丁零等部也在他鐵蹄下,大月比氏同樣也被捲入戰爭,從河西走廊舉族西遷,逃亡西域,那就是所謂曾經統治印度大名鼎鼎的貴霜帝國世祖,就這樣,匈奴還拿月氏王頭顱做酒杯,進而對秦漢更是搶掠無數,漢高祖劉邦就當時被圍困在燕代白登城。

秦朝和漢朝對匈奴用兵,不能因行與不行來論成敗,秦朝剛剛完成對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對當時匈奴而言,匈奴還發展和秦一樣強大程度,自然不是秦朝對手,秦軍又近一半精銳還是在北部防務上,另一半在嶺南。秦朝馳道修建加強秦軍投射機動速度,裝備武器在當時世界算很先進,尤其通過空氣動力學原理的三菱箭,秦軍也適合大規模步兵交戰的環境下作戰,自然在很少有青銅器,鐵器的匈奴而言,肯定不敵對手,匈奴發展不強大時遇到強盛時秦軍,自然要落敗陣。


而漢朝呢,也是由最初發展強大的,從一系列戰爭可以看出,漢朝不至簡簡單單的強大,他最終終結了匈奴。至於漢初匈奴用兵失利,那時國力剛初,漢高祖到漢景帝休養生息後,漢武帝時國力走向鼎盛,紙包不住火,中原王朝向外拓展疆域那是必然,首先拔掉威脅自己的釘子就是所謂的匈奴,匈奴當時自秦漢交際,國力同樣壯大,漢武帝最其一生還是打敗了匈奴,但沒有拔掉釘子戶,原因是匈奴和周圍小國不一樣,一時是很難消滅的。漢武帝時漢帝國戰勝朝鮮,南越,控制河西走廊,西域三十六國皆以臣服,北面縱深幾萬裡兵入匈奴國內,尋求決戰,但大漠茫茫,很難尋蹤跡,你追我逃,戈壁沙漠惡劣氣候難以適應漢軍長途奔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著名將領霍去病一句名言。漢武帝雖然一時不能解除匈奴威脅,但已經使其耗損元氣,國力大衰,等著只是時間問題,匈奴最終會走向窮途末路,到東漢永元年間,匈奴的日子已經到頭,他們為了生存餘部不得不西逃歐洲,尋求發展空間,這樣羅馬帝國又要挨刀了。


龍文說史


不黑不吹,就客觀的分析幾個原因。

第一,秦朝時期與漢朝時期匈奴的實力已經發生極大的改變。

秦朝時期的匈奴


秦朝時期的匈奴還沒有達到興盛期。北方草原不僅沒有統一,實際上還有月氏、東胡等遊牧民族存在,其實力並不比匈奴弱。

此外西域還有樓蘭,丁零,烏孫等國。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匈奴雖然在崛起,不過也只是其中一個有實力的勢力而已。

頭曼單于時,還把自己的兒子冒頓派到月氏做人質。冒頓初任單于的時候,東胡王派人來要千里馬,要他的女人。雖然是冒頓為了麻痺東胡的策略,但是從東胡的行為也可以看出,當時東胡的實力不弱。

匈奴的全盛時期

從秦二世到漢朝初期,是匈奴的全盛時期。

冒頓帶領匈奴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擊敗東胡,征服控制西域20多國,重新佔領了河套以南地。


匈奴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時期,相當於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

第二,秦時期與漢時期,中原勢力大為減弱,北方實力增強而中原勢力減弱

秦朝時期與漢朝時期,匈奴實力增長但是中原勢力相反,減弱很多。

經歷秦末動亂,中原實力大大減弱,甚至連戰國時期都比不上。

歷史記載,劉邦登基拉車的馬甚至都無法湊齊一個顏色。秦朝經歷滅六國戰爭統一後並沒有採取修養生息的政策,反倒大發徭役,中原人民苦不堪言,從秦二世開始各地起義征戰,推翻秦政之後,各諸侯又經歷逐鹿中原,勢力大損。

而這個時期,卻是匈奴冒頓單于統一北方草原,征討四方,匈奴實力蒸蒸日上之時。


所以秦朝時期與漢朝時期,與匈奴的實力對比正是一個我消彼漲的時期。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秦能驅逐匈奴而漢卻敗於匈奴。秦時,中原強而匈奴弱。漢初時,中原弱而匈奴強。


妖鬼雜談錄


首先,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一戰就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在戰國時期,匈奴被秦國、趙國、燕國等輪番吊打。公元前215年,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不過,到了西漢初期,劉邦親率大軍被匈奴擊敗,迫使西漢初期只能通過和親來向匈奴妥協。

由此,看起來秦朝軍隊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朝則不行。但是,在戰國和秦朝時期,匈奴遠沒有西漢初期強盛。在當時的北方草原上,匈奴並沒有一家獨大,而是要面對東胡、大月氏等強勁地對手,也即戰國和秦朝時期面對的匈奴還不是鼎盛的。但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在位時,匈奴的冒頓自立為王,冒頓單于先是消滅了東胡,又乘勝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徙,從而解除了匈奴兩面威脅。隨後,他帶領匈奴征服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0餘國。

到了西漢初期,匈奴居有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號稱將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由此,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可以說比秦朝初期的匈奴強大十倍。二者面對的敵人不一樣,成為其對戰結果的重要原因。同時,戰國和秦朝很容易擊敗匈奴,跟一流的將領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李牧、蒙恬這兩位抗擊匈奴的將領。而到了西漢初期,則缺乏非常熟悉匈奴的邊塞將領。

最後,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對於秦朝來說,對匈奴更多的還是防守。而到了漢武帝劉徹這位千古一帝在位時,因為國力的恢復,加上霍去病、衛青等名將的出現,終於給匈奴帶來了致命地打擊。換而言之,西漢初期雖然向匈奴妥協,但是整體上還是漢朝真正擊潰了匈奴。


情懷歷史


好些秦朝粉絲說到這事時,常大談特談秦軍那爆表的戰鬥力,捎帶著被困在白登山差點出不來的漢高祖劉邦,甚至後來被圍過漢高祖的匈奴冒頓單于赤裸裸調戲的呂后,都被嘲笑了千百遍。但這鮮明反差裡,另一個真相卻相對被無視——與漢軍交戰的匈奴,比起被秦朝吊打的匈奴來,實力已經強大得多!

秦朝面對的匈奴,和漢朝面對的匈奴差距有多大?甚至可以這樣比:秦朝面對的,只是個十二三歲剛到青春期的楞孩子,漢朝面對的,卻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兇悍壯漢!

如好些歷史迷所知,匈奴與中原漢地的衝突,早在群雄爭霸的戰國年間,就已經越發激烈。但戰國至秦朝時期的匈奴,一直到冒頓單于的父親頭曼單于在位時,才算控制了陰山南北地區,而當時的漠北草原上,也並不止有匈奴一家勢力,更有東胡與大月氏與之相抗衡。所以,當年秦始皇三十萬精兵吊打過的匈奴,也只是“弱化版”。

而當楚漢爭霸塵埃落定,西漢王朝艱難拔地而起時,對匈奴的戰爭,情況卻正顛倒過來:

最弱時代的西漢,遇到鼎盛時期的匈奴。

西漢當時的局面有多弱?全國人口不到千萬,經濟損失十分嚴重,以至於漢高祖劉邦外出巡遊,居然連馬匹都湊不齊。軍隊配置可想而知,而且拜項羽火燒阿旁宮所賜,秦朝宮廷裡關於軍械製造等方面的技術資料,也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說句寒磣話,漢初的漢軍莫說整軍精武,就連軍隊所有的兵器,質量也嚴重下降。以蕭何的嘆息說,精於冶煉的老工匠,大部分都在戰亂中死難,年輕工匠技術拙劣不堪,以至士兵用的兵器,也是無比粗劣!

這樣一支經濟疲弱且戰力削弱的漢軍,面對的又是什麼等級的匈奴呢?當漢高祖雄心壯志,企圖一勞永逸解決匈奴時,他恰恰忽略了,他面前的匈奴,遠比秦始皇時代強大的多:從秦二世胡亥登基的公元前209年起,大漠那邊的匈奴,也迎來了一代英主冒頓單于,在他多年的苦心經營下,匈奴陸續吞併了東胡與大月氏,向北更征服了貝加爾湖地區的丁零部落,實力空前膨脹。換句話說,漢匈戰爭,是華夏民族第一次面對一統大漠的遊牧帝國!

這場戰爭的艱難程度,從白登山之圍的一個場面就可以見證,連漢高祖都缺馬的漢軍,遭遇了冒頓單于的主力匈奴騎兵軍團,對方竟然可以用青黑白赤四種顏色來分編騎兵部隊,對漢軍實現霸氣合圍。此情此景,就好比二戰戰場上,一支打慣了九二步兵炮和三八大蓋的隊伍,突然遭遇到坦克飛機的鋼鐵洪流。漢軍能夠在白登山死守七天七夜,最終護衛著漢高祖全身而退。已經極為不易!

面對這樣的強敵,漢軍也在白登山之圍後,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和親!

但是和後面某個靠割地賠款換和平的朝代不同,西漢王朝的和親,只是為了爭取黃金般的備戰時間,六十年的和親,意味著六十年的薪臥嘗膽,待到漢武帝時代,集聚了幾代怒火的漢軍終於再度勇敢亮劍。而那時的漢軍,已經實現了裝備的完全升級,秦代時還大量裝備青銅器的華夏軍隊,正式進入了鐵器時代,吸取匈奴特長的漢軍騎兵,敢於深入追殺匈奴巢穴。正是憑著這自強的表現,西漢王朝一雪前恥,實現了華麗崛起!

如果西漢王朝當年,只是滿足於和親,或者沉浸在“秦朝曾經打敗匈奴”的追憶裡,恐怕這熱血年代,也永遠只在夢中!


我們愛歷史


先回答問題:秦朝軍隊很容易戰勝匈奴,主要源於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輪流對匈奴吊打,使其沒有喘息壯大的機會。而漢軍面對的匈奴則是經過中原混亂、兵爭後,已實現統一的匈奴王朝,人肥馬壯,久經沙場。以步兵為主的漢軍面對匈奴鐵騎戰陣,連四匹同樣毛色的馬也找不出來。

1、秦朝軍隊的勝勢延續了前人之威

翻看戰國時期的地圖會發現,七雄中有三個與匈奴接壤,分別是秦、趙、燕。與秦國興盛相伴而生的就是與戎人的戰鬥,秦國土地九成以上是從戎人手裡打來的。趙國的胡服騎穿本質上是讓匈奴逼迫的,其後才打敗林胡、樓煩等。燕國與胡人的戰鬥從春秋時期就沒間斷,還曾與齊桓公聯手抗擊胡人。這三個國家也出了很多著名抗匈將軍,比如蒙恬、李牧、秦開(後來跟隨荊軻刺殺秦王政的秦舞陽的爺爺)等。

從春秋時期開始,中原各國始終對匈奴不間斷用兵,這些國家的戰力強大,輪流對匈奴進行吊打,使其沒有喘息壯大的機會。秦朝建立後,秦始皇讓蒙恬率10萬大軍攻打匈奴,大秦虎狼之師如入羊群,把匈奴全部趕出黃河以南,以黃河為邊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在臨近黃河的地方修起44座郡縣城池,遷徙因為犯罪而被處罰守邊的人居住,修築了萬里長城抵禦。匈奴當時的單于叫頭曼,根本不是蒙恬的對手,只好帶領部落向北遷徙到大漠深處。

2、秦朝滅亡後,匈奴出了一個“狠角色”

秦末的戰亂中,中原各軍事力量無暇顧及匈奴。蒙恬死後,原先秦國謫守邊疆的人都一鬨而散。“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於是匈奴得到喘息機會,漸漸又渡過黃河,進入黃河以南地區,與中原各國過去修築的塞口接壤。

這時,匈奴出現了一個人叫冒頓(mò dú),他為了殺父為王,訓練部下射箭時以自己響箭為號,凡是他響箭所射的目標都必須跟著射擊,否則會就斬首。先是射獵鳥獸,有人不跟著響箭所射,就把他殺了。後以響箭射擊自己良馬,有人不敢射擊,又被殺了。不久後,他又用響箭射擊愛妻,很多人心感恐懼不敢射擊,又被殺掉……終於,冒頓和父王頭曼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左右的人跟著響箭射殺了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就是這樣一個“狠角色”當了單于,先是滅了強大的東胡,又打敗月氏(ròu zhī),吞併了樓煩、白羊王,最終把蒙恬收復的中原之地全部佔領。當時正是楚漢相爭,冒頓才藉機強大起來,“控弦之士三十餘萬”,擁有拉弓射箭的軍隊30餘萬人。

3、冒頓統一匈奴各部落

中原對於匈奴世系的記載始於冒頓,之前因為不構成對中原的實質性威脅,一打就敗,所以沒有人關心這些胡蠻部落的事情。冒頓當了單于後,匈奴勢力處於鼎盛時期,所以才被中原所詳細記載。

匈奴鼎盛的標誌就是冒頓統一了草原各部,擁有與中原接壤的廣袤土地,使北方各族完全服從於他的統治。史載,冒頓設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官位。都各司其職,官職大的擁有萬名騎兵,小的有數千騎兵,領兵帶將的有24人。左方的王、將軍住在東方,佔據上谷郡以東的土地,東邊與朝鮮接界;右方的王、將軍居住西方,佔據上郡以西的土地,和月氏、氏、羌等部落接壤;冒頓的王庭所在地一直延伸到代郡、雲中郡。冒頓還征服了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成為漠北草原中最強大的王朝。

4、漢軍最初面對匈奴,是武器設備的完敗

在冷兵器時代,國家擁有馬匹的數量,就是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的“千乘之國”的“乘”,就是以馬匹數量為標準的。在秦末戰爭中除了人力損失,馬匹的損失也不可計數。西漢開國後,皇家出行找不到毛色一樣的四匹馬來拉車,將相等大臣只能坐牛車出行。

在著名的白登之圍中,劉邦帶領的32萬漢軍多數是步兵。公元前201年,冒頓率10萬鐵騎與投降的韓王信一起攻打晉陽城(今山西太原)。劉邦率兵親自抗擊,追擊佯裝戰敗的匈奴到平城,被冒頓30多萬騎兵圍困在白登山上。

在被包圍的7天裡給漢軍帶來的最大震撼應該是匈奴鐵騎,史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馬”。匈奴騎兵分四個方陣——西邊白馬,東邊青馬,北邊黑馬,南邊紅馬。步兵打不過騎兵,這是冷兵器時代的鐵律。跑步的漢軍如何去挑戰對打騎馬的匈奴兵?而且這些匈奴兵在部落統一的爭戰中久經沙場,一點兒也不比能征善戰的漢軍遜色。加上冒頓這樣的“狠角色”,漢軍想打敗匈奴更難上加難。

但是,漢民族的偉大就在於此!在無奈實行和親政策後,廣大漢民臥薪嚐膽,劉邦下令商人不許穿絲織衣服、不許坐車,減少有錢人的奢侈舉動。歷經文景之治、漢王朝70多年的休養生息後,人人自給,家家足用,糧倉裝滿糧食,府庫物資積壓,國庫的錢多到繩子都朽爛了。為增加馬匹數量,倡導並被國人遵循“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騎母馬的人會受到排斥,不能參與聚會,大家都不帶他玩,因為母馬是戰略物資的源泉。終於,千古一帝漢武帝主動發起復仇之戰,漢軍從當年的“不行”到逐匈千里、封狼居胥……


分享到:


相關文章: